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07-135戒律是最殊胜的安乐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19
戒律是最殊胜的安乐        海涛  辑
 
1.寂天菩萨曾说,世间上最悲哀的莫过于自己损害自己。虽然一般人以为只有别人才会损害我,但正是因为自己生不起真正的出离心、菩提心,以及无法护持净戒之故,才从无始至今一直流转于轮回中,受尽了无量痛苦的折磨。
 
2.若具智慧,修行人就不会流转轮回,也不会产生违缘;若有悲心,就具足发菩提心的方便,就不会舍弃六道有情。
 
3.如果一个人对轮回、对世间八法(利、衰、誉、毁、称、讥、苦、乐)还有贪恋与执着,那么他就不会得到真正的安乐;反之,对世间法产生了坚定不退的出离心,对解脱产生了向往之心而守持净戒,就会得到三宝的加持,从而生起真正殊胜圆满的安乐,故说只有戒律才是最殊胜的安乐。
 
4.发菩提心守持菩萨戒的功德是无量的、不可思议的,佛在《华严经》中说,发菩提心、守持菩萨戒就如同太阳一样,所发出的炽燃光芒能遣除自他黑暗的所知障;如同清凉的月光一样,能遣除热恼的烦恼障,进而成就佛果。
 
5.学佛的目的在于调伏自他的烦恼,当然前提是首先得调伏自己的烦恼,否则度化他人便只是一句漂亮的空话。
 
6.调伏自心烦恼为守持净戒的标准。
 
7.调伏烦恼需通过修行,修行若不具备闻思的基础,便只会在自己的烦恼、情见上转绕,因此首先需通过闻思教法把自己种种短浅谬误的观念转换成佛陀所教的深邃广大、正确无误的思想。
 
8.同时无论在作闻思修等何种事业,都应明确掌握自己学法的目的,即为断除自他的烦恼,而不能夹杂有名利之心。对自己心中的贪、瞋、痴、傲慢、嫉妒要作一个清晰的观察,这样就能真正找到自己与诸佛菩萨的差距,就会发自内心去虔诚祈祷。
 
9.学了戒律后,非常容易产生的问题是以戒律去衡量别人,而忘了戒律是佛的每位弟子为了对照、检视自己而制定的。如果以戒律去衡量别人,如此正好说明自己尚未真正开始修行,尚未开始调伏自心,与学戒律的目的恰好背道而驰。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07-134忍辱为修行之基
下一篇:07-136修行精要
 07-050菩萨圆满布施波罗蜜
 07-042劝发菩提善因
 07-084生命的祝福
 07-091修行摘要
 07-064贴近佛法的生活
 07-021善护口业
 07-088空之探究
 07-022《佛说布施经》辑要
 07-110万法唯心造
 07-140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念佛是自己真正的第一桩大事[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大日经 略评[栏目:大日经·白话文]
 《华严经》中“不可说”[栏目:明一法师]
 人间佛教的经证 粗言与善语[栏目:人间佛教的经证]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4[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清净道论 前言[栏目:觉音尊者]
 修行守则[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身教与心教[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谈谈「止观等持」(中)[栏目:高明道老师]
 封干~壁上诗[栏目:禅诗三百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