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修开智的唯识心理(黄祖相)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76

禅修开智的唯识心理 

黄祖相

  佛眼透视世界万事万物,人心为中枢,最灵最妙最大的宝藏在人心,最高的能源技术在于人心。全部佛学的教理行果,实质上就是一套心性潜能的开发学,佛教有三学:戒,定,慧。戒重在净身,定重在止心,慧重在开智。戒主使身体行为的止恶从善,定主使心理思维的止妄息烦,慧主使心灵潜能的开发。戒定慧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缺一不可。从开发心灵潜能的方法上,简称为禅修,或称为止观。
  禅修的烦扰心理
  禅修时的烦扰心理称为心魔,诸如烦恼心理的贪、嗔、痴、慢、疑、无惭无愧等,都是烦扰禅修的心魔,其魔力巨大粗猛,称之为主魔。除此之外,还有种种上窜下跳的无孔不入的小魔。
  1、不信。即不信三宝,不信佛法,对禅修法门怀疑的心理,心想它到底真不真?行不行?有没有用?狐疑猜忌,因此你就不会信受,或半信半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于是就不可能切实地有恒心地依法而修。
  2、懈怠。就是懒惰的心理。打坐时,一觉得腰酸背痛,就无法坚持,很快就松盘下坐,感到如此难受,不如去干别的活。
  3、放逸。就是放任的心理。心总感到无法安坐,心猿意马。这是因为平时放任自己,对应断除的各种私心杂念,不能作有利的预防;对应成的清净,不能作不断的勤修。特别是对五欲(财、色、名、食、睡)的放纵,从来不知有所节制。所以,虽想身坐不动,但内心的车轮却惯性不停,无力刹住。
  4、昏沉。就是昏昏沉沉的心理,如似睡非睡的状态。开始时精神昏沉,接着就意识模糊混沌,无法自主。禅修的意识是明白清晰的,若出现昏沉就是不正常的现象,须努力克服。
  5、睡眠。就是睡眠的不清醒的心理。前五识全无作用,第六意识完全变为暗昧。就是接昏沉不能克服后的状态,意识不能自控,头沉如钩,鼾声起伏,梦入西游。所以,睡眠是禅修的禁区。
  6、掉举。掉是掉心,举是举动。掉举就是掉失了专一注意力的举动的心理。行为举止变易无常,包括身口意三方面。身掉举,就是总坐不住,总想动身去做这做那,等做完了再坐,但事情总是做不完。口掉举,就是无所谓的争论是非,无益的谈笑风生,东长西短,乐此不彼。意掉举,就是内心如波涛,无风三尺浪,以往的种种经历如连续剧不停。
  7、失念。就是失去正念的心理。当意识掉举时,连续剧连篇接续,随剧情的进行,酸甜苦辣的情感也接连而生,贪嗔痴慢疑随转,邪见邪念顿起,邪念取代了正念,失去了般若的观照,心态无法平和柔软。
  8、散乱。就是心思散乱的心理。思绪万千,理不清,斩不断,无从进入平静安稳的状态。
  9、不正知。就是知见不正当的心理。对所观的各种境界,知见不当,产生种种错误的缪解,是非倒置,善恶错乱,障碍正知的生起。
  10、悔。就是追悔的心理。后悔已经过的事情,悔应不作此行,悔行此法,然后舍此取彼。

摘自《甘露》2007年第2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谁解其中味(思齐)
下一篇:禅定止观之功德(智炬)
 吃素与健康
 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李富华)
 佛法不贫穷(陶熔)
 持戒为悟道的资粮(大愿)
 老父辞世感怀(无负)
 客观的真义(尤智表)
 他不是我(曹进东)
 禅僧的生涯(有马赖底)
 光明藏(陈海量)
 雕心(王福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五十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答黄景基问(二次十九则)[栏目:太虚法师]
 第八十三 大天捺林经[栏目:第二篇 中分五十经篇]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一课 皈依三宝[栏目:初级佛学教本]
 太太受辱 县长拿人[栏目:金山活佛]
 心诚则灵[栏目:论语禅]
 西藏生死书·序[栏目:索甲仁波切]
 第五回 有感通唱歌度世 无执着拂棋西归[栏目:济公活佛传奇录]
 从蕴、处、界修证无我[栏目:杂阿含经选集]
 涟珠甘露 弥陀净土的层次[栏目:果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