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诗中的故事(远尘)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92

禅诗中的故事 

远尘 

   中国古代诗歌大多是诗人抒情述志或抒发愤懑之作,因此每一首诗歌都有其写作背景和思想内涵。禅诗作为古代诗歌作品的一个类别,也不例外。纵观历代禅诗,其中有很多都蕴含着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早年曾为僧,法名无本,后来得韩愈赏识,遂还俗应举,却未及第,后来只做了几任地方小官。

  贾岛为僧时,曾写了《题李凝幽居》一诗: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在初写这首诗时,对“僧敲月下门”句中究竟是选用“僧敲”,还是选用“僧推”一词颇费了一番心思。当时他骑在驴背上反复沉思,并不断用手作出推或敲的姿势,以便选样最妥帖的词。这时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走过来,由于贾岛只顾着思索,竟忘了回避,韩愈的侍卫就把他押到韩愈的跟前。朝愈问明缘由后,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帮他选词,最后韩愈认为用“敲”字最能表达这首诗的意境,于是贾岛最后把这—句定为

  “僧敲月下门”。

  这首诗是诗人作诗讲究苦吟的代表之作,并因此得到韩愈的推崇而广为传颂,“推敲”一词也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意在告诉人们吟诗作文时,要多一些斟酌,以与出意境优美的作品。

  与贾岛同时代的古文家李翱是一位喜爱与僧人往来的文人,他在任朗州刺史时,因仰慕药山惟俨禅师道行,屡次派人邀请,但惟俨从不应邀,于是李翱只好亲自入山拜望他。当李翱走到惟俨禅师跟前时,禅师明知李翱来见他,却手持经卷,不看李翱。侍者说:“太守在此。”李翱气量狭小,性情急躁,便不耐烦地说;  “见面不如闻名。”说完就拂袖而去。惟俨在后面喊:

  “太守!”李翱条件反射地应答。禅师说:“你怎么推崇耳朵而蔑视眼睛?”李翱赶紧拱手谢罪,问禅师:“什么是道?”禅师用手上下指了指,说:“懂了吗?”李翱说:“不懂。”禅师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听了很满意,随后吟诗一首赠药山禅师。诗曰:

  炼得身形似鹤形,  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原来“道”正如天上的云朵、瓶中的清水一样,无处不在,充贯在天地万物之中。就是说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自然事物都是佛法。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只要识有心源,则云之潇洒,水之恬静自会融会贯通。

  禅诗中不仅有谈论佛理诗意的,而且,还有以诗为讽的,唐代著名禅师灵澈禅师就曾写过一首诗讽刺言行不一的官吏,灵澈禅师住锡庐山东林寺时,洪州刺史韦丹与灵澈禅师是至交,他经常与禅师篇章唱和,互谈佛理,以解官场上的困惑。

  一次,韦丹刺史作了一首诗请灵澈禅师欣赏,诗曰:

  王事纷纷无暇日,  浮生冉冉只如云。  已为平生归休计,  五老岩前必共君。

  韦丹刺史对官场事务烦杂,世事无常感到厌倦,在诗中表达了准备归隐跟随禅师习禅的愿望。灵澈禅师看过韦丹刺史的诗后,也写了一首诗相赠;

  年老心闲无外事,  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    林下何曾见一人。

  灵澈禅师知道韦丹刺史虽然对官场一些事感到烦恼,并且对他这种自然适意、宁静淡泊的生活也很羡慕,但他打算归隐的说法只不过是说说罢了,实际上,他是不会过归隐山林的生活的。因此灵澈禅师作了这首诗,对韦丹刺史作了善意的调侃。

  从以上几首禅诗可知,禅诗不仅阐释了佛理禅意,而且还包含广泛的生活内容,与世俗诗歌不同的是,很多禅诗中都有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了解这些故事,更能加深我们对禅诗内容的理解。

摘自《觉群》2007年第2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经十二部(尚国衡)
下一篇:何谓真正见解(大悟)
 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普贤行愿品》的启示(成峰)
 麦积烟雨(传禅)
 九色鹿的故事(阿莲)
 禅宗语录的特色(远尘)
 百龄影徂千载心在——漫谈佛教与文学的关系(李桂红)
 古寺千年伴诗韵(张君年)
 学道人的五种心(慎言)
 燃烧的六根之火(证严法师)
 当下是美(黄靖雅)
 持斋的好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论天台智顗判教的三条标准(沈海燕)[栏目:天台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