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06-006生命的目标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49

生命的目标—一            海涛  辑

1.在轮回之中,在不断起起落落的痛苦中,在必须一次次走过生老病死的经历中,我们一个可以完全依靠的都没有。我们在轮回中出生是独自一人;在轮回中死亡也是独自一人。

2.我们要想:「我为什么要在这生死的罪障循环之中,受苦毒折磨?是因为我不明了妄想,不能断除妄想。此刻,因为精神上师的慈爱,我有从事正确修行的良机,但愿我能生起由衷的离系缚心愿,在这个心愿驱策之下修行三士道,终于能得解脱。」

3.你自己的垢染的色蕴心蕴聚集,导致在今生之中经历苦苦、以及坏苦、行苦,而且使你在来世仍受这些痛苦的困扰。所以,要祈请精神上师,带领你从垢染的五蕴中解脱。

4.世俗那些引人恋慕的事物其实是会带来痛苦的,而且是受垢染行为和妄想影响的。

5.引人恋慕的世俗事物是没有意义而罔然的。

6.完成下士道修行应有的成果是,能够克服对今生事物的恋慕执着,并且能够生出关注自己来世的际遇。

7.完成中士道修行应有的成果是,明了一切轮回本质是苦,自然而然生出要从轮回解脱的心愿。

8.在解脱之道上,诸位要将轮回逆转。要做到逆转轮回,就必须断除妄想。

9.一切妄想中最不好的就是误解现象存在的方式。

10.必须激发可以看破现象本质的智能,才会明白一切事物都欠缺固有实存。

11.什么样的对治可以强到足以根除妄想?是结合静虑禅定和清明洞察力的智能。

12.解脱之道包含三种高层次的修行:以德行为基础,以禅定为辅,而主要实修的是智能。

13.激发智能,达到圆熟,才可能彻底排除妄想,尤其要排除妄心所现虚幻不实之境界。

生命的目标—二            海涛  辑

1.为了激起够强的慈悲心,对他人的苦感到不忍,首先仍需要针对自己的苦产生出离心,对自己的苦感到难以忍受。因此,出离心是随后修养慈悲心的一个因。

2.愿求远离轮回获得寂灭的心念确立之后,要转而关注他人。

3.诸位要多思佛陀的慈悲与殊胜德行,从而由衷地恭敬佛陀和他的教法。敬佛的人较能懂得珍惜佛的教法并看重自己受戒的誓愿。

4.静思仁爱可抵销嗔怒,静思丑陋可抵销贪恋,调息可消除焦虑。

5.菩提心是大乘道的唯一法门。

6.诸位在修持菩提心加行的时候,可以观想自己的根本上师为观世音菩萨,恳切祈求断除自我中心的心念。

7.为了要培养真正的菩提心,应当遵循的修行方法分为两个主要系统,一是七支因果修行法,另一个是自心他心平等互换。

8.七支因果修行法的基础是培养等持的心。

9.因为必须有等持心,才会对亲疏朋友不存分别心。

10.对一切有情众生要有无怨无恚的等心。等持不是静思一、两次就能做到,必须月余甚至几年的修持。

11.昨天是你母亲的那个人,今天就不是你母亲了吗?

12.既然你的目的在于培养菩提心,在于激起利他的精神,你便会承认,如果不先具备视众生为母的基本要素,你是不会成就菩提心的。

13.要点在于促使你调整心念,从而能把一切众生视为你应当关切爱护的对象。

14.愿使一切未得幸福有情众生皆得幸福,这种心境是慈,愿一切有情众生远离痛苦即是悲。慈心与悲心可以并修,至心识起了变化为止。

15.培养慈悲心不能只停留在想象或愿望之中,应该因而产生责任感,真正有意担当帮助有情众生离苦得乐的任务。

16.修行者应当生起这种责任感和意愿,并且实践这种意愿。慈悲心越广大,越会觉得自己不能推卸这个责任。

生命的目标—三            海涛  辑

1.起了殊胜心之后会以利益诸众生为己任,就好象签下契约一样不会反悔。

2.诸位要在慈悲的基础上发出誓愿,要为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而成就完全的证悟,帮助他们出离生死。这便是发菩提心。

3.我绝不对众生存有分别心,永远以同等的努力帮助他们离苦得乐。

4.仇敌给你宝贵的机会磨练自己,使你修持了生起无缘慈悲和菩提心必要的耐心和包容等高贵德行。

5.诸位如果深入省思,会发现引起伤害的是仇敌内心的妄想,不是仇敌本身。

6.圣提婆在《四百论》之中说:「佛尊眼中的仇敌是妄想,而非执着妄想的幼稚人。」

7.无人愿受至微之苦,追求幸福却多多益善,我与他人一般无二:愿能以他人得幸福而喜乐。

8.仇敌是发挥泛爱一切众生意念的最大障碍。因为心念转化,原本是障碍和绊脚石,变成了善缘,更成为修行的一个动力。

9.我爱我执正是一切烦恼的源头,所以一切痛苦的咎责都只归于它。

10.如果我们真心反省,就会发现所有的问题和不愉快的事都是因为我们有这个身体而来,我们的身体是垢染的,是业行与妄想的产物。

11.我们因为有我爱而拥有这个身体;所以,是我爱我执招引来种种恼人的痛苦。

12.如果我们更深入反省,会发现一切痛苦和烦恼,例如求不得、爱别离、生病、匮乏、不知足、憎怨会等等,都是源于根本的我爱执以及一心只爱自身的追求。

13.家庭的、国家的种种问题一样都是我执和自私心引起的。

14.众生皆有解脱痛苦烦恼枷锁的潜能,可见本来就有佛性与觉悟的种子。

15.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生物,在于人能够在运用智能的同时保有对于同类仁爱、和睦、坦诚的品行。

生命的目标—四            海涛  辑

1.佛教论述强调革除我爱心态,发挥以他人福祉为念的心,这才是幸福的真正源头,省思我爱我执的害处,以及为他人福祉着想的益处,其实就是转念修行的主要功课。

2.我们要把对自己的重视关注转向他人。

3.一切苦恼起于自私心念,起于我对他错的心念。

4.发菩提心,即为一切众生之福祉成就证悟的利他精神。

5.修持菩提心,自他平等无二的境界,乃是佛陀一切修行的核心。

6.巩固生起的菩提心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反复向精神上师发菩萨誓愿。

7.利他精神和善心是一切福慧的来源。

8.世间万物的本质就是会变会分解的,所以我们务必努力使做为人的生命有意义。利他的思想乃是人世间利益与幸福的真正源头。

9.物质发展的根本目的原是谋求更大的幸福与和平。然而,生活的目标如果只在追求物质进步而不顾精神方面的需要,乃是舍本逐末,连幸福与和平的目的也难实现。

10.我们应该探究的是,人是否可能凭心识达到永恒宁静欢喜的状态。

11.心的经验远比身的经验深刻。因此,如果肉身死后心识继续存在,思考死后的命运就是我们极重要的功课了。

12.要为造福一切众生而奉献心力。菩萨誓愿的最终目的是成就诸佛如来色身,因为诸佛由大悲愿力化为种种身形,才能够教化众生。必须完全断除一切障碍,才可能成就这种色身。

13.菩萨应当修持圆满方便与胜慧的道次第。结合方便与胜慧的道次第是功德和智能的累积,最终结果是全知境地。

14.方便胜慧不是个别单独修的,应当合并修行。修胜慧乃是在累积智能,而其它一切修行,包括菩提心、布施、持戒等等,是在累积资粮。

15.要把你在这一次功课中累积的所有善业回向给一切众生,以利众生福祉。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06-005永恒的宁静
下一篇:06-007生命的潜能
 06-047生活就是禅修
 06-052皈依的功德
 06-078禅者的初心
 06-032生命究竟的意义
 06-074浅释菩提心
 06-033善知识乃成佛之缘
 06-062以发菩提愿故女转男子
 06-082修行的叮咛语
 06-065善知修行菩萨魔障
 06-084菩萨戒的心戒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重生[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行禅指南(上)[栏目:一行禅师]
 07-064贴近佛法的生活[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八七二)[栏目:杂阿含经]
 写给每一个经历风雪的人[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佛鼓[栏目:境明·千里皆明]
 莲宗故事(三)[栏目:莲宗故事]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七二六)[栏目:杂阿含经]
 开悟与智慧[栏目:刘先和居士]
 基本佛经选集二 2-2 受相应经论集[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