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痛苦(达弥卡)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42

痛苦

达弥卡

  凡人和受过训练的圣洁弟子同样体验到愉快、痛苦与不乐不苦的感受;他们之间有何分别处与相异处呢?
  当凡人体验到痛苦时,他忧虑、悲伤、哀痛、捶胸、流泪,心情纷乱。他的肉体与精神都有如此感受。这就如一个人被一枚飞镖射中後,又遭到另一枚飞镖的攻击。他会感受到被两枚飞镖所射的疼痛,凡人就是这么样的。当感觉痛楚时,他怨恨、抗拒,结果产生了一股强烈的怨恨与抗拒心,在疼痛的折磨下,他便去寻求感官之乐。为甚么呢?因为凡人除了寻求感官享乐之外,并不知道其他脱离痛苦的方法、在享受感官之乐时,享乐的贪念逐渐加强。他不知道这些贪念的升起与消失的真相,不了解这些贪念的满足感、危险性,也不知道如何脱离它们。由於缺乏这种知识,所以对不苦不乐的感受无知。无论是苦、乐或不苦不乐,他都认为是束缚。他被生、老、死、悲伤、恸哭、疼痛与绝望所束缚。我说他是被痛苦所束缚。
  当经受训的圣洁弟子体验到痛苦时,他不会忧虑、悲伤、哀痛、捶胸、流泪,心情纷乱,他只体验到肉体的感受。这有如一个人只被一枚飞标射中,不再遭受随后的飞镖攻击、受过训练的圣洁弟子就是这么样的。当感觉痛苦时,他并不抗拒、怨恨,也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抗拒或怨恨心·在疼痛的折磨下,他并不寻找感官享乐。为甚么呢?因为他知道脱离疼痛的其他方法。由于不去享受感官之乐,他便不会对享乐产生任何贪念;他知道这些贪念的升起与消失的真相,了解这些贪念的满足感与危险性,也知道如何脱离它们。有了这种知识,对不苦不乐的感受不会无知,无论他感受到苦、乐、不苦不乐时,他不会被这些感受所束缚。他脱离了生、老、死、悲伤、恸哭、疼痛与绝望。我说他脱离了痛苦。

摘自《佛陀法语》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放生三施俱全
下一篇:佛教生活的要谛(心源)
 走出心囚(黄总舜)
 学佛的现实意义(林世敏)
 要舍得 要放下
 法的洒脱(白云禅师)
 舌尖上的禅(马明博)
 声闻法界(宣化)
 如何减少压力(圣严法师)
 武昌佛学院的重建(宫哲兵)
 明心见性与功德修养(陈音如)
 命大的女人(贾永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32[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你够大吗? 够高深? 够广多吗?[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初善、中善、后亦善——《阿含经》的修行论(昭慧法师)[栏目:阿含思想研究]
 心​存惭愧知忏悔 静心虔诚在修行[栏目:传喜法师]
 成就的喜悦[栏目:白云禅师]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二讲 上篇[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行者应勇于面对苦难[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平等心[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八二 种种色天宫[栏目:天宫事经 七 整备天宫]
 不灭的心&觉知[栏目:清净的法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