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观音菩萨的出家成道(菩提比丘)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76
观音菩萨的出家成道 
 
讲者﹕菩提比丘
译者﹕心承比丘尼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纪念观音菩萨的出家成道。大家都知道,观音是大乘佛教的主要菩萨之一。在印度观音菩萨是现男相,梵文称作「Avalokiteśvara」。但在中国,他被转换成现女相。「观音」这词,或具体的称「观世音」,意指「观世间音声」。
 
观音被尊崇为大悲菩萨,因此我们说「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但观音也修出离行,这出离行是基于对人生之苦的深思,为什么我们说人生是苦?
 
这理由是因为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无常。我们出生,我们成长,享受着我们的生活,因此生命里确实包含着喜乐。但是之后,我们逐渐衰老,承受病痛,最终不免一死。佛教教导出生和死亡不只发生一次,确切地说,我们生、老、死很多次,也就是无数次,这是轮回的意思,也就是生死的轮回。我们无数次的在六道轮回里出生,凡是有我们的出生,终必有我们的消逝,然后我们接续到下一个新的生命。在生死轮回里是不安稳的,即使我们变得富有,权力很大,享有盛名,我们终不免老、病、死。当我们清楚和深刻地领悟到这一点时,我们的心趋向于出离。
 
佛陀本人曾是王子,居住在皇宫裹。但他认清老、病、死的真相,因此他放弃了奢华的生活,为他自己和这个世界寻求解脱之道。千百年来,佛弟子效法佛陀的典范,而「走向出家」成为比丘和比丘尼。我们成为比丘和比丘尼,并不是要过安逸的生活,而是为了培养圣道,也就是学习佛法和禅修,以增上我们的出世智慧。藉由出世的智慧,我们可以断除所有的烦恼,从生死里获得解脱。
 
观音,一个伟大的菩萨,也遵循佛陀的典范,远离在家的生活,培养圣道。经由观世间的音声,她获得了证悟。在获得了出世智慧后,观音立下大誓愿,要利益世间的众生。这些誓愿,完美地呈现于《法华经‧普门品》。
 
由于观音的慈悲愿力,虔诚的佛教徒在遭遇困难时,都会称念观音的圣号。当病苦折磨时,在面对危险时,在需要帮助时,我们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但重要的不仅是称念观音圣号,而是法随法行的遵从观音的实例来修学,也就是经由实践出离与慈悲,来效法观音的典范。
 
即使你不能离家过出家的生活,当你在家时,你应当学习舍离世俗乐, 尽量过简朴的生活,少欲知足。明智的运用你的时间,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学习谦虚和乐于助人。尝试投入更多的时间来修行佛法,认清佛法的修证,是唯一永久的离苦之道。
追随观音的典范,可经由实践各种慈悲的善行。我们与许多遭受贫穷、饥饿、和病苦的人共有这个世间,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远离苦厄。我们也许不能像观音那样实践大悲愿力,但我们可以是小观音,小观音可以从我们的收入里捐款给慈善事业,去与饥饿、贫困、和疾病作战,我们可以伸出援助之手给朋友、亲戚、和邻居。我们可以先发小的慈悲愿,在将来时机成熟时,将转变成大悲愿力,这是最佳礼敬观音的方式。成为一个善良,并且亲切待人,乐于助人,和富有慈悲心的人,这就是我们遵循观音的典范。
 
摘自《美佛慧訊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居士修行与弘法中的几个误区(释清净)
下一篇:坚持是一种品质
 念阿弥陀佛与普贤十大行愿(慈舟)
 最珍贵稀有的微笑(郭惠珍)
 平等的智慧(证严)
 空与有(辜隐)
 法愿师的心愿(释德日)
 虚云大师的教育实践(道坚)
 《西厢记》里的佛学(远尘法师)
 佛教的自由、平等、博爱(煮云)
 万物皆有默契
 空花落影(马明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华经》第七卷 大意导读[栏目:《法华经》大意导读]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三一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工作忙,只有晚上有空,身体很累,打坐后精神好又睡不着,是否有其它方法帮助睡眠?[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真实身心奉尘刹禅行慈雨洒人间——纪念真禅大师圆寂十周年(觉光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离别师友只身赴台[栏目:演培法师]
 《入行论讲记》第五册 第六品 思考题[栏目:入行论学习]
 心定了,力量就来了[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3年]
 中国禅宗史 第六章 坛经之成立及其演变[栏目:印顺法师]
 定位极乐之殊胜微妙[栏目:仁焕法师]
 禅门骊珠集 第四篇 马祖门下 马祖门下其余选例十二则[栏目:禅门骊珠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