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身受与心受
 
{返回 张慈田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86
身受与心受
 
张慈田
 
      在杂阿含经470经佛陀向诸比丘宣说:凡夫有苦的感受、乐的感受、不苦不乐的感受,证圣果的阿罗汉也有苦的感受、乐的感受、不苦不乐的感受。那么凡夫与圣者的差别在那里 ?凡夫于痛苦的境界,更随境转,增加身苦受及心苦受,若于欲乐的境界,为其所系缚,于不苦不乐的境界也为其所系缚,因贪、瞋、痴所系缚的缘故,忧悲恼苦就不能离弃与解脱。若是阿罗汉的境界,则虽身受痛苦的境界,不管是何等大苦逼迫,绝不因此身苦而生起忧悲恼苦,于当时境界,「唯生一受,所谓身(苦)受,不生心(苦)受。」也就是说再怎么大苦,只是身生苦受,不生心苦受,心的苦受包括瞋恚、懊恼、悔恨、沮丧等等,而在乐受,则不
 
染着欲乐,在不苦不乐受,则不为之所系着。
 
   为什么圣者可以身苦而心不苦呢?我们先看杂阿含616经,世尊告诸比丘:「当取自心相,莫令外散。所以者何?若彼比丘愚痴、不辩、不善(巧),不取自心相而取外相,然后退减,自生障阂。」身体若感受到痛苦,专注 地(取自心取)观痛感(身念处的锻炼法之一 )  ,可以住于身苦而不生起心苦,凡夫不专注 地(不取自心相)观照,则心理易生懊恼痛苦,有人经历了身苦,而引起心苦(懊恼、沮丧 等),会误以为身苦为心苦的直接的因或明显 的因,事实上,那是假相之因,而极不易察觉 心苦有它的心苦的因素,如自我爱、缘攀心等 等,才是心苦的因,若不明白这个道理,误认 身苦因的源头,那么心苦受就不可能有消除的 一天。
 

{返回 张慈田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离胎者
下一篇:佛教各教派的共同信条
 慈经(张慈田译)
 修行不必择时日
 立遗嘱
 止瞋禅
 慈心的修习
 巧把尘劳作佛事
 人间佛陀
 有爱必有苦
 《善知识参访记》自序
 灭苦的人生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贤愚经白话 二梵志受斋缘品第三[栏目:贤愚因缘经白话]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一课 皈依三宝[栏目:初级佛学教本]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一、净土宗要义汇编 5、念佛与止观[栏目:徐恒志居士]
 相应46经 灭法经[栏目:相应部 23.罗陀相应]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九十九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