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祖师劝念佛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79

祖师劝念佛

梦中念佛

    合眼便忘,如此念佛,念一万年也没用,自今而后,直须睡梦中念佛不断,方有出苦份。若睡梦中不能念佛,忘记了,一开眼时痛哭起来,直后佛前叩头流血,或念千声万声,尽自家力量便罢。如此做三二十番,自然大昏睡中佛不断矣。……人生如觉,人死如梦,所以梦中念得佛的人,临死自然不乱也。

       ——明·达观大师

念佛数法

    既以此心念佛,凡一切杂善杂恶之事,皆不必念。即日用应缘万不得己之务应毕即舍,勿令缠绵,障我心念,既以此口念佛,凡一切杀盗淫妄之事,不可在口头拨弄。若一涉及,当思念佛人不当如是,猛念佛数声,以提醒而涤荡之,既以此身念佛,行住坐卧,务常端正,身若端正,心即清净。念佛一声,手过一珠,单念四字,勿杂六字。以四字易成片也。或于“阿”字上过珠,或于“陀”字上过珠,如定规模,不得错乱,此借珠束心之一法也。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振作精神,高声念佛数百声,令换一番境界。且耳根最灵,外缘界入,声感心动,杂念炽然,惟高声念佛。……若精神散无,或劳极逼迫时,不必高声,但收敛神时,低声细念,候气息完固,精神勃兴,便可高声念佛。若心气不适或人地有碍,但动口唇,用金刚持法,不拘多少,总要字字从心里过,必忆而后动于舌,舌动而后返于心,舌既有声,耳还自听,是为心念心听也。心念心听,则目不妄视,鼻不妄嗅,身不妄动,一个主人翁,被阿弥陀佛四字请出来也。或金刚持,仍嫌着迹,更有至巧方便,无用动口出声,但使系心一缘,微以舌根敲击前齿,心念随应,音声历然,声不越窃,闻性内融,心即舌动,机抽念根,从闻入流,反闻自性,是三融会,念念圆通,久久遂成唯心识观。
    或昏沉多,则经行以持之;杂乱多,则端坐以持之,或跪或立,乃至暂卧,亦广作方便,随分持名而自救之,要于四字洪名,不肯一念忘却,乃降伏心魔之要术。不问净处秽处、闲处忙处、高兴处、失意处,不管他念得念不得,但誓此念佛心,至死也不断此念头。何以故?念佛的念头一断,一切善恶无记种种杂念又生也。虽大小便时,女人生产时,只管念,越苦越念,越痛越念,朝也念,暮也念,无事也念,有事也念,净处也念,秽处也念,无有一念非佛者,即使日用应酬有时间断,断其言句,不断其真命脉也。


           ——清·妙空大师

追顶念佛

    经云:一心不乱。盖我佛亲指极则工夫,不过执持四字佛名,一句顶一句,一声追一声,如猛将提刀捉贼,努力直前,无少憩息,如此兼程,定能射马擒王。……劝同门善友,依法念一日看,若一日不成,将养一日再念。或连念二日,倘停再念,或连念三日、四日以至七日,或一日中猛念一日,七日者,我佛宽约程期者也。若念处不紧,致一七不成,调养精神,七之再七,以必得一心不乱为期。


             ——清·三峰大师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后悔是福(达亮)
下一篇:山水说(周讯)
 求法与至诚心(边笛)
 周作人的种业说(王春华)
 略述《佛说八大人觉经》(邹相)
 拜读《印光法师文钞》有感(慧如)
 当代高僧慈青法师(李豫川)
 面对“悲欣”总茫然(田青)
 真言宗(明旸)
 老父辞世感怀(无负)
 人成即佛成(吴平)
 牧牛(方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护士 The Nurse[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不倒翁[栏目:成功的理念·迷悟之间 ]
 迷信与教条主义 Superstitions and Dogmas[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What Buddhists Believe?]
 施慈用悲[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菩萨游戏胜妙法乐[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佛教与和平[栏目:星云法师]
 觉明上人法语[栏目:觉明法师]
 众生如果在地狱中造业,是不是要继续在地狱中受果报,一直在地狱中就出不来?[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怎样分辨我们是大脑思惟或是心的思惟?[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坐禅与工夫(心源)[栏目:禅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