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众生
戴胜德
佛法告诉我们,除了我们所住的地球有众生之外,宇宙中无数星球上也有众生存在;除了我们用肉眼所能见到的众生之外,还有许多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众生,佛陀曾指着桌上的一杯水说,这一杯水中就有八万四千个众生存在。
今天随着科学的进步,科学家已经不敢否定宇宙其他星球中可能有生物存在。但终有一天,科学家们会证实佛教所说的正确。宇宙中尚有无数的众生存在。
在显微镜底下,一杯水的微生物何止千万?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不用显微镜观察就能说出这样合乎科学的事实,能不使人钦佩心服?
佛认为一切众生皆具有无量福德智慧,每个人都有可能发展到无比高度的水平。在现象上人与人是不同的,但本体上则完全平等的。《中论》说“不一亦不异”,世间的人和物在现象上是不一,在本体上是不异,就是指人物法则的予盾统一。佛教徒精进不懈地改造自己和忘我地为一切众生服务,就在于彻底地了解此一信念的正确。惟其因为相信一切众生皆具无量福德智慧,所以他们不会骄慢;惟其相信一切众生一亦不异,所以他们会从忘我而进到无我,再从人的无我而进到法的无我。
佛陀认为人的生命象瀑布一样,一息不停,把时间的概念推展到生命的阶段,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人有生老病死,和一切物体的生住异灭及世界的成住坏空是一样的。但死并不标志着人生断灭,人生是连续的。生老病死只是人生的现象,不生不灭才是人生的本体,因此人生就是生灭与不生灭的统一体。一切物质和能量的互相转换,如一块煤碳燃烧而成为二氧化碳和灰粉,或如电能转变为机械能。我们知道在这转变中,质量和能量并没有丝毫消灭,也没有丝毫生长,只是一种方式上的转变。
人是有生命的物质,因而和其他物质一样,可以转变为另一方式,但转变并不是断灭,佛教所倡六道轮回之说,其理论基础就在于此。因此,一个低级的生命方式可能发展成为高级的生命方式。同时,高级的生命方式也有可能退化为低级生命方式,不管如何转变,其本体是不变的,在高级方式中并没有增加,在低级方式中并没有减少。
人与人的关系又是密切地互相关联着,并不是孤立的,犹如无数盏灯光的错综交织,每一盏灯光都照满了空间,光与光之间是互不相碍的。人不能孤立存在,其他一切物质也是如此。大乘佛教批判“自了汉”的个人主义思想,提出“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的广义的群众观点。
佛教认为“我”和人的界限是假定的,如果我们认假做真,那就会造成严重的错误,使我们走上堕落退化的道路。从物质方面来看,人的构成首先是由于父母的精血,以后的成长是依靠于外界物质和文化的吸收,他的任何一个原子或一点一滴的知识经验都不是自己的,和他周围的物质世界及有情众生是分不开的。同时他的思想和行为也是息息相关地影响到整个宇宙的有情众生和无情物质的。
摘自《佛法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