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欲为三界众生一切痛苦的根本(益西彭措堪布)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50

欲为三界众生一切痛苦的根本 

益西彭措堪布

  首先了解欲的体性、作用、分类以及欲为根本苦的原因,以便观察思维。
  一、欲的体性
  《成唯识论》说:“云何为欲?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对欢喜的境希望,是欲的体性。希求、渴望之心,是欲。
  二、欲的作用
  论中说“勤依为业”,欲的作用是作为勤的依处,以欲能发起勤作。
  三、欲的分类
  对色、声、香、味、触染爱,叫欲。《大智度论》中则说六欲——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一般指男女方面对异性的容色、相貌、姿势、声音、触觉、人想等生起贪欲。
  当然,还有名声欲、利养欲、恭敬欲、承事欲、衣食住行欲、权力欲、财富欲、摄受眷属欲、显示自我欲(表现欲)、饮食欲、睡眠欲、升天欲等,一一展开,欲海无边,欲境无量。
  四、欲为苦本
  《法华经》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杂阿含经》说:“若众生所有苦生,彼一切皆以欲为本。”《增一阿含经》说:“欲生诸烦恼,欲为生苦本。”
  三界众生都想求得自己所爱之事,对于如泡沫一般注定变坏的有漏法,却幻想永远占有、如愿以偿,这样希求的结果无非是希望破灭,引生痛苦。所以,欲是痛苦之源。
  想一想,费尽心思全力地追求,最终只落得个破灭之苦,岂不太悲惨吗?为什么要死死执著虚假之法呢?这就像孩童追逐肥皂泡一样可笑。歇下狂心,万事皆休,痴迷的众生却偏要沉迷其中幻想、执著,真是可悲!
  从十二缘起观察“欲是生死苦恼的根本”。
  以贪欲就会发起勤作,即“以爱产生取”,再以取积累能感后有五蕴的业——“有”,由此生死相续不断。
  有情不了知轮回是苦性,怎么放得下对轮回快乐的追求?如是贪欲不止息,一天就可以积累无量“爱、取、有”的能生支,不知要引出多少生死?所以,以欲为本,生死将连绵不断。
  《楞严经》说:“想爱固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

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让快乐成为天性(明如)
下一篇:生存与生活(金峰)
 古风(方杞)
 道场的由来(董良)
 因果教育是佛法的基础课(柳亚军)
 得黄金鼠狼喻(善言)
 人能无著便无愁(法云)
 降服自心直捣恶习(佛慧法师)
 白居易的佛教信仰(陈荃)
 以因缘因果为依据的佛教道德观(马明博)
 执着心—痛苦的渊薮(慧律)
 万物的心(林清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增长财富的方法[栏目:修行笔记]
 2011百日共修 三特加行 特加行(七)[栏目: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愚痴和爱(宣化上人开示)[栏目:戒邪淫文集]
 快乐的处方[栏目:智中法师]
 柒捌 覆荫子孙[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保持内心的“平静”[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往生弥陀净土、兜率净土修持难易比较[栏目:常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