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研究 第六章 识有四分
 
{返回 周叔迦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73

唯识研究

周叔迦

第六章 识有四分

 这唯识哲学所说的,不仅是在觉了以后认识一切事理的本质,除识以外无他物。即使在凡夫的思想作为上也仅是自己识的了别,与一切事理的本质毫不相干。为了解释识的了别作用究竟如何?所以要仔细的研究,这研究在唯识哲学的历史上是古今不同的。有说识的作用是单纯的,说是识只有一分。有说识的作用不是单纯而是对偶的,说识有二分。有的说识的作用不是对偶而是复杂的,说识有三分。有的说识的作用,不仅复杂且是重迭的,说识有四分。

 ㈠说识只一分的说:识只有「自证分」。即是说识的了别作用不是对待的。眼也未见色,耳也没听声。所有我们所得到的颜色声音与实际的颜色声音毫不相干。这不过是自己识上一种证明认为外界有这一种情况就是了。立这种学说的是安慧菩萨,南印度人,生在佛灭度后一千年。

 ㈡说识有二分的说:

但说唯有「自证分」不足以表明识的作用。识的功能有两种:

①相分:相是相状,便是随着外界事物的本体在自己识的相分的功 能上发生相似的相状。

②见分;见是见解,便是用见分来证验,自己识的相分的一切功能。

 所以说人的一切知觉都是自己识上见分对相分的了别,与事理本体毫不相干;这便是唯识。立这一种学说的是难陀论师。

 ㈢说识有三分的说:

第一说是只就识的本体说;第二说是就识的作用说。都是偏的。识实在应当有三分:

①「相分」:这相分譬如「布」。

②「见分」:这见分譬如「尺」。

③「自证分」:这自证分便是量得的结果——「布有若干尺」。

 立这一种学说的是陈那菩萨,是南印度人,生在佛灭度后一千一百年。

 ㈣说识有四分的说:

这以上的三种学说都不完备。有了「布」、「尺」,但是一定还要有一个用尺的人。所以说识有四分:

①「相分」:便是镜子里的影像。

②「见分」:便是镜子的光明,其作用是对相分的。

③「自证分」:譬如镜子,其作用是对见分的。

④「证自证分」:便是镜子的弛。①,有了弛然后这镜子才能东西南北随意所照。其作用是对自证分的。

 立这一种学说的是护法菩萨,生在佛灭度后一千年的时候。

 【注 释】。

①弛:大约是镜的架子。


{返回 周叔迦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研究 第七章 阿赖耶识的异名
下一篇:唯识研究 第五章 八识万法的体性
 唯识研究 第九章 阿赖耶识的能力不灭
 大藏经雕印源流纪略
 法相五经之研究法
 八宗概要 第八章 律宗
 说八大灵塔名号经集注
 唯识研究 第十六章 烦恼障同所知障
 大乘律之研究法
 求知与力行
 从佛教徒的人格说起
 八宗概要 第六章 真言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十 劫波学童所问之义释[栏目:小义释]
 堪作什么[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禅修静坐之根基(能弘法师)[栏目:禅定]
 在各行各业,守住自己的本分敦伦尽分[栏目:开愿法师]
 中国思想与大乘佛教(许洋主)[栏目:大乘佛教理论]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四八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教观纲宗》[栏目:佛教典籍简介]
 发心已于学处须修学之相?[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栏目:赖永海教授]
 出世与入世[栏目:文珠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