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戒如宝 求无厌(心慧)
 
{返回 律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81

戒如宝 求无厌 

心慧 

  从佛教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佛教能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能令正法久住于世间的根本保证就是戒律。当佛陀在涅槃之前,阿难请教世尊三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佛灭度之后以何为师?而佛陀遗教言:我灭度之后,所有佛弟子皆以戒为师。因此,在我们的比丘戒牒之首页就说:“佛陀住世,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防非止恶,戒为根本,转凡成圣,戒乃舟航。”

  “戒如海无涯,如宝求无厌。”学戒、护戒、说戒的功德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广阔无边,里面藏有无尽的珍宝。我们受了戒,就都成了取宝的人,在这个戒律的大海中,不但一定要把宝物拿到,而且是越多越好,不知厌足。佛教导我们应该知足,但在修学上希望我们不要知足,学无止境。

  佛经常这样譬喻,大海不容死尸,死人漂到海里,海浪一定把他打到岸上去,或者被鱼吃了。佛法如大海,若你不守戒律,不好好修行,同样会被摒除大海之外。摒除僧团,弃于佛法之外,就不能闻法修行,本来为克服烦恼,反而被外道邪见所侵扰,丧失你的心志,增长邪知邪见。佛说破戒通过忏悔能救,破见是不可救的。所以我们必须先修忏悔法,忏除犯戒之过,及宿世的重罪,使戒体清净,重罪减轻,无诸魔障。

  故《四分律》偈云:“譬如有死尸,大海不容受。为疾风所飘,弃之于岸上。”

  又《大智度论》偈云:“众僧大海水,结戒为畔际。若有破戒者,终不在僧数。”

  “如宝求无厌”,佛在《三摩地王经》中说:在恒河沙数的大劫中,一直在无量的诸佛面前,以众多的幢幡、明灯、花鬘、饮食等供物不断供养,而这样所获的福德比不上一个人在正法失坏、佛教将要灭亡的时期,一日一夜持一分戒的福德。因此今天能够精勤持戒,一天之中就能积存无量无边的功德。

  同样,如果要想佛教兴隆昌盛,戒律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条件。出家人只有持戒清净,才能赢得世俗之人的尊敬和赞赏;只有重视戒律才能保持僧团的清净和庄严,只有大力弘扬戒律才能使佛法昌盛,正法久住于世间;只有认真学习和领会佛陀的意义和精神,才能够很好地持戒和精进修道。因此,作为一名佛弟子来说,爱护戒律应当如同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因为戒律是佛法的根本。所以,《四分戒本》中说:“戒如海无涯,如宝求无厌。”

  我们出家为了住持正法,求解脱,断烦恼,不再流转生死轮回。但众生只因无明所惑不能断除烦恼,贪、嗔,痴三毒是轮回生死的根本,即以戒、定、慧三学可以对治三毒。此三学以戒为第一,因戒能摄持身心清净不向外驰,息灭三毒之烦恼,断除妄想之分别,摄心于一处。身心清净即入禅定,禅定之中不思恶不思善,对一切善恶之法不起分别,观其自性本来空寂,众生虚妄分别而起三毒烦恼。这种平等大慧即是般若智慧,由此智慧而悟入佛境,成就菩提道果。

  佛法兴隆、僧团清净、丛林庄严就在于此,未来佛法之成败与存亡也在于此。凡是有志者莫不为佛教之昌盛、佛法之振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自《福建佛教》2011年第2期


{返回 律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鉴真和尚的戒律观(西山明彦)
下一篇:戒律的开遮持犯(荣圆)
 三聚净戒(林子青)
 论重扬律学之时代意义(俞朝卿)
 明末闽南高僧樵云真常律师(林观潮)
 论百丈清规的僧团伦理思想及特色(王月清)
 舍戒论(智海)
 中国佛教的丛林制度(默雷)
 律宗之祖鉴真传
 鉴真哲学思想探源(田光烈)
 “以戒为师”及其现代社会价值
 加强佛教财物管理的戒律和佛制依据(慈藏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九○、《仰光中国佛学会通俗演讲录》序[栏目:慈航法师]
 地狱现象[栏目:永海法师]
 四十五世 杨岐方会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我们为什么学佛[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3集[栏目: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印光大师对近代佛教的主要贡献(余池明)[栏目:净土宗文集]
 阿閦鞞佛之名号功德[栏目:不动佛·文集]
 厚德载物[栏目:净慧禅语]
 华严七祖是指谁?[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情到深处人孤独[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