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佛者的苦闷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02

学佛者的苦闷

    从来学佛的人,常常会发生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已认识佛法理论的精辟圆满,也常常看经研教,赞叹随喜,但只当作学术性来研究鉴赏,不肯毅然决然地用认真严肃的态度来躬行实践。有的还曲解“本来是佛,不属修证”的说法,认为修行证果是不必要的,因此终日闲散,任情放逸,自以为随缘自在,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却没有抵抗和化除的办法。

  第二、虽已肯发心实践,却不明修持的道理,仍处处执著,说物就着于物,说心就执于我,甚至必求最高无上的法与德高望重的师,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从速解脱自己的烦恼;可是在日常生活中,贪嗔等习气发露的时候,却随它奔腾流浪,并不去回头照顾。他们心存依赖,一味向外寻求,仍不曾抓住问题的重心。

  第三、曾经沧海,备尝艰苦,于是认真学佛,愿求解脱,知见很正,却又苦摸不着一个下手处,虽也诵经持咒,念佛打坐,但终觉得左不是右不是的找不到一条出路来,往往学佛十年,烦恼依旧,求法无量,痛苦如昨!于是很多的人因久无消息,自怨业障深重,以为终身无望,从此萎靡不振,退失初心。

  根据上述一些例子,来作一下主观上的分析,那第一种人是由于不知实践的重要,第二种人是由于不明实践的宗旨,第三种人是由于不详实践的方法。因此,求法的很多,而实践的就较少,至于从实践而明悟心性的那就更少。所谓“入宝山而空回”,这真是学佛者的苦闷。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认识自己(释显如)
下一篇:再穷的人也能因施得福
 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马德)
 学佛的两种用心(竺摩)
 正的幸福
 清净慈悲 以戒为师——对宗教迷信及现代佛教传播的思考(徐瑾)
 永嘉大师的“半句偈”(曾承木)
 十大碍行
 如虫御木(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与丰子恺的情谊(慎独)
 变化气质 改良习气(宣化上人)
 佛教的天堂和地狱的观念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2《五力》[栏目: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五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相应10经 已生起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46.觉支相应]
 The Drawings In This Book[栏目:Buddhism for Children]
 略述显密之差异[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大愚[栏目:僧诗句集]
 中国佛学 五、学派并兴(六)《摄大乘论》与摄论学派[栏目:中国佛学]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六九三)[栏目:杂阿含经]
 跟佛菩萨为伴侣[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工作禅——林书豪“一夜成名”的启示[栏目:佛网文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