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痛苦(达弥卡)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94

痛苦

达弥卡

  凡人和受过训练的圣洁弟子同样体验到愉快、痛苦与不乐不苦的感受;他们之间有何分别处与相异处呢?
  当凡人体验到痛苦时,他忧虑、悲伤、哀痛、捶胸、流泪,心情纷乱。他的肉体与精神都有如此感受。这就如一个人被一枚飞镖射中後,又遭到另一枚飞镖的攻击。他会感受到被两枚飞镖所射的疼痛,凡人就是这么样的。当感觉痛楚时,他怨恨、抗拒,结果产生了一股强烈的怨恨与抗拒心,在疼痛的折磨下,他便去寻求感官之乐。为甚么呢?因为凡人除了寻求感官享乐之外,并不知道其他脱离痛苦的方法、在享受感官之乐时,享乐的贪念逐渐加强。他不知道这些贪念的升起与消失的真相,不了解这些贪念的满足感、危险性,也不知道如何脱离它们。由於缺乏这种知识,所以对不苦不乐的感受无知。无论是苦、乐或不苦不乐,他都认为是束缚。他被生、老、死、悲伤、恸哭、疼痛与绝望所束缚。我说他是被痛苦所束缚。
  当经受训的圣洁弟子体验到痛苦时,他不会忧虑、悲伤、哀痛、捶胸、流泪,心情纷乱,他只体验到肉体的感受。这有如一个人只被一枚飞标射中,不再遭受随后的飞镖攻击、受过训练的圣洁弟子就是这么样的。当感觉痛苦时,他并不抗拒、怨恨,也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抗拒或怨恨心·在疼痛的折磨下,他并不寻找感官享乐。为甚么呢?因为他知道脱离疼痛的其他方法。由于不去享受感官之乐,他便不会对享乐产生任何贪念;他知道这些贪念的升起与消失的真相,了解这些贪念的满足感与危险性,也知道如何脱离它们。有了这种知识,对不苦不乐的感受不会无知,无论他感受到苦、乐、不苦不乐时,他不会被这些感受所束缚。他脱离了生、老、死、悲伤、恸哭、疼痛与绝望。我说他脱离了痛苦。

摘自《佛陀法语》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放生三施俱全
下一篇:佛教生活的要谛(心源)
 生命的意义(慧广法师)
 发菩提心(弘一)
 巨赞“一肩担却古今愁”(甸甸)
 佛牙舍利供奉记(演一)
 劝君常存“不动心”(黄总舜)
 缘起和人生观
 佛教对「临终关怀」有些什么见解与做法?(星云大师)
 忏尽情禅空色相(曹顺利)
 禅定之中泾渭分明(觉禅)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索达吉堪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四、宁玛派发扬光大[栏目:宁玛的红辉]
 法句经讲要[栏目:吕澄居士]
 阿含经研究法与禅观[栏目:周叔迦居士]
 同善养生[栏目:寿康宝鉴·白话版]
 利益和快乐[栏目:人生佛教语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