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研究 第三章 心法与心所有法的关系
 
{返回 周叔迦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21

唯识研究

周叔迦

第三章 心法与心所有法的关系

这五十一种心所有法并不是八种心法各各全有,而是各有多寡不同的。

㈠前五识:这前五识的作用虽然不同,然而能力却相等;所以它们附带的心所有法也相同。这前五识的功能有五种特点:

①眼只能见色、耳只能闻声、鼻只能嗅香、舌只能尝味、身只能觉触;就是各各只能分别自己的对象。

②是只能分别色法上的「自相」,「自相」是随同本质单独具有的形相。

③是只能分别现在的。

④是只能极快而最短的了别。所谓刹那的了别。

⑤是由了别而取得将来的果报的。何以由前五识的了别而能取得将来的果报?这理在后边第六章中再说。另一是前五识单独能生起的,是要随意识而生起的。这前五识各各有三十四种心所有法:便是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烦恼三、随烦恼十一、烦恼中无有慢、疑、不正见三种,随烦恼中无有忿、恨、恼、覆、诳、谄、侨、害、嫉、悭,又无有四种不定。

㈡意识的功能具八种特点:

①意只能思法,所以也是只能了别自己的对象。

②是能了别色法上的「自相」与同「共相」,就是不仅仅能了别一 切色法上随同本质,单独具有的形相,也能了别一切色法上由互相比较而得的一切差别形相。

③是不唯了别现在还能了别过去未来。

④是不仅能刹那的了别,还能相续不断的了别。

⑤是能成就一切业。

⑥是能引起前五识。这意识是具足五十一种心所有法的。

前五识既不能继续的了别,而要靠意识的力引发他;又前五识不能了别体上的种种下同的理事;所以每有一前五识生起之时,必定有一意识同起。仔细的研究,凡是看见一种颜色或听见一种声音,要经过五种意识同前五识相互作用,方能完全了别的。这五种作用叫作「五心」: ①率尔心:这是前五识在刹那间突然的了别。

②寻求心:这是意识因前五识生起而起寻求。

③决定心:这是意识因寻求而决定了别。

④染净心:这是意识由了别后生起好恶贪瞋的念。

⑤等流心:这是因意识的好恶而前五识与意识于相当时间中同等的 流转,成就善或不善。

㈢末那识唯有单纯的思量,具两种特点:

①这思量是不能认为善或是恶的,所以是「无记」。

②这思量是虚妄的我执,所以是「有覆」,所以他与十八种心所有法相应,就是五种遍行,一种别境「慧」,四种烦恼「贪、痴、慢、不正见」,随烦恼八「不信、懈怠、放逸、昏沈、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

㈣阿赖耶识具四种特点:

①「无记」;因为他也是无所谓善恶。

②「无覆」:因为他是真实的。

③「器世界」所依托:「器世界」就指宇宙间一切无情。

④根所依处无同名言熏习所依托:这详细的情形在后边再详说。


{返回 周叔迦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研究 第四章 五蕴与百法的关系
下一篇:唯识研究 第二章 百法
 无情有佛性
 漫谈汉族僧服
 唯识研究 序
 什么是苦
 成唯识宝生论略注
 大方广佛华严经人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义证
 现代佛教中评论的总评
 中国佛教史
 唯识研究 第二十四章 禅、净土、密、律宗与唯识之比较
 十二游经略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三部 昏沉是宁静状态的自然副产品[栏目:西藏医心术]
 佛的身相是怎样的?[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六章 净宗心要 16 镜影喻[栏目:元音老人]
 应世无畏[栏目:人生加油站·迷悟之间]
 让世间多一份善缘[栏目:心律法师]
 法的真义[栏目:法增法师]
 您是把藏汉以及显密佛教结合起来,进行传播和交流的。请问,您是出于什么因缘来做这事的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三)[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相应26经 入流者经[栏目:相应部 48.根相应]
 有贪心无成就[栏目:宣化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