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东方精神(川端康成)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97

东方精神 

川端康成

  我在此把一休说成“那个”,是因为他以童话的顿智和尚广为儿童所知,留下许多豪迈奔放的逸闻。“童儿登膝抚胡,野鸟从一休手中啄食。”这是纯真之极的表现,看来仿佛是一个易于亲近的温煦僧侣,其实他是严肃深沉的禅僧。据说,一休是天皇的儿子,6岁时进入寺院,一方面显示了天才少年诗人的光芒,一方面又为宗教与人生的基本疑念所困恼,“若有神,当教我,若无神,当沉我湖底,果鱼腹”,因此欲投身入湖,为人所阻止。后来,因为一休的大德寺有一和尚自杀,若干和尚乃遭系狱之灾,一休觉得自己有责任,“肩上负荷甚重”,想入山绝食,了断生命。
  一休替自己的诗集取名《狂云集》,也自号狂云,《狂云集》及其续集中有日本中世的汉诗,尤其禅僧之诗中绝无仅有,令人大为讶异的恋爱诗和表现闺房秘事的艳诗。一休吃鱼饮酒,近女色,超越禅宗戒律禁忌,并从中解放自我,藉以反抗当时的宗教形式,有意在因战乱而崩溃的世道人心中恢复、确立人性的实存与生命的本然。
  一休所居京都紫野的大德寺,现在仍是茶道的中心地。一休的墨迹也常做茶室的挂轴为人所珍视。我藏有两幅一休的书法。一幅写着“佛界易入,魔界难入”一行字。我深为这几个字所吸引,我自己也常挥毫写这几个字。其意义可做多种解释,若要深究,必可臻于无限。“佛界易入”之后,随即加上了“魔界难入”,得此禅悟的一休深获我心。以终极点来说,大凡目标指向真善美的艺术家,“魔界难入”的希冀、恐惧与通往祈念的思维不是表现于外,就是潜藏于内,这想必是命运的必然。没有“魔界”就不会有“佛界”。而入“魔界”比较困难。内心懦弱者就不能进入。
  逢佛杀佛,逢祖杀祖。
   这是众所周知的禅语,如果以“他力本愿”和“自力本愿”来区分佛教的宗派,自力的禅宗当然会有这种激奋严厉的话句。他力本愿的真宗亲鸾所谓“善人往生,何况恶人”,亦有与一休“佛界”“魔界”相通之心,却也有相左之意。亲鸾说:“弟子无一人。”“逢祖杀祖”,“弟子无一人”似乎也是艺术的严酷命运。
   禅宗不崇拜偶像,禅寺虽有佛像,但修行的场所,坐禅思索的禅堂,都没有佛像佛画,也不备经文,只是瞑目默坐而不动,久后才进入无想之境。无“我”而达于“无”。此“无”并非西方式的虚无,倒不如说是虚无的相反,是万有自由自在经过的空,是无边无境,无尽藏的心灵宇宙。禅宗也要受导师指导,与导师问答,以获启发,当然也要学习禅的古典。可是,思索的主体最后仍是自己,悟觉也要靠自己一人的力量来开拓。而且重直观甚于逻辑。重内在觉醒的悟觉甚于受他人教导。真理是“不立文字”,在于“言外”,而臻于维摩居士的“默如雷”。中国禅宗始祖达摩大师说,“面壁九年”,面对洞窟的岩壁,坐禅九年,沉思默想后,终于悟觉。禅宗里的坐禅即来自达摩的坐禅。
问则答兮不问不答达摩之心当有物(一休)
  同一个一休的道歌:
  心不言兮何物
  墨画中有松风音
  这是东方的精神。东洋画的空间、余白、省略,就是墨画的心。是“能画一枝风有声”。

摘自《佛教与东方艺术》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的显著特点(达西)
下一篇:僧寺无尘意自清(陈从周)
 凡圣两忘
 鹅死代亡
 禅在日常茶饭间(沈柏村)
 学佛证道的第一步(大愿)
 建设人间佛教(星云)
 禅诗一首
 功名与责任(普慧)
 念阿弥陀佛与普贤十大行愿(慈舟)
 浅谈“烦恼即菩提”(能教)
 净宗问辨(弘一大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二十三、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栏目:地藏菩萨灵感记]
 《楞伽经》如来藏段梵本新译及对吕瀓关于魏译相关经文批评的再批评[栏目:程恭让教授]
 自家客厅里同时设有佛堂,平时家里人也会在客厅时抽烟,这样会有影响吗?[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时刻观察自己[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460.浮石通贤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何谓根本上师[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大乘攻略:初学 六、认识自我[栏目:清净法师]
 四种环保 心灵环保[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法鼓法音]
 佛教[栏目: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法的抉择[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