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相随心生(郭德才)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52

相随心生 

郭德才

  “相随心生”,是佛教中常用的一句术语:“有心无相,相随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这是说宇宙万象(相)同宇宙本原(心)的关系。同样,一个人所表现的外在吉凶相貌、神态,是可以随着这个人的心念转变发生变化的。这种观点,也被我国古代许多相学家所肯定。如宋初的陈抟在《心相篇》中曰:“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斯言虽简,实人伦纲领之妙。”陈抟并据此推出“未观形貌,先相心田”的学说。清代的陈钊也在《相理衡真》中讲:“相有更变,心之所向,而相从之以变……”在生活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个道理。

  曾有一位原本相貌很不错的雕塑家,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丑。他访遍了名医,用遍了偏方,但都无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游历了一座寺院,在与长老的交谈中,他诉说了自己的苦恼。长老听完笑了笑说:“你这病我能治。但条件是要为我雕塑几尊神态各异的观音。”雕塑家听了很高兴,连想都没想就接受了长老的条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观音是慈祥、善良、圣洁、美丽的化身。雕塑家在塑造菩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研究,甚至要模拟她的各种神态。只有这样,才能将观音塑造得栩栩如生。半年后,雕塑家十分满意地完成了长老交给的任务,同时也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相貌也变得比原来更加端庄、漂亮,此时他突然明白了这里面的道理,原来“变丑”的病根,是因他在两年前一直在雕塑大量丑陋的夜叉。

  相貌是表情的凝固。一个人的相貌、神态,与他所处的环境、心情是分不开的。

  德国思想家康德曾经说过:“神态甚至是不由自主地与内心活动相伴相随,它是由于经常的重复逐渐成为的固定面容。”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也曾说;“秀美敏捷的外表是岁月刻画的结果,由于脸部无数次飞快地收缩舒展,便表现出性格的特征。”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讲:“由于不同的人会频繁使用不同的面部肌肉,结果会使某部分肌肉发育增强。而脸部的一些纹路正是因为肌肉力惯性的收缩,才会变得更加明显。”

  相由心生,相由心变。如果一个人在当前已经有了凶恶的面孔,可是他在今后经常能发起慈悲之心,相信他那凶相在不久就会转变成吉相;反过来讲,即使有些人在如今还是满脸福相,但他不知行善积德,并经常起贪爱和憎恨的念头,那么他的福相也会不久消失。所以说,我们如要想拥有一个较好的相貌,那么在平时就要注意修心养性、多做善事。另外,在生活中还要有一个平和、愉快的心态。即使我们原本长得不十分漂亮,但叫别人看见也很舒心。

摘自《洛阳佛教》2010年第2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慈悲观的实践方式(汪祖民)
下一篇:菩萨道的修行(济群)
 森林之中(瑛棣)
 智者大师论成佛与做人(高新民)
 心语(照净)
 三法印——诸法无我(广超)
 菩提心的尊贵殊胜及其功德(演培)
 玄奘在印度(李豫川)
 直心是道场(宣化上人)
 宋代佛教世俗化演进浅析(王尤清)
 忏悔净心灵(陆忠培)
 中国文化方法论(杨振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性各别与理佛性、行佛性——瑜伽行派的佛性思想[栏目:圣凯法师]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开示答疑[栏目: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
 忆念昌老[栏目:清远法师]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六)~A 一、师子吼经[栏目:界定法师]
 高山流水 无尽慈意──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尊者[栏目:高僧传记]
 富有或贫穷,全在于你怎么看待[栏目:看开]
 关于《坛经》“西方极乐世界”的解说(阎孟祥)[栏目: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舍命全交 老实念佛[栏目:仁焕法师]
 杨仁山先生小传[栏目:楼宇烈教授]
 启慈用慧 悲智双运[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