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谈佛教修养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22

谈佛教修养 

梁起超

  解脱,梵名木叉Moksa,译言离缚得自在。用现在话解释,则解放而得自由。详细点说,即脱离囚奴束缚的生活,恢复自由自主的地位。再详细点说,这些束缚并非别人加之于我,原来都是自己找来的,解脱不外自己解放自己。因为束缚非自外来,故解脱有可能性。亦正惟因束缚是自己找的,故解脱大不易,非十分努力从事修养不可。 佛教修养方法,因众生根器各各不同,随缘对治。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如三学戒、定、慧;四圣谛苦、集、灭、道;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等,今不必具述。要其指归,不外求得两种解脱。一曰慧解脱,即从智识方面得解放;二曰心解脱,即从情意方面得解放。我们为讲解便利起见,可以分智、情、意三项为简单的说明。
  (一)智慧的修养。佛教是理智的宗教,在科学上有他的立场。但却不能认他是主知主义派哲学。他并非如希腊哲学家因对于宇宙之惊奇而鼓动起研究热心。“为思辩而思辩”的议论,佛所常呵斥也。佛所谓智慧者,谓对于一切“世相”能为正当之价值判断,根据这种判断更进求向上的理想。 《心经》说: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乃至……无挂碍……,无有恐怖。”般若译言智慧。一面观察世相,深通因缘和合、无常无我之理,不受世俗杂念之所缠绕;一面确认理想界有高纯妙乐之一境,向上寻求。佛家所用各种“观”全是从这方面着力。
  (二)意志的修养。意志修养有消极,积极两方面。消极方面,主要在破除我执、制御意志,换句话说,要立下决心,自己不肯做自己奴隶。佛以为众生无明业种,皆由对于我的执着而生,因为误认五蕴和合之幻体为我。既认有我,便有“我所”,事事以这个假我为本位。一切活动都成了假我的奴隶。下等的替肉体假我当奴隶,例如为奉养舌头而刻意求美食,为奉养眼珠而刻意求美色之类。高等的替精神假我当奴隶,例如受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或见解所束缚而不能自拔之类。佛以为此等皆是由我执发生的顽迷意志,我们向来一切活动,都为他所左右。我们至少要自己当得起自己的家,如何能令这种盲目意志专横?非以全力克服他不可。后来禅家最爱说“大死一番”这句话,就是要把假我观念完全降伏,绝其根性的意思。
  但佛家所谓制御意志者,并非制止身心活动使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之谓。孟子说: “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有为。”一方面为意志之制御,他方面正所以求意志之昂进。阿难说: “以欲制欲。” (《杂阿含》三十五)佛常说“法欲”,又说“欲三昧”。凡夫被目前小欲束缚住,失却自由。佛则有一绝对无限的大欲在前,悬以为目标,教人努力往前蓦进。所以“勇猛”、 “精进”、 “不退转”一类话,佛常不离口。可见佛对于意志,不仅消极的制御而已,其所注重者实在积极的磨练激励之一途。 (三)感情的修养。感情方面,佛专教人以同情心之扩大,所谓“万法以慈悲为本”。慈谓与人同喜,悲谓与火同忧。佛以破除假我故,实现物我同体的境界。对于一切众生,恰如慈母对于爱子,热恋者对于其恋人,所有苦乐,悉同身受。佛以为这种纯洁的爱他心必须尽量发挥,才算得佛的真信徒。以上所说,算是佛教修养的大纲领。因讲演时间太短,只能极简略的说说罢了。为什么要修养呢?为想实现我们的最高理想境界。这个境界,佛家名曰涅架。
  涅槃到底是什么样境界呢?佛每说到涅槃,总说是在现法中自证自知自实现。我们既未自证自现,当然一个字也说不上来。依训诂家所解释,大概是绝对清凉无热恼,绝对安定无破坏,绝对平等无差别,绝对自由无系缚的境界。实相毕竟如何,我便不敢插嘴子。我们所能知道者,安住涅槃,不必定要抛离尘俗。佛在菩提树下已经得着涅槃,然而还说四十九年的法,不厌不倦,这便是涅槃与世法不相妨的绝大凭据。

摘自《南山梵音》2008年第3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无言大智(常静)
下一篇:健全的人生
 人若无心处处闲(张家提)
 健达多的启示
 领悟人生的纯美(田运良)
 浅论佛教普世价值(宽寂)
 明月中天(曙正)
 寒山历史角色的转变及当前的走向(张君年)
 安祥禅与现代智慧环境(元山樵)
 往生西方比来生得人身容易得多(刘永)
 佛典中的杨柳(蓝吉富)
 移民专题编者按——真正的无忧恼之处,唯有极乐故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六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相应26经 七种业的路径经[栏目:相应部 14.界相应]
 放下执着超越我相[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问:31 尊者,禅修者在坐或卧的时候要觉知什么?[栏目:马哈希尊者访谈 An Interview with Mahasi Sayadaw]
 Take Charge of your Practice[栏目:Dzigar Kongtrul Rinpoche]
 心镜光明彻三界[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万善同归集卷第一[栏目:永明延寿大师]
 助念生西须知 (台中莲社編著)[栏目:临终关怀]
 清净平等觉从哪里下手[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栏目:佛教常用呗器、器物、服装简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