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07-135戒律是最殊胜的安乐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76
戒律是最殊胜的安乐        海涛  辑
 
1.寂天菩萨曾说,世间上最悲哀的莫过于自己损害自己。虽然一般人以为只有别人才会损害我,但正是因为自己生不起真正的出离心、菩提心,以及无法护持净戒之故,才从无始至今一直流转于轮回中,受尽了无量痛苦的折磨。
 
2.若具智慧,修行人就不会流转轮回,也不会产生违缘;若有悲心,就具足发菩提心的方便,就不会舍弃六道有情。
 
3.如果一个人对轮回、对世间八法(利、衰、誉、毁、称、讥、苦、乐)还有贪恋与执着,那么他就不会得到真正的安乐;反之,对世间法产生了坚定不退的出离心,对解脱产生了向往之心而守持净戒,就会得到三宝的加持,从而生起真正殊胜圆满的安乐,故说只有戒律才是最殊胜的安乐。
 
4.发菩提心守持菩萨戒的功德是无量的、不可思议的,佛在《华严经》中说,发菩提心、守持菩萨戒就如同太阳一样,所发出的炽燃光芒能遣除自他黑暗的所知障;如同清凉的月光一样,能遣除热恼的烦恼障,进而成就佛果。
 
5.学佛的目的在于调伏自他的烦恼,当然前提是首先得调伏自己的烦恼,否则度化他人便只是一句漂亮的空话。
 
6.调伏自心烦恼为守持净戒的标准。
 
7.调伏烦恼需通过修行,修行若不具备闻思的基础,便只会在自己的烦恼、情见上转绕,因此首先需通过闻思教法把自己种种短浅谬误的观念转换成佛陀所教的深邃广大、正确无误的思想。
 
8.同时无论在作闻思修等何种事业,都应明确掌握自己学法的目的,即为断除自他的烦恼,而不能夹杂有名利之心。对自己心中的贪、瞋、痴、傲慢、嫉妒要作一个清晰的观察,这样就能真正找到自己与诸佛菩萨的差距,就会发自内心去虔诚祈祷。
 
9.学了戒律后,非常容易产生的问题是以戒律去衡量别人,而忘了戒律是佛的每位弟子为了对照、检视自己而制定的。如果以戒律去衡量别人,如此正好说明自己尚未真正开始修行,尚未开始调伏自心,与学戒律的目的恰好背道而驰。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07-134忍辱为修行之基
下一篇:07-136修行精要
 07-112《出家功德经》
 07-026修行叮咛语
 07-083正见与修行
 07-128《优婆塞戒经》辑要
 07-027入悲智之门
 07-090持戒功德
 07-068上师是三宝的本源
 07-064贴近佛法的生活
 07-136修行精要
 07-008《华手经》辑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万般烦恼的根源[栏目:星云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七四九)[栏目:杂阿含经]
 优点和缺点[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A 第407经、408经(思惟经):此二经教导诸比丘:不应有世间之思惟,而..[栏目:界定法师]
 《金刚经》中四相的真义(二)[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快乐之道[栏目: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楞严八十分义 发菩提心分第四十三[栏目:乘一法师]
 占察善恶业报经 4[栏目:梦参法师]
 何吃素的人不能吃香菜?[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一次跑龙套经历[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