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三 答法达 要转经不要被经转(一)
[经文]
僧法达,洪洲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
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
[星云大师译文]
法达比丘,洪州地方的人士,七岁出家,常常诵念《妙法莲花经》。有一天,前来礼拜六祖,头却不着地。
六祖诃斥道:顶礼头不着地,与不顶礼有何不同?你心中必自负有一事物在,你究竟修学什么专长呢?
[经文]
曰:念法华经,己及三千部。
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
听吾偈曰:
礼本折慢幢⑴,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
【注】
⑴ 慢幢 我慢心一起,自负其高,犹如幢的高耸,所以将慢心比喻为慢幢。
[星云大师译文]
法达说:我念诵《妙法莲华经》已经有三千部了。
六祖说:如果你念到一万,能领悟经中大意,而不觉得自己胜过別人,那就能和我并肩同行。你现在竟以诵经千部而自负,一点也不知道自己的过失。
现在听我说偈:
顶礼本为折伏慢心之幢,为何顶礼时头不着地?心中存有我,罪业即生起,无求功之念,能获福无量。
[经文]
师又曰:汝名什么?
曰:名法达。
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
复说偈曰: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星云大师译文]
六祖大师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法达说:名叫法达。
六祖说:你的名字叫法达,何曾通达妙法?
于是又说一偈:
现在你的名字叫法达,殷勤诵念经典不曾停息,这只随著声音空在口头诵念,必须经义明心才能号称菩萨。
今日和你有这段因缘,所以现在我为你说示法义,只要信佛本无言说法,妙法莲花自然从口发。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
[星云大师译文]
法达听完偈语后,向六祖忏悔谢罪说:从今以后,我一定对一切谦虛恭敬,弟子虽然诵持《法华经》,却不了解经中的意义,所以心中常有疑惑。和尚智慧深广博大,请约略为我讲说经中的义理。
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
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⑴?
【注】
⑴ 宗趣 指经典的主要意旨。
[星云大师译文]
六祖说:法达!佛法本来就很通达,是你自心不能通达;经义本来无可疑问,是你自心起了疑惑。你诵这部经,可知道它以什么为宗趣吗?
法达说:弟子根性愚钝,向来只依经文诵念,那里会知道以什么为旨趣呢?
[经文]
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之一遍,吾当为汝解说。
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
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一大事者,佛之知见⑴也。
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注】
⑴ 佛之知见 佛之知见,即佛之知觉。《楞伽经·卷三》说:“觉人法无我,了知二障,离二种死,断二烦恼,是名佛之知觉。”这里指出了佛之知觉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二障,即烦恼障和已知障。二种死,指分段死和变易死,起烦恼所现的生灭现象称为分段死,习烦恼所现的生灭现象称为变易死。二烦恼,即起烦恼和习烦恼,起烦恼中最根本的十种烦恼,又称十使、十惑、十随眠,这十种是: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习烦恼是因无始无明引起的微细烦恼。
[星云大师译文]
六祖说:我不认得字,你试拿经本来读诵一遍给我听,我为你讲说。
于是法达就高声的诵念经文,念到《譬喻品》时,六祖说:停!这部经原来是以“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宗,即使说再多的譬喻,也不会超越这个宗旨。
什么是因缘呢?经中说:“诸佛世尊都只为一大事因缘所以出现于世间”。
所谓一大事,就是佛的真知见。世间的人不是向外迷惑执着诸相,就是心內迷惑执着于空,如果能够于相远离一切相执,于空远离空执,这就是內外不执不迷。如果悟得这个法门,在一念之间心地豁然开朗,这就是开佛知见。
[经文]
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
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
[星云大师译文]
佛的意义就是觉,分为四门:令众生开启觉的知见,为众生指示觉的知见,令众生体悟觉的知见,令众生契入觉的知见。如果在听闻开示时,便能体悟契入,就是觉的知见,让本来具有的真性得以显现。
你要慎重,不要用众生的知见解释经义!不要见经上说开示悟入,就误以为那自然是佛的知见,与我輩凡夫沒有缘份。如果误作这样的见解,就是诽谤佛经,诋毁佛陀。他既然是佛,已经具有佛的知见了,何必还要再去开佛知见呢?
[经文]
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
[星云大师译文]
你现在应当坚信:所谓佛的知见,就是你自己的心,心外再也沒有其它的佛了。因为一切众生自己障蔽了光明的心性,贪著尘勞境界,向外攀缘而內心生起妄想纷扰,甘心受尘勞的驱使而奔驰,所以才要劳动大觉佛陀,从正定中出现于世,苦口婆心地宣说种种方便法门,劝导令众生止息贪爱等妄想执着,不要向心外去妄求,这样就和诸佛沒有差別,所以说是开佛知见。
[经文]
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入害物,自开众生知见。
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
开佛知见,即是出世⑴;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⑵,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犛牛爱尾⑶?
【注】
⑴ 出世 出世是出世间的简称。这里的“出”,是超越、超脱的意思。脱离世间庸俗的观念,超凡脱俗,叫做出世间。不少人不懂佛经义理,望文生义,依文背义,以为脱离人群、逃避社会、隐迹寺庙,就是出世间,这是歪曲,正是祖师批评的谤经毁佛。祖师旗帜鲜明地指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为什么说邪见、正见都要打却呢?原来祖师说的是不二法门。烦恼即菩提,众生即佛,这是超凡入圣的出世间上上法,也就是最上乘第一义。
⑵ 世间 凡夫的观念、世俗的邪见妄念,就是世间。
⑶ 犛牛爱尾 犛牛即是牦牛。犛牛最珍爱自己的尾巴,以犛牛爱尾比喻舍本逐末。
[星云大师译文]
我也常劝一切人,要在自己心中开启佛的知见。但是,世间的人心地不正,愚昧迷惑,造种种罪,口说善言,心怀恶念,贪爱嗔恚,嫉贤妒能,谄媚佞言,自恃慢人,侵犯別人,损害他物,这就是自己开启了众生的知见。
如果能端正心念,时常生起智慧,观照自己的心性,不造恶而行善,这就是自己开启佛的知见了。你必须念念在开启佛的知见上,千万不要自己开启众生的知见!
能开启佛的知见,就是佛出世间;开启众生的知见,就是还在众生世间。你如果只是辛辛苦苦的执着念诵《法华经》文,以为这就是功课,这和犛牛爱惜它自己的尾巴又有什么不同呢?
[经文]
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
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
[星云大师译文]
法达听后说:照这样说,只要能理解经义就好,那就可以不必诵经了么?
六祖说:佛经的本身有什么过失呢?难道障了你的诵念吗?须知执迷和觉悟在于个人,受损或得益都由于自己。口诵经文而心能行其义,就是能够转经;口诵经文而心不行其义,就是被经文所转了。
[经文]
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⑴。
【注】
⑴ 白牛车 古印度认为白牛是圣物,驾御白牛车比喻修持大乘佛法。
[星云大师译文]
听我说偈:
心若执迷被法华转,心若领悟能转法华。
诵经虽久不明经义,与理相悖成为仇家。
无所执念所念是正,有所执念所念成邪。
不论有无都不执着,永远驾御大白牛车。
[经文]
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
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
又经说三车⑴,羊鹿之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利?愿和尚再垂开示。
【注】
⑴ 三车 佛说大乘法时,把声闻比作羊车,缘觉比作鹿车,大乘比作白牛车。
[星云大师译文]
法达听了这首偈语,不禁感动涕泣,于言下即时大悟,对六祖说:法达从过去以来,确实未曾转《法华》,而是被《法华》所转。
法达又再启问:经上说:“一切大声闻乃至菩萨,即使竭尽思虑共同测度,也不能测知佛陀的智慧。”现在只令凡夫但能觉悟自己的心性,就说是佛的知见,如果不是上等根性的人,不免要生起疑惑诽谤。
又经中说三车:羊车、鹿车、牛车,与大白牛车,究竟要怎样来区別呢?祈愿和尚再次慈悲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