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六章 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
郭耀华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238

第六章 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

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

一、虚空藏菩萨修行

在楞严经中第五卷,释迦摩尼佛问诸大弟子们,讲讲如何修行圆通法门以及方便进入三摩地境界的方法,当时虚空藏菩萨讲解如何在定光佛所明心见性开悟的过程,这跟大圆满法的彻却禅修有很大的关联,虚空自然智是大圆满法菩提成就的关键。

经文如下:“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虚空藏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身,尔时手执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剎化成虚空,又于自心现大圆镜,内放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际诸幢王剎,来入镜内涉入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得大随顺,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妙力圆明斯为第一”。[1]

虚空藏菩萨在密教在日本都是很重要的贤劫十六尊菩萨之一,跟文殊师利菩萨一样,对修行人的空性智慧解脱,有很大的加持跟启发。

大圆镜智表示法性、自性圆融,由于身化虚空微尘,身同虚空不相妨碍,能自由自在穿透法界诸佛国,三界无碍。自心放光灌溉十方佛土,更与大圆满法脱噶虹光成就异曲同工。大圆满法的虚空三会合修炼法,及内观肉体虚空气泡法、全身眼睛法、五色光芒相应法与虚空藏菩萨内放十种微妙宝光,光照慈悲渡世,没有什么差别,因此笔者特别介绍与大圆满法修行比较。

二、空如来藏

阿难困于摩登伽女,如梦似幻,文殊菩萨救护。在本经卷四中,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说言,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若此见听离于暗明、动静、通塞、毕竟无体,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云何如来真实语者?惟垂大慈开我蒙悋”。[2]这里阿难执着因地果位,又对空性无自性不甚明了,心性如何湛精圆常呢?不知中道是非常非断、性净妙常;是真空妙有;是明光赫赫。阿难不知自性法眼如何清明?此处正在说明大圆满法的空分、明分及如来藏自性清净妙用无边,甚至具有佛陀的十力、四无畏[3]、十八不共法[4]的功能,甚至法、报、化三身自现的特色。众生在生灭法中打滚,不知超越因果修行法则。佛陀大悲,慈心看护阿难回答说:“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尘根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5]虚空如来藏是大圆满法修行的根本见地,上文中庵摩罗识是指清净未染着的阿赖耶识,佛法早期以法性、法界、空性菩提、涅槃谈论心性,慢慢演变为佛性、如来藏、阿赖耶识讨论自性与神我的差别,无自性、缘起性空、法性不灭、实修印证一直是修行的主轴。大圆满法阿底瑜伽相应也是走实修实证风格,只是增加使用中脉、四光脉辅助修行,相关资料及龙钦饶降巴尊者的看法请参考第二章第十节及附录一第十九、三十三节。

三、文殊师利菩萨谈平等

大圆满法很注重平等法界,上等根器、中等根器、下等根器都有解脱修行的方法,也注重中阴及三界解脱。平等修行五身五智或三身五智。本经卷六提到:二十五位菩萨及阿罗汉已说完最初成道的方便,佛陀请周游各佛国的文殊师利法王子谈谈总结心得,印证修持。经文如下:“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6]文殊菩萨表现无分别智对各法门一一启迪,其中一段经文是:“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从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7]因为“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所以各个法门皆能究竟解脱,而且顺修、逆修都可以,只是时间长短不同罢了。本经特别推崇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表示南赡部洲众生自性清净解脱是最重要的关键,“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当然,将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解释成只听声音、海潮音而开悟有些争议。音,咒语音、自然音是宇宙的波动,是佛教显、密宗包括宁玛派常用的修行辅助方法,连印度教各派别包括各类瑜伽修炼一样通用。对打通脉轮启发智慧有很大的帮助。文殊菩萨对大圆满法的修炼影响很大,详情请参考第三章第一节《圣妙吉祥真实名经》的讨论。

--------------------------------------------------------------------------------

[1]《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大正藏》第19册,第125、127页下.

[2]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大正藏》第19册,第123页下.

[3]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金总持等译,《大正藏》第17册,第658页中.“云何四无所畏。佛言。所谓正等觉无畏。佛于正觉。诸法等觉。诸法皆悉了知。心无所畏故。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人阿修罗等。皆悉恭敬。漏尽智无畏。如来诸漏欲染烦恼。皆已尽故。住安隐地。无有惊怖。于大众中。作师子吼。梵释诸天转轮圣王。尊重赞叹。出障道无畏。如来通达三乘圣道。于一切法。无有障碍故。心无所畏。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等。皆悉恭敬。出苦道无畏。如来于无数劫。修习善法。乃能决定出离苦道。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等。皆悉恭敬佛告比丘。如是名为四无所畏。”(四无畏即正等觉无畏、漏尽智无畏、出障道无畏、出苦道无畏)

[4]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金总持等译,《大正藏》第17册,第658页中.“云何如来十八不共法。佛言。所谓如来无误失。无卒暴语。无种种想。无不定心。无忘失念。无不择舍欲。无减念。无减精进。无减定。无减慧。无减解脱。无减(知见)、身业随智慧行。语业随智慧行。意业随智慧行。知过去世无著无碍。知未来世无著无碍。知现在世无著无碍。佛告比丘。如是名为十八不共法。”(笔者注:原经文有误,少“知见”二字。)

[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大正藏》第19册,第123页下.

[6]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大正藏》第19册,第129页下.

[7] 同上,第129页下.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六章 第三节 如来藏系的《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下一篇:第六章 第一节 从阿毗达磨大乘经(大乘阿毗达磨契经)谈起
 第四章 第六节 金刚萨埵研究——从《大日经》、《金刚顶经》等等谈起..
 第三章 总结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十九节、第二十节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二十五节、第二十六节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
 附录三(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1
 第八章 第三节、第四节
 第二章 第十一节 四相(四种光明相)、穷尽法界、普贤法界、六灯、四灯..
 第一章 第七节 大圆满法的果位研究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出家要具足什么条件[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八]
 在家菩萨戒 六[栏目:如瑞法师]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五课 如来十号[栏目:初级佛学教本]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贰、实修篇 二、称名仪则[栏目:净宗法师]
 既然活着[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栏目:普门品图文释义]
 四十八、什么是六度?[栏目:基础佛学常识100问]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二章 龙树四重缘起 6 《中观口诀》[栏目:谈锡永居士]
 神坛应取缔[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法空恩师讲《广论》98讲[栏目:广论·法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