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谛
 
{返回 任杰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68

四谛

任杰

四谛即苦集灭道四谛,谛谓真实不虚,如来亲证。佛成道后,至鹿野苑为五贤者始说此法,是为佛转*轮之初,故称初*轮,如《法华经·譬喻品》:“佛昔于波罗柰,初转四谛*轮。”初转*轮三说四谛,第一说: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此是教示四谛四相。第二说:苦当知,集当断,灭当证,道当修。此是教劝修行四谛。第三说:苦者我已知,集者我已断,灭者我已证,道者我已修。此是佛举自己证得四谛,合为“三转十二行相”之义。但此四谛唯圣者所知,非凡夫能知,如《涅槃经》卷十四:昔我与汝愚无智慧,不能如实见四真谛,是故流转,久处生死,没大苦海,“若能见四谛,则得断生死”。由于圣者所证,故称四圣谛,或四真谛。

苦谛:苦即三界轮回生死逼恼之义,凡是有为有漏之法莫不皆含苦性,故佛经中说有无量众苦,但就身心顺逆缘境,总有三苦、八苦。三苦,从其逆缘逼恼,正受苦时,从苦生苦,名苦苦;从其顺缘,安乐离坏时而生苦恼,名坏苦;生老病死刹那变异而生苦恼,即名行苦。八苦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和五盛阴苦。外有寒热饥渴等逼恼之身苦,内有烦恼之心苦,所有诸苦皆归苦谛所摄。

集谛:集谓积聚二十五有苦果之因,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由贪嗔痴等烦恼,造积善恶业因,能招感三界生死等苦果。

灭谛:又名尽谛,灭谓灭二十五有,寂灭涅槃,尽三界结业烦恼,永无生死患累。

道谛:道谓修戒定慧通向涅槃之道,总有七科:一、四念处,二、四正断或四正勤,三、四神足或四如意足,四、五根,五、五力,六、七觉支或七菩提分,七、八圣道或八正道。此为三十七菩提助道品法。

四谛有两重因果,苦为果,集是因,由苦集二谛成为世间生死因果;灭是果,道是因,灭道二谛为出世因果。即由造积有漏业因而感有漏苦果,由修有漏道因而证灭谛涅槃。如《涅槃经》卷十二:“有漏果者则名苦,有漏因者则名为集,无漏果者名为灭,无漏因者则名为道。”此即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之义。

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佛教大小乘各宗共修、必修之法。佛说四谛是要众生了知四谛的真理,断烦恼证涅槃,若专修四谛以求涅槃者,一般称其为小乘声闻人。


{返回 任杰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观破迷执论
下一篇: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
 三藏
 回忆能海法师
 佛性、如来藏、如、法性、实际
 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四、住持三宝的重大责任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二、别观佛法僧三宝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五、爱国爱教与人间佛教问题
 中观根本慧论文句释宝鬘论(任杰 藏译汉)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三、皈依三宝的建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五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学习唱诵 Learning to Chant[栏目:宁静的森林水池 A Still Forest Pool]
 无量寿经讲记 浊世恶苦 第三五[栏目:净空法师]
 故道白云 32.手指非月[栏目:故道白云]
 学会给自己当医生[栏目:法清法师]
 佛弟子适合从事哪些行业,不应从事哪些行业?一些常犯戒的行业,若很难换行,应该以怎么样的心去面对?[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禅七为什么是七天?[栏目:禅修·初学者问答]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 (13)[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修道最好持银钱戒 In Cultivation, it is Best to Keep the Pr..[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密勒日巴尊者依止马尔巴上师[栏目:上师讲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