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浅析朱湘诗中的禅境(杨继光)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57

浅析朱湘诗中的禅境

杨继光

  朱湘先生主要的诗集作品有1925年的《夏天》、1927年的《草莽》和1934年的《石门集》。在这些优秀作品里,诗人将自己的朝气与激情倾注在乡土的湖光山色之中,并将东方美学理念和佛教哲学情怀融为一体,从而使他的作品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于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冷峻中保持着温煦,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佛家那广博的智慧与胸怀,更被他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一、禅倡导的“山林水鸟皆宗佛法”的内聚理解方式和“我心即佛”、“我心即山林大地”的外射观察方式的结合,使得人们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水一溪都感到亲切和愉悦,从大自然的秀丽中得到美的享受。与此同时,充分地对大自然乃至人生投射内心的情感,使之幻化为自己所喜爱所欣赏的空寂无人的禅境和宁静恬淡的天地,皈依自然,将自然人生一体化。朱湘先生的诗里正充分地体现了这一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特色,在著名的《采莲曲》中他对大自然是这样描述的“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面……”正是透过小船、杨柳、荷叶、荷花这些自然景物,作者将自己内心世界的禅意宣泄得淋漓尽致。

  “若论佛法,一切现成”,这是有名的禅宗话头。无明即佛性,烦恼即菩提,无明与佛性不二,烦恼与菩提不二。明白此理,即可明白“本自清净,忽生山河大地”之理念,而作者利用诗歌这种表现形式,充分表述他当时的那种忧郁而感伤的心境,并试图从中获得心灵超凡脱俗化地陶冶,从而来达到对郁闷情感的尽情释放。

  二、禅以朴素的人的自然天性为美,追求自然澹泊、清净高雅的生活情趣。朴素是事物的天然本色,未经雕饰的原木是朴,没有染色的白帛为素。凡是没有经过人为增饰、改造的自然均都是朴素的。但是,以朴素为美的观念,并不是对客体自然观照的产物,而是人生反思的结果。朱湘先生在《雨景》中是这样吟唱的:“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春夜春梦时窗前的淅沥;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但将雨时的天我最爱了。它虽然是灰色的却透明;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飘来了一声清脆的鸟啼。” 好一个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好一个清脆的鸟啼,这样敲击心灵,震撼心灵的诗句,把诗人内心世界向往光明、渴望人性化自由的理想追求表述得酣畅淋漓。诗人正是通过对自然这种天性之美的描述,来阐述自然的天性为美的禅理。

  “明心见性”就是“觉了法性”,更可证知什么是“法身”,什么是“法性”了。千百年来,许多人都把“法性”给具体化,也把智慧庸俗化。事实上,佛性和法性乃至人性,都是一体的,而“明心见性”在朱湘先生看来,也就蕴藏在自然的天性为美之中,所以他把“明心见性”常常寄托于对自然景观之悟,“水静则月现”是“明心见性”的修练结果,同样也是一种深化的过程。

  三、禅理表现了“忘却物我”的萧索淡然的心情和山幽水寒、空寂寥落的意境,在作者的诗中,我们领略到在慕色如烟、翠竹似墨的幽境里,朱湘先生对着这静谧的自然、空寂的宇宙抒发着内心淡淡的情思,又在对宇宙、自然的静静观照中,领略到人生的哲理,并把它溶化到心灵深处。这种由个人内心与外界单线条的往复流通,乃是他与宇宙、自然之间感情的融合和心灵的对话。这种精神与物质的合一、情感与物象的交融,自然地从胸中泻出,写成诗。这些诗中就凝聚了一刹那间心灵的全部感情和眼、耳、身的全部感觉。有人把这种包含了自然、恬淡的感情与静谧、空灵的物象的艺术境界叫作有“禅气”、有“禅思”。朱湘先生在著名的诗作《葬我》中,再三吟颂“葬我在荷花池内;葬我在马缨花下。”这就是作者“忘却物我”理念的直接表述,而 “在绿荷叶的灯上,萤火虫时暗时明。” “春天的花香真正醉人,一阵阵温风拂上人身”等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同样是作者“忘却物我”境界的追求,只是作者的艺术表现手法不同而已。

  尽管禅是多于玄奥处领悟,思维常与常理相悖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但禅的那种静默观照、沉思冥想,由于它含有大跨度跳跃式的联想,由于它是在用全部身心从事物中体验人的清净本性,由于它讲究抛弃一切俗世功利并提倡幽、深、清、远、澹泊的生活情趣,所以,即恰恰吻合了文艺心理学上的直觉、移情、欣赏距离及联想等审美心理活动;人在静静的直觉观照中,由川溪石的美与心灵的情感互相交融,心灵体验到大自然秀丽妩媚,大自然被注入了心中高雅淡泊的情感,在大跨度跳跃式的联想中,人的感觉超越了具体的物象,甚至超越了具体的情感,驰骋在无边无际的思想与感情的荒原上,似乎想得很多,看得很远,领悟到了平时难以领悟的某种哲理,感受到了平时难以感受到的某种情感,这样,创造出来的艺术品的内蕴便大大丰富了、深刻了。而朱湘先生的诗则将禅的灵魂精髓艺术化地溶惯于诗的字里行间之中,从而使其作品无论在艺术的创作与艺术的鉴赏上均达到并获得了至善至美的境界。所以,如今我们在欣赏朱湘先生的诗作时,依然会被其作品中蕴涵的禅宗境界所痴迷并倾倒,同时获得可贵的人文和艺术的精神享受。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学与人生修养(李尚全)
下一篇:常念师恩 知恩报恩——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演海)
 石揆禅师之“痴绝”(甸甸)
 寒山子时空观表现出的人生智慧(王早娟)
 读《愚人食盐喻》有感(龙恩)
 何谓真正见解(大悟)
 我的叹息妈妈(庞培)
 法以契机为最妙(妙莲)
 生之奥秘(耕云)
 天王殿里的弥勒佛(安小悦)
 “法眼宗”和延寿大师(车如舜)
 感情、欲望、意志(明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地狱众生都能得到地藏菩萨普度吗?[栏目:忏悔超度·净空法师问答]
 「不作行」与「作行」的心理障碍如何对治?[栏目:佛光·禅修释疑]
 喜乐的曼达拉 弘法(一)[栏目:喜乐的曼达拉]
 佛学研究断想[栏目:胡晓光教授]
 修持大手印的目的[栏目:泰·锡度仁波切]
 佛学院院董会略史[栏目:太虚法师]
 出家人的根本[栏目:如瑞法师]
 禅贵践行(陈音如)[栏目:禅宗文集]
 空中惊魂[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廿‧不行放救戒[栏目:慧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