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知足心常乐(慎独)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61

知足心常乐 

慎独

  佛教主张人凡事要知足,认为一个人只有知足才是幸福安乐之法。如:《佛遗教经》云:“知足之法,即是福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 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人能做到事事知足了,你就能控制自己无限膨胀的欲望,做到平淡自足。人生的起起落落,欲望是其根源。因此,自我控制的层次,亦可视为个人修持成就之指标,不能控制六根欲望的人,自然就得不到安详。
  人就是欲望太多,才会生生世世在六道中轮回。我们如果能在每一刹那自我关照、自我控制,长养智慧与安详。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攀缘,离开千切执善,则能拥有统一和谐的心灵,幸福也就掌握在你的手中了。
  但人往往是知多知少难知足,就像《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的老太婆,要了木梳要木盆,要了木盆要木屋,要了木屋要皇宫,要来要去一场空。
  与老太婆异曲同工的还有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但收成却很少。一位官员可怜农夫的遭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断往前跑,他跑过的所有地方,不管多大,那些土地就全部归他。
  于是,农夫兴奋地向前跑,一直跑,不停地向前跑累了,想停下休息,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需要更大的土地来耕作、来赚钱,他又拼命地在往前跑,最后农夫上气不接下气,实在跑不动了。
  可是,农夫又想到将来自己年纪大,可能乏人照顾,需要钱,就再打起精神,气喘不已,再奋力向前跑。
  最后,他体力不支,咚地一声倒在地上死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可以说是能让人丰衣足食。生活中有这么多令人幸福的东西,可我们却变得越来越不幸福。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颗知足的心。有了贪恋,就永远不知满足 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因此,一颗知足的心是真正的喜悦、真正的宁静,真正的幸福。

摘自《南山梵音》2009年第4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出家与个性(净宗)
下一篇:线条意味的生命感(陈一)
 也谈素食(郑颂英)
 我的弘法观(蒋鑫)
 慈悲带来丰足自在(郑石岩)
 藏羚羊被掠杀(索达吉堪布)
 再穷的人也能因施得福
 论“种植福田”(明照法师)
 觉醒——生命的脆弱与无奈(印光法师)
 生之奥秘(耕云)
 心性解答(李炳南)
 念佛三昧,即是真禅家(藕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三[栏目:慧律法师]
 百喻经 38 饮木筩水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印光大师永思集续编[栏目:印光法师]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三[栏目:慧律法师]
 积德行善,可以改变命运(邵伟华)[栏目:积德改命]
 中国应努力世界新文化[栏目:太虚法师]
 中观与瑜伽[栏目:慧光法师]
 谁之过[栏目:积德改命]
 为救难人员祈愿文[栏目:社会·职业篇]
 19.如何做一个正当的人[栏目:星云法语·圆满人生]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