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家生活学(游乾桂)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47

佛家生活学

游乾桂

    佛家的实践学问,其实是一门高深的“生活心理学”,“学佛”,或许可以对把它解释成学一种“自在”——一种能使生活变得更加圆融快乐的方式。人要去烦恼、净身心,才能幸福快乐,修行不能离开生活,否则就无法为生命注入希望与活力。
    任何一门新兴的观点,都必须经过临床考验,作为修正的依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有了临床经验的充实,让它更接近事实;荣格也因为临床经验与弗洛伊德所得的面相不同,而创立新心理分析学派。佛家生活学类似心理学“理论”与“临床”运用的对照。
    我也许可以很牵强地说,生命的改变来自于“悟”的醒觉,一个原先对名利汲汲营营的人,在一次生死交关后,或许能看彻繁花落尽的人生真貌,这种变化便是佛家所言的“悟”。
    明白生老病死如同春去秋来的人,人生比较近似琉璃光体,清清净净;相信人的一生,不是绝对用钱才能活得好的人,才能不把自己当作“机器人”使唤;认为财带不到来生的人,才有望服从“够用就好”的生活哲学;惟有懂得自问“快乐吗”的人,才会营造生活情趣;愿意停下来看山看水看风雨的人,生活才能悠游有劲!能够伫足阳台,欣赏夜空中久违了的星星、月亮的人,生活才会惬意。
    这些转变都在“一念之间”,但这一念很难!
    富有时吝啬、贫穷时慈悲,就是一念的转变,但这一念有人花了整整一辈子。健康时挥霍青春、重病后珍惜生命,也是一念之间,但这一念却必须在生死关前走上一回。
    每天像极了蜜蜂的人,有一天突然疼起自己,悠闲地在家里的落地窗前与朋友品茶聊天,也在一念之间,这一念往往是在失意之后形成。
    人,其实都会悟的,只是“时间长短”的差异而已,有人三十八岁就灵台清明,有的人到七八十岁,还贪婪无度;有的人四十岁就懂得慈悲布施,有的人活了八十岁还求大富大贵;有的人三十五岁时,已明白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禅理,有的人到了九十岁还是见山非山,见水非水,
    一念之间,就像佛家的“悟”,相信人只是三十三重天的沧海一粟而已,就如同我在太平山里,细数夜天里的星辰的心情一般,数了五百多颗,还是一望无垠,那一刻才理悟了自己的渺小,原来人再怎么争,也争不过天的,终于了解顺天知命的道理。
    天外有天,让你想到什么?
    我想到人的渺小,所以我要好好活着,我想到死是真理,所以我要好好活着;你呢?

摘自《用佛疗心》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造命之学(宣化上人)
下一篇:痛苦不是全部(一行禅师)
 要舍得 要放下
 我对安祥禅的体会(斯朋锡)
 佛恩与儒孝(妙徳)
 最珍贵稀有的微笑(郭惠珍)
 新续高僧传序(杨度)
 终南山参学成就丈夫的佛缘(曾秦)
 修行与戒律(钱志鹏)
 妙解论语(语庭居士)
 出家再谈孝顺父母
 学佛先从做人起(陆忠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正道修行(阿姜帖)[栏目:[南传]其它法师]
 降伏其心 二 只有跟佛比才能看清自己[栏目:万行法师]
 精勤行持莫失正念[栏目:传喜法师]
 有人说,放了一种生命,以后就不可以吃了,是这样的吗?[栏目:希阿荣博堪布问答]
 朋友之间有哪些应该尽的义务?[栏目:蔡礼旭老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