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谈惜福(常耘)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54

漫谈惜福 

常耘

  中国人可能是多难多灾的原因,很注重珍惜粮食,特别是农村。“一粒米当思来之不易”,农民是最清楚不过的,他们知道从插秧到长成水稻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这几个月中还要有经验的护理,光有经验的护理还不够,还要天时地利的成全。假如遇到洪水干旱这些天灾人祸时,也不得不“功匮一篑”了。这就难怪古人训导我们对一粒米要思量是来之不易的,要好好珍惜,以致童年记事时,父母就吓唬我们说,吃剩的饭和掉在桌子上的饭不吃,将来会有挨饿的日子,变成讨饭的乞丐,我们幼小的心灵,还不会思量、分析便很听话地把碗里的饭吃的一干二净。

  也许是孩子们年龄的增长,父母说的越来越少,有时还会遭到反驳,驳得父母哑口无言。那是因为他们也做不到,缺少身教。做领导的也是同样如此。如今的学校、单位的食堂,每天都有一桶一桶的剩饭往外运,运到猪场喂猪,猪却享受了一番,而食堂门口放着倒饭的桶,好像示意你往里面“布施”。饭店更是一个大的窗口,每天的剩饭剩菜的流失,无法计算。曾听说,特区有个饭店规定客人吃饭不可剩余,否则打包带走,再不然便罚款少数金额以表教训。这样的方法好是好,可是维持不了几个月便重新进行“诠释”。因为他们要做生意,要生存,不是以教育为主。类似这样的饭店微乎其微,少之又少,杳无踪影。当我们在吃剩饭时,当我们把剩饭往桶里倒时,有没有想过中国还有多少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他们多么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想一想,难道一点惭愧之心也没有吗?

  出家至今,最遗憾的是没有参学过几处大的丛林,更不要说行脚了。各个寺院吃饭过堂的还好,不过堂的寺院,对粮食的糟蹋也特别严重。没有人去管理,无人问津、佛教是讲慈悲的,讲因果的,这时慈悲心哪里去了?因果报应又哪里去了?

  1996年的春天,遇到一个令我很感动的事,茗山长老在海内外都享有盛誉,是德高望重和受僧俗崇敬的当代高僧。这年春天我从庐山东林寺江西佛学院赶回安徽协助师父举行每年一度的念佛法会,法会每天下午2点钟开讲《阿弥陀经》,由茗山长老主讲。当时,茗老身边只带了一个侍者,讲经时我充当捧经架者,荣幸之极。茗老打七讲经法会期间的生活也随之由我承担。第一次吃早餐,茗老吃饭的速度不快不慢,吃完饭后他叫我倒点开水在碗里,我还以为是渴要喝水呢,结果不是,他用手中的一双筷子在碗里把那些粘在碗上的饭像洗碗一样慢慢洗下来,然后喝了它。后来从他的侍者那里得知茗老每次吃饭都是如此,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从不懈怠。为了不让粮食浪费,为了珍惜粮食,做出如此的惜福的行动,在现今的法师队伍中不多见。为了佛教明天的兴盛,为了能续佛慧命,愿法师中多出现像茗老这样的高僧大德来弘扬佛法,继承如来家业。

摘自《洛阳佛教》2004年第4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直心是道场(净宗)
下一篇:麦积烟雨(传禅)
 《蜀中广记》里的僧传(国威)
 执着人生(达亮)
 放下什么
 真谛略传及其译经成就(肖太国)
 试论佛教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骆海飞)
 学佛也需要知识和学问吗(圣严法师)
 常念师恩 知恩报恩——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演海)
 四岁孩子助我拜佛(佟培瑞)
 大白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五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饿鬼道苦[栏目:妙离世间·嘎玛仁波切]
 自在语选辑[栏目:修行笔记]
 珍惜旧谊,是厚福相[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增支部1集304经[栏目:增支部1集]
 学诚法师与北大同学的对话[栏目:学诚法师]
 小,不能忽视[栏目:不急不急·星云大师]
 觉醒的生活[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中级佛学教本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栏目:中级佛学教本]
 天台宗是怎样创立的[栏目:天台宗简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