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与美(李哲良)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60

禅与美

李哲良 

    一提起禅,便使人想到古刹青灯,清贫孤独,它似乎与艺术之美无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人生之最高境界,莫过于“自由”二字。但对芸芸众生来说,自由的获得似乎总是以牺牲人的欲求为代价的。因此,人永远处于欲求不达而又欲罢不能的矛盾痛苦之中。在某种意义上说来,禅是一种排除了赏罚毁誉、内外阻抗而得以升华净化的崇高之美 。
    但可惜的是,世人很难理解这一点,就连一些很有名的画家和搞美学的人,对此也不甚了解。
    据说,有一位颇有成就的女画家,曾经留学巴黎。常与法国新派画家往来,因为她时常讲些中国画理,大家都很尊敬她,并视之为中国画理的权威。有一天,一位名气颇大的印象派老画家前来移樽就教。这位老画家拿了一部六祖慧能的《坛经》,请她讲解“经文”。这位女画家翻阅后,十分茫然。那位老画家对她说,美就在禅定之中啊!禅境,就是一种艺术境界。那是一种充满静穆、飘逸、朦胧、悠远、含蓄的美!神情、神采、神妙、神气,实际上就是“禅气”。气韵,虚实,画尽意在,宁雅气氛,恬淡色彩,含蓄情感,超尘越世和物我两忘,等等,都可以看做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禅家机锋在绘画上的一种表现。
    禅,全称“禅那”,意为“静虑”,就是用静坐思维的方法,以期大彻大悟;其目的都是为了在宁静的心灵中获得纯净无我、万象混化、物我合一的涅槃之乐趣。在初禅阶段,从现实的烦恼中解脱出来,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悦;进入二禅时,这种喜悦更加升华、纯化了;三禅时喜悦之情消失,只剩下纯净的欢欣;进而达到四禅时,连纯净的欢欣也荡然无存了,这时即出现清澈透明的神奇世界──类似马斯洛说的那种超凡脱俗的“高峰体验”。就在这种“高峰体验”中,从而发现自我,超越自我,调动潜能,开发智慧,激起灵感。而美与美感,则在这种“六根清净”的自由想象与体验中大放异彩。这与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康德所说审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同一义理。
    佛教是山水的宗教、人生的宗教,也是美的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佛是美的化身,禅是美的灵魂。当然,我无意于提倡大家都去当和尚,旨在说明,禅与美的关系是密切的。我们探究、思考一下禅与美的问题,对净化人的灵魂,保持艺术与美的尊严与价值,或许是有益的吧。

摘自《说禅话美》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不信是真谛
下一篇:生命中的真实
 反佛者皈佛的心路历程(妙昌)
 漂泊里有最美的相逢(包利民)
 日本佛教对中国佛教的影响(李贺敏)
 “生”与“死”(刁梦洲)
 佛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管见(妙善法师)
 无用的石头(释见介)
 入住寺院度晚年(孙强)
 幽鸣五则(路智群)
 打坐与禅修(无庄)
 焚香静思(罗其凤)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无我论 Anatta: The Teaching of No-Soul[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What Buddhists Believe?]
 通过禅的体验 心会安静下来[栏目:净慧禅语]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四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紫柏老人集卷之十七[栏目:紫柏大师]
 古之圣贤语录随选[栏目:佛教手机短信]
 度化众生的基本条件[栏目:达真堪布]
 这两种(慈心禅与佛随念)是如何达到近行定的,其相状如何?[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感谢所有人[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懂得自然规律,才会无所畏惧[栏目:瓜熟蒂落·达真堪布]
 二规教言论——集聚天德之宝[栏目:索达吉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