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54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作为慧能《坛经》主要思想范畴的心与性,两者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有对立、统摄、依存和同一的多重关系。这种关系,《坛经》譬之以「心地性王」:
  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身即是城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即是地,性即是王。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注释:《坛经》〔35〕。〕
  这是以城喻人身体,城地喻心,城王喻性。意思是王是全城的主宰、主导,性是身心生命的绝对精神主体。心犹如地,所以名为「心地」。慧能认为性是王,是心的主宰、主导,心是被性的统摄的。性是身和心即身体和心灵两个方面的维系者,性若离去,身心也就坏灭。这就是说,众生的身、心与性具有三重关系:一是身、心与性三者是对立的;二是性对心具有统摄的关系;三是身、心对性具有依存的关系。「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性可离开身心而去,可在身心坏灭的情况下独立永存,这里涉及了形神关系问题。联系「法身即是离色身」〔注释:《坛经》〔17〕。〕等说法,实是一种形灭神不灭的思想变相。再从心地性王的比喻看,性无地也不成其为王,所以,性与心又有互相依存的关系。
  慧能在强调心对性的依存关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从心地开发本性,他说:「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注释:《坛经》〔35〕。〕「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无痴自性惠(慧)。」〔注释:《坛经》〔41〕。〕又说:「吾常愿一切世人,心地常自开佛知见,莫开众生知见。」〔注释:《坛经》〔42〕。〕「知见」,见解。「佛知见」,即佛的智慧。「众生知见」,是众生的世俗见解。这些话的意国思是,性就是觉性、自性,性在心中。众生要在自心中做到无非、无乱、无痴、觉证本性、开显佛智。慧能这种心性论思想与如来藏说颇为一致。如来藏说认为,一切众生身心中都隐藏着永远不变的自性清净性如来法身;慧能也认为众生身心中有觉性如来。如来法身与觉性如来,如来藏与性、自性,实质上是相同的,而且两种说法的运思路数也是相同的。
  由性对心的统摄、心对性的依存关系又可以过渡以心性的同一关系。从《坛经》的思想内容来看,它也经常是将心与性的概念等同使用的。这种心性同一的思想是在两种意义上说的:一是就众生的证悟解脱来说,心与性是同一的。《坛经》说:「识心见性,即悟大意。」〔注释:《坛经》〔8〕。〕「识心见性,自成佛道。」〔注释:《坛经》〔30〕。〕所谓「识心」是不向外寻求,而直观自心。所谓「见性」,是无须分析思虑,而觉知自心具有自性(佛性)。这里的直观自心和觉知自性实际上是同一修持工夫,同样能进入成佛的境界。王维的《六祖能禅师碑铭》把慧能的禅法思想归结为「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性,同归性海」〔注释: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75页。〕「性海」,指本性深广如海,即成佛之境。后两句是说,不管是识心还是见性,都会归于本性之海。这和上引《坛经》的话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就众生就佛道来说,心就是性,性就是心,心与性是同一的。上引《坛经》关于含容万法的两段话,就是从一定意义上强调,万事万物都是心或性所变现的。这里,心性两者和万事万物的关系是相同的,两者实为同一精神实体。心性同一,也就是自心与自性同一,本心与本性同一,由此《坛经》第〔53〕节就有「自心自性真佛」之说,同经第〔16〕节又有「自识本心,自见本性」之论。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四节 自心是佛与本性顿悟
下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二节 性、自性、本性与自本性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 小结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玄学化哲学的..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二章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第五节 无情有性..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八章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上)第二节 汉晋禅学..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章 中国佛教心性论哲学范畴网络 第一节 「心」范..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三章 中国佛教的宇宙结构论 第一节 宇宙图式论..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一节 心、自心..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五章 中国佛教的神不灭论 第三节 「神」的意蕴与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五章 中国佛教的本体论(上)第二节 中国佛教本..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三节 密宗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五册 宗派概论 第三课 印度大乘佛教学派[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五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栏目:慧律法师]
 宗镜录卷第六十七[栏目:永明延寿大师]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栏目:学诚法师]
 修行是要在心地上做功夫[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二]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5集[栏目: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一篇 新时代宗教观 - 恭迎佛指舍利的省思[栏目:人间世]
 优波离经 (节译)[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华严经持验纪(周克复)[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第一篇 理论 1.4.4.2 佛陀所发现的十一种苦谛[栏目: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