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观音菩萨的出家成道(菩提比丘)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72
观音菩萨的出家成道 
 
讲者﹕菩提比丘
译者﹕心承比丘尼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纪念观音菩萨的出家成道。大家都知道,观音是大乘佛教的主要菩萨之一。在印度观音菩萨是现男相,梵文称作「Avalokiteśvara」。但在中国,他被转换成现女相。「观音」这词,或具体的称「观世音」,意指「观世间音声」。
 
观音被尊崇为大悲菩萨,因此我们说「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但观音也修出离行,这出离行是基于对人生之苦的深思,为什么我们说人生是苦?
 
这理由是因为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无常。我们出生,我们成长,享受着我们的生活,因此生命里确实包含着喜乐。但是之后,我们逐渐衰老,承受病痛,最终不免一死。佛教教导出生和死亡不只发生一次,确切地说,我们生、老、死很多次,也就是无数次,这是轮回的意思,也就是生死的轮回。我们无数次的在六道轮回里出生,凡是有我们的出生,终必有我们的消逝,然后我们接续到下一个新的生命。在生死轮回里是不安稳的,即使我们变得富有,权力很大,享有盛名,我们终不免老、病、死。当我们清楚和深刻地领悟到这一点时,我们的心趋向于出离。
 
佛陀本人曾是王子,居住在皇宫裹。但他认清老、病、死的真相,因此他放弃了奢华的生活,为他自己和这个世界寻求解脱之道。千百年来,佛弟子效法佛陀的典范,而「走向出家」成为比丘和比丘尼。我们成为比丘和比丘尼,并不是要过安逸的生活,而是为了培养圣道,也就是学习佛法和禅修,以增上我们的出世智慧。藉由出世的智慧,我们可以断除所有的烦恼,从生死里获得解脱。
 
观音,一个伟大的菩萨,也遵循佛陀的典范,远离在家的生活,培养圣道。经由观世间的音声,她获得了证悟。在获得了出世智慧后,观音立下大誓愿,要利益世间的众生。这些誓愿,完美地呈现于《法华经‧普门品》。
 
由于观音的慈悲愿力,虔诚的佛教徒在遭遇困难时,都会称念观音的圣号。当病苦折磨时,在面对危险时,在需要帮助时,我们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但重要的不仅是称念观音圣号,而是法随法行的遵从观音的实例来修学,也就是经由实践出离与慈悲,来效法观音的典范。
 
即使你不能离家过出家的生活,当你在家时,你应当学习舍离世俗乐, 尽量过简朴的生活,少欲知足。明智的运用你的时间,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学习谦虚和乐于助人。尝试投入更多的时间来修行佛法,认清佛法的修证,是唯一永久的离苦之道。
追随观音的典范,可经由实践各种慈悲的善行。我们与许多遭受贫穷、饥饿、和病苦的人共有这个世间,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远离苦厄。我们也许不能像观音那样实践大悲愿力,但我们可以是小观音,小观音可以从我们的收入里捐款给慈善事业,去与饥饿、贫困、和疾病作战,我们可以伸出援助之手给朋友、亲戚、和邻居。我们可以先发小的慈悲愿,在将来时机成熟时,将转变成大悲愿力,这是最佳礼敬观音的方式。成为一个善良,并且亲切待人,乐于助人,和富有慈悲心的人,这就是我们遵循观音的典范。
 
摘自《美佛慧訊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居士修行与弘法中的几个误区(释清净)
下一篇:坚持是一种品质
 佛教徒对世间相护法的态度(喜饶嘉措)
 人虎情
 论“种植福田”(明照法师)
 念佛以持名为宗(孙欲言)
 正字与反字(刘墉)
 愚痴是最大的贫困(张春燕)
 把烦恼还给他(摩迦)
 《纪念茗山法师丛书》序
 佛陀为什么把亲人之爱叫饿鬼爱?(黄胜常)
 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普贤行愿品》的启示(成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法的安心之道》之压力讲义[栏目:智中法师]
 刘蓓——见佛流泪虔诚礼佛[栏目:名人说佛·名人佛缘]
 相应8经 超过一千经[栏目:相应部 8.婆耆沙相应]
 ‘谋生’与‘谋死’[栏目:宣化上人]
 寒假心得(昇皓)[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修心八颂》开篇[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思考题 第九品 153~175节[栏目:入行论学习]
 非关文字(远尘)[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0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为什么我不念佛的时候反而觉得清净没什么妄念,一念佛反而妄念很多呢?[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