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11讲
 
{返回 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14

广论奢摩他11》

讲授: 雪歌仁波切2007-06-22

闻法意乐

为了利益遍满虚空的如母有情众生,因此无论如何要得到所得的果位之中,究竟圆满的佛果珍贵宝,可是,就圆满的佛陀果位而言,应该指的就是色、法二身双运,或者是等智(等至本智、根本定智)后得双运,这个部分指的是圆满的佛果,但是,等智后得双运,这个部分应当在有学道位的时候,就有必要实修止、观双运,所以,安止跟胜观,就安止胜观的重要性而言,因为在佛果位方面是色、法二身双运、等智后得双运,止、观双运这个部分的成效要得到,必须在有学道位的那个段落,就要学习止观双运的道路方面的实修,可见止跟观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就止跟观随顺的方面来讲的话,现在我们的内心里面皈依、发菩提心、下士、中士、上士道路方面的证悟,任何大大小小的证悟的产生这一切前面,都有必要依赖随顺的止跟观,随顺的止跟观指的是什么呢?内心能好好安住的部分,还有对于这些任何的法,能够做详细区分的胜慧的作用。这两项,一项是指对这些法能进行详细区分,一个是指能够安住在这个法上面,能够好好的安住,这两种作用力。如果不靠这两种作用力的话,我们的大大小小、各种证悟的功德,在内心就大概不可能产生了。

所以止跟观就算是正式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相随顺的部分仍然非常重要。因此在实修的前面,相随顺的止跟观,就有必要先从听闻、思惟来进行抉择,从听闻、思惟抉择完毕之后,实修正式的止跟观。相随顺的止跟观,能够让我们在大大小小任何的证悟,都能够产生、增长。如果学习实修正式的止跟观的话,就能够得到佛陀的果位,等至后得双运,色、法二身双运的果位,了解这点之后,产生如此追求的动机之后,来听闻教法。

正讲

我们所进行到的段落(P.346)各别学习的方法。里面的三项学习安止的方法,学习胜观的方法,还有双运的道理何在? 其中第一项学习安止的方法,如何来学习?方法是什么? 里面分成三项,应当要依赖于安止的资粮,之后来修安止,安止产生的量(成就的量)是什么? 三项中首先要讲的是第一项,“安止的资粮”是什么? 指的是顺缘,可以当做帮助的一个顺缘,这个是指顺缘都聚集在这个地方,可以产生我们要依靠的顺缘,对我们有帮助的顺缘都聚集在这个地方,所以称之为资粮。总之现在要成就安止方面有帮助的顺缘,聚集在这个地方,所以称之为资粮。

资粮里面有六项.「第一个住随顺之处、第二个少欲、第三个知足、第四个断诸杂务、第五个清净尸罗、第六个断除贪欲.,这里面「诸瑜伽师先集资粮,即是速易成止之因.这个是指实修者要成就安止的话,要先聚集资粮。因为聚集资粮的话,就能迅速的、轻易的能够成就安止.所以首先要好好的聚集资粮。聚集资粮的部分就有六项。

五个性相的内容,如果把后面《大乘庄严经论》的颂文记起来就不会忘记了,《大乘庄严经论》第七行「具慧修行处.1易得2贤善处.3善地及4善友.5瑜伽安乐具.这是讲五个条件,这五个条件里面的意思是指衣、食等等,很容易得到,具慧修行处,就是聪明人修行的地方。第一个条件是衣服、食物等等很容易得到,第二个是非常贤善、善好的处所,第三个是这边的土地、地方也非常的好,其次是第四个贤善的朋友(朋友的助伴),其次第五个,是瑜伽实修的时候很安乐,这些条件他都齐备。

其中有六,第一个是住随顺处,住具五德之处,五德就是这里所谈到的先集资粮,集资粮中有六项,六项中第一项是”住随顺处所”,住随顺处所又是什么呢?就是具这五德、五个性质,五德是五个性质,五个性质处所是什么呢? 第一个容易得到衣食,第二个贤善的处所,第三个善好的地方,第四个善好的朋友,第五个瑜伽安乐都能够齐备,瑜伽师实修的安乐能够齐备。这五个条件都齐备的话就是第一个资粮。住随顺处里面第一个条件,是指在禅修的时候要齐备的衣服、食物,这些要容易就可以得到,不要千辛万苦才去得到。而且还要一个善好的处所,这个地方不是毒蛇、猛兽出没,仇家寻仇的地方。还有这个地方,不会引发疾病的地质、土地。再过来是朋友应当是戒律、戒方面都是相随顺的。其次应该不是车声鼎沸、人来人往,应该是人很少而且很安静的地方。

这五个条件,这里面讲的第一个衣、食要很容易得到,这个易得是指衣服、食物这些用品用具。如果说禅修的场所,衣、食困难得到,那不行啦!譬如在一个地方做禅修的时候,有时候冬天天气很冷,有必要要准备衣、食,要容易得到的原因,是因为要去禅修的时候,譬如说这个地方,假设冬天天气非常寒冷,事先考虑,准备一些比较厚的衣服,因为天气非常寒冷。如果说夏天天气很热,又有必要准备薄的衣服了。所以应当是一开始在这个地方禅修的时候,这些要用的器具、衣服等等,事先考虑清楚,都把它齐备好,以后不要花太多的心思。假设去到实修之后,有这些情况的时候要准备厚的衣服、薄的衣服,但是非常困难拿到的话,就要花很多的心思,内心常焦虑担心,想要安静、心要安住来做实修的话会造成一种障碍。所以应当这些东西要很容易得到,所以,第一个叫做“易得”。

其次“贤善的处所”是说这地方不应当是毒蛇、猛兽出没的地方,在这个地方禅修的时候,这个地方会让我担心、会不会毒蛇跑出来呢?会不会有老虎、有熊跑出来呢?遇到发生身命的危险呢?假设内心常常要惊慌、害怕、担心的话,内心的安住,想要让内心安住而做实修,当然是一种伤害,没有办法进行的。或者说这个地方有战争、仇敌寻仇、战争砍砍杀杀,心完全不能够安静,心如何能够安住下来做实修,当然也是不可能。这些都是在修安止方面的障碍,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是“土质、土地要好的地方”,这个是指这地方的水假设不好、这地方的风不好,这个样子的话是指水质、或者是风、土质等等,也许容易导致生病的话,就是这地方的土地不好。实修者的身体一般来讲当然非常重要,特别是凡夫而言,这个粗分的色身是很重要!假设粗分的色身四大不调、不能够平衡,当然内心就很容易紧张焦虑,内心紧张焦虑的话,当然要想修安止就有一个很大的障碍。所以,土质不好、风不好、土地不好的地方,也不可以做实修,这是第三个条件。

第四个条件是“见地、戒律相随顺的住所”,一般来讲:当自己禅修的时候,住所有时候是指护关的人,但是有时候可能是两个人、三个人一起闭关做实修,而彼此虽然是实修者,他也会帮助我,所以这个叫做友伴,善友就是友伴,友伴有时候是闭关的时候护关的那个人,有时候是二、三个人一起闭关,那会当作是我的一个友伴。友伴戒律、见地是要相随顺的,戒律、相随顺,当然有很多的意思。这个是指,例如: 食物方面或平常起居作息方面各自不同的话,就不太相随顺,就不容易协调。譬如: 一位晚上要吃食物,一位晚上不吃食物,就不太方便了。

或者是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位是很晚睡很晚起来,这种情况大家起居作息的情况不一样,也可以说是戒律不相随顺。不仅仅是如此,譬如说: “血祭”,有一位是以“血祭”(就是杀生来拜拜),杀生来拜拜当作他的戒律,有一位说绝对不可以杀生,就很麻烦啦!这个是彼此的戒律不相随顺。还有就是见地,实修的时候见地方面不相随顺也是不太方便。见地方面,譬如说:“无我”支持、或反对,不相随顺、也不方便,因为会常常辩论,譬如说:有一位认为有这个“我”成立,另一位认为根本就是“无我”。要成立“我”、又一位说“没有我”,双方面会有很多的辩论、很多的纷争。就不能够安住来做实修了。所以应当是戒律、见地方面都相随顺的一个友伴。

其次瑜伽安乐来做实修, 这个地方应当是让我们在修等持的时候,内心稳定、安住,让心不能够进行的主要因素就是“声音”,很容易抢夺我们的内心,让心涣散掉,所以谈到这么ㄧ个说法:内心涣散掉的一个主要造成者,就是声音。所以应当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没有人烟吵杂,车声鼎沸,这些都没有,而且没有什么人烟出没,应当是人很少没有什么声音、声音很少的一个地方,假设吵杂的地方,ㄧ下子不管是好听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声音ㄧ出现的时候,心里面马上哇!就想又怎么样、又怎么样!就想很多,心识完全涣散掉了,心识被声音抢去了,这样是不可以的。所以应当是很安静的一个地方来做实修。

在关于易得、容易得到,里面谈到衣、食的部分,平常当我们在献供养的时候,曾经谈到供品的部分应当要干净(清净),供品的部分干净是指它的因也要干净的,动机也要干净的,谈到动机要干净、纯净的部分,应该是指献供养的段落。但是我现在实修的时候,这些部分不是献供养,因为是自己使用,自己使用的时候重点就不在动机,而是当我们所用的这些物品得到的因,应当是要干净的。这个是指容易得到,自己所得到的衣服、食物等等。它的因应当是要干净的,不应当是以五种邪命作为它的因而得到。

这里谈到,假设运用五种邪命的任何一种来得到衣服、食物的话,而去使用它,证悟也不会产生,这个段落应当包括这个意义在里面。假设衣服、食物难以得到的话,为了要得到它就有可能运用五种邪命的方式去得到它,得到之后来使用它,证悟就不会产生。所以我们平常谈到由五种邪命的方式旁敲侧击来得到了等等,五种邪命的方式这些应当要去除掉。这是第一个“住随顺处”里面谈到得五个条件讲解完毕了。

但是,在六个资粮里面。六个资粮就是「住随顺处、少欲、知足、断诸杂务、清净尸罗、断除贪欲等诸恶寻思」。这六个项目里面,应当要以「清净尸罗、观欲过患」作为重点,了解第六项“观欲过患”,断除贪欲的过失,了解观欲过患与住相随顺处为主要。就是有六个项目,六个项目里面应当以「清净尸罗、观欲过患」跟「住随顺处」当做最主要的部分了。

因此之故,许多人会来问到说什么时候可以去闭关?这个问题要看这些资粮齐备、不齐备来做一个决定。或者是有人想要盖闭关房给大家作实修,也问了:「我在这个地方盖闭关房好吗?」、「我在那个地方盖闭关房好吗?」如何呢?也是要看这些条件齐备、不齐备才能够做决定。

第二个条件是“少欲”,是减少欲望的意思。不贪众多善妙衣服等等事物。一般来讲欲求、欲望是指没有,很想要去得到它,这称之为“欲”。如果说已经有了,但是我还要越来越多,这个就称之为不知足。总而言之,没有的部分,想要去得到它,而且得到的更好,已经得到的觉得太少了,还要再更多。这种想法应当要去除掉。

所以首先是“少欲”,不要贪念、不要贪求很多的这些好的衣服、物品。日常生活之中,经常要运用的部分,自己的法衣、念珠、供品、或者是佛堂所摆设的佛像,自己住处所运用的坐垫、房子…等等。假设想到它要更加的好、要更加的多,这种想法不能做到少欲。这个是说自己所住的地方,要再多一个房间多么的好,好好的作一个准备。佛堂里面再增加这尊佛像、那尊佛像、或者看一看又少一尊黄金的佛像、这个要准备一下下。供品里面看一看少了八吉祥物这个准备一下下,现在所没有的部分希望要得到的,这种想法很多的话就没有做到少欲,少欲求之心就是没有做到。因为眼睛一看、内心想,就想很多。如果欲求之心太过强烈的话,心完全不能够稳定安住,因为放眼一看佛堂之中,就会想到少了一尊黄金的佛像,产生的欲求之心又要再想、又再想,就会变成一个毛病了。

因此,“少欲”是非常有必要的,假设不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内心永远都在引动之中,内心都在蠢蠢欲动之中。因为心一直想这个也需要、那个也需要,所以心被这个欲望牵引而去,也就不能够坚定安住、稳定安住。禅修几分钟让心能稳定下来,眼睛睁开一看,佛堂里面,这个又要、那个又要、又要准备这个、又要准备那个,心不可能坚固安住下来,所以“少欲”是很有必要的。再其次是“知足”,知足是指目前的情况,不管如何就算是再怎么糟糕!所拥有的一切物品,再怎么坏!再怎么糟!内心也要知足,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第三个条件是“知足”。知足,指自己目前情况不管如何糟糕,内心也要知足。不知足就会觉得不够,还要更好的。譬如,闭关要用的东西,若内心觉得不够好,那么内心的力量会不够坚强。心要安住时,需要有一股坚定力量、自主的力量。若自主力量不够,心里会常想这些物品不好。要知道,知足是个非常重要的优点,要想办法让自己内心知足。知足才能乐,把知足当作非常重要的庄严,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四、断诸杂务

杂务,指世俗事。将世俗的事情全部放下,「皆当断除行贸易等诸恶事业,或太亲近在家出家,或行医药算星相等。」这些都指在闭关时候应避免的事。闭关时,若还要进行买卖交易,那么内心会有很多盘算,这当然是不可以的。所以一位贸易者,在闭关时应将自己的工作全部暂停。通常在闭关时,不要与别人有太多的联络,医生帮人把脉、验血等也要暂时搁置,或占卜星算者,即使是在帮人,也要暂时放下。因为这些工作都要耗损心力,心要思惟的多,心思惟多了,当然心是在动荡不安中,通常连写作也要放下,弘法利生如讲说、辩论跟撰写也要放下,以免内心一直动荡不安。

第五、清净戒律(尸罗)

于别解脱及菩萨律,皆不应犯性罪遮罪破坏学处,设放逸犯,速生追悔如法悔除。」清净戒律,指不论在接受别解脱律仪或菩萨律仪时,都做了很多承诺,这些承诺都要好好守护。这些承诺有的是戒罪、有的是性罪,当违背时,本身就是一个罪业,是自性罪。但,有些是在诸佛面前允诺,那些事要做,那些事不做,如果违背就是制戒罪。

这些学处基本上都不应该去违背它。若有违背的话,内心要立刻产生后悔,马上要忏悔还净,把罪业去除掉。一般而言,就清净戒律这一部份,上等者根本不会去沾染戒罪及性罪,即便沾染了也会立刻产生后悔,进行忏罪,使戒律清净。

清净戒律这一部份是极为重要的,若戒律不能清净,让十方诸佛、菩萨的内心不高兴,因为在他们跟前所答应的部份没有做到。从另一角度来看,对他们也是一种欺骗,其次是内心证悟功德,丝毫不能产生。

密咒乘门有特别谈到,假若不能守护誓言,即便经过多生多劫的努力实修都不能成就。不仅如此,还会成就地狱等等,那就太危险了。现在修安止的段落,不是有这么大的危险,但是,恰如其分的伤害一定会产生的,无论如何,证悟的功德都不会产生,因此清净戒律是非常重要的。

后面归纳出六项当中,有三项是最重要的,清净戒律便是其中一项。

第六、断除贪欲等诸恶寻思

贪欲会造成我们将来被杀害、被捆绑等现法毛病(这辈子的毛病),而且下辈子会堕到恶道去,故应断除贪欲等妄念。轮回中美好及不美好的事物,都是无常,都会毁坏的法,不久就会跟我们分开,为什么要对它们起贪呢?若以这样的观修,就可断掉贪欲的妄念。

这个段落主要是指,轮回中对于美好事物的贪欲执着心应去除掉,而不是把这东西破坏,应该是去除对美好事物的贪欲心。一般而言,贪欲心是个非常强烈的抢夺者,会抢走我们的内心。因为心要维系在对境上,但贪欲很容易将心拉走,让心远离对境,而变得不由自主。贪欲是烦恼当中的一个主要者,会将心拉走,当然心就不能安住在对境上。这个段落要讲的是对轮回美好事物的贪欲,无论如何要去除掉,因以贪欲心为助缘会把心力抢夺走,离开对境,安止当然不可能产生,后面所谈的三个主要项目中,其中之一就是观察贪欲的过患。

此如修次中编之意,于声闻地应当广知」。这里主要是莲花戒的《修次中编》中所开示的六个项目。声闻地的资粮一共有十三项,莲花戒将这十三项浓缩为六项。这里说,「此如《修次中编》之意」指,根据莲花戒所著《修次中编》的主张、思想,写成六项而表现于此。但莲花戒的思想,主要是追随《声闻地》而来。假如想知道更详细内容,就要去看《声闻地》。

这六个项目简单的归纳:

1、要闭关修安止之前,先想好住的处所,准备好闭关之处,即外在顺缘已经齐备了。

2、3、到了闭关之处,要实修了就要看内在的顺缘有没有齐备,若没做到少欲知足也是不行的。

4、平常利生之事如看病占卜等全部放下。

5、安止本身是证悟的的果,这个果功德要在内心产生。在上师、诸佛前所承诺的戒律,无论如何都要清净。否则,证悟的功德当然不会产生,所以清净戒律这一项,应当做为实修的根基,才能产生安止的证悟。

6、内心深处,若对轮回的美好产生贪爱,将导致实修安止的一个大障碍的力量,故应去除贪欲贪欲等等妄念。

后面两项:清净戒律主要是指果,果是安止的证悟,果的产生其根本就是清净戒律。正行实修安止时内心容易涣散至其他喜爱的对境,对实修将产生阻碍,故应断除贪欲贪欲等等妄念。

这六项功德都齐备后,才能顺利、安静、平稳的进行实修。所以,现在我们都还不到修安止之段落,应当是好好的去齐备安止的顺缘。

其次至尊仁波切谈到,安止没有产生要产生,已经产生要没有衰损,没有衰损之后还要不断地增长增广,其条件归纳起来就是这六项。所以第347页第1行:「如是六法能摄正定,未生新生,生已不退,安住增长因缘宗要。」宗要是关键要点,能摄就是能够包括关键要点。

等持没有产生,要使它产生;已经产生的还要不衰损;不衰损之后还要增长增广,能够达成这些关键的重点,浓缩起来就是这六个项目。特别以「清净尸罗」、「观欲过患」、「住相顺处」为其主要。

其中「住相顺处」是外在之顺缘,作为根基的是「清净尸罗」。要去除正行实修的障碍,就要去除贪欲妄念(观欲过患),这三项最为主要的意思是如果这三项齐备的话,也可以观修安止。

善知识种敦巴开示,「我等唯觉是教授过,专求教授,然定不生,是未安住资粮(不足)所致。」平常我们总认为,实修安止最重要的方法是,实修口诀、教诫,如果实修不好,大概是没有按照口诀、教诫好好的实修吧!因此导致安止的证悟没有产生。但有些人即使将口诀好好观修证悟也还是没产生,这是什么因素呢?是安止的资粮不齐备而导致的。因此善知识,种敦巴便有了以上的开示。

「言(安止)资粮者即前六法」即莲花戒所谈到的前面六项。安止的资粮不仅如此,还有其他安止的资粮。如,六度的第一项到第四项,都是安止的资粮,「又前四度即是第五静虑资粮」(此六度都是菩萨行持)。六度中的安止(不是一般的安止),指的是第五项「静虑」波罗蜜;前四度是「静虑」波罗蜜(安止)的资粮。

这些条件都齐备的话,静虑波罗蜜(安止)也就能够成就了。所以《修次初篇》谈到:「若能不着利等诸欲(布施);善住尸罗(持戒);性忍众苦(安忍);勤发精进(精进),速能引发正奢摩他(静虑波罗蜜)。指前四项是引发安止(静虑波罗蜜)的资粮。因此之故,《解深密经》说:「施等为后后因」。布施是持戒之因;持戒是安忍之因;安忍是精进之因;精进是静虑之因;静虑是胜慧之因。前面为因,后面为果。

《大乘经庄严论》所谈到的「依靠前项生后项」(六度波罗蜜都要靠前面的项目生出后面的项目)。譬如,靠布施产生持戒而言,「若能不着利等诸欲」,不着这些贪欲,心里有可舍弃它,能舍之心这就是布施的本质。对轮回的安乐(如家庭美满)可以舍弃而出家,这就是布施了。

导师释迦牟尼佛、尊者阿底峡都是出生于王宫贵族。那个时代,没有比他们更有财富的人了。但这一切的财富,他们都可以放弃,并离开家庭而出家,这就是布施的实修。由布施的实修中,进而再为戒律的实修。这其中有许多难行苦行,轮回中,被认定是快乐的事物,都被他们舍弃了,离家而修行,当然会遇到许多辛苦。但,这些辛苦都是自愿接受,有「我很喜欢」的这种想法产生,这称为安忍。

持戒实修时,内心当然有很多痛苦,遇到很多艰辛困苦的时候,不能当作是重担,应当作是我的庄严,我要高高兴兴地去接受它,如此的实修就是安忍。这样,经年累月,如水流般不断持续进行,就是精进了。如果这些条件都齐备了,那么,安止迅速能成就,静虑波罗蜜也可迅速达成。


{返回 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12讲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10讲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45讲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3讲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57讲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22讲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4讲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36讲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9讲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43讲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61讲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66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九 金翅鸟相应[栏目:犍度篇]
 万里灵泉寺八十三年度春季福田组精进禅七 83.2.26─83.3.5[栏目:惟觉法语]
 无须千里追寻,解脱当下即是[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向日葵[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大喇嘛投胎西班牙[栏目:轮回实证]
 大圆满前行 第七章 六道轮回之苦 第三节 饿鬼道之苦[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护生手册(海涛法师)[栏目:生命手册系列]
 增支部1集83经[栏目:增支部1集]
 补篇 四、我当乡长的由来[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六十九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