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云门说宝镜 之一 什么是宝镜三昧
 
{返回 冯学成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756

云门说宝镜 之一 什么是宝镜三昧

序言

冯学成居士我认为他是当今的维摩居士,是深入不二法门的人。他很慈悲,为各地的祖师道场和佛学院奉送了不少禅悦和法喜。尤其是近几年在云门佛学院送金送宝,讲了不少祖师的开示,如《三祖信心铭》、《禅林宝训》、《中国禅宗史》等,去年又讲了《宝镜三昧》。讲课前明向大和尚向大家作了介绍,但冯老师很谦虚,要我为之作序。我自惭无力,对《信心铭》、《宝镜三昧》只能望而生叹。因为《信心铭》是禅宗不传之旨,《宝镜三昧》则是曹洞宗的纲宗,领会也难,焉敢作序?好在冯老师已明白无误地指出了其中的奥妙,我们只要虚心学习,好好参究,有一个长远心,大家可以有“信心”成为“主中主”的。

佛源 二〇〇六年年闰七月初一于云门

明向大和尚开讲致语

各位法师,常住的师父们,尊敬的同学们,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请到冯学成老师来给我们讲洞山良价祖师的《宝镜三昧》。冯老师参究佛学几十年,在这方面的造诣和功底非常深厚,对禅宗的机锋棒喝更是纯熟。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期,曾在雪山“闭关”多年,《五灯会元》这本书都被翻得陈旧破碎了,可见冯老师下了很大的功夫。

冯老师出过很多佛学的著作:比如编辑过四川省的《巴蜀禅灯录》、编写过我们的《云门宗史话》,还出过《生活中的大圆满法》、《棒喝截流》、《心灵锁钥》、《明月藏鹭——千首禅诗品析》、《四季禅》《赵州禅师语录壁观》等书,做了许多文字般若方面的工作,在佛教界和佛学院声誉非常高,曾长期在四川省佛学院和四川尼众佛学院任教,这些年又在我们云门佛学院、河北佛学院任课,定期来给我们做禅学讲座。另外,冯老师在四川成都也办了一个学修传统文化的龙江书院,努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及禅宗。所以我们今天非常高兴,欢迎冯老师给我们讲授曹洞宗的《宝镜三昧》。

一、什么是宝镜三昧

1、我与《宝镜三昧》的因缘

不好意思,大和尚美言了。其实呢,我是一个很差劲的人。我昨天到这里来,就是想看看老和尚,呆几天就回去。教务长安排我给大家讲讲课。云门寺藏龙卧虎,高人很多,原来是轮不上我来讲什么的,但是大和尚发了话,教务长也来安排,那么我还是在这儿凑个数。

《宝镜三昧》应该说没法讲。大家都知道《宝镜三昧》是曹洞宗代代相传的,是很重要的纲宗秘籍。其言简意赅,文字古奥。字大家可能基本上都能认得,但是里边好多都像道教里的“丹经”一样读起来很费力,所以很多人都说,《宝镜三昧》是禅宗里边的密宗。它属于秘密传承的,因为其文字大家都认得,但是它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

1988年我在四川省佛教协会,贾题韬老先生在讲《坛经》的时候就布置了注释《宝镜三昧》的任务。当时成都的老先生、老居士也多,就叫他们来做这个事,但那批老先生们全谦虚,没有一个人应战,都不接招。于是贾老就对我说:“冯学成,干脆这个事你来做。”我一听,头都大了,那个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大家翻开《宝镜三昧》看一看,能明白里边说了些什么吗?但是《宝镜三昧》却又是曹洞宗传法的最重要的典籍,最重要的传承依据。

大家都知道从五宗七家到南宋以后,真正得到传承的只有临济宗和曹洞宗,所以有“临济临天下,曹洞宗一角”之说。(佛源)老和尚来云门寺之前本身就得受了曹洞的传承,所以今天我们大家在这里学一学曹洞宗的《宝镜三昧》,还是很有必要的。

2、你知道自己的宝镜在哪里吗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宝镜”?什么是“三昧”?说到“三昧”,在座的法师比我还熟,说“宝镜”呢也比我熟,毕竟大家在寺庙里成年累月地修行。

先说“宝镜”。大家都看过《六祖坛经》,也在佛学院听过明向大和尚讲《坛经》,都知道五祖大师传法的时候,让大家都作偈子,神秀大师先作了一个:“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大师回了一个:“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这里的“明镜”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什么,就是破参后所见的性,就是咱们的真如佛性。禅宗讲的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顿悟成佛。”三藏十二部,在藏经楼里边,这么一千多年来大家都在看、都在学,很多人对教理是滚瓜烂熟,但是否真正见道,真正地明心见性,那是另外一回事。

当我们在说“宝镜”的时候,有几个人能知道自己的宝镜呢?当年云门祖师的师父雪峰祖师出坡的时候,看到前边有一群猴子,雪峰祖师就说,你看这群猕猴背上都有一面古镜。回来后,就有人问他:“老和尚,你说这面古镜有多大?”雪峰祖师指着一个火炉说:“火炉有多大,这个古镜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大,这个古镜就有多大。”这里古镜是指我们的心,我们的真如。这个真如说小就小,说大就大。

我们要善于去体会自己的心是怎么回事?来来去去的念头,它可以无穷无尽地来,一会儿又无影无踪。那么念头来来去去的时候,我们这个镜子是否把它照住了呢?你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心里边明白,哪怕你是迷着的,你心里边也是明白的。我今天打妄想,我也知道自己在打妄想,我今天发善念,我也知道自己在发善念,总之我对这个是清楚的、明白的,这里就体现了镜子的作用——照。自己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但是通过镜子一照,我就知道自己是什么样了。我长得美吗?我长得丑吗?我脸上洗干净了没有啊?我身上穿戴整齐了吗?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来观照自己,来纠正自己的形象。当自己的念头来来去去的时候,它为什么来?它到什么地方去?佛经上都在说这个话嘛,就是说自己对自己的念头能作主吗?一分钟以后你说什么话,你能知道吗?一分钟以后你的念头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说老实话我也不知道。

今天教务长让我来这里讲课,我也不知道要说什么话,要说多少话,心里边也没数。但是念头出来的时候,你知道你的念头来了,你就明白它来了。

3、把心用在念头上

但是你首先要知道一点,念头和知道念头的“那个”,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我们经常被念头所左右,妄念来了就跟着妄念走了,善念来的时候就跟着善念走了;一会儿空,就跟着空走;一会儿有,就跟着有走了;一会儿非空非有,又跟着非空非有走了。《金刚经》说:“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眼、耳、鼻、舌、身、意所见到的色、声、香、味、触、法,都不应该生心。比如说:佛法多么的好,多么的妙,我天天善念不断。这么生心行不行呢?从禅宗的角度上来说,也不行!你干好事可以,你如法修行可以,但是不能把它放在心窝子里边。放在心窝子里边反而成了障道的,成了知见障,成了所知障了,还是不行。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知、能知的这些东西本身是无形无相的。当我们这个镜子照到一只孔雀的时候,那只孔雀是很美的;当我们这个镜子照到癞蛤蟆、乌鸦的时候,或者说照到一条毒蛇的时候,那么镜子里边的形象就是很丑陋、很可怕的。但是这些影像都是生灭不定的,来来去去的,对镜子本身来说,它是没有这个东西的。它可以生起这些东西,它可以容忍任何东西在它的身上来来去去,但是镜子永远是“那个”它自已。

我们用心,就应该用到这个份上。念头来去我们心里头要明白,要知道,但不能让这个念头把我们的心拴去了、勾住了;更不能去着相,更不能去着意;妄想不留,善法也不留。只有到了这个份上,才能真正证悟,其功能才能体现。真正的功能是这样体现的,并不是说我们学三藏十二部,我们的文字般若的功夫很高明了,就什么都懂了。如果这样装一肚皮的佛法,那这一肚皮的佛法全不是佛法。这是从禅宗的角度来说,从究竟义的角度来说的。从唯识学的“五蕴”来说,这也仅仅停留在“受”或“想”的阶段,若要进入“行”,就必须“造作”,这可是自性流露,是如实思维修不可或缺的。到了“识”的阶段,你能“了别总持”了,转识成智了,才叫破参。

如果从次第上讲,对一个从没学过佛法、接触过佛法的人来说,他就必须按照规矩,从无到有,老老实实地学习佛法的知识,接受佛陀的教育,像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习过程一样,一级一级地,依照戒、定、慧慢慢修行。修行到需要进入禅宗真参实证的时候,你才会知道真如的滋味。

4、三昧的滋味

这里仅就“宝镜”这两个字来谈都是其味无穷的,再翻开佛教的典籍,翻开禅宗的典籍,经常有对“宝镜”的阐述。那“三昧”呢?知道教理的人都知道,“三昧”就是定、正受、等持。但是在中国的汉传佛教里边一说到“三昧”,就有人把这个“三昧”神化了,把它跟什么“七十二变”,《封神榜》里的“三昧真火”,还有现在的什么“三昧神水”等等联系到一起了。

本来印度翻译的“三昧”就是一个等持,心一境性就是一个定,就是我们注意力的一个方向,就是不错、不乱、等持,就是参禅入定。我们能达到这么一个不动心、不为外物牵着走的状态,才能被称之为“三昧”。千万不能胡乱联系,把自己的心思弄到一边去了。大家认认真真听课,认认真真看书,念头不放逸,那就是在定中。如果我们的注意力能贯穿,不为外境八风所动,我们就已经有了定的基础了。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地修习四禅八定,才有本钱。如果平时自己心里边都是忙的、慌的、热热闹闹的,一点也坐不住,静不下来,那么你怎么知道什么叫“三昧”呢?那就离“三昧”十万八千里了。因为你实际修为里根本就没有三昧,没有这么一个感觉,没有“三昧”的滋味。

我们在这里把“三昧”和“宝镜”结合在一起,实际上“宝镜”就是“三昧”,“三昧”就是“宝镜”,“宝镜”和“三昧”是不二而二的。“三昧”是“宝镜”的用,“宝镜”是“三昧”的体,一个是体,一个是用。明白了这个,我们就明白了曹洞宗代代相传的《宝镜三昧》是怎么一回事。在这个题目上,我们就会有一定的把握,有一定的感觉。

在学《宝镜三昧》之前,我感觉还是应该把临济大师的法语先学一下。如果不学临济大师的法语,那么我们对《宝镜三昧》的第一句“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护。”就不知所云。


{返回 冯学成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云门说宝镜 之二 从临济祖师的法语入手
下一篇:禅修备考六则
 漫谈《信心铭》 第一讲、学习《信心铭》的基础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十四 第七则 惠超问佛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五 第二则 赵州至道无难之上
 心灵锁钥 第二章: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国的地图(一)神秘的小宇宙..
 《赵州禅师语录》壁观 赵州真际禅师行状
 云门说宝镜 之四 独彰佛心之不二法门
 棒喝截流 七、日用提撕——油盐酱醋皆是禅
 心灵锁钥 第一章:心灵与世界的缩写本(四)漫长的精神历程
 云门说宝镜 之五 禅宗的见地与功行
 《赵州禅师语录》壁观卷下(481-500)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佛修行不能拖[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5年]
 没事找抽型的网络游戏[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禅茶一味[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