[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媒体社会责任之思考
 
{返回 刘元春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65

佛教媒体社会责任之思考

刘元春

2010年12月2日上午,当代宗教媒体的定位与责任研讨会在上海玉佛寺召开。中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所研究生导师刘元春在第一场学术报告会上发表了题为《佛教媒体社会责任之思考》的主题演讲。摘要如下:

佛教媒体与一般媒体的社会责任,实质上讲是一致的,都应当担当起维护社会正义,引导社会文明方向,推动社会先进文化发展,追求社会和谐的责任的,确立这样的使命,彰显这样的良知。

佛教以化世导俗为己任,佛教媒体的责任意识应当更加自觉与持续。近现代以来,不论佛教处境如何变化,但是,佛教媒体的社会责任但当意识始终十分强烈并坚持不懈。不过,时代风尚的不断变迁与新传播手段的不断丰富,让传统的佛教媒体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已经是大家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了。

一、应世而起:近代佛教媒体繁荣之余味

近代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中,中国佛教界在护国护教的旗帜下,佛教媒体呈现繁荣态势。国难当头,全国佛教界积极行动起来,创办佛教出版社、杂志、电台,不惟阐扬佛教,而且不断评论时事,给国人以启迪以振奋,成为当时社会重要的宣传阵地,培养了大批弘法人才和社会精英,极大的推动了佛教乃至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二、爱国本怀:佛教媒体精神品质之彰显

在教言教不错,这蕴含着我们的言论要立足于佛教本色,而不是杂论无章,用严谨准确的佛法理念来阐释与引发。不过,这些阐释与引发只有当机才能有力,进而,必须体现出精神风骨才能感人。这感人的风骨,就在于你是否具有爱国的情怀。爱国进而扩展到爱世界爱十方众生,理应是佛教大爱的内在理路。试想,一个不敢维护国家尊严,敢于反对邪恶侵害的人以及佛教媒体,是难以展现高尚的精神品质的,那你也就失去了立足社会的基点。

近代以来,佛教媒体的繁荣发展,无不印证出这个道理。

三、扬弃切实:佛教媒体正法气概之张扬

佛教媒体,也是一种“喉舌”,是佛教界涤浊扬清、匡正时弊、张扬正法的“号角”。如何化世导俗?当然不能自说自话,自我逸情玩味,而应当志存高远,敢于引领佛教信仰的时代潮流,给人以方向,给人以鼓舞。

新中国建立之初,可谓翻天覆地的大转折时期。佛教如何适应新时代,仍能在现有的条件下焕发出活力与希望,成为当时佛教领袖人物们共同思考的大问题。其中,作为太虚大师思想的追随者之一的巨赞法师,表现得尤为活跃。


{返回 刘元春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共生共荣——佛教生态观
下一篇:佛性平等,依正不二
 延寿“一心为宗”的现实意蕴
 社会城市化发展中的佛教信仰问题
 新疆佛教古今谈
 南岳怀让禅法简析
 公信力是佛教慈善成败的关键
 立心立命开太平——读巨赞大师有关“新佛教运动”的著作
 马祖道一禅法评析
 我们需要用信仰呼唤迷失!
 佛教在二十一世纪——日本池田大作先生佛教思想集锦
 针贬时弊 除恶兴善——佛教法眼宗现实批判精神简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常达[栏目:僧诗句集]
 降伏其心 一 什么是了了分明之境[栏目:万行法师]
 Two Ways of Beating a Drum (Excess)[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清定上师开示录(1)[栏目:清定上师]
 摄大乘论 第141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声音,比如我们所念的咒语,到底是色法,还是我们心的意识化现?即到底是色法,还是心法?[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阳台有种一棵杨柳树,有人说居士家不要种,弟子也在杨柳树下做药供香,这样做如法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正分25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1)[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怎样才能把心念控制下来?[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谈佛说修观法[栏目:许智铭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