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04-119跨越生与死的门槛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25

跨越生与死的门坎—一      海涛  辑

1.生命的任何情境都可能造成死亡。百年之后,如今在世的又有几人还活着呢?

2.我们独自出生,也将独自死去。

3.死后如此孤单,也仍有影子相随,我们的心识仍有过去善、恶行为的影子随行。

4.佛陀说:「没有任何事物被创生,没有任何事物被毁灭。」

5.我们真正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只有洞察到我们真正的本性,才能转化对不存和灭绝的恐惧。

6.如果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对自己的修行有信心,而且知道如何前往净土,死亡之时就不会痛苦。

7.死后我们的肉身被如此珍爱着,却将变成亲友极欲尽早处理掉的尸体。

8.我们害怕死亡,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事物是不灭的。临命终时,只有善、恶的业果随行,也唯有佛法能保护我们。

9.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是源自我们的误解和错误的认知。

10.死亡这件事并不存在,因为事物永远在延续着。

11.灾难不是偶然,一切是因缘合和。

12.在跨入死亡的门坎时,我们辛苦挣来的一切,甚至连一样都带不走。
     
13.生与死只是一扇我们必须穿越的门,也是我们旅程中的一道神圣的门坎。

14.生与死就像捉迷藏的游戏一般。你从未诞生过,你永远也不会灭绝。

15.认识生命就是探索生命的悖论,掀开幻象的面纱,让我们在自己人生中首度有机会认清。

跨越生与死的门坎—二      海涛  辑

1.无论我们做何事,此生或来生,业力的脚会逮住我们。

2.我们看人生的边界,乃是起于无归于虚无,这也正是生命之所以庄严和美丽的最主要原因。

3.死亡││明确的说,是从这一生通往另一生的通道,通常被当成一面镜子,整个人生的反映在上面。

4.人在活着时就要学习死,好好的活,就是学习好好的死。

5.这个叫做死尸的东西,让我感到如此恐惧,与我们活在一起,这里与现在。

6.我们不知道那一天、那一刻会死,因为死亡可能在任何一刻将我们抓住。

7.对所有这些无法达成的东西的知识,并不能使任何人走向神圣和和平的道路。

8.生命只在当下,当下即证涅槃。

9.不要抱存着能够得到觉醒做回报的希望,这样的方法是错误的。

10.知的神秘、深奥、极限:只有证悟者才能了解一切。

11.觉醒并不一定降临给自认为有资格得到的人,有些人能达到,有些人则否。

12.是谁重生?他的答案是「我」。我不再只记得我之前是谁。我是谁?

13.我们不知道有任何特别的本质或实体,是独立的且稳定的与个人相连结。

14.我们的意识恒久不停地在改变,没有什么是永久的,任何东西不经深入的改变,是无法传播的。

15.死亡是自然而不可避免的过程,就好比更换一件老旧的衣服,而非真正的结束。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04-118《净土语录》辑要
下一篇:04-120觉悟的思维
 04-083生活语录
 04-084快乐的泉源
 04-012《大集经》障碍大乘之不善法
 04-098《不放逸为修道正因》
 04-099仁慈与善心是成功的基础
 04-126修行者的财富
 04-001生命的智慧
 04-110《甘露味经》辑要
 04-089临终方诀
 04-106《菩萨功德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普门品》说如果有人爱生气,请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请问学佛者是否必须受在家菩萨戒,今生才能成就?[栏目:戒律仪轨·净空法师问答]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六十四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称赞十二药叉大将(慈法法师)[栏目:药师佛·文集]
 将心安此境[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心法]
 请问师父,怎么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和念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四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消业障[栏目:净空法师·微教言]
 为随顺家人只吃肉边菜可以吗?[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走过岁月[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