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漫人生路(莫子)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13

漫漫人生路

莫子

  释迦牟尼佛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从而发下大愿,要追求了脱生死的真谛,终于在菩提树下证得了无上正觉。
  佛探寻人生的究竟是从“苦”字开始的,所以佛陀说法先说“四谛”,“四谛”第一谛就是“苦谛”,也就是关于苦的真理。
  人因为有身,便有痛苦。人身是苦的聚合之所。
  虽然人生是苦,人身又是苦之聚合所,但在这世界上要修人身也颇不易,需要多种善因的。可谓人身难得!
  人生是那样的苦,又何以要修得人身,还要感叹人身难得呢?
  释迦牟尼是在人道成佛的,只有修得人身才能成佛。饿鬼、畜生太苦,没有条件修行,天道太舒服,也无心修行。只有人道有苦也能离苦,有条件修成正果。
  我们生存的世界是“娑婆世界”。娑婆二字意谓“堪忍”,或称“有缺陷”。“娑婆世界”就是一片“忍土”,是一个“有缺陷的世界”。不像“极乐世界”那样是一片“净土”。
  人们说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正是娑婆世界的特点,不过这个世界的苦与不如意是“堪忍”的。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反映了~般人对娑婆世界的看法。人生是苦,但只要这苦尚堪忍,苦中还有乐的希望,人们便贪恋这并不如意的人生。
  苦与乐都是人的感受。西方有一种说法: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面对的现实是一样的,其区别只在于前者看见喝去了一半的酒瓶,高兴地说:“哈!还有半瓶哪!”而后者看着酒瓶,愁闷地说:“唉!只剩下半瓶了!”
  以佛陀的教义来说,任何人都会遇到苦与乐。一般人遇到痛苦的事,往往为苦所压倒,越想越苦。事情过去了,阴影仍在心里,总也摆脱不掉。遇到快乐的事便欣喜若狂,乐而忘返。结果往往是乐极生悲,或者乐尽之后,想到快乐已是一去不复回,心中又产生无限悲苦!
  觉悟的人遇有痛苦之事,明白这是业力所致,泰然受之,痛苦自然缓解。逢有喜乐之事,也不极尽其乐,明白世事无常,不会因欢乐逝去而痛苦,反而常有欢乐的回忆。
  这就说明生活在娑婆世界的人确实是苦。但只要明白“四谛”之含意,认真修行是可以离苦得乐的。
  弘一法师常常书写《华严经》中“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之句。这是他行菩萨道的心愿。
  众生之苦是“娑婆世界”的客观事实。菩萨见众生苦便生大悲愿,慈悲是根本。悲心出智慧。悲心坚定,能消业障,增福慧。这是困苦而生的,而悲愿是聚合了诸苦的人身才能得到的。
  只有充满苦的人生,才能使行菩萨道的人修行得道。
  我有位朋友毕生坎坷,因人生途中留下了种种印记,尽管颇有能力,终无法挑大梁!一日,有人感叹地对他说:“假若你没有这些坎坷经历,便可以为社会挑起你该挑的担子了。”他笑道:“如果我无此坎坷,此生不过碌碌,挑担恐也无力。”这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认识。人身之所以难得,正因为人生是苦,人身能聚苦,受苦,为此,才能离苦。
  不少学佛的朋友都因不满而学佛,因痛苦而学佛,因寻求解脱而学佛。等到这些朋友真能受苦而知其苦,不为受苦而苦恼,不以行乐来消苦时,他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那是“悲欣交集”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的苦是“乐苦”。
  认清人生苦这个现实,明白苦的原因在有人身,用这知苦的人身去修善,去除恶。我们会更加珍惜这难得的人身!

自《佛教文化》1995年第3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定心石(斯还)
下一篇:关于爱情(露意丝茜)
 多情的唐诗(释佛心)
 广学多闻技艺精(曙正)
 浅谈梵呗的发展及其影响(净德)
 争吵是灭亡之源
 菩提树在中国(常森)
 请入弥陀愿海(黄念祖)
 菩萨与义工(释星云)
 石头和尚的人生禅(安小悦)
 平等的智慧(证严)
 随缘是福(心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藏密中有“七日成就法”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情缘戒[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