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结语2
郭耀华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33
三、大圆满法强调自然智慧与光光相融 谈锡永上师认为:“大中观见即如来藏。汉土华严,天台两宗虽主如来藏说,但其见地则与藏密所传不同。主要区别,在于汉土学者视如来藏为佛的本体,而藏传则视之为佛的本能。本体与本能二者大有分别。前者可判为“真常唯心”,后者则不受此判,以其离一切边际故。”[1]敦珠法王一脉喜欢谈“大中观见”,代表如来藏特性功用,在第二章第七节与附录(一)二十三节龙钦饶降巴尊者也谈光明如来藏,在第六章第三节笔者引经据典印证此佛教核心概念,但早期印度大圆满法祖师讲自然智慧、证本净菩提心、虚空无分别智、空性、无自性、无业无因果(本超因果、无异熟)、轮涅不二、三身任运等,比较不提如来藏概念,修达无住、无有法性、证悟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名相亦空,佛陀亦假名,方便示现,毕竟空寂,不是顽空。因此,自然智不破不立,不是中观应成派只破不立观念,也不能只当作大中观派的如来藏见解,真常唯心有我相我执,讲佛的本能,如果不能忘记佛自身,还是有自性我执,那么这些佛的神通神变能力,就容易导致法执,就脱离了佛陀缘起的根本见地,也不能了悟无自性的深意。因为要了解自己只是方便因缘的存在,是众佛菩萨的媒介,是空性的媒介,这些佛陀与文殊师利菩萨等的见地,非常难以理解,瑜伽、陀罗尼修行也不容易达到此境地,因此,学术界在使用大中观见时(注:空如来藏或不空如来藏),是否真正领悟智慧第一文殊菩萨在佛典中的开示,仍有疑义。大圆满法正行以虚空无相为修行依托,证悟光光相映,光光相融,光明妙用,法界无本尊,诸佛常自由往来(注:成道肉体显现法界特质,肉体即法界,法界诸佛大菩萨云集,有时代表智慧系统,有时代表慈悲系统,有时代表监察监督系统,有时内在光明照耀寰宇,故空性、无自性、光明显现),法性亦无执,有无皆虚幻,中道大悲行,宇宙中常自在无碍。因此,第一章第五节笔者提到大圆满法不是他空见,也不是真常唯心概念的如来藏见。(另请参考第六章第三节如来藏系经典讨论,空如来藏一切烦恼不能覆盖,不空如来藏显现一切妙法,虚空如来藏是转依自性我执的关键) 四、大圆满法代表五台山和冈底斯山脉澄明水晶(水晶塔)光的传承 在第三章第一节中,代表文殊师利菩萨(化身金刚手菩萨)传承的《圣妙吉祥真实名经》中提到:“殊胜不动自性净,持于正觉妙菩提,一切正觉现于前,智火炽焰光显盛。”谈锡永上师新译为:“无动最极澄明我,持于等正觉菩提,即一切佛之现证,智火炽焰极光明。”这四句话代表觉悟本净澄明智,自然智慧放光明。 其中第一句“无动最极澄明我”,梵文为stimitah suprasannātma,suprasanna汉译为“清净”,但其意实为非常清澈、非常明亮,故宜译为“极澄明”较贴切,另一词ātma,即“我”,而汉译为“性”、“自性”。笔者认为藏族学者将清澈、明亮、澄明,如水晶球般的清澄翻译成“赤裸、赤露”比较准确、生动,加上觉性显露﹙持于等正觉菩提﹚,将前两句相组合,就变成“觉性赤裸”或“觉性赤露”的名句,代表觉性澄明,而龙钦饶降巴尊者使用“内法觉性通彻赤裸,如水晶球,以证悟故”[2],准确描述了《圣妙吉祥真实名经》中前三句话,以及大圆满法正行开悟心境,因此历代大圆满法祖师皆沿用此种叙述。水晶球非常通透、相当写实,而且当阳光照射时发散七彩光芒,犹如中脉验相时的五智之气,在古代水晶球可能就是一种常用宝石,比虚空更好、更容易把握觉性通透澄明的深义。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开显喻义明灯》一文提到,“因水晶是无量光佛之继承者,并可遣除众生的分别念,所以称为大舍利。因其能以法身比喻诠示明现金刚萨埵之智慧,所以称为金刚萨埵明镜。……最为殊胜应当是水晶,以水晶自性清净、无有内外、清澈透明而认识法身本面;依靠水晶内明之光从具四支智慧命风中所现智慧明相认识报身本面;依靠其外明光芒而认识化身光芒现相;依靠水晶表示而认识基住智慧本面”,又提到:“初劫具喜积时殊胜童子光佛以比喻直指本性,当时,从无量光佛心间降下五尺高的水晶塔,以此直指本性。而后水晶塔落于三十三天尊胜宫巴德热刚嘎顶层,后降落到五台山上,其后落于金刚座,再后落于冈底斯山,水晶塔放射光芒普照十方从而遣除了众生的分别念。”[3]因此,大圆满法可以说是水晶塔的传承,而且五台山的传承比冈底斯山(包括冈仁波齐峰、喜马拉雅山脉)西藏地区的传承还要早(注:当代学术界第一次提出),五台山也代表文殊菩萨的传承。总之,以水晶之光而认识觉性智慧本来面目,而达解脱(注:也可以使用三棱镜辅助修行,人体就像水晶塔结构,可吸收、反射、折射光波)。但这只是过渡的描述,依虚空自然智修行,看虚空、看光、看无云晴空,达觉性赤裸、平等法界、无分别智、三身任运、虹光化身等,才是文殊菩萨传承的大圆满法获致的更大证量。此即大圆满法是一种掌握“光”特性的宇宙银河自在逍遥法脉。甚至第一章第六节提到大圆满某一种功法,还修炼整个身体变成无数眼睛,如双眼智慧脉一般,吸收感知外部光能,增加明点,犹如全身觉性赤裸光明(掣盾击钹法犹如光网)。 五、龙钦饶降巴尊者传承自大乘心法著作中大量引用大乘经典 笔者从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中,找出三十八个修行名词解说大圆满正行见地,并与北传大乘众多经论相同名词内容对照,验证大圆满法的确来自大乘佛法心传。此外尊者学识渊博,在一些不同著作中引用众多的北传或藏译佛典印证见地,也可以证明大圆满法是大乘心法的直接传承,这里提出六例讨论。 (一)《句义宝藏论》[4]引用各经论在本书(《句义宝藏论》)中页码如下:《宝性论》(48、101、440)、《中论》(49)、《佛说大般涅槃经》(75、78)、《华严经》(77、440)、《中品般若经》(77、163)、《入菩萨行论》(108、362)、《金刚经》(108)、《量抉择论》(109)、《经庄严论》(《大乘庄严经论》)(272)、《现观庄严论》(441、461)、《入楞伽经》(309)、《大宝积经》(362)、《二谛论》(362)、《入中论》(441)。 (二)《实相宝藏论》[5]引用各经论在本书中页码如下:《般若八千颂大疏》(5)、《中观根本颂》(40)、《大宝积经》(40)、《般若两万颂》(40)、《妙法莲华经》(44)、《三摩地王经》(44)、《阿毗达摩俱舍论》(《共乘对法藏论》)(40、156)。 (三)《上师心滴如意宝》[6]引用各经论在本书中页码如下:《因明七论》(44)、《心经》(44)、《中论》(45)、《入中论》(45、151、380、 460)、《入菩萨行论》(45)、《学集论》(寂天菩萨著)(45)、《圣妙吉祥真实名经》(106、425、462、470)、《宝性论》(274、280、294)、《现观庄严论》(274)、《二谛论》(380、460)、《胜鬘经》(《吉祥鬘经》)(457)、《如来藏经》(《佛藏经》)(457)、《华严经》(462)。 (四)《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7]引用各经论在本书中页码如下:《阿毗达摩大乘经》(注:原著作中写为《楞伽经》有误)(2)、《中品般若经》(3、21、24、57、59、68、77、82、84、89、115)、《贤愚经》(6)、《华严经》(6)、《宝性论》(8、21、27、85、99)、《三昧地王经》(《三摩地王经》)(8、23、24、64、74、77、89)、《大乘庄严经论》(《经庄严论》)(15、27、49、52、75)、《现观庄严论》(24、38、108)、《楞伽经》(24、72、91、97)、《妙幻师请问经》(《幻师妙贤请问经》)(26)、《般若八千颂》(27、36、96)、《妙法莲华经》(43)、《月光经》(《佛说月光菩萨经》)(27)、《不退转轮经》(《不退转*轮经》)(64)、《不可思议经》(《维摩诘所说经》)(46)、《入菩萨行论》(54、58、72、83、87、90、95、98、115)、《护国天王经》(70)、《大宝积经》(79、83、97、115)、《二谛论》(78)、《别解脱经》(《菩萨戒经》)(94)、《心经》(94)、《入中论》(98)、《宝鬘论》(98)、《圣妙吉祥真实名经》(108)、《中观般若根本论》(113、114)、《圣宝炬经》(64)、《坚慧经》(《法界无差别论》)(30)、《慧源请问经》(34)、《本智显现庄严经》(46、72)。 (五)《大圆满禅定休息论清净车释》[8]引用各经论在本书中页码如下:《圣妙吉祥真实名经》(114)、《别解脱戒经》(148、150)、《妙幻师请问经》(174)、《大乘庄严经论》(181、190)、《般若八千颂》(186)、《因明定量论》(《定量论》或《量决定论》,法称著)(187)、《宝性论》(190)、《现观庄严论》(190)。 此外,《大圆满心性休息》一书由于引用经典众多请参考附录一最后部分。 六、大圆满正行超越文字非起源于禅宗而是文殊菩萨与妙喜佛国的影响 “其余的法门都以能说的文字和句义为依据,所以,对于法性一开始就要求通达领悟。本部法则可‘超越一切文字、句子、分别心、无分别之定等一切作意修持等’而现前观见法性,成就佛果。”[9]大圆满法正行口诀部修行超越语言文字。在《楞伽经》中,佛陀对大慧菩萨说:“若人说法堕文字者,是虚诳说。何以故?诸法自性离文字故。……菩萨摩诃萨应不着文字随宜说法。我及诸佛皆随众生烦恼解欲,种种不同而为开演。”[10]《金刚经》提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此彻却与脱噶法修虚空自然智,不执著文字,自成佛果。且大圆满正行以虚空、无云晴空为修持重点,在第一章第六节、第二章第二节及附录一第五节已有完整讨论,甚至连著名的噶举派创始人马尔巴上师也说:“不住于方不住分,但视离戏之虚空。” 密勒日巴尊者更说:“究竟觉之智慧犹如无云晴空。”如是平等而住,为进而分别清浊,于无云晴空下,背对太阳而坐,眼注视虚空,识自清净而无分别。又说:“宽松坦然住自地,觉水自分清与浊。”冈波巴尊者最后说:“对会看者而言,虚空极好看。”[11]噶举派至高无修大手印与大圆满法同样注重虚空观,因此超越语言文字的虚空观对大圆满法澄明本净心、立断思维、顿超任运果及自然智慧的修炼,真正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第二章第二节笔者已有详述。且《楞严经》中虚空藏菩萨提到的修行“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12],与此异曲同工。大圆满法又以四光脉(晶管脉、迦底大晶脉、白丝线脉、细旋脉。细旋脉又称为空自解脱脉,参见第一章第六节、第二章第十节及附录一第二十节、三十三节)从虚空中修炼脱噶看光,达肉体完全解脱消融虹化消失,甚至大迁转身隐显互现,宇宙各佛国之间自在逍遥,至于人体四光脉特性,笔者在第一章第六节第六部分已有详述,与历代祖师看法不完全一致。因为心脏与大脑功能一般修行者弄不清楚!晶管脉可以吸收光能,储藏至全身细胞,加上由晶管脉刺激白丝线脉与迦底大金脉、细旋脉沿中脉向上传导促进大脑智慧开悟,刺激大脑松果体与脑下腺区的至高菩提智开发顿悟。心脏、眼睛、大脑灵性区透过四光脉、中脉连成一气,这个连锁智慧脉才是本觉智的真正实相。此外,眼睛晶管脉之外,有直接连接顶轮与眉间轮交叉的智慧直觉区,即松果体与脑下腺间的人体灵觉区。可以跟天界、宇宙的高灵性沟通,为学术界第一次提出。这里大圆满法不执着文字,其起源于文殊菩萨与东方妙喜佛国诸大菩萨教导,不是来自禅宗的启发(注:有学者认为大圆满法受到顿渐之争的摩诃衍那,与大圆满法祖师,来自汉族的吉祥狮子也可能学禅的影响)。而且仔细读禅宗语录会发现,禅宗思想也受文殊菩萨及来自东方妙喜佛国的维摩诘居士的重大影响。(详情请参见第五章前言与第四节论述,另第三章、第四章及附录二也可参考) 七、大圆满法传承文殊菩萨的本超因果与轮涅无二见地 在第二章第五节、第三章第三、五节、第六章第四、七节都提到本超因果概念,特别文殊菩萨在《阿阇世王经》所提阿阇世王杀父,但若闻文殊正法修行仍可解脱(参考第三章第三节),另在《佛说如幻三昧经》(《圣善住意天子说问经》)中,文殊提剑欲杀佛,表示杀业并不可怕,放下屠刀,修炼一样成佛(参考第三章第五节)。在《大般涅槃经》狮子吼菩萨品提到:“一切圣人所以修道,为坏定业得轻报故,不定之业无果报故,若一切业定得果者,则不应求修习圣道,若人远离修习圣道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不得解脱得涅槃者,亦无是处。善男子,若一切业定得果者,一世所作纯善之业,应当永已常受安乐,一世所作极重恶业,亦应永已受大苦恼,业果若尔则无修道解脱涅槃。”[13]此段经文指出坏的定业可以得到轻报,不定的业习没有果报,因此否定了种一定因得一定果的常识,因此累世多么重的恶业,修道都可以解脱。众生如果不修行,业报成熟依旧来,若能修行则业报减轻,甚至不见了。但这与文殊师利菩萨的见地还是不同,文殊菩萨视业报如空。在《大宝积经》中,“文殊师利言,如我所见,实无有法业报熟者,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无业无报,无业报熟故”。[14]文殊菩萨对因果的看法是:一切法无业无报,无业报成熟,即本超因果(注:一切无因,没有起心动念,也就没有果,且业报如幻。龙树菩萨在《中论·观业品》中也持此种见地),本超因果比《大般涅槃经》所提观点更加干脆。而大圆满法见地与文殊菩萨一致。以大乘空性看破业报虚幻,以菩萨道应机救渡众生。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引用《普作续》提到:“大圆满者本超因果故,寻求而修、无修,修不成。导师虽说因果之教理,是依世间有相法安立,若要因中寻求才有果。心中本来无因亦无果,菩提心中本自无有生,乃以世夫之法而取喻,生即有灭故增益为有,因其未悟自生离因果,若以世间有相法推测,没有因则没有果生起,此为因果乘门自许理。”[15]上文印证大圆满法超越、脱离因果见地,与文殊菩萨教导相同,因文殊菩萨就是大圆满法的持有者,传承大圆满法脉。《大般涅槃经》对因果的见地,是佛教因果论中进一步的开展,一种超越性论述,比较接近实相。而文殊菩萨无业无报、超越因果的见地,是佛教中崭新的篇章、新的无相概念。大圆满法继承此大乘新观念,一直保存至今。这种新的因果概念配合大悲心运作,以慈悲看透因果本质,以智慧看透轮回的假相。这是学术界第一次有人详细分析大圆满本超因果(无异熟)来自文殊菩萨见地。可说大圆满法理念传承自文殊菩萨传出的大乘佛法,非常容易了解分辨。另外,大圆满*轮涅无二如虚空,此极重要的概念,在第二章第五节、第三章第六节、第六章第四节及附录一第十六节、附录二《思益梵天所问经》、附录三《圆觉经》、《究竟一乘宝性论》等大乘佛法中皆有讨论,我们应平等看待轮回涅槃,一切皆法界光明演化,如戏如幻,这是大乘佛法要旨。 八、大圆满法宝瓶童子身的修炼为虹光化身与法报化三身任运的基础是尖端人体科学技术 大圆满法使用童子瓶身的名相,与修炼实际产生情况相配合,在《大般涅槃经》如来性品提到“金刚宝瓶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且“金刚宝瓶是不破的”。瓶身代表大圆满法可修出金刚不坏之身,至于童子是佛教中独特的菩萨显现,且是大圆满法修炼出现的形象。文殊菩萨也常以童子显现(参见第二章第三节与附录一第十三节),龙钦饶降巴尊者认为童子瓶身融合外现光明、内蕴光明、密觉光明三种光明于一身,稳固住于“无有迁变之法身、广大自现之报身、现基不灭之化身中”,且童子瓶身特质是“身相大小芝麻许,圆满住于五光中,明空总集法身相,面臂圆满瓶身式”,并且修炼结晶是“此时除光中显现手指大小之光影外,无任何其它实质显现”[16]。因此大圆满法修成童子一般的宝瓶身(童子瓶身),不是逞强是非、不是用口舌辩论出来的,而是光能量的凝结成果,最后再掌握某种科学粒子波动或振动窍诀,转变成消融全身的虹光化现或大迁转不死身。虹光化身与大迁转不死身从古自今例子众多。(在第七章中也有举例) 九、大圆满正行不用手印咒语灌顶坛城曼荼罗等而强调中脉明点看虚空 在大圆满法的前行中,笔者认为不一定要经历外三密及生起次第修炼,也就是九乘中第四到第七乘不一定需要。而应以第三乘菩萨道(注:严格讲,笔者不接受宁玛派只将菩萨道放第三乘)贯穿各乘修行,根器好的,直修圆满次第(第八乘)的气脉明点,拙火生起,为大圆满法口诀部正行(彻却与脱噶)打好基础,因此三年闭关课程,一般大都修完整个正行流程,打下良好自修条件。如果不修圆满次第的不怕寒冰瑜伽功法(拙火)、明点、中脉五智之气,在大圆满正行修持时,定力会差一些,干扰会多一些,但是彻却长期禅修也能达到圆满次第类似的气脉效果,只是感受力及肉体粗糙层面消融慢一些(在第一章第六节第七部分已有讨论)。大圆满法传承者,目前对前行要求仍很严格,彻却(本净立断)更是不能随便传授,至于闭白、黑关的脱噶修行,更难为常人理解。闭关修行场所一般远离城嚣,通常选择在高山、高原区。原本滨海区也是一个良好地点,但很少人利用。在现代城市高楼中,是否也可制造类似看虚空环境,目前没人探索,这值得普传时研究。基本上笔者认为可以创造出条件。 理论上,其他能够打通中脉脉轮的功法,例如:南、北传佛教的禅修、道家静坐、瑜伽修炼、气功训练、武术修炼、中医养生功法、锡克教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奥修动态静心法门、伊斯兰教苏菲旋转静心、耆那教天衣派裸体静参、民间新兴教派的动静禅修及其他宗派的修炼方法等等,皆可当作前行功法修炼,当修行者脉轮通畅时,就可以直接接上修炼大圆满法正行,甚至也有经典文献认为,不需打通气脉也可修行彻却与脱噶。在龙钦饶降巴尊者《胜乘藏论》“宗义差别”段,及《宗派藏论说·第八品》提到:“其余密法要用脉风明点等,当年龄少壮时,脉道舒展,易证菩提;年龄老大,则大种力衰,故不容易得解脱。本部法光明的日月从内起观,所以只要具足精进,不管年龄的老幼,都能解脱。”[17]因此,大圆满法普传时非常弹性,只要有心愿意精进,就可以修炼。看虚空、看无云晴空(看蓝色虚空)、看光,这是老少咸宜、人人可学的,是一种非常方便解脱的法门。但实际上在藏地,传承上师们要求严格,需先打通气脉,修拙火明点,才能进入大圆满法正行(彻却与脱噶)修行。笔者比较赞同普传时弹性一些。 大圆满法正行时,不用坛城、曼茶罗、咒语、手印、灌顶、唐卡、金刚橛护法器具,一切密宗常见常用物一概不用,没有偶像崇拜(第二章第二节已分析)因此这与我们对密教一般的理解,具有身口意三密加持大异其趣,大圆满法依大乘心法而修行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悟自然智,明空赤露。在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中也提到:“虚空十种自性:1.正见;2.三昧耶;3.灌顶;4.曼荼罗;5.地;6.道;7.事业;8.智;9.果;10.法性。通达此十无有,即是大圆满之见。”[18]这是文殊菩萨与东方妙喜佛国法脉,与禅宗修行非常类似,其中脱噶看光利用人体四光脉修炼,是大圆满法最独特之处,终将出现四相、六灯、童子瓶身和三身任运智慧果。这也是佛教(包括继承大乘心法的大圆满法)与其他宗教相比最大的不同与特色,非常强调智慧解脱,了悟自然法则,实修实证,慧光普照十方。此外虽然上师相应法在前行中极为强调,但正行中也须脱离对上师的依赖性。 总之,由于大圆满法无为无相的特质,即使虹光化身也只是“光”的妙用,人类肉体的辐射潜能,只是掌握人体科学技巧窍诀,不能有丝毫执着,佛菩萨济世渡众方法多元,全身能量运用会牵涉某些神通现象,也不需大惊小怪,这仅仅是物理与心灵特质,我们也不能遗忘地球灵性修行的宝库,五台山目前就在中国北方山西省(注:吉祥狮子祖师与印度无垢友大士隐居处),笔者观察藏族宁玛派上师们常忽略此点,不知是否接受了唐密一些修行人观点,将金刚手与金刚萨埵视为同一尊菩萨,或认为金刚手菩萨与文殊菩萨根本不同尊,似乎遗忘印度祖师嘉饶多杰、妙吉祥友、无垢友大士对《圣妙吉祥真实名经》的注释(注:嘉饶多杰的《圣文殊真实名经释·咒义现观显论》、妙吉祥友的《文殊真实名经广释》、无垢友的《文殊真实名经释·显义明灯论》,本经汉地最早由北宋时期施护翻译,名为《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请参考第三章第一节),也就是遗忘文殊菩萨也是大圆满法的持有者,从前行开始较偏向东方妙喜佛国金刚萨埵一系法脉的传承,加上最初进入藏地弘法的祖师莲花生大士及原有的苯教影响,宁玛派仪式传承变得比较繁杂。当然文殊菩萨也有许多化身活跃在三界不同时空,启迪修行者(注:产生新的五台山修行地区灵气效应,大圆满法只是文殊菩萨传承的修行法之一,例如在第二章第八节《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提到文殊菩萨混迹在采女小儿中三月,渡人妙用。另在第六章第二节《楞严经》中文殊菩萨也使用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反闻闻自性,等等修行法),因此后世不必太执着原本山西五台山地点了。最后个人认为,地球有缘修行人终将了悟此心、物、光能互换窍诀,走向星际转移。(注:也许是大宇宙冥冥中计划的一部分吧!)而印度部分传承自中国,此古老的大乘修行思想(包括五台山、西藏冈底斯山脉佛法及汉地禅宗),对未来全人类文明创新启迪,将有极为巨大的贡献。(笔者注:中国影响未来人类文明有三大思想——大乘佛法、孔子易经思想、道家修炼老子思想) 十、大圆满法普及可提升人类意识科学减少毒品与精神疾病促进世界和平 人类精神疾病的根源,来自自我的不满足,不以真善美纯真一面待人处世,只知自由竞争、掠夺资源,不知因果法则,不肯济弱扶倾,共存共荣,放纵自我,对宇宙实相蒙昧不知,唯物主义与拜金主义盛行,道德逐步沦丧,而大圆满法注重本净禅修,虚空自然智慧启迪,正知正见正行,无自性中大悲服务众生,最后达到宝瓶童子身与虹光化身。由于常看虚空,心胸自然宽大,吸收太阳光能,心如太阳,大乘佛法中,特别文殊菩萨所讲内容,自然逐渐了悟于心,形成和平振动辐射波,禅坐功深心无迷乱,自然毒品不需求,心情舒展自然不会忧郁、压抑,文明带来城市生存压力,但修行回归古朴无杂念、清明觉性。祖师们认为大圆满法可以快速解脱,轮涅不二,因此凡修炼大圆满法者,将品尝诚非虚言的甘凉滋味,这种群体对世界和平有莫大贡献,对人类科技文明转换有非凡启蒙,是弥足珍贵的法脉啊!普通人生生世世生死轮回,迷惘不知实相,不知妙用肉体修炼,在世俗名利中打滚,对肉体与光能转换茫然无知,当今人体科学又如此贫乏,虽有基因、基本粒子层次了解,但光能波动、磁能、磁阵列了解甚浅,于是虹光化身变得如此神秘莫测,也是地球文明可悲因缘。有识之士应知,人性堕落,实来自不知宇宙自然法则演化流程实相啊! -------------------------------------------------------------------------------- [1] 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257页. [2]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5页. [3] 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86、287页. [4]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 [5]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6] 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 [7]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大圆满禅定休息论清净车释等合编》(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8]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大圆满禅定休息论清净车释等合编》(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9] 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6页.转引自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68页. [10]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无常品第三之余,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16页上. [11] 郎钦加布仁波切.《大印证道歌——大手印五支金刚道歌解释》(敬安仁波切译).台湾桃园:冈波巴出版社,2008年.第49页. 笔者2007年5月13日曾在西藏阿里冈仁波齐峰冈波巴大师闭关处惹拉寺考察,另5月14日在密勒日巴尊者闭关的曲古寺、江扎寺附近修行洞的周围考察“看虚空”。 [12]《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大正藏》第19册,第125、127页下. [13] 《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狮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48页. [14] 《大宝积经》卷一百五,善注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神通证说品第九,《大正藏》第11册,第591页. [15]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0页. [16] 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04、405、445、308~309页. [17] 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6页.转引自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69页. [18]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参考文献
下一篇:结语1
 第二章 第一节 自然智慧、本净、无分别智、无破无立、唯一B
 第七章 第三节 大圆满法的果位思想研究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七节 平等、平等住、平等法界..
 第三章 第四节 从《佛说魔逆经》谈
 附录二(第三章 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2
 第三章 第三节 从《阿阇世王经》谈起
 第七章 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解脱比较
 第二章 第五节 本超因果(无异熟、无受报轮回)、轮涅无二
 第三章 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第四章 第三、四、五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因明讲记之九[栏目:因明学讲记]
 比丘记事(之九)[栏目:比丘记事]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K 1238经、1239经:此二经乃为波斯匿王的“独自思惟”后向佛所作的..[栏目:界定法师]
 有敬畏 没有妄为[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四念处 四、解脱心[栏目:四念处]
 华严宣言[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华藏工程]
 放生一定要按照仪轨来进行吗?[栏目:希阿荣博堪布问答]
 你从哪里来(星云法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错怪雌鸟[栏目:心灵小品·禅语故事]
 长阿含经(卷第二十)白话[栏目:凡夫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