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楞伽经白话解卷二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八章 妄想识灭自觉圣之三
 
{返回 楞伽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30

第八章 妄想识灭自觉圣之三

第八节 大慧问疑 为什么分别说三乘 而不直说一乘

经文

大慧白佛言:世尊,何故说三乘而不说一乘?

白话解

大慧问佛:为什么分别说三乘,而不直说一乘?

经文

佛告大慧:不自般涅槃法,故不说一切声闻缘觉一乘。以一切声闻缘觉,如来调伏,授寂静方便而得解脱,非自己力,是故不说一乘。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声闻、缘觉不可能凭自力到涅槃境界,所以不跟他们说一乘。一切声闻缘觉,靠如来所授寂静法门调伏烦恼,而得解脱,不是靠自力得解脱,所以不跟他们说一乘。

经文

复次,大慧,烦恼障业习气不断,故不说一切声闻缘觉一乘。不觉法无我,不离分段死①,故说三乘。

[注]

① 不离分段死 六种了别识的生灭现象,称为分段生灭,古人翻译为分段死。声闻弟子初果、二果、三果,都未断分段生灭,四果阿罗汉才断分段生灭。缘觉乘也一样,要修成辟支佛才断分段生灭。初学的声闻缘觉不离分段死。

白话解

再说,一切声闻缘觉未断余习烦恼,所以不跟他们说一乘。他们还未了悟法无我,在未得阿罗汉之前,都未离分段死,所以我分别说三乘。

经文

大慧,彼诸一切起烦恼过习气断,及觉法无我,彼一切起烦恼过习气断,三昧乐味着非性无漏界①觉。觉已,复入出世间上上无漏界②,满足众具,当得如来不思议自在法身。

[注]

① 非性无漏界漏,即是烦恼。因有烦恼,心神不宁,导致生命功能紊乱,从而泄漏生命能量,所以把烦恼叫做漏。无漏,即无烦恼。声闻阿罗汉虽然只断起烦恼,只离分段死,但已经坚定信心,不再退转,相对来说,也可说是修入了无漏界。因为他们还执着一切法无自性,比佛菩萨的正觉正受还差一大截,所以又说是“非性无漏界”。这是声闻缘觉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② 出世间上上无漏界从非性无漏界再进一步,起无分别智,烦恼即菩提,生死涅槃平等,真妄无二;当下见性,即心是佛。这就是出世间上上无漏界。

白话解

当声闻断了起烦恼和余习这二种烦恼、建立法无我观点之后,便能明白三昧乐也是虚妄的境界,从贪着三昧乐的境界中解脱出来,从非性无漏界入出世间上上无漏界,具足一切功德,亦可得如来不可思议自在法身。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天及梵乘,声闻缘觉乘,

诸佛如来乘,我说此诸乘。

乃至有心转,诸乘非究竟。

若彼心灭尽,无乘及乘者。

白话解

世尊把三乘、一乘的观点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三界诸天及梵乘,声闻乘及缘觉乘,

与及诸佛如来乘,为度众生说诸乘。

诸乘都有心量转,所说诸乘非究竟,

若到妄心除灭尽,无有乘者亦无乘。

经文

无有乘建立,我说为一乘。

引导众生故,分别说诸乘。

解脱有三种,及与法无我。

烦恼智慧等,解脱则远离。

白话解

诸乘是乘亦非乘,强为之名说一乘,

只为引导众生故,随机分别说诸乘。

相空无作三解脱,入法无我求究竟,

烦恼智慧平等观,可得解脱离诸乘。

经文

譬如海浮木,常随波浪转。

声闻愚亦然。相风所漂荡。

彼起烦恼灭,余习烦恼愚。

味着三昧乐,安住无漏界。

白话解

譬如海水漂浮木,浮木随着波浪转,

声闻愚昧着妄相,相风漂荡心浪转。

彼起烦恼虽已灭,余习烦恼却依然,

一心贪着三昧乐安住非性无漏边。

经文

无有究竟趣,亦复不退还。

得诸三昧身,乃至劫不觉。

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后觉。

彼觉法亦然,得佛无上身。

白话解

无有究竟智不圆,可不退还欲界天。

醉于玄妙三昧身,永劫不觉实堪怜。

譬如饮酒昏醉人,酒消然后觉迷津,

顿时豁然心觉悟,亦能得佛无上身。


{返回 楞伽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一章 成就三种意生身
下一篇:楞伽经白话解卷二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八章 妄想识灭自觉圣之二
 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一章 成就三种意生身
 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四章 离有离无自宗通
 楞伽经白话解卷二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二章 离因离缘离言说
 楞伽经白话解卷二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六章 名句形身说记论
 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二章 不生不灭离有无之二..
 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六章 菩萨不立不生宗之二..
 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七章 慎勿习近世间论之一..
 楞伽经白话解卷二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三章 如来说法离四句之三..
 楞伽经白话解卷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二章 如幻众生自心生之一..
 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一章 辩证不二观如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五十一 干达罗迦经[栏目:第二篇 中分五十经篇]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张冬云)[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中国佛学会会名说明[栏目:太虚法师]
 用佛法衡量自己[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观想心中有一尊阿弥陀佛。请问我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会不会来接我?[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法随念[栏目:法增法师]
 祖师禅的精髓:生活禅(吴言生)[栏目:禅宗文集]
 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栏目:宽运法师]
 不逆人意[栏目: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为了禅修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做出在世人眼里自私自利的行为,是否也称为“如理作意”呢?[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