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读《渔父》有感(升皓)
 
{返回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77

读《渔父》有感

(升皓)

   《渔父》这篇文章主要叙述的是屈原和渔父间的对话。

    屈原,战国后期楚国人。有着很高的文学修养和政治才能。对外,他主张联齐抗秦;对内它实行改革。早年,颇得楚怀王信任,也曾任过要职,后因遭谗言而被流放。

    当屈原被流放后,就整日游走于江湖之间,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江边正好有一渔父(隐士)见了就问他:“你不是屈原吗?怎么会流落于此呢?”

    屈原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故流放于此。”

    渔父又问:“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说:“我怎么能让自己洁白之身蒙受污垢玷辱,我宁赴湘流,葬身于鱼腹中以完善人格,而绝不同流合污。”

    渔父听了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用来洗我的帽子,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用来洗我的足。”

    此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人在人生态度上的抉择是截然不同的。屈原——深思高举、忧国忧民,宁赴湘江以完善人格也绝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渔父——随波逐流循世自保的人生态度。

    而史上对于二人的人生态度有着不同的评价:有说:以渔父的与世浮沉,对国家、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来衬托出屈原的高尚品格。有说:以屈原的拘泥不化,来衬托渔父是非齐一,安时处顺的高妙境界。

    虽众说纷纭,但屈原的这种忧国忧民,以及不为自己求安乐,和对理想的舍身追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从古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和敬仰。毕竟当今时世,具这种高洁情操的人太少了。

    虽然屈原和渔父分别代表的是儒家的入世精神和道家的无为思想。其实,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世士之人,若想立身与世间,当以儒释道的精神来互补。即出世和入世相结合。若天下清平,那么就可以积极入世,建立功勋;若天下污浊,则可以出世隐逸。即不能兼济天下,尤可独善其身。我想,当时如果屈原能有机会学习佛法的话,相信不会因为抱负的不能施展,报效无门,而忧郁悲愤,自沉汨罗江而死,以此来警醒世人。倘若他能超越自己选择出家的话,一定也不失为一代大德吧!不过那就没有现在端午之由来了。

    其实,渔父的一番劝说也不是不无道理。实乃透露出了为人处事不可太执着,但不可失去原则。面对国家的危难,和不能施展抱负以救人民的情势下,不妨可以找寻另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

    所谓“态度决定人生”。当然我不是否认屈原的这种高尚情操。但是,假如当时他能听渔父的一番话。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或许就不会投江了。君子能进能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既便不能力挽狂澜,但可以选择改变自己。正所谓:“以退为进,改变不了外在的环境局势,可以改变自己,那时就会发现退后原来是前进。”

    就如汉代的司马迁,因为李陵申辩而遭牵连,被囚监牢,最后不得不接受腐刑,隐忍保存性命。实乃因他发愿要完成《史记》创作的决心——究天人之系,查古今之变,找寻历史发展的规律,而成一家之言。所以,他不得不隐忍苟活,而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之绝句也。其实,当时他完全可以选择引决自裁,可是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否则就没有《史记》之问世了。

    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就只在一念之间,最重要的是看自己如何把握。修行亦复如是。当中都会遇到种种的磨练考验,最重要的是不可太执着。遇到挫折如能换一种思惟态度,所谓“看淡就轻松,想通就快乐”,那便是一种更广阔的人生。

 


{返回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自我策励(朗明)
下一篇:感恩无常(传仪)
 放下,让心灵释荷(果彦)
 心灵的栖处(振铭)
 开学随想(振铭)
 假如死亡下一刻来临(宽愿)
 象峰下的崇福心灯
 精进佛七有感(惟祥)
 亲近师父的感悟(智琳)
 人生情愫(文彬)
 那一份幸福(振铭)
 正面反面(常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二比丘各犯淫杀戒求救无门,维摩诘居士开示依空性忏悔法(静波法师讲)[栏目:忏悔业障]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二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五集]
 佛教文化的现在与未来[栏目:吴立民居士]
 学佛必须要吃素吗?[栏目:心律法师]
 师缘 妙不可言[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谈持戒及现法乐住经验[栏目:唐仲容居士]
 Message for a Globalized World[栏目:Bodhi Bhikkhu]
 闻法——你听见的是声音还是法义[栏目:济群法师]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十八[栏目: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窍诀甘露圆满菩提果——《噶当派大德部分窍诀》译释[栏目:噶陀仲巴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