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没有分别的爱(证严)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39

没有分别的爱 

证严 

  凡夫心有如野马、猿猴,因为没有任何依靠、目标,所以容易有妄想杂念;有了妄想杂念,行动往往会有错误,有时一念之差、一步之错就造成终身的遗憾。

  学佛的人,心要有依靠,就要经常系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是依靠、归命之意,将凡夫心归向于圣人的清净境界;时刻以归依为念,可以返妄归真,所以要常念佛。但是,念佛不光在口头上念,更要念佛的心,使佛心成为我们的心,将凡夫心换成佛心。人人的念心如有佛心,则时时刻刻看到的境界,都会是美好、祥和的境界——彼此相互扶持,处处充满了爱。看看外面的草木,随着岁月季节彼此循环相让。春天来了,大地草木就生长出茂盛的花叶;如夏天,就换成夏季的花朵盛开;秋冬也是一样。四季之间,连草木都能更替如仪,在该茂盛时茂盛,该落叶时就叶落纷纷。我们如果用心,就能体会这种无声的法则。

  树木的茂盛与凋零就像人生的过程,可以启悟人生无常多变的真理。心静时,则一草一木无不是清净之境,无不是美好的世界。所以,要时时刻刻将心守于专一、无欲无争,多为人群奉献自己的力量。若能如此,就是最美好的人生。对人生奉献的大小,不在于年龄。有时童子的清净之心,反能无分别地奉献爱心,让人觉得纯真可爱。台中有两位小朋友,从小就常被委员妈妈带来见我,所以兄弟俩对于慈济的一切非常清楚。他们为了响应我所呼吁的大陆赈灾,小小年纪竟然拿出大毅力,和母亲约法三章:“一年内不吃糖果,请妈妈代捐一万元给师公救人。”

  然而,有一位教授和我见面时,特地问起:“你为什么要去救大陆的水灾?”他讲了许多理由反对我去救灾。我告诉他,台湾的贫病者,只要我们知道的,都会尽力照顾;而且,我们的社会较富足,人情温暖,政府也设有社会服务机构,还有其他慈善机构会关心贫病者。而大陆则不同,尤其乡村偏僻地方的人民,普遍过着穷困的生活,他们自顾不暇,哪有能力去照顾别人?

  再说,大陆地面辽阔,即使有爱心的人士想济助贫困的人,也不知如何察访?因缘俱缺,他们真的很缺乏获得济助的因缘。我们生活富足,若能把不致影响生活的力量奉献出来,将这股爱的力量汇集起来,到那里就能为二十多个乡镇的灾民盖间简单的房子,帮他们复耕、重建家园。

  我解释了好久,那位教授还是不能打开心结。学识渊博的学者反对我救灾,而五岁、七岁的孩童却各拿一万元来救灾,这其中的差异,只因为在稚子单纯的心念中,“爱是没有分别的”——救援没饭吃、没衣穿、没得住的人,是很自然的事啊!

  学佛,要学得真正的“慈悲喜舍”,佛陀不忍众生受苦,学佛者也应如此。

摘自《妙莲华》2007年第2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观想念佛(圣一)
下一篇:痛念无常(天如)
 诺言让我走进了佛的世界(盖信)
 言过其行(法众)
 历险思佛悲愿深(宋雨田)
 培养无著心(游乾桂)
 放下修行中的虚荣
 钱的启迪(韩琨)
 学道人的五种心(慎言)
 清净慈悲 以戒为师——对宗教迷信及现代佛教传播的思考(徐瑾)
 佛法有两端(净空法师)
 虔施多福(守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了解佛菩萨的功德和修行有什么关系?[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观察三世缘起、观察未来会如何?不是成了定命了吗?[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二十四桥明月夜,花开花谢扬州路[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心中的宝藏[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因果面前 一顿饭与一条命怎能等同?[栏目:达真堪布]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7集[栏目: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净空法师]
 法辉~题宪师壁[栏目:禅诗三百首]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晋美彭措法王在圆寂前几个月专门对弟子们讲解《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是否有甚深的密义?[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教法篇 第五章 佛的救生[栏目:佛教圣典]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