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定解宝灯论》讲记(十六)
 
{返回 定解宝灯论讲记·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69

《定解宝灯论》讲记(十六)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定解宝灯论》。
   
    庚一、总说初学者次第修行之理:
   
    虽然一切法远离四边戏论,但不是一个单空,它能自然显现自性光明。自性光明之智慧也不离空性,是从空性中自然显现。诸法实相上,本来清净和自性光明是不二双运的,也是一体的。
   
    根除与彼相违背,四边愚痴之黑暗,
    即是此一对治故,何时修当生定解。
   
    诸法的实相是远离四边的大空性。和远离四边的大空性相违背的是什么?就是四边戏论。要从根本上铲除对四边戏论的执着,唯一的就是对诸法的实相生起真实的定解。
   
     “根除与彼相违背,四边愚痴之黑暗”:“彼”是指远离四边的大空性。诸法的实相是远离四边的大空性。和远离四边的大空性相违背的是什么?就是四边戏论。证悟远离四边的空性最大的障碍,就是执著四边的愚痴黑暗,所以要根除这种愚痴黑暗。
   
    “即是此一对治故,何时修当生定解”:要从根本上铲除对四边戏论的执着,唯一的就是对诸法的实相生起真实的定解。唯一能够对治的就是远离四边的大空性,然后去修,直到生起定解。铲除了对四边的执著,才能够显现远离四边的这种大空性,这就是诸法的事实真相、真理。
   
    戊二(正行)分二:一、说彼殊胜境界;二、执着无我。
   
    己二(执着无我)分二:一、总说初学者次第修行之理;二、别说闻思见派修行之理。
   
    庚二、别说闻思见派修行之理:
   
    同时破除四边戏,即是离意本法界,
    然而薄地凡夫者,顿时现见困难故,
   
    同时破除四边戏论,当下就是远离意境的本来法界。但是对于薄地凡夫而言,同时瞬间破除四边,不去执着有边、无边、有无边、非有非无边,这是非常困难的。
   
    “同时破除四边戏,即是离意本法界”:“同时”就是当下。同时破除四边戏论,那就是远离意境、意识的本来法界。同时或一下子破除了四边戏论,就能真正显现本来的法界,即诸法的本性、法性。它就是当下消除一切戏论,远离一切四边。若是有戏论,若是有这样一些分别,那就不是法界本性,也不是究竟的胜义谛。究竟的胜义谛是当下远离一切戏论,远离一切四边的。
   
    “然而薄地凡夫者,顿时现见困难故”:“薄地”是指凡夫的境界。“顿时”就是当下,“现见”就是远离四边的空性。因为凡夫的境界是有分别的。凡夫的境界就是言思的,若是属于言思范畴的,那就是有分别的。用言思去取境的时候,是以分别去取境的。他去执着“有”的同时不会去想“无”的,他执着“无”的同时不会去想“有”的。所以凡夫就是这样,若是有边、无边、有无边、非有非无边立即都要消失,都不去想、不去执著,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无法能够同时破除四边。远离四边的空性是超越言思的,它是无分别的。然而凡夫的境界是属于言思的,是有分别的,所以他无法能够直接地去了知、去证悟,非常困难。
   
    轮番破除四边戏,即是闻思之见派。
   
     “闻思”此处指言思。“闻思之见派”是什么意思呢?这是闻思的一个境界,生起的也是一些闻定解和思定解,即通过观察、思维而得到的见解、生起的定解。
   
    在闻思阶段,应以观察量或窍诀轮番交替地去破除四边。通过执着无边来破除有边,再通过对有边的执着破除无边,接着通过执着非有非无边破除有无边,最后再通过对有无边的执着破除非有非无边。
   
    言思的境界就是这样的,就需要这样轮番交替地推翻这些边,逐渐去证悟远离四边的大空性。先去执著无,然后又执著有,这是他分别念的过错,是没有办法的。但是他最终也能对远离四边的大空性生起相似的定解。他无法生起真实的定解,但是能生起相似的定解。因为真实的定解是远离四边、远离分别念的。他还没有远离分别念,没有远离执着,所以只能生起相似的定解,不能生起真实的定解。但是若能在相似的定解的基础上,继续这样串习,最后通过修行就能证得真实的定解,这时他的分别念消失,是超越世间、远离一切戏论的。就要这样轮番交替抉择大空性,这样去修行,去了知、领悟大空性。
   
    于此愈来愈修习,定解愈来愈明显,
    灭尽颠倒之增益,智慧增如上弦月。
   
    “颠倒”指对真相的颠倒。“增益”即昨天讲的三十二相增益。“智慧”指对无我的智慧,对空性的智慧,也可以说本具的智慧。
   
    虽然他还没有真正亲见本具的法性,也没有真正证悟大空性,但是他暂时证悟了相似的胜义谛,生起了相似的定解。随着越来越精进地修习,定解会越来越明显,会越来越接近真实的定解、真实的胜义谛。本具的无我、空性的智慧会越来越显现,如同初一到十五的月亮,越来越圆满,越来越明亮。最终他能够真正现量见到法界本性,能够现量见到大空性,这时一切颠倒、分别、执着都会消失。
   
    虽然在凡夫地不能现量见到,也不能真正地证悟大空性。我们通过这些观察量去观察的时候,需要用轮番交替的方法破除四边、八戏,不能一下子同时破除、消灭。但是我们可以逐渐地去了知、去证悟远离四边八戏的空性,然后再去修,反复地串习。越修越串习,它就越明显,最终就能现量见到。这个时候一切戏论同时消灭,有边、无边等四边也被同时破除,这些分别执着也就消失了,智慧也越来越增上,最后能够断证圆满。
   
    不执一切恶见者,不成任何之实法,
    定解岂能生起耶?是故无法断障碍。
   
    刚开始的时候就不执着一切,放下一切,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保持一种无想的状态,这是恶见、邪见,是堕落的因。他没有以观察量观察,也没有以窍诀修行,怎么能对诸法无实有、大空性的道理生起定解呢?因此也就无法对治烦恼、对治习气。
   
     “不执一切恶见者”:刚开始的时候就说“不执着一切”,“放下一切”,在这个引导下,他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去做,保持一种无想的状态,总是这样安住,这就是“不执一切”,这是恶见,这是邪见。为什么是恶见?它是堕落的因。为什么是邪见?它不是正确的见。
   
    “不成任何之实法,定解岂能生起耶?”他没有以观察量观察,也没有以窍诀修行,怎么能对诸法无实有、大空性的道理生起定解呢?
   
    佛在经中讲过,哪里有吉祥,哪里也肯定有不吉祥。为什么这样讲?哪里有佛,哪里也肯定有魔;哪里有正法,哪里也肯定有邪法。大圆满法非常殊胜,但是修大圆满法的人也有误导众生的,也有走进偏道的。一些人认为,修大圆满法不用修加行,直接修正行就可以了;不用闻思,直接安住就行了。这是误导众生。除了极少数的利根者,大部分人都不可能通过这样的修行而成就。内地也是,禅宗的法确实殊胜、方便,但是很多人学偏了,认为修禅就是善念、恶念都不用去想,好事、坏事都不用去做。事实上对凡夫来说,最终没去做的都是好事,坏事不让他做他也一定会做;不去想的都是善念,恶念不让他想他也会想,拦也拦不住。就像前面讲过的,众生本来就是这样的凡夫,这你就不用劝了。现在很多人自诩“我是修大圆满的”、“我是修禅宗的”,自己也不受持戒律,也不取舍善恶;内心没有信心,也没有悲心,杀盗淫妄酒样样都做。哪有这样的修行人?哪有这样的成就者?不用多说,一看就明白了!
   
    “是故无法断障碍”:“障碍”此处就是指烦恼、习气。整天这样打坐,烦恼依旧,习气依旧,为什么呢?他内心里没有生起定解。若是不生起定解,就无法对治烦恼,对治习气。
   
    有没有对诸法的实相生起定解,就看你的烦恼、习气有没有减少或断掉。若是没有,就说明你相续中没有生起定解。你所了解的、明白的只是字面上的东西,是相似的定解,根本不是真正明白,根本不是真正生起定解。
   
    我们现在修大圆满是先修加行,然后再修正行;先观察,然后再安住;先执着,然后再不执着。先打基础,再去修加行,再去修正行。先观察、抉择、去执著,再去不执著,才能达到不执著的境界。若是没有加行,比如没有出离心的基础,没有菩提心的基础,你再观察,再抉择无我、空性,也没有用,都是空中楼阁。在有出离心、有菩提心的基础上,再去观察、抉择。这时也不可能立即达到无分别、无执着的状态,也是要先分别,先执着,按次第破除四边或八种戏论,然后再去修。即还需要有消业积福这样的助缘,再去观察。观察也不是随便思维一下、破除一下就可以了,必须要以上师的窍诀,以传承的窍诀,再去破除,再去观察、抉择,才能正确抉择,才能真正证得,之前是不可能的。
   
    哪有那么容易啊?在前面讲的,这些佛陀经历了多少劫的苦修,最后才能够证得的。比如,释迦牟尼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最后才证得。印藏那些大德高僧也是经历了千辛万苦,经过不断地修持,不断地去领悟,最后才证得。哪有这么随随便便地在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或是自己随便看了一两遍《金刚经》,就明白、就证得的?不可能的。上师麦彭仁波切讲过,这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一些修大圆满、修禅宗的人就是这样的情况。他到哪里都要口诀,“上师”一下子就能抓到他的弱点,“行,我给你口传。”然后在他耳边悄悄、装模作样、随便地念了几遍,说了几句,“我已经把口诀传给你了,你已经差不多快证悟了。”其实弟子什么也没听懂,就随声附和:“是!”“感觉怎么样?”“好啊!”“是不是证悟了?”“是,我证悟了。”内地还有一些人根本没有依止上师。当年六祖只是听《金刚经》就开悟了,于是自己也学六祖慧能,才看一两遍《金刚经》,就觉得自己开悟了,什么都明白了。“万法皆空,四大皆空嘛!”然后去劝说别人“不用学别的了,读《金刚经》就行”。真正有修有证的人是不会相信这些的,哪有这么容易啊?
   
    丁二(建立自宗)分三:一、加行;二、正行;三、辨别正修与盲修。
   
    戊三、辨别正修与盲修:
   
    正修盲修之差别,断证增进而了知,
    犹如由从烟子相,可以推出存在火,
   
    是正修还是盲修,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以断证的功德来判断!犹如我们虽然没有看到山后有火,但是看到山顶上冒出的烟,就可以推测山后有火的存在。同样,若你的相续中烦恼和习气减少了,智慧增长了,这就说明是正修,是正确的。否则就是盲修,是错误的。
   
     “正修盲修之差别,断证增进而了知”:是正修还是盲修,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以什么来判断?以断证的功德来判断!“断”是断惑,断烦恼;“证”是证得无我、空性的智慧。若你的相续中烦恼和习气减少了,智慧增长了,这就说明是正修,是正确的。若是烦恼增长了,智慧减少了,那就是盲修,肯定是邪见,肯定是错误的。
   
    是正修还是盲修,看看你的断证功德是增长了,还是减少了,还是和原来一样?这是最好、最正确的标准,我们以这个来衡量。现在很多人仅凭内心的一些觉受和感受去评价、去衡量,这都是不可靠的。感觉、觉受都是不可靠的。正见是正见,觉受是觉受,这是两回事。有没有正见,就看断证的功德有没有增长。增长了就是正确的,没有增长那就不正确,不是正修。
   
    “犹如由从烟子相,可以推出存在火”:我们虽然没有看到山后有火,但是看到山顶上冒出的烟,就可以推测山后有火的存在。同样,自己内心的这种见解是正见还是邪见,是了义还是不了义,就看你的断证功德有没有增长。断证的功德增长了,那是正确的。
   
    此处是用山后面的火和山顶上冒出来的烟来比喻入定和出定,你入定的见解和智慧是否正确,是否了义,就看你出定的时候断证的功德是否增长。出定的时候,你可以观察自己的断证功德。若是烦恼减少了,智慧增长了,你就可以判断自己入定状态中的见、智慧是正确的;若是烦恼没有减少,智慧没有增长,你就可以判断自己入定状态中的见不是正见,是错误的。
   
    因为盲修与瞎炼,非为断证功德因,
    反是生起功德障,故如汉茶过滤器,
    灭尽教证增烦恼,尤其不信业因果,
   
    没有正见的盲修瞎炼,不是断证功德的因,反而变成相续中生起断证功德的障碍。就像汉茶过滤器,茶叶里的精华都流走了,剩下的都是茶叶渣子。既不相信教理,也不相信理证;行为既不符合教证,也不符合理证。烦恼越来越多,内心的无明越来越严重,尤其不相信因果,不断恶行善。原有的信心、悲心等一些功德都逐渐流失了,剩下的都是一些邪见、恶业。
   
    “因为盲修与瞎炼,非为断证功德因,反是生起功德障”:没有正见的盲修瞎炼,不是断证功德的因,反而变成相续中生起断证功德的障碍。烦恼越来越多了,智慧越来越少了,分别越来越重了,内心的无明越来越严重了,就是“生起功德障”
   
    “故如汉茶过滤器”:就像茶经过过滤器,茶叶里的精华都流走了,剩下的都是茶叶渣子。有些人原来没有修大圆满法、禅宗的时候,还有一点点信心和悲心,还有一点精进;修法后连原先稍微具有的悲心和信心都没有了。对上师三宝没有丝毫的信心,对众生没有丝毫的悲心,相续越来越恶劣,越来越没有出离心,对轮回、因果的恐惧心也没有了,越来越懈怠,这都是盲修瞎炼的征相。原有的一些功德都逐渐流失了,剩下的都是一些邪见、恶业。
   
    “灭尽教证增烦恼,尤其不信业因果”:既不相信教理,也不相信理证;行为既不符合教证,也不符合理证。烦恼越来越多,内心的无明越来越严重,尤其不相信因果,不断恶行善。
   
    灭尽教证理证,肯定没有正见、没有智慧,烦恼、习气会越来越重,分别执着心会越来越强。这种人什么也不信,什么也不学,什么也不修,尤其不相信因果,不断恶行善,认为自己见解高,已经超越了因果,杀生吃肉,什么坏事都做,什么恶业都造。超越因果是这样的吗?这哪是超越因果,这是毁灭因果!现在不信因果的情况特别普遍,大家要注意!注意!
   
    我再三强调基础,劝大家学加行,但还有很多人在制造障碍:“怎么还修加行?为什么不修一个捷径的法,为什么不修一个殊胜的法呢?”什么叫殊胜的法?什么叫捷径的法?这都是必经之路!哪还有比大圆满法更殊胜的法?
   
    修大圆满法必须先修加行,然后再修正行。大圆满法的正行分为正行的加行和正行的正行,而正行的加行就是按次第破除四边八戏之言说,将外境抉择为心,心抉择为空,空抉择为自性光明。正行的加行又分身加行、语加行、意加行。意加行就是破心房、“拆毁心房”,即破除心,将心抉择为大空性。若是没有加行的基础,怎么能认识心之自性?怎么能证悟心之自性?怎么能见到本来面目?怎么能回归当初呢?无始劫以来到现在,你都没有认识心之自性,没有证悟心之自性,没有见到本来面目,今天你这样随随便便地说了一遍,就能见到本来面目,就能认识心之自性了?若是这么容易,无始劫以来到现在,你为什么不明心、不见性呢?为什么没有解脱、没有成佛呢?没有这么容易!
   
    实际上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非常不容易。对一个凡夫来说,虽然是手心手背,但是非常难。轮回和涅槃如同手心和手背,轮回即是涅槃,涅槃即是轮回;现即是空,空即是现。但是你能明白吗?你不明白,所以你在轮回;若你明白,最终的障碍就是无明。无明就是没有认识或认识不到。若是你认识了,就好了,你当下即在涅槃里,即是到达了彼岸,但这个非常难的,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认识的。
   
    若具正见之明目,前所未有证相增,
    现见空性功德力,于业因果缘起法,
    无欺惑性生诚信,一切烦恼渐微薄。
   
    若具有正见的明目,前所未有的智慧就会增长。现量见到了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以这个功德力,对业、因果等缘起法才能真正生起定解,贪嗔等一切烦恼会日渐减少。
   
     “若具正见之明目,前所未有证相增”:“证相”就是证悟的这个相、智慧。若具有正见的明目,前所未有的智慧就会增长。
   
    “现见空性功德力,于业因果缘起法,无欺惑性生诚信”:现量见到了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以这个功德力,对业、因果等缘起法才能真正生起定解。空性见不是断灭因果的,你证悟空性的层次越高,对因果无欺性的信心会越坚定。莲花生大士讲过:“是故见解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意思是见解越高,对因果的取舍越严谨、越仔细。因为空性的见解越增长、越稳定的时候,对缘起法尤其对因果不虚、无欺的道理越能生起定解。“生诚信”是指能够生起定解、胜解信,即无有怀疑的、无有退转的、无有动摇的信心。
   
    “一切烦恼渐微薄”:真正证悟空性以后,行善断恶一点都不难。这个时候烦恼少了,习气少了,取舍因果、受持戒律,这些都是自然而然、轻而易举的。
   
    在对缘起性空的道理没有生起真正的定解之前,取舍因果难,受戒也难。我经常跟那些年轻的出家人讲,若是去控制、压制,确实是困难的。通过好好修行,最后自然而然就做到了,没有什么难处了。什么叫戒?戒就是净。心里清净了,烦恼生不起来了,这个时候才是戒圆满。但是你现在就得要控制了,不能再继续造业了。虽然心里的贪心、嗔恨心、嫉妒心、傲慢心等烦恼还没有彻底消失,但是你在言行上没有去做这些恶业、坏事,也行啊。就要这样一步一步地做。你们也一样,都在修行,甚至都要出家了,既然有这个发心,有这个机缘,就要好好地去修行,早日让自己的戒行圆满。
   
    丙三(入定有无执著相)分二:一、遮除不合理之观点;二、建立自宗;三、以承上启下而结尾。
   
    丁三、以承上启下而结尾:
   
    观察引生定解中,一缘安住之等持,
    未见殊胜见之义,见义不堕于一方,
    虽无任何执着相,然如哑巴品糖味。
   
    通过观察量正确地观察,通过窍诀去修行,一定会在相续中对诸法的实相生起真实无伪的定解。在现空双运的实相境界当中自然安住,这才是究竟的禅定。这时找不到丝毫的实有的法,远离四边。虽然无可执着,远离言思,但是如同哑巴吃糖一般,内心深处的觉受却明明了了。
   
    “观察引生定解中”:通过观察量正确地观察,就会引生定解,一定会生起真实的定解;通过窍诀去修行,才能够在相续中生起真实无伪的定解。
   
     “一缘安住之等持”:真正生起了定解的时候,就在现空双运的实相境界当中自然安住,这才是究竟的禅定。“一缘”就是现空双运的这种境界,也就是法界本性、诸法的究竟实义。
   
    “未见殊胜见之义”:“未见”是什么意思?通过观察,通过窍诀,没有找到丝毫的一个实成的法,所以就是无见。最殊胜的见义就是无见,无见就是大空性。
   
    “见义不堕于一方”:这个见义不堕有边、无边、无有边、非有非无边的任何一边。除了四边就没有边了。“不堕于一方”就是远离四边,远离一切边的意思。
   
    “虽无任何执著相”:虽然无有任何执著的相,那这个时候会有感受、觉受吗?有!
   
    “然如哑巴品糖味”:如哑巴吃糖,他心里很明白糖的味道,但是无法能够表达出来。同样,这个时候虽然是远离言思的,无法能够去思维,无法能够去表达,但是内心深处是非常明了的,非常有觉受的。
   
    恒修瑜伽士境界,并非唯由观察生。
   
    这就是真正的瑜伽士的境界,不是通过观察或者思维而生的。这种觉受,内心的那种明了,不是通过观察而生的,不是通过思维而生的。这个时候是没有思维而生的,没有观察而生的,一切戏论都消失了。
   
    什么样的人是瑜伽士?真正见性、真正能够证悟空性的人,即他的心已经融入了法界本性当中,这是瑜伽士。你们作为一个佛弟子,作为一个智者,以后就要以此标准去判断、衡量。现在什么样的人都有,很多人都找借口说自己是瑜伽士,然后什么都随便了,随便吃肉,随便喝酒,什么坏事都做。哪有这样的瑜伽士?留着长头发,戴个白耳环就是瑜伽士了?“我去顶礼瑜伽士、依止瑜伽士,这有什么?不是要把一切观为清净圆满吗?”若是你的清净观这么殊胜,那你就去顶礼牦牛,顶礼蚊子,顶礼苍蝇好了,它们都有佛性,都是未来佛。现在我们是凡夫,在凡夫的境界里就有分别,你不分别也不行。所以你要有正确的判断能力,不能跟那些没有智慧的人一样。
   
    还有的人说自己是活佛,大家不要轻易相信这些人。是不是活佛,就看他有没有弘法利生的事业。“他怎么没有弘法利生的事业呢?你看他建的庙那么大,塑的佛像那么多。”这不叫弘法利生!有弘法才有利生,没有弘法就没有利生。什么是弘法?弘法就是弘扬教法、证法。教法是经藏、律藏、论藏三藏;证法是戒、定、慧三学。在众生的相续中建立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这叫弘扬佛法。建庙不是弘法,塑佛像不是弘法,到处化缘也不是弘法。不是弘法就不是利生。先有弘法再有利生,弘法本身就是利生。如果你们想利益众生,就去弘扬佛法,弘扬教法、证法。若是有弘法利生的事业,他就是转世活佛。是不是瑜伽士,是不是空行母,要看他们有没有明心见性,若是明心见性了,肯定有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就要用“是否有弘法利生的事业”这个标准来衡量、判断,否则自己会造业的。
   
    我们作为佛弟子,一定要做一个智者,不能成为愚者。无论在任何境界当中,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智慧去观察、去取舍,这是非常重要的。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返回 定解宝灯论讲记·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定解宝灯论》讲记(十五)
下一篇:《定解宝灯论》讲记(十七)
 《定解宝灯论》讲记(四十三)
 《定解宝灯论》讲记(十七)
 《定解宝灯论》讲记(二十二)
 《定解宝灯论》讲记(二十四)
 《定解宝灯论》讲记(二十三)
 《定解宝灯论》讲记(十六)
 《定解宝灯论》讲记(三十二)
 《定解宝灯论》讲记(九)
 《定解宝灯论》讲记(二十九)
 《定解宝灯论》讲记(十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三节 供养具 四、烛台[栏目:佛教丛林观]
 第二篇 不被自己框住 - 改变时不违常理[栏目:找回自己]
 法门名义集 功德品法门名义第三(李师政)[栏目:隋唐居士名家文集]
 <调气观>带修禅定前开示[栏目:傅味琴居士]
 书上经常提到的“共同和不共同的成就”指的是什么?[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心光一点[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十章 般若波罗蜜法门[栏目:印顺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九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