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十七节、第十八节
郭耀华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03

附录一 第十七节、第十八节

第十七节 自明、自生自明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自明、自生自明

(一)自明

《炬光炽燃续》云:“明点空光之炬光,为诸法众之信念,若人了知此性者,则可受用明点身,能获串习所行处。是故彼之自体者,仅仅微细离戏论,远离空边自显明。自性自明平等性,无别离戏成圆形。不灌自成四灌顶,红色自明本清澄。无污无垢本净故,远离缠我诸烦恼。自然自明体空净,即此许为彼自体。”

《狮子妙力圆满续》云:“智慧性相亦如是,能生所生与自明,元始灵知和了悟,明亮照射无有边。”[1]

(二)自明自生

本根觉性空明无生本元成者,则是母之光明,自明无生空寂自生智,则是自然智为子光明,开发此二澄明使互相配合,在脱躯壳之当时则与之混合为一,母(光明)已回归本位,仅是质碍之躯壳离与未离,但觉性上非各各有异也。真智之门就是开启觉醒清明之觉性,由它比喻作为母子间之联系也。[2]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自明是重要修行解脱见地,举例如下

(一)濡首!吾今已解无上最要分卫之慧。何则然者?缘其逮致如海大定正受之处,始乃自明,为以得无上平等正真觉道,以于生死兴显佛事,为转*轮以度众生,为济因缘离垢根本。[3]

(二)普贤妙行相续现前,大愿深心圆满清净,勤求佛法悉能领受,积集善根恒无厌足,顺善知识不违其教,从文殊师利功德智慧大海所生,其心成熟,得佛势力,已获广大三昧光明,专意希求甚深妙法,常见诸佛,生大欢喜,智慧清净,犹如虚空,既自明了,复为他说。安住如来智慧光明,尔时善财童子,顶礼观自在菩萨足。[4]

(三)若说一切诸法不生而自生者,彼是我师,若说一切诸法不灭而自灭者,彼是我师,我于彼师得如是辩。[5]

(四)如来戒德身,清净无瑕疵,已度未度者,三世无观想,空识自有名,自生自然灭,此生非空识,识灭亦复然,由彼不达本,流驰求识相,假空名为识,空识岂有异,身相犹无形,生一复一生。[6]

 

第十八节 无自性、自性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无自性、自性

(一)无自性

1.如是若无境相之自性,即使有境菩提心之性,亦是无有体性如虚空,应知此乃离言说思维。三有轮回涅槃之现源即觉性之体,全不可得,犹如虚空。《普作续》云:菩提心者乃虚空之性,诸法皆是菩提心,其喻普喻犹如虚空之自性。[7]

2.于一切行时,现出清明离戏随顺三昧,出定入定,光中相浴,观见身为微尘,成就眼及神通,究竟成就即为法身。如宝积经云:“谁若串习无自性,速能获得上菩提。”[8]

3.情器四大转变皆显现,如空之色彼无有自性,菩提心现诸法亦如是。如虚空境中,现有世间成坏,而诸境相于虚空中无有体故,无有自性,能现之四大亦有成坏,自性无实,无微尘分,能依所依之义皆不成故,于此觉性之体中一切境相之法亦无自性。《普作续》云:“是故一切三有诸情器,虚空体中不住是无有,菩提心之大界境大故,佛与有情情器皆住此,一切皆是清净之法性,无二无别远离诸戏论。”

今复宣说觉性体中所现之有法无有自性:犹如幻化影像所显现,本性是空本无有实体,三有诸法显现之当时,菩提心中不动无实法。如是一切境相诸器世间和三有世间之有情.凡所显现,亦如幻化之情器无有自性,于觉性体中无有衰损和动摇。《普作续》云:“一切三有情器轮涅法,菩提心性自然无动摇:宣说如是诸显现法于元成觉性体中无有动摇:犹如眠中梦境无动摇,即显现时即无有自性,三有轮涅菩提心之体,亦复如是无动无实法。”[9]

4.如镜明作影源,即照现时无方分,如同镜面无黑白,能作黑白之现源,若知此性成善解。[10]

5.故若欲得实相最胜义,疲顿三门自作缠缚法,如儿童戏一切均放下,无有自性远离戏论界,法性本性大圆满之处,无作超越心境大周遍,试观不改大平等之义,超越因果作勤下决心。[11]

6.诸法不生平等性,智幻无二受用境,心性之王本生前,以无离合而顶礼。

此偈乃为建立本论之金刚体。各各自学智、菩提心、如来藏者、为轮回涅槃法之法界,或至上本源。楞伽经云:“无始时来界、是诸法本源,有此有众生、及得涅槃者。”然其本体,自性无生,平等性,无为法,离断常等故,此乃无分别智,不可思议,各之自觉,是属于胜义谛。[12]

(二)自性

1.《普作续》云:

普作菩提我之自性者,不须求取自性本元成,

诸佛心要即此三种身,我之自体不改成法身,

我之本性不改报身圆,我之大悲现行即化身,

非示此三为求得之果。[13]

2.《普作续》云:

从无量劫以前诸世代,对我普作菩提有深信,

具胜业缘根机大瑜伽,不修正见不守护誓句,

不求事业不行诸地道,不净诸地而无有因果,

胜义以及世俗二种谛,观见无有所修和所行,

观见无有发心无对治,唯见普作发心之自性,

因由如此需要而宣说。[14]

3.《普作续》云:

故不观待过去境,因中无修不求果,此无欲求大密意,可使自性本成就,

本自如是不需作,不动诸事如其有,如此有中不需修,诸法自性已元成,

三世诸佛已成就,不授勤修之教敕。所求求何求三昧,三昧不成成大病。[15]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无自性、自性空是重要修行解脱见地,举例如下

(一)无自性

1.以般若波罗蜜多都无自性不可取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及般若波罗蜜多,都无所取,无所执着,是名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无所取着三摩地,此三摩地微妙殊胜广大无量,能集无边无碍作用,不共一切声闻独觉。[16]

2、时舍利子谓善现言,具寿善现,由是因缘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极难信解甚难证得,所以者何,诸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都无自性皆如虚空,诸菩萨摩诃萨,要信解一切法与虚空等及能证知,乃得无上正等菩提。[17]

3、于树林等内外物中,常有微风互相冲击,发起种种微妙音声,彼音声中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性故空,空故无相,无相故无愿,无愿故无生,无生故无灭,是故诸法本来寂静自性涅槃,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相常尔,彼佛土中诸有情类,若昼若夜若行若立若坐若卧,常闻如是说法之声。[18]

4、尔时世尊,复以一切如来永离戏论相,为诸菩萨说文字转轮品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所谓:“一切诸法空,无自性故;一切诸法无相,离众相故;一切诸法无愿,离诸愿故;一切诸法自性清净,般若波罗蜜清净故。[19]

5、世尊,何者是菩提,一切法是菩提,离自性故,乃至五无间业亦是菩提,何以故?菩提无自性,五无间业亦无自性,是故无间业亦是菩提。[20]

6、法无观待舍圆满故,法无作用无去来故,法无自性超过一切自性法故,法本平等无有差别,无戏论故,随所作法起殊胜愿,无不成就,而于其中无有作者,乃至无有少法所得,皆归于空,是故如来说一切法如幻如梦,无有高下。[21]

7、善男子菩萨行愿波罗蜜,以十法为首,一者知一切法无生,二者知一切法无相,三者知一切法无灭,四者知一切法无所有,五者于一切法无执着,六者知一切法无来,七者知一切法无去,八者知一切法无自性,九者知一切法无初中后平等,十者于一切法初中后无分别。[22]

8、诸性无自性,亦复无言说,甚深空空义,愚夫不能了。[23]我及诸如来,说此为中道,若生若不生,自性无自性,有无等皆空,不应分别二,不能起分别,愚夫谓解脱,心无觉智生,岂能断二执,以觉自心故,能断二所执,分别不起故,真如心转依。[24]

9、法若无自性,云何有他性,自性于他性,亦名为他性。诸法性众缘作故。亦因待成故无自性。若尔者。他性于他亦是自性。亦从众缘生相待故。[25]

10、复次三种自性三种无自性性,谓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由相无自性性故,遍计所执自性说无自性,由生无自性性故,及胜义无自性性故,依他起自性说无自性,非自然有性故,非清净所缘性故,唯由胜义无自性性故,圆成实自性说无自性,何以故,由此自性亦是胜义,亦一切法无自性性之所显故。[26]

11、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若如是者,汝何所得,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我得如来平等无自性境界,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汝为得声闻境界不,须菩提言,大士,圣心解脱无有境界,是故我今无境界可得,[27]菩萨摩诃萨,了一切法自性空故,诸有所作皆无自性。[28]

(二)自性

1、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所得不般涅槃际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以一念智,普知三世,一念遍入一切三昧,如来智日,恒照其心,于一切法,无有分别,了一切佛,悉皆平等,如来及我一切众生等无有二,知一切法自性清净,光明普照,无所不遍,无有思虑,无有动转,而能普入一切世间,离诸分别,住佛法印,悉能开悟法界众生。[29]

2、如我自性于一切法,以一切种一切处一切时求不可得,内外诸法亦复如是,都无所有皆不可得,若住此想便不见有难行苦行,由此能为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修多百千难行苦行作大饶益,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一切有情一切种一切处一切时无执受故,舍利子。[30]

3、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如诸佛境界无来无去,诸烦恼自性亦复如是无来无去,佛言童子,何者是诸烦恼自性,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佛境界自性,即是诸烦恼自性,世尊。若佛境界自性,异诸烦恼自性者,如来则非平等正觉,以不异故,于一切法平等正觉说名如来,[31]如契经说世尊转*轮诸余世间沙门婆罗门天魔梵等皆无有能如法转者,云何*轮,答八支圣道,若兼相应随转则五蕴性,此是*轮自性,此轮是法所成法为自性故名*轮。[32]

4、一切法平等,本性常空寂,文字有分别,诸法本无差,十方诸剎土,边际不可得,其性如虚空,佛国常平等,三世诸如来,住法界平等,无边智解脱,佛佛皆如是,众生本缘起,一切皆平等,善知其所行,如应为开悟,众生若干种,了知如幻化,内外无所取,自性常清净,诸乘种种说,无为性平等,导师善方便,分别说三乘,现住烦恼魔,烦恼无所有,天魔及蕴死,境界悉皆空。[33]

5、依止虚妄分别境故,说有遍计所执自性,依止虚妄分别性故,说有依他起自性,依止所取能取空故,说有圆成实自性,已显虚妄分别摄相,当说即于虚妄分别入无相方便相,[34]三自性。一遍计所执自性,二依他起自性,三圆成实自性。依此建立余真实故,于此所说三自性中,许何义为真实,颂曰,许于三自性,唯一常非有,一有而不真,一有无真实。[35]

6、无始世界来自性清净心具足法身,以九种譬喻明如来藏,过于恒沙烦恼藏所缠。如修多罗说应知。九种譬喻者。如偈说言:萎华中诸佛,众蜂中美蜜,皮糩等中实,粪秽中真金,地中珍宝藏,诸果子中芽,朽故弊坏衣,缠裹真金像,贫贱丑陋女,怀转轮圣王,焦黑泥模中,有上妙宝像,众生贪瞋痴,妄想烦恼等,尘劳诸垢中,皆有如来藏。[36]

7、所作任运成自性故,尔时得无作者,谓持住心,不由作意得总持故,如是修习得住心已,次令此心得最上柔软。[37]

8、自性常不染,如宝空净水,信法及般若,三昧大悲等。[38]

 

--------------------------------------------------------------------------------

[1]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41~171页.

[2]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2页.

[3]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43页下.

[4]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八,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大正藏》第十册,第367页上.

[5] 《奋迅王问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三册,第937页下.

[6] 《菩萨璎珞经》卷三,识界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28页上.

[7]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8页.

[8] 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76页.

[9]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4~15页.

[10] 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8页.

[11]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5页.

[12] 龙钦绕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页.

[13]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4~95页.

[14] 同上,第80页.

[15] 同上,第91~92页.

[16]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一,初分般若行相品第十之四,《大正藏》第五册,第229页.

[17]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二十三,初分真如品第四十七之六,《大正藏》第六册,第651页.

[18]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九十四,初分严净佛土品第七十二之二,《大正藏》第六册,第1038页中.

[19]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77页上.

[20] 《大宝积经》卷六十七,化乐天授记品第十七,《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81页上.

[21] 《大宝积经》卷四,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之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1页下.

[22] 《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五,无尽慧菩萨会第四十五,《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49页上.

[23]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一切佛语心品之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90页下.

[24] 《大乘入楞伽经》卷七,偈颂品第十之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31页.

[25] 《中论》卷三,《大正藏》第三十册,第20页上.

[26] 《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四,摄抉择分中菩萨地之三,《大正藏》第三十册,第705页.

[27]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9页上.

[28]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一,《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30页上.

[29]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六,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正藏》第十册,第732页下.

[30]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二十四,第二分远离品第二十四之二,《大正藏》第五册,第371页中.

[31]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8页中.

[32]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一百八十二,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九,《大正藏》第二十七册,第911页中.

[33] 《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一,净信童女会第四十,《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24页中.

[34] 《辩中边论》卷上,辩相品第一,《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64页下.

[35] 《辩中边论》卷中,辩真实品第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68页下.

[36]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7页上.

[37] 《大乘庄严经论》卷六,弘法品第十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24页下.

[38]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8页中.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十九节、第二十节
下一篇: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十五节、第十六节
 第二章 第二节 虚空、无有、无修元成、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住..
 第六章 第六节 《妙法莲华经》与大圆满法
 第六章 第四节 从《中论·观业品》、《中论·观涅槃品》谈起
 第一章 第一节 藏传佛教宁玛派及九乘修行介绍A
 第七章 第三节 大圆满法的果位思想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第六节 从《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谈起
 第三章 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一节 自然智慧
 第六章 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理如法地学修[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轮回过患(一)[栏目: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六○六)[栏目: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五三)[栏目:杂阿含经]
 缘起性空与唯识无境[栏目:达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