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六章 中国佛教涅槃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第一节 印度佛教涅盘学说略述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58
  第六章  中国佛教涅槃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佛教是富于理想主义和超越精神的宗教。中国佛教最高目标是,通过佛教道德和禅定等修持实践,实现超越生死痛苦,获得人生的解脱,成就自由自在的理想境界。
  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的《叹白发》诗云:「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注释:《王右丞集》第6卷,四部丛刊影印本。〕佛教的解脱在于脱却人世的烦恼、悲伤、羁束、痛苦,进入自在的境界。所谓解脱,就是从痛苦中解放出来;所谓自在,就是自觉、自得、自由。表示佛教解脱境界的概念有涅槃、佛、如来、法身、净土、佛土、真如、实相、自性、无位真人等。这些概念的内涵有的是相互交叉的,如,如来与法身、真如与实相等。这里要着重论述的是涅槃、佛和佛土这三个概念。从解脱论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发展来看,佛教首先是把涅槃作为熄灭烦恼,消除痛苦的理想境界。释迦牟尼逝世后,为了说明他所阐扬的教理的恒久性,他的门徒又提出法身说,也就是佛身说。后来,大乘佛教提倡多佛说,由此又相应地提出佛所在的理想空间——净土说。涅槃、佛、净土,是最典型、最集中、最形象地表述佛教理想的核心概念,也是统摄其它相关内容的关键性的概念,相应地我们将分三章依次论述涅槃、佛、净土三个概念在中国的演变,并总结其思想特点。
  第一节 印度佛教涅槃学说略述
  涅槃,梵语nirvana音译,又音译为泥曰、泥洹,意译为灭、灭度、寂灭、圆寂,是指灭除了烦恼、痛苦及其产生原因的境地。此外,释迦牟尼在现世成道即由人成就为佛后,其肉体死亡,也称涅槃、般涅槃、大般涅槃。
  在印度,随着佛教的发展,不同的教派和经典以对涅槃有不同的诠释,其中最重要的是部派佛教、大乘中观学派、《大般涅槃经》,以及大乘唯识学派的涅槃观。
一、部派佛教的两种涅槃说
  部派佛教通常视涅槃为灭除烦恼痛苦的状态、境界。如《杂阿含经》卷18云:「涅槃者,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是名涅槃。」〔注释:《大正藏》第2卷,126页中。〕那时把涅槃分为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认为后者是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中阿含经》卷40云:「涅槃者,无所依住,但涅槃灭讫,涅槃为最。」〔注释:《大正藏》第1卷,682页中。〕有余涅槃虽断除烦恼,但仍有肉体残存,肉体是残余的身,这是说,有余涅槃已灭除了烦恼,又灭除了以后生死流转的因,但作为过去世业报造成的果报身即肉体还残存着,活在世间,且还有思维活动,因而这种涅槃是不彻底的。而在无余涅槃境界中,不仅灭除了烦恼、生死的因,也灭除了烦恼、生死的果,是灰身(焚骨扬灰)灭智(灭除思维),死后不独肉体不复存在,连思维也没有了,生死的因果一起灭尽,一切归于寂灭的状态,获得彻底的解脱,这是最高的理想境界。一般认为,释加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只是达至有余涅槃境界,直至八十来岁逝世时,才是真正进入了无余涅槃境界。
二、中观学派的涅槃与世间无差别论
  部派佛教各派虽都以虚无寂灭为涅槃的主要内涵,提倡厌弃身世,厌恶世俗,厌离世间,但对涅槃有无实体的问题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后来大乘中观学派提出以实相为涅槃,而实相就是空性,这空性也是生死世间的实相,这样在实相同为性空的理论基础上,把涅槃与世间统一起来了。《中论?观涅槃品》云:
  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注释:《大正藏》第30卷,36页上。〕
  这是说,涅槃的实际与世间的实际,即两者的本来面目、状态,都是性空,并无丝毫的差别。也就是说,世间事物的实相即是涅槃的内容。中观学派以实相为涅槃,称为「实相涅槃」。这种涅槃观否定了有的部派视涅槃为实体的看法,强调涅槃的真相也是空性,不能执着;同时否定期定派佛教离开世间另行追求涅槃境界的主张,认为不能离开世间去追求涅槃,把涅槃与世间对立起来,并不能真正达到涅槃境界。中观学派的观点,在佛教人生理想论方面引发了四个转变:一是把修持所追求的目标定位在把握世间事物的实相即空性上,也就是说,体悟实相,直悟性空,就是涅槃,就是人生理想境界。二是把修持实践的重心转向对事物实相的认识,这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是否定性的认识,是超越语言、思维的直觉体认。这也是一种特殊的智能——般若观照。三是彻底地、全面地确立空观,强调不仅世间是空的,涅槃境界也是空的,对理想境界也不能执着。四是确立涅槃与世间无差别论,这不仅填平了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鸿沟,拉近了人与佛的距离,而且使佛教转向贴近世间,关怀人生,因而又使涅槃成为具有现实生活内容的人生理想理论。
三、《大般涅槃经》的涅槃四德说
  《大般涅槃经》在般若空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部派佛教的涅槃思想,提出「常、乐、我、净」四种属性的理想境界说。
  《大般涅槃经》指出,声闻和缘觉二乘所得的涅槃不是大涅槃,「二乘所得非大涅槃,何以故?无常、乐、我、净故,常、乐、我、净乃得名为大涅槃也。」〔注释:《大般涅槃经》卷23,《大正藏》第12卷,502页中。〕这是说常、乐、我、净是大涅槃的特性,而大涅槃唯有佛、菩萨才能得。所以称为大,是表示不可思议、大自在的意思。「常」是永恒、永久,「乐」是安乐、幸福,「我」是自我、自由,「净」是清净、高洁。此经认为,常、乐、我、净有两种:一是凡夫以无常为常,苦为乐,无我为我,不净为净,是四种颠倒的邪见;一是诸佛的常、乐、我、净,也称作大常、大乐、大我、大净。如经文说:「乐有两种:一者凡夫,二者诸佛。凡夫之乐无常败坏,是故无乐,诸佛常乐无有变异,故名大乐。」〔注释:《大般涅槃经》卷23,《大正藏》第12卷,503页中。〕又说:「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何以故?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注释:「静」字,据文义加。〕故,名大涅槃。」〔注释:《大般涅槃经》卷23,《大正藏》第12卷,503页中。〕还说:「有大我故,名大涅槃。涅槃无我,大自在故,名为大我。」〔注释:同上书,502页下。〕「身若无常则名不净,如来身常故名大净,以大净故名大涅槃。」〔注释:同上书,503页下。〕此经还强调:「涅槃实非是有,诸佛如来随世俗故说涅槃有。……随世俗故说言诸佛有大涅槃。」〔注释:同上书,503页下。〕意思是涅槃是非常纯净的,纯净就是非有,是超越世俗的有无,而涅槃有无是世俗的观念,所以说有是随世俗而讲的。同样,常、乐、我、净也是超越有无、生灭的,是不可思议的德行和境界,是不能以世俗的有无论之的。
四、唯识学派的涅槃即真如离障说
  大乘佛教还从与最高真理真如的关系角度切入,来界定涅槃的意义。唯识学派就是这样阐述的。《佛地经论》云:「涅槃即是真如体上障永灭义。」〔注释:《大正藏》第26卷,312页中。〕《成唯识论》卷10云:「此(大涅槃)虽本来自性清净,而由客障覆令不显真圣道生,断彼障故,令其相显名得涅槃。此依真如离障设施,故体即是清净法界。」〔注释:《大正藏》第31卷,55页中。〕这部是说,真如即最高真理,它的体性是清净的,真如如实显现其本来相状,就是涅槃,而真如的显现又要通过离障的工夫,也就是说,要从主观上努力灭尽障蔽真如的烦恼,在离障灭障的努力中,真如就能自然显现,从而达到涅槃境界。唯识学派还把涅槃分为四种:本来自性清净、有余依、无余依、无住处。〔注释:《大正藏》第31卷,55页中。〕其中有余依和无余依两种涅槃的意义和部派佛教所讲的没有什么不同,这里不加论述。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是上面所讲的真如,真如的本性是清净的,是一切众生所平等共有的,只是凡夫的真如本性为客尘所覆障,圣者因内证而显现其真如本性。无住处涅槃,也称「无住涅槃」。这是大乘菩萨为了利乐有情,即使自己的觉悟达到成佛的水平,可以进入涅槃境界,而不进住,坚持弘法,普度众生。如相传地藏菩萨就发大愿:一定要先度尽六道轮回中的所有众生,自己才最后一个进入涅槃境界。
  印度佛教对涅槃的意义、类别、本性、属性作了充分的论述,涉及涅槃与烦恼、人身、实相、真理、世间、众生等诸多关系,拓宽了人类理想境界的空间。上述大乘中观学派、《大般涅槃经》和唯识学派的学说,都从不同角度为佛教人生理想的实现展现了新途径和新天地,影响至为深远。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六章 中国佛教涅槃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第二节 汉、魏、晋时代的涅盘思想
下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五章 中国佛教的神不灭论 第四节 佛教神不灭论与中国固有思想文化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七章 中国佛教的伦理观 第二节 伦理原则与伦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思想体系 第三节 中国佛教哲学..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小结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八章 中国佛教净土观念的类别与转型 第五节 人间净..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二章 中国佛教的真理观 第六节 窥基的四重二谛..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四章 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 第一节 惊世骇俗的新型..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二章 中国佛教的真理观 第二节 鸠摩罗什、僧肇..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一章 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一节 儒家心性思..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八章 中国佛教净土观念的类别与转型 第二节 弥勒净..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二章 道、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二节 佛教对道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各宗大意—唯识宗大意[栏目:黄忏华居士]
 药师经研究书目[栏目:药师佛·文集]
 从爱情看人生[栏目:法藏法师]
 The Second Noble Truth[栏目:The Four Noble Truths]
 财神宝瓶祈福大法会圆满开示[栏目:噶玛天津仁波切]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一四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平凡是最真实的绽放与美丽[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杂阿含经选集·新版[栏目:体方法师]
 坐禅身体不适能抓能动吗?[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第三届禅七开示 培养信心[栏目:净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