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品第十之二 辟“不立文字”妄见
 
{返回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34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品第十之二 辟“不立文字”妄见

 [经文]

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即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⑴,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

【注】

⑴ 不立文字 说禅宗“不立文字”,是人们对禅宗的误解。六祖破斥宣扬“不立文字”的人是执空的人,他们宣扬的这种论调是谤经妄语。

[星云大师译文]

执着空见的人,有的诽谤佛经,肯定地说“不用文字”。既然说不用文字,那么人也不应该有语言,因为这语言本身就是文字的相。又说“直指之道不立文字”,就是这“不立”两个字,也是文字。又见到別人在说法,就诽谤別人所说着在文字。你们应该知道!自己执迷还罢了,又诽谤佛经。千万不可诽谤经法,否则将造下无量无边的罪业!

[经文]

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

[星云大师译文]

如果外着于相,而造作有为法来寻求真道;或者到处建立道场,而辩论有无的过患,像这样的人,即使历经多劫也不可能明心见性。只许依照正法修行,又不可什么都不想,这样反将造成佛道上的障。如果只是听人说法而不实地修行,反而会使人生起邪念。因此要依照正法修行,说法不要住相。你们如果能够悟解,并且依照这样去说、去用、去行、去作,就不会失却本宗的宗旨了。

[经文]

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⑴义,汝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

【注】

⑴ 中道 一般以不偏不倚为中道,也就是不片面认识,不走极端,不绝对化的辩证观点。《宗镜录》说:“以一真心,不住有无二边,故称中道。”《楞伽经·卷二》说:“如来说法,离如是四句:谓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 《中论》三是偈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八不偈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这八不,具体揭示了不着二边的中道义。

[星云大师译文]

如果有人问你法义,问“有”,就用“无”来答;问“无”,就用“有”来答;问“凡”,就用“圣”来答;问“圣”,就用“凡”来答。就这样,二边对待法的相互为因而离却二边,就显出了中道义理。像这样一问一答,其余的问題也完全依照这样作答,就不会失却中道的理体了。

[经文]

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则暗,以明显晦,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星云大师译文]

假如有人问:“什么叫做暗?”就回答他说:“明就是因,暗就是缘,光明消失了就黑暗。以光明来显现黑暗,以黑暗来显现光明。一来一回相互为因,而成中道义理。”其余的问題都可以这样回答。你们今后传法,要依照这种方法转相教导传授,不要失却顿门宗旨!

[星云大师问题讲解]

如何成就中道义?

中道是佛法不共世间法的特色之一,能够把握中道,就能得到佛法的真实义。

六祖大师举出三十六对法,就是告诉弟子们,要从对待法里超越出来,才能契合中道实相。

六祖大师说,于三十六对法,如果能够解用,就能贯通一切经义。主要的,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就是以空遣空,以法对法。如此两边相因,而随即离却两边,就能开显无所着的中道义,而不会失却中道的理体。

佛陀成道后,初转*轮时即为五比丘揭示说:离于偏执,履中正而行,这才是解脫之道。也就是在修行上,要不偏于苦行或纵乐的生活;在思想上,要离于有或无、常住或断灭两种极端的见解。此乃佛陀历经六年的苦行生活,深体“行在苦者,心则恼乱;身在乐者,情则乐着。是以苦乐两非道因,行于中道,心则寂定”。

其实,在这个世间上,宇宙万法,森罗万象,无一不是对待法。三十六对法也只是约略举例,例如,有人问:何名为暗?六祖大师说:明是因,暗是缘,明沒则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就成中道义。余皆如是。

所以,法相宗以唯识为中道义,三论宗以八不为中道义,天台宗以实相为中道义,华严宗以法界为中道义。我们要远离苦乐二边,才能入中道义。

什么是佛教的生活?平常心是佛教的生活。平常心就是中道,也就是不偏于有无、苦乐的二边。有时候太苦了,苦得人消极烦恼;如果太快乐了,也会乐极生悲,不偏于苦乐二边,自有一个超越苦乐的境界。

我们在思想上,也不可过于偏激,常常有很多人思想偏激,愤世嫉俗、怨天尤人,生活中了无生趣。如果我们能以六祖大师的三十六对法来过中道的生活,来做一番身心的修养,则生活中必然会有另一番的光风霽月。


{返回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品第十之三 真假动静偈
下一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品第十之一 三科三十六对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一十二 答某僧 破卧轮妄见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定慧品第四之二 一行三昧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护法品第九之三 烦恼即是菩提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妙行品第五之二 怎样叫做禅定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忏悔品第六之六 清净法身佛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九 会玄觉 人们称玄觉为一宿觉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一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七 与行思问答 不落阶级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一 诸佛妙理 不关文字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五 答智常 法本无四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032 高王观音经注释(清,悟静)[栏目:02 疏论]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八五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无限慈悲的观音菩萨[栏目:达亮文集]
 四共加行法[栏目:泰·锡度仁波切]
 死一回始得[栏目:公案100]
 什么是佛教的大孝[栏目:每天读点南怀瑾]
 佛法中“四摄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社会价值[栏目:宗性法师]
 什么都可以放弃,唯有生命不能[栏目:活在当下·静心修行]
 性缘问题之申论 四、与中论的关系[栏目:智谕法师]
 大隐隐于市:天台佛法与“都市佛教”[栏目:陈坚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