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忏悔的意义
 
{返回 台湾屏东·慧广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11
  第一章 忏悔的意义
  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注重忏悔,都希望它的信徒常常忏悔;佛教也不例外。在佛教里面,忏悔也是修行中不可缺少的。
  为什么宗教——包括佛教在内的宗教,都注重忏悔?忏悔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忏悔在印度的梵语,叫做“忏摩”。忏摩又是什么意思呢?《南海寄归传》说:“忏摩乃是西音,自当忍义——口云忏摩,意是请恕,愿勿嗔责。”(注一)就是说:忏摩乃是印度梵文的音译,它的意义就是“忍”;如果我们向人忏摩,意思就是请他人忍受和宽恕我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情,希望他不要生气、不要责怪于我。所以,忏摩就是请求他人原谅自己的过错——也就是做错了事情之后的一种内心的后悔。因此,忏摩又翻译做“悔往”(注二)——后悔以往所做的事情。
  从梵语的“忏摩”,演变到”忏悔”,则是在印度的梵文中,加入了中文。《金光明经文句记》卷三说:“忏悔二字,乃双举二音,梵语忏摩,华言悔过。”(注三)本来,梵文忏摩一语的意思,就是我们中文的后悔、悔过,大概是古代的祖师,希望忏摩的意义,更容易了解,于是,将“摩”字去掉,放入了中文的“悔”字,成了“忏悔”,如此,人家一看,马上就可以了解它的内容。因此,中文化的“忏悔”,就代替了纯印度梵语的“忏摩”。
  但是,忏摩成了忏悔之后,在中国祖师的解释之下,忏悔似乎比忏摩有了更深的意义。《摩诃止观》卷七说:“忏名陈露先恶,悔名改往修来。”(注四)忏悔不但具有去旧,也含有更新——去恶行善的内容了,这与忏摩的只是后悔以前所做的过错,请求他人的忍恕,自然是义理上的进一步提升。不过,笔者不懂梵文,梵文忏摩的意义,是否但为忍恕、悔往,只得存疑了。
  从前面所述,就可以了解到;忏悔是在自己做错事之后,知错改过的表示,也是一种不甘堕落、向上升进的心志。
  人,是很容易犯错的,《三昧水忏》说:“人之居世,谁能无过?学人失念尚起烦恼,罗汉结习动身口业,岂况凡夫而当无过?但智者先觉,便能改悔,愚者覆藏,遂使滋蔓。”(注五)所以,有了过错,比方:对不起他人或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时,唯一能够补救的方法,就是忏悔,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做了对不起他人的事,就要去向他忏悔,请他原谅;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时,就自己责备自己,以后不再犯错了。
  由此可见,忏悔实在是修行中不可少的方法。有了忏悔,人们才能免除做错事之后,心中所产生的罪恶感;有了忏悔,做错犯罪的人,才能够改过向新,不致于长此堕落下去。所以,佛教——乃至其他宗教都注重忏悔,的确是有它的道理存在。  
  注一:见大正藏五四册二一七下:
  注二:见三藏法数:忏悔条,
  注三:见大正藏三九册一一二中。
  注四:见大正藏四六册九八上。
  注五:见大正藏四五册九六○下。  

{返回 台湾屏东·慧广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 佛教的忏悔观
下一篇: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序言
 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第三章 中印忏悔法的异同
 从无我 空到达解脱 中篇 无我的修习
 宗教都是出世的
 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 佛教的忏悔观
 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第六章 取相忏的意义
 从无我 空到达解脱 上篇 无我的研究
 《信心铭》释义
 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写作本书的因缘
 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第十章 善待忏悔
 富贵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念佛的时候,把上师观想为阿弥陀佛,可以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杂阿含经卷第七(一七六)[栏目:杂阿含经]
 开光的意义[栏目:基础佛理]
 受戒,学戒,持戒与犯戒(宏通)[栏目:持戒]
 不看僧面看佛面[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观智进程 VII、智见清净 17、省察智[栏目:观智进程·马哈希尊者]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代受苦难(十二)——(十四)[栏目:阿康仁波切]
 不受戒,但依戒修习,能否成佛[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关于见修行的开示[栏目:泽仁扎西堪布]
 乩坛[栏目:忏云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