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谈饮酒戒(汝昌)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34

谈饮酒戒

汝昌

    佛门四众弟子修学佛法,须先受戒。常见的戒律有五戒、十戒和具足戒三级。五戒是出家弟子和在家弟子共持的,是最基础的。十戒是沙弥所持的。具足戒则是比丘、比丘尼持的。可以说,这三者是一级比一级高。在最基础的五戒中,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常被称为四根本戒,凡弟子受戒后,就不可以开戒。而五戒中最后一条的饮酒戒,似乎就显得无足轻重了。果真是这样吗?作为山门外的佛学爱好者,笔者颇有兴趣对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敬仰济公活佛的人说:济公喝酒,还吃狗肉,对他来说,酒肉不过是穿肠过而已。不错,济公把“酒肉穿肠过”这句话挂在嘴上,成了他的口头禅。但是,世上事物总是分为一般的和特殊的两类。对广大的佛门四众弟子来说,饮酒戒是必须严持的,更是不可开的。他们属于一般的范围。而修行到较高层次的济公已具神通,饮酒与不饮酒都是一样,则属于特殊的范围。
    佛门四众弟子诚心学佛,以了脱生死、断绝烦恼。他们学佛的方法是戒、定、慧三学。其中戒放在首位,所谓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一旦进入慧的境界,便可达到明心见性、度己度人的学佛目标。正如众所周知,此时此刻,学佛的人能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解脱生死烦恼的束缚;获取绝对自由、真正平等的地位,从而享受脱离苦海的快乐。但是,这一崇高目标首先要从戒入门,那么,似乎无足轻重的饮酒戒也会有助于学佛目标的实现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酒能乱性,破坏生定,而且许多坏事、恶事都是由饮酒引起来的。所以,佛门弟子一定要戒饮酒。台湾的于凌波居士,在他的《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一书中对饮酒戒也解释说,有人以为净财沽酒而饮,无损于人,为何也列为戒条?殊不知酒能乱性,人间许多罪恶莫不以酒为媒介。四分律载饮酒有十过三十六失,如坏颜色、损名誉、失智慧、致疾病、耗钱财、无羞耻、不尊敬,以及容易坠车、落水等等。聪明的人举一反三,由此便知道饮酒的危害了。
    俗话说“烟伤肺,酒伤肝。”吸烟可以导致肺癌,烈酒使人慢性死亡。从医学的角度来看,酒可麻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长期饮酒使人失去活动的能力,成为萎靡不振的酒鬼。医院临床经验证明,酒精长期大量进入人体,会引发食道炎、胃炎、可导致心、脑、肝等重要脏器严重损害,甚至可诱发脑溢血、心律衰竭、心肌梗塞、急性胰腺炎、胃溃疡、肝硬化以及肝癌等严重疾病,危害实在很大。另据有关统计,饮酒的人患白内障是不饮酒的人的两倍多。
    长期饮酒不但直接影响自身健康,还会间接危害子女。遗传学研究证实,当大脑神经系统因饮酒长期受到麻醉,就会逐渐破坏人的遗传密码,对未来子女的智力产生不良影响。有人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例说,诗人弃官还乡后,常以诗酒自娱。后来,他发现自己五个儿子都智力低下,痛心之余免不了责怪儿子。殊不知,这并不是儿子们的过错,而恰恰是他自己酗酒的恶果。
    所以,饮酒戒不仅是佛门四众弟子必须持的,同样,也是广大俗人应持的。笔者认为,当前泛滥于影视、广播、街市、商店的五花八门的酒广告也应像烟广告一样受到严格的限制,更希望制酒商家不要把人命当儿戏,只顾一心去谋伤天害理的不义之财。

摘自《甘露》2000年第1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领悟人生的纯美(田运良)
下一篇:森林之中(瑛棣)
 我要回家(华净)
 麦积烟雨(传禅)
 唯识思想的转迷开悟之根据(工藤成树)
 变化气质 改良习气(宣化上人)
 四次大结集与佛教文化的发展(李海峰)
 感情、欲望、意志(明真)
 怎么做功课最有效?(明乘长老)
 一碗水(李智红)
 快乐比丘的故事
 愿与行(月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慈心悲愿 善待生命——佛教生命观研讨会发言摘要[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三课 文史[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九册]
 得银协巴[栏目:藏传佛教人物]
 如何消业障?[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转化主观的感受 - 感同身受,就能放下执着[栏目:真正的快乐]
 第七十一 婆蹉衢多三明经[栏目:第二篇 中分五十经篇]
 曲肱斋文初编 序言[栏目:瑜伽士陈健民上师文集]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课 综合指要[栏目:初级佛学教本]
 “忆”不是回忆[栏目:净慧禅语]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栏目:果硕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