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净则世界净,心平则道路平
 
{返回 洛桑陀美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03

心净则世界净,心平则道路平

世人的苦都是思想上的感受,感到人生有种种的不如意,所以有了人生是苦海、轮回是苦海的说法。严格地说在苦海当中是没有什么幸福可言的,即便我们认为是幸福的东西也是幻觉造成的,是我们幻想的,以为拥有什么人、事、物或是抛弃什么人、事、物一定会快乐,而有希望、而去追求。而当这些想法真的实现时,又有了新的困惑和迷茫,往往会觉得没有想象的美好,还是有缺漏,不完美,不如意。这样说来,只要是在人世上,在轮回中就是没有真正的幸福。

但当我们进一步去思考,会察觉,原来束缚、困扰我们的是自己思想上的感受,苦和乐都是一种感受。烦恼、执着断了,什么苦、乐的感受就都没有了。人的一生道理不平,就是人心不平,道路都是一样的,人心平了,道路就平了,人平天地平,心宽天地宽,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思想上有了执着,就感到有平、不平,有苦、有乐。比如说有人觉得冬天不好,因为冬天严寒彻骨,但有的人却很喜欢冬天,因为冬天有雪花飞扬,感到诗情画意,这就是因为个人思想中执着,面对同一个事物,产生苦、乐不同的觉受,有句诗这么说,“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其实花开花落、鸟的停留和迁徙本就是自然事情,因为自己思想上先有了爱恨情仇,外在环境才在思想上有了映射;还有诗说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首诗就从相反的角度来阐释世界本是清净美好,只是怕你自己心里有苦的执着。

“心净处处是净土,心不净处处是秽土”。有些人说这里好,那里不好,极乐世界才好,那都是你心里想的,你的心干净了,清凉了,处处都是佛国净土;你的心不净的话,即使是身处极乐世界,仍会产生贪、嗔、痴,觉得处处是秽土,觉得还有种种的不如意,觉得还有什么不顺眼。极乐世界并不一定就是特指一个富丽堂皇、美丽绝伦、清闲幽静、充满欢声笑语的世界;或是远在天边遥不可及,不论搭乘什么样高级的交通工具都无法到达的佛国。思想变了,人间就是极乐世界,念头清净了,当下就在极乐佛国;若思想上有执着,极乐世界也不快乐,因为苦和乐只是人的一种感受,是个人心里的反应。我们曾羡慕和敬佩高僧大德的豁达的心胸,不论面对逆境和顺境都能坦然相待的情怀,为什么他们能够随缘自在、随遇而安呢?就是因为他们心里没有苦、乐的执着,永远清净平等。佛菩萨的加持,使我们的心成为一个宝瓶,但这个宝瓶是空的,往里面放什么,取决于你自己,如果放纯真的思想、善良的美德、高尚的情操、无限怜悯有情的悲心、洞察宇宙真理的智慧甘露,那你就会时时体会到佛国净土的快乐;如果放的是狡诈欺骗、阴奉阳违、损人利己、吹毛求疵、飞扬跋扈,那么不论外在环境多么优美宜人,你也会感到苦闷热恼。

我们学佛修行的人要改造的是自己的心灵,净化自己。在修法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精神境界,而不是改变外面的环境,或是改变其他的人。当我们受到佛法的熏陶、领悟佛经的真理时,不是要你对照法本去挑剔别人,而是要用这面法镜来照射自己,修改自己的缺欠和不足。我们的眼睛不是抬起来处处去寻求外在的过失,而是低垂下来时时关注自己的言行;内心不是对别人进行分析批判,而是要察觉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加以改进,所以佛法也叫内明。

其实,改造自己要比改造别人容易的多。当我们去试图改变别人时,总会发现困难重重并以失败结局,即便你拥有钱财、权位,别人能够听你的号令,顺从你的威严,也是为得到种种利益,或是出于惧怕的心理,不会是真心真意,并且总不能如你意,这时你就会有嗔恨、烦恼的心理;反而,当你自己改变了、清净了,你的善良、你的慈悲以及你快乐的心境会感染周围的人,他们也会感到心情的放松,体验到平和、快乐,进而跟随你去改变他们自己。

美国有一个哲学家说:“佛教的精神智慧和慈悲心就像推土机一样,把人心全部推平了”。我觉得说得很好,这样你就会感到处处都是佛国,处处是极乐世界了。令人憧憬向往的佛国在哪里?在你的心里,在你的眼前,在你身边。


{返回 洛桑陀美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在做事中修感恩和忍辱
下一篇:心存悲悯,饶益有情
 学佛修行的人身需要具足八有暇、十圆满的善缘
 学佛人要深信因果
 神通 梦境
 困难时,更要坚定对佛法的信心
 学佛人先学会对家人修忍辱和慈悲
 放下与放弃
 心净则世界净,心平则道路平
 学佛人的积极
 别把学佛当成负担
 放生随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简述中国佛教的涅槃思想(方立天)[栏目:其它]
 马哈希尊者简介[栏目:观智进程·马哈希尊者]
 前行讲记 第一百零四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地狱之苦10-饿鬼之苦1[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上师应为弟子传何法[栏目:藏密问答录]
 百苦交煎[栏目:宣化上人]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六○○)[栏目:杂阿含经]
 226.问曰:若如是人是新学,但应教行布施、持戒等,佛何以教令于诸法无所有毕竟空性中行?[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百喻经 25 水火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参禅境界[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五百罗汉 308、持善法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