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史话 竺佛念与二秦时代的译经事业
 
{返回 中国佛教史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28
竺佛念与二秦时代的译经事业——中国佛教史话之二十四
  
方之

  在中国佛教史上,早期来华翻译佛经的西域或印度僧人,都不懂汉语。其中有些人到中国之后,先学汉语,然后才开始译经。但学汉语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有些人就不愿意学。他们的译经,主要是靠别人来传译。当传译,必须中外语文兼通,方能胜任。这样的人才,在古代是难得的。东晋时的竺佛念,就是这样难得的人才之一。
   竺佛念,公元四世纪人,其家世居凉州(今甘肃武威)。年仅二十岁左右,他就出家为僧。他学识渊博,情操高尚。梁《高僧传》卷一称赞他“外和内朗,有通敏之鉴”。在学习方面,他不但研习佛典,而且对世俗书籍,亦无不博览。训诂之学,尤为他的特长。在青少年时代,他就欢喜游方,了解各地的民情风俗和习惯。因为居家之地接近西域诸国,所以他通晓多种语言,成为有名的语言学家。 竺佛念虽是东晋时代的人,但他活动的地区是长安。当时在长安称帝的苻坚崇信佛法,因而有些西域或印度僧人来到长安传译佛经。据唐代智升《开元释教录》卷三载有以下六人:昙摩持、鸠摩罗佛提、僧伽跋澄、昙摩难提、昙摩蜱和僧伽提婆。他们都不通汉语,译经时,必须有人传译。当时竺佛念正在长安,被公推为传译人。昙摩持等人先后所译经、律、论十五部,共一百九十七卷,都是由竺佛念传译的。因此可以说,没有竺佛念的传译,就不会有前秦时代的译经。到了后秦时代,罽宾国僧人佛陀耶舍翻译《长阿含经》(二十二卷)时,也是由竺佛念任传译。
   竺佛念除了为别人译经任传译外,在后秦时代,他自己也翻译了经、律十二部,共七十四卷。书名如下:《十住断结经》十卷、《菩萨璎珞经》十二卷、《菩萨处胎经》五卷、《中阴经》二卷、《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鼻奈耶律》十卷、《出曜经》二十卷(唐代智升云:已上见存,已下见缺)、《持人菩萨经》三卷、《大方等无相经》五卷、《菩萨普处经》三卷、《十诵比丘尼戒所出本末》一卷、《王子法益坏目因缘经》一卷(《开元释教录》卷四)。
   竺佛念的才华受到唐代智升的赞扬。他在《开元释教录》卷四中说,在译经方面“自安高(安世高)支谦之后,莫逾于念。在苻姚二代,为译人之宗”。由此可见竺佛念对二秦(前秦和后秦)的译经事业,贡献是巨大的。后来他在长安病逝,了解他的人,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无不表示痛惜!


{返回 中国佛教史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话 罗什门下十哲简介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话 后秦大译师鸠摩罗什
 中国佛教史话 偏重弘律的求那跋摩
 中国佛教史话 俊朗英秀的释法云
 中国佛教史话 代替皇帝出家的释智藏
 中国佛教史话 顽石真会点头吗
 中国佛教史话 释道安对佛教的贡献
 中国佛教史话 首创西行求法的朱士行
 中国佛教史话 法显西行求法的成就
 中国佛教史话 清高淡雅的释慧持
 中国佛教史话 刘宋时代的佛教
 中国佛教史话 《成实论》与成实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福德日记6月17日─时时为众生祈愿[栏目:福德日记]
 早逝的觉者涅槃[栏目:情:日本妙语和尚佛理随想集·高田好胤]
 相应36经 某位比丘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佛化家庭的生活指南 (三)宗教生活 1.如何求受三皈?[栏目:佛化家庭的生活指南]
 现代因明研究·人物[栏目:因明简介]
 空谷的回音 附录[栏目:宋智明居士]
 内观禅修的探讨[栏目:佛学研究论集]
 印祖故事 40、以道相交不受礼,变卖供养印经书[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我的学佛经历[栏目:明证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