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六)第二集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66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六)  (第二集)  1999/6/2  香港九龙  档名:12-024-0002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看讲义第三面,末会简介。这部经大分为两个部分:前面一部分是本会,后面一部分是末会。末会内容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我们先将末会的大意,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这里面总共节录了八个段落,我们先看第一段:「总显会意」。

  【谓从佛会流,遍周法界。演畅华严,令物遍悟。】

  这是第一句,这地方把这个意思,很明显的给我们点出来了。本会是『佛会』,末会是菩萨会。菩萨会是从佛会里面出来的,菩萨是表修德,如来是表性德。性德周遍法界,修德也是周遍法界。性德是无说无闻,修德是有说有闻,所以『演畅华严』;「演」是演说,不但这些菩萨们要说法,而且还要表演。说法表演的目的是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认知虚空法界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大方广佛华严涵盖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大意前面经题给诸位报告过了。昨天我们在末会,最后的这一段,诸位读了这一段文字之后,我们就明了诸佛菩萨,实在讲菩萨里面绝大多数,是诸佛如来大权示现。诸位都知道,文殊、普贤、观音、势至,无量劫前早都成佛了,现在以菩萨的身分,协助阿弥陀佛、协助毗卢遮那如来、协助释迦世尊,来教化众生。古佛以菩萨身来示现,而这些菩萨又随类化身,他们有能力可以化现无量无边的身形,在十法界里面广度一切众生。这一段经文,我们要多读,要多多的去思惟观察。然后我们才真正能够认知我们周边环境,尽是诸佛菩萨围绕,这样你才能够得佛法修学真实的利益。

  我们看这个讲义,第二句说:

  【人皆法师,触类皆法。万籁之声,皆*轮声。】

  诸位读过《弥陀经》,《弥陀经》上讲的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六尘说法。如果我们契入华严境界,我们现前这个世间,又何尝不是六尘说法?我们现前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从事实真相上说,是「大方广」,一点都没有错。如果你能够体会到我们眼前境界是「大方广」;「大」是讲的法性,是能现;「方」是讲的法相,是所现;能现跟所现是一不是二,它的起用广大无有边际;「广」是作用。能现是真心,是自性,唯心所现;能变的,是我们的意识,唯识所变;能所不二,性相一如。我们眼前境界不是大方广是什么?可是觉悟的人,他见到事实真相,他知道我们眼前境界是大方广,所以他们过的生活,是「佛华严」的生活。佛代表破迷开悟,觉悟的人。觉悟的标准是什么?能够觉察到、体会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真相就叫做大方广。在《华严经》上叫「大方广」,《般若经》上讲「诸法实相」,名称不一样,说的是一桩事情。我们今天把它称作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大家好懂。你能够体会得,能够见到,你的生活就是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是华严的生活。

  「华严」是比喻,本经的经题,翻译的时候省略了几个字。具足的翻译,华严还要加两个字,「杂华严饰」。古大德,中国人喜欢简略,「杂华」,杂不要了,取一个华;「严饰」,饰是装饰,饰不要,用一个严。我们从这两个字的意思去观察,佛是把世间比喻像一座大花园,花园里面所有品种的花卉统统具足,没有一样是缺少的。你们想想这什么意思?这个花园当然太美了,美不胜收。比喻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无量刹土,现在的话讲,那是多元文化,「杂华」就是多元文化。这个花园不是只有一个品种,无量品种;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虚空法界不是一类众生,无量无边的族群。大家在这个法界里面共同生活,这是大世界。我们这个地球是法界里的一点一滴,太渺小了。

  佛在大小乘经里面都讲到,本师释迦牟尼佛教化的范围是娑婆世界。娑婆是一个大世界,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大世界。佛说一个单位世界,单位世界是最小的,最小比我们地球还大。在过去我们总以为这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太阳系。佛讲单位世界的中央是须弥山,须弥山四周许许多多的世界在围绕著它。过去我们总以为行星围绕著太阳,都是这么看法,而把三千大千世界,看作我们今天所说的银河系。可是近代黄念祖老居士,他的看法不一样,他这个看法,他写了一篇文章,在《无量寿经》注解的后面,附印在后面。他认为佛经讲的单位世界,是我们现在讲的银河系。须弥山在哪里?须弥山就是银河系的中心点。这个说法也挺有道理的,我们知道整个银河系的星球都是围绕著中心点在转。现在科技发达,天文学家告诉我们,银河系的形状是扁平的,当中确确实实是高出来的,愈往边缘愈细薄,银河系的中央确确实实像一个须弥山的样子。如果这种说法要是能够成立,娑婆世界之大就不可思议了。这是一个单位世界,一千个单位世界,才是一个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中千世界;然后再以中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中千世界,才是一个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这么大的范围。这里面要是以银河系为单位,多少个银河系?十万亿个银河系;十万亿个银河系才是一尊佛的教区。像这样的教区,在虚空法界里头不知道有多少,无量无边。我们的这个地球算什么!无量无边星系里面所有一切众生,都生活在这太空当中,我们讲虚空法界,都能够和睦相处,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

  我们再把这个概念缩小,缩小到我们这个地球上,我们这个地球上,大家都生活在这个星球。这个星球上所居住的人,种族很多,文化不相同,生活不一样,信仰宗教各个不相同。现在我们居住在这个地球上,如何能够和睦相处?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什么这个世间有战争?为什么这个世间有天灾?天灾人祸都是因为族群不相同、宗教信仰不相同,发生的战争动乱。为什么华藏世界那么多不同的种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宗教,他们没有战争?他们没有灾难?天灾人祸都没有,都能够和睦相处,什么原因?华藏世界能做到,极乐世界能做到,我们地球人为什么做不到?我们再仔细观察,只有一个原因,华藏世界有毗卢遮那佛与诸佛菩萨在那里教导众生。众生都觉悟了,所以就能和睦相处。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些人,也在那里教导一切众生,他们相安无事。我们现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人教。因为不了解事实真相,固执自己的成见,随顺自己的烦恼,於是才有人我不相容,产生许许多多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行为,造成无量无边的灾难。所以天灾人祸,都是我们自己不善业因所造成的。如果我们这个世间,也有诸佛菩萨来教化,我们欢喜接受,我们这个地球,不亚於华藏世界,也不亚於极乐世界。由此可知,教学是多么重要。

  中国古圣先贤很早就知道,所以在《礼记》这本书里面,《礼记》有一篇「学记」,可以说是中国古老的教育哲学。这里面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个意思是你建立一个国家,领导全国的人民,什么事情最重要?教育最重要,教学为先。现在我们看看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地方政府,它最重要的是什么?现在是经济第一,经济挂帅。经济挂帅,社会不能不动乱;为什么?人人争利,互不相让,到后来当然打得头破血流。教育要挂帅,天下太平,社会安定,人民都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为什么?人人明理,懂得道理,知道怎样做人。

  佛与中国儒家的教学,教学的内容,实在讲就是三桩事情:第一是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伦理的教育,为我们说明人与人的关系。中国人讲「五伦」,第一个是夫妻的关系。我在小的时候,我是住在农村,看到有结婚的,听到有结婚的,从来没有听说过离婚的,没有这个名词,没听说过,只听说有结婚,没有看到离婚,听讲离婚,没有!现在人听说有早晨结婚,下午就离婚,成什么话!这世界怎么会不乱?世界的治乱是从夫妇开端。夫妻不和,家就破碎,家不成家,国不成国,夫妇是造端,是开端。你要懂得夫妇是什么关系?道义的结合。组成一个家庭,对国家、对社会他有责任。现在没人教,哪里懂得这个道理!哪里知道这些因果的关系?

  然后再教你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君臣关系,君臣在社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你都能够明了这些关系,懂得这些关系,国泰航空公司不会罢工了。今天社会现象,非常可惜,没有伦理的教育。这伦理的教育很了不起,「道义」,人要有义气,有道德、有义气。这个公司现在亏空,老板亏下去了,员工应当跟老板同甘苦共患难,这是道义。所以在古时候社会,员工对老板尽忠,这里面有恩有义,绝对不是另外一个公司高薪来聘请,他就跳槽了,那这个是不义之人,见利忘义,这是古时候社会所不耻之人。但是现在这个没有了,现在伦理道德完全没有了,天下怎么会不乱?所以真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在教学。

  教学第二桩事情:是教你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今天这个也没有人教,所以我们任意的破坏自然生态。所以很多人说地球病了,地球为什么病?我们这些不懂事的人,把地球糟蹋掉了。你糟蹋地球,地球会带来很大的灾难。这些事情我们就不能细说,细说三天说不完。这些常识,诸位每天在资讯里面都可以看到。现在由於温室效应,地球上的温度上升,南北极的冰在融化,融化的速度很大。如果两极的冰完全融化了,科学家告诉我们,这个海水会上升三十米到五十米。我们想想这个地区,离海面恐怕不到三十米,都变成海底下了,沿海的大城市统统会被淹没掉。这个灾难怎么造成的?不是天然的灾害,是我们得罪地球,我们不知道爱护地球,我们糟蹋地球的资源,惹来的灾害。洪水、地震、火山爆发、风灾,水火风都来了。在佛法里面讲,水灾是贪心变现的;火灾是瞋恚变现出来的;风灾是愚痴;地震是不平、傲慢,贡高我慢招来的地震。由此可知,贪瞋痴慢就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灾害。谁懂得这道理?佛菩萨懂得。

  今天没有人教导我们,我们不知道,如果我们能够断贪瞋痴慢,地球上这些灾难就没有了,就化解了。我们懂得伦理道德,战争没有了,人祸没有了,人为的灾难没有了。所以天灾人祸能不能化解?肯定能化解。也许同修们看到过最近几年,应该说最近几十年,书店常常有发行的《古老的预言》,中国的、外国的都很多,那些预言几乎集中都讲九九年世界末日,九九年就是今年,两千年,两千零一年,这三年是世界有很大很大的灾难。外国预言家讲的,这是命里头注定的,谁都不能改;可是我们的看法,不是这样。灾难有,怎么知道有?看人心就晓得了。现在全世界每一个地区,贪瞋痴慢天天在增长,社会动荡不安。灾难的讯息,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严重,於是举世之人,身心不安,不知道哪个地方是安全的。

  佛法对於这些事实真相讲得很多,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总而言之,十法界依正庄严,《华严经》上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如果诸位把这两句经文参透了,你真正明白了,你就晓得灾难可以化解。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念恶,这灾难现前;一念善,灾难就化解了。所以吉凶祸福,系於我们一念之间,这个事情可以达到圆满的解决。这个大道理,外国人不懂,外国人认为这是命运注定的。世界众生人造恶,上帝生气,要给你严重惩罚,那就没法子,没有人能到上帝那里去说个人情。可是佛法懂得宇宙从哪里来,生命从哪里来,业因果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教育第三桩事情:是教我们了解宇宙之间天地鬼神的况状。过去儒家的教育,教这三桩事情。佛法的教育也教这三桩事情,比儒家说得更详细、更圆满。能够接受佛陀的教育,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才真正能够得到自在、安乐。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顺境、逆境、天堂、地狱,都得大自在。我们在这部经上看到的,你真正肯定,真正认知了,这就是诸菩萨,他们接受佛陀的教诲,分散到十方世界教化众生。所以我们从这里,就明了佛法是教学。

  佛法主要的一桩事情,现在人讲主要的使命,真正的职责,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就为这桩事情;其余的事情,不是佛菩萨做的,佛菩萨只有这么一桩事情,教学。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出榜样,古来祖师大德也给我们做出好榜样。所以他们的身分,用现在的话说,他在这个社会上是什么身分?是一个义务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者,释迦牟尼佛是这种身分出现在世间。义务是没有报酬,这是义务。多元的是不分种族、不分宗教,那是属於多元,社会教育的工作者。我们为佛弟子,尤其是做佛的出家弟子,要向佛学习。我们要认清,我们是什么身分,我们在这个世间干什么事情,才与佛的教诲相应。那就像佛一样一生教学,「修学、教学」,就这么一桩事情,除此之外,都不是我们的事情。

  我一生没有道场,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道场。你们去看《大藏经》,你查查看,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建过道场,没有,连茅篷都没有。有缘,住别人道场,没有缘,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这是释迦牟尼佛一生做出的榜样给我们看,我们要能体会到。建道场不是出家人的事情,建道场谁的事情?在家居士的事情。你们建道场,请法师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建道场的人,世尊在世的时候,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他们的事情。佛与弟子们从来不问这些事情,借你这个场所讲经说法而已;有缘,多住几天,没有缘,少住几天。这么重要的事情,我们出家人怎么没有学会?天天忙著建道场,忙著搞这些工程,把自己修学弘法全耽误掉了,释迦牟尼佛看到,摇头叹气。我们学错了,学得不像,像这些地方要细心体会。

  华严境界与一般大乘境界,确实不一样。一般大乘境界里面,我们要亲近善知识,华严境界里面『人皆法师』,这个不一样。华严境界里一切人,都是佛、都是菩萨、都是善知识,这是你入华严境界了。修行人,学生只有我一个,我自己是学生,是修行人,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我的老师,你看看这个心量多大。这种修学的方法,我们中国孔老夫子知道,所以孔子能称为大圣,至圣先师,有他的道理在。孔老夫子的学习,精神态度,跟这里所讲的完全相应。夫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吾师」,就是「人皆法师」。三人行,这是举个比喻,当然一个是自己,另外两个人,一个善人,一个恶人,这叫三人。善人、恶人都是我的老师;善人我们要跟他学,要效法他;恶人,也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反省,他那个恶,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善人从正面教导我们,恶人从反面教导我们,都是老师,平等平等没有差别。我们对老师同一个恭敬心,同样的供养。

  我过去没有学佛的时候,我就有这个概念,就有这个看法。曾经有一次跟一些朋友们,谈到岳飞跟秦桧,我听听他们讲,我不以为然!他们就问我,那个时候我很年轻,问我。我说:秦桧跟岳飞都是民族的老师,功德都一样大。他们听了不服气,我说都是好老师,岳飞教我们尽忠报国;秦桧教我们不可以作汉奸,作汉奸人家天天骂他。岳飞生天堂,秦桧也生天堂,秦桧教多少人回头是岸,教多少人看到这个榜样,不敢做坏事,好老师一个。这个话里头就是这个意思,人皆法师。所以你看到一切人的思想行为,回过头来反省,他是善是恶;善的,效法他;恶的,我们有没有?如果有,改进,没有,勉励自己,决定不要造恶。那里面学习的东西,无量无边。我们从早到晚,哪里说没有接近善知识?你怎么说你没有亲近佛菩萨?佛菩萨无量无边,可惜你不认识,你要认识,遍地都是诸佛菩萨,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触类皆法』,「类」就是族类,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宗教,太多太多了,都是菩萨学处。我们今天,走入多元文化,结合多元文化,与世界上许许多多宗教接触,友好访问,彼此互相学习。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问题,达到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和睦相处,宗教家不能不团结,宗教家不能不谅解,不能不合作。我们今天带头来做,非常重要的工作。有许多人来问我,「法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说:我学《华严经》,佛在《华严经》教我这样做,我要把我学的东西落实在生活上。要像华严会上一样,种种不同的族群和睦相处,种种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也能够和睦相处,互助合作,共同来创造「佛华严」美好的社会。我们学《华严经》要学得像,把我们这个地球造成华藏世界,造成极乐世界,我们的佛就没有白学了,契入佛菩萨的境界。

  下面『万籁之声,皆*轮声』。我们眼睛所见的,「人皆法师,触类皆法」,这是眼见的。耳所听的一切音声,都是佛菩萨讲经说法转*轮的音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听法师讲经说法,好像有点悟处,听到外面吵杂的那个声音,难道会有悟处吗?你要能听外面杂音、噪音,你也能开悟,你就入门了,入什么门?不二法门。因为你现在有二,你入不了门。如果你要是一心,一心听那个噪音,也开悟了,入不二法门。观世音菩萨利害,他就是用这个方法成佛道的,在楞严会上,人家听一切音声,他不分别音声,不执著音声,他用什么方法?「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他不著音声的相,他是体会音声的性,性是什么?性就是真如本性。所以他从一切音声,噪音也好,怎么难听的音声也好,他一听就开悟了,就明心见性,人家有这个本事。这种本事的关键,就是离妄想、分别、执著,你就见性了。见色,你就见色性;闻声,你就闻声性;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六根根性。

  《楞严经》上佛说,「六根门头,放光动地」,那是讲的真如本性。我们今天就是连佛菩萨说法,我们也不能见性,也不能开悟,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我们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读佛经打妄想,听讲佛法也打妄想,分别名相,执著言词,所以没有办法契入境界,得不到佛法真实的利益。连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也告诉我们怎么样听经,他教给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你要用这种心态去听经,你就会开悟。同样道理,能够离相,六根门头都有悟处,这就是「佛华严」的境界。「万籁之声,皆*轮声」,无有一法不是佛法。假如你还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换句话说,无有一法是佛法,《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佛法。可见得佛法世法在一念觉迷。第三句:

  【刹土微尘,皆求法处。】

  我们要求佛法,到哪里去求?佛在经论当中常说,佛法叫「内学」,既然是内学,向外就求不到。你向内学,佛法就求到了。实实在在讲,大家今天都讲求佛法,什么叫做佛法都没有搞清楚,你到哪里去求佛法?你求不到佛法。今天你们要学佛教,你们要信佛教,佛教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你的那个信就有了问题,这是真的。我在过去用这个题目讲过两次:第一次是在美国旧金山妈祖庙里面讲的,讲题就是「认识佛教」。讲给谁听?讲给妈祖听。第二次是在美国迈阿密讲的,讲了七天,讲了十四个小时,对象是美国人。美国有一批学佛的人,我看到他们也很欢喜,我告诉他们,我说佛教没有到美国来。他们瞪著眼睛看我:美国的佛教很兴盛,法师怎么说佛教没有到美国来?我叫他自己仔细去观察观察,就知道我说的话没错。我告诉他,中国的佛教,佛像像中国人,日本的佛像像日本人,泰国的佛像像泰国人,西藏的佛像像西藏人,你们想想,美国的佛教,哪一尊佛像是美国人的面孔?他一听就点头了,佛教真的没有到美国去。所以我特别讲《认识佛教》,这一篇讲演录音带流通得很广,可以说已经流通到全世界,这一边也很多。同学把它写成书本来流通,写成书本我看过,我改过。

  所以你要信佛,你要先认识佛教。你不认识佛教,你怎么学佛?从哪里信起?你要求法,你要懂得什么叫佛法。佛法著重在佛,不著重在法,为什么?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法,佛是觉悟。你对於一切法通达明了,就叫做佛法,佛法无边。佛这个字是真实智慧;正确的认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佛法。可是真实智慧,真正觉悟,要在自心,在内心,所以佛法叫内学;不是从外,外面找不到。佛在《华严经》里教给我们,「刹土微尘,皆求法处」,刹土是大环境,微尘是小环境,小到不能再小,这两句话的意思,会求的人,无处不是佛法。中国禅宗公案里面常讲,「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会了,哪一法不是佛法?不会,哪一法是佛法?下面一句:

  【方能证入法界真原。故次来也。】

  这是讲末会,为什么有末会?末会的大意,就是前面这三句。这三句落实了,就是善财的五十三参。五十三参里面显示出来:「人皆法师,触类皆法。万籁之声,皆*轮声。刹土微尘,皆求法处。」后面的五十三参是这六句的落实,五十三参是代表,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整个修学的过程,不离这六句。这六句细细的给我们演说,就是往后「普贤行愿品」,总有四十卷,本会三卷,后面三十七卷,三十七卷经文就讲这六句二十四个字。这二十四个字,是末会五十三参三十七卷经文的总纲领。你要能够体会到,你要能够契入,那就证入法界真原。所以这一品,品题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法界真原,就是得大自在,你在境界里头没有障碍。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解释不思议境界,给我们说了四句。你要不会,你就不能够证入,你要会了,你才能够证入。清凉把这个总纲领,在经文没有解释之前,先提示给我们,慈悲到了极处。

  我们抓住这二十四个字,就晓得怎么修学,普贤十愿就落实了;就变成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变成我们自己处事待人接物的标准。诸位想想,这二十四个字,你真正懂得,真正明了,礼敬诸佛这一愿,你就能做到,为什么?人皆法师。这个法师不是普通的法师,这个法师是诸佛如来,是诸大菩萨,的确是我们礼敬的对象。诸位今天看到佛像,你会在这里恭恭敬敬顶礼三拜,你见到一切人,为什么礼敬的心就没有了?你分别,那是佛,释迦牟尼佛,你是凡夫,我对佛恭敬,我对你为什么要恭敬?完了,礼敬诸佛就完了,你不晓得一切众生个个都是释迦牟尼佛。我说的话真的。什么叫释迦?释迦是能仁,有一个仁慈的心;牟尼是清净。每一个人都有仁慈的心,都有清净的心,哪一个人不是释迦牟尼佛?个个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什么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一切众生个个都是无量觉。这是华严境界,华严的胸怀,华严的人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所以礼敬诸佛的心自然就生起来,油然而生。对於任何一个众生,跟对诸佛如来同样的恭敬心,决定没有少一分,这叫修普贤行。所以普贤行比大乘圆满,大乘还做不到,普贤真的做到了。普贤行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他入不思议解脱境界,道理在此地,句句都是真实话。

  所以我们见,从相上要见到性,一切众生这个肉身是相,从这个相要见到真性。真性是佛性,佛性就是佛。从这个现相里面,他六根门头放光动地,那是真如本性,真佛,你怎么不敬他?相是幻相,这个相是从性变现出来的,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对这个相也恭敬了。不管你这个相示现的是善是恶,是好是丑,平等恭敬心,真诚恭敬心。诸位能够从日常生活当中,把这个念头转过来了,恭喜你,你就是普贤菩萨。为什么?你修普贤行。修普贤行,第一条是一切恭敬,对待一切众生就像对佛同样的恭敬心,我这个恭敬对佛没有加一点,对众生没有减少一点,平等平等,这叫修普贤十愿的第一愿「礼敬诸佛」。这个念头转不过来,行持转不过来,那这个经就听听而已,实在讲没听懂,没做到。听懂了,一定会做到,没有做到,自己要生惭愧心,还不懂。懂了,哪有做不到道理?佛法跟诸位讲是知难行易,做很容易,知太难了。你做不到就是因为你知不透彻,真正知道了,你一定会做到。因为你能这样做,就是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行持,这里面功德利益之殊胜,不可思议!凡夫不知道,不肯干,天天在造业,无量无边殊胜功德利益摆在他面前,一天到晚都空过了,你说多么可惜!所以这一段「总显会意」非常重要。我们再看第二段,「定会名义」:

  【言末会者,从佛本会而流出故,非微末也。】

  唯恐我们又在这里打妄想,分别执著了,「本」一定比「末」胜,末是枝末,大概是微不足道,我们会要这样想法,那就错了。这个想法就是依文解义,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佛不是这个意思。此地这个末跟本,完全相同,没有胜劣高下之分。所以先说出来,是从『本会而流出』。从本会,我们今天讲「散布」,大家就好懂,古人讲「流出」。我们从本会这里逐渐逐渐扩展,逐渐逐渐扩大,这就好懂,扩展、扩大就是流出的意思。所以本末是一个意思。

  【前明不异末之本,虽卷而恒舒。】

  『前』是指本会,这句是指本会。

  【此明不异本之末。】

  『此』是指末会。

  【虽舒而恒卷。本末无碍,同入法界。】

  这一句是总结。在本会说『不异末之本』,跟末会没有两样,本末不异。我们要套《心经》那个例子来讲,「本不异末,末不异本,本即是末,末即是本」,这个样子本末两会的意思,你就不会错会了。『虽卷而恒舒』,用「卷」、「舒」来比喻,「卷」是在他不起作用的时候,「舒」是他起用的时候。《般若经》里面跟我们讲智慧,般若智慧。「般若无知」,无知是什么?不起作用的时候,卷;又说「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展开,舒就是展开;卷舒不二。诸位从这个比喻里头细细去体会,所以本会里面讲的是原理原则,末会是把这些原理原则,完全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所以末会是『不异本之末』,就是本会的原理原则,本会的精神落实,落实就是舒展这个意思。『本末无碍』就是理事无碍,本是说的理,末是讲的事,落实在事相上,理事无碍。『同入法界』,这个法界就是华严境界,就是佛的法界。佛法界是佛的生活,佛的受用,我们讲是佛的享受。佛的生活、佛的享受就是佛法界。佛法界也叫一真法界,在此地叫华严境界,也叫不思议境界。第三句:

  【寄人历位,故称为渐。非於证中有渐顿也。】

  这里面用渐教、顿教来说明两会,本会是顿证,末会是渐证,但是顿渐不二。这个理与事,我们也要辨别清楚,对於我们的修学,不至於发生障碍。『寄人历位』,「寄」是用一个人来做代表,做一个修学的榜样。所以《华严经》实在是世间最完美的教科书,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他是一个哲学家,读的书很多,中国的典籍,他有相当深厚的修养,家学渊源很深。年轻的时候在国外留学,他是二十几岁就成名,名教授。他告诉我,他说在古今中外哲学典籍当中,要算《华严》是第一。他把《华严经》看作是佛教的哲学概论,他用这个眼光来看《华严经》;最好的哲学概论,有理论、有方法,圆满的理论,周详的方法,后面还带表演,这个教科书到哪里去找?本末二会是表演,就是把八十卷前面的经,「离世间品」之前三十八品经文,里面所讲的道理,所讲的方法,在后面《四十华严》里面做出来给我们看,表演给我们看,我们有真正学习的地方。这种教科书,古今中外找不到第二部。所以他老人家对於《华严》,佩服得五体投地。晚年,他在台湾大学博士班里面开「大乘佛学」,在辅仁大学博士班开「华严哲学」,在学校里讲课,完全用佛经做教材。所以这个地方「寄人历位」,这是表演。

  清凉大师说「历事炼心」,这是指菩萨如何修行证果,就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处,你去锻炼,去炼心,炼什么心?真心。妄心淘汰掉,提炼成真心,这是《华严》修学的方法。怎么炼法?一定要懂得「人皆法师」、「触类皆法」。我们自己这一个人,整个融化在三宝之中,时时处处,念念都没有离开三宝,一切人是佛宝,一切法是法宝,触类皆法,人法具足,僧宝就在其中。僧宝是和合,和合到极处就是无碍,事无碍就是僧宝。所以僧这里头含著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第二个是和睦,「六和敬」,处事待人接物,不离六和敬,这叫僧宝。

  在五十三参里面我们看到,世尊以五十三个人,代表每一个阶段的修学。一开端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代表十信位,实在讲,十信没有入位,用一个人代表。到初住才有学位,像我们现在在学校念书,小学、中学、大学;小学、中学,到高中,没有学位,这个好比是十信法门,没有学位,文殊菩萨一个人代表。上了大学,这就有学位。在大乘圆教里面,初住菩萨就有学位,所以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阶级,四十一个学位。这四十一级又分成五位,五个阶段,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个阶段,等觉算一个阶段,这五位。这个「位」是这个意思,他修学的地位。

  在末会里面每一个位次,清清楚楚用一个人来做代表,所以叫渐修。你看看善财童子,用善财童子代表修学的人,以五十三位菩萨代表佛、代表法,那是五十三尊佛,佛所教导的理论方法,学生只有一个人,善财一个人,善财没有同学。如果善财有同学,善财就成不了佛,为什么?同学差不多,我们两个差不多,恭敬心就没有了,礼敬诸佛就修不成了。诸位要修普贤行,就决定没有同学,你自己要肯定我是学生。学生就是善财,所以善财不是一个人,是代表,代表修行人,只要你修《华严》,修普贤行,你的名字就叫善财。「善」是代表你有善根;「财」是代表你有福德。《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财,我们每个人都是善财;你肯发心修这个法门,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你发心修这个法门,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去修,你就是善财。所以说到善财,大家不要胡思乱想,观音菩萨旁边有个小男孩,那叫善财,那就完全糟了,错了,不晓得错到哪里去了。「善财」是代表修学《华严》、修学普贤法门的这个人。

  诸位还要知道一桩事情,决定不能够错会意思,念佛求生净土的人,个个都是善财童子。为什么?你看看《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经文第一句话,是什么话?「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那不是善财,是什么人?只有善财才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善根福德因缘三者具足,他才能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不是善财,你这一生念佛也不能往生。所以隋唐古大德称,《华严》、《法华》是《无量寿经》的导引,这话什么意思?如果我们要用佛经三分来比喻,《华严》、《法华》是这部经的序分,《无量寿经》是这部经的正宗分,其他的经论是这部经的流通分。隋唐大德对於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这么个看法,这个看法很有道理。因此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个个都是修普贤大士之德;换句话说,个个都是修普贤十大愿王。

  《华严》到最后,善财童子出去参访,参访是有条件的,什么条件?十信心满,他修十信位,指导的老师是文殊菩萨,十信修完毕,在老师那边课程毕业了,毕业之后这才出去参学。所以参学,不是随随便便就行。我们今天修学得不到成就,不是没有道理,道理在哪里?不如法。我们没有依照规矩来修学,所以你没有成就。也就是说,你没有亲近一个老师。古时候说师承,你没有师承,你怎么会有成就?什么叫师承?有一个认真负责教导你的老师;你没有遇到。你要遇到一个认真负责教导你的老师,你是这个老师的传人,这叫师承。

  师承决定是学一家之言,要跟一个人学,不是跟很多人学,跟很多人学,就糟了!一个老师是一个思想,一条路;两个老师,两个想法,两条路。你跟两个老师学,你的路就走岔了。三个老师学,三岔路口;四个老师学,十字街头,不知道搞什么?你怎么能学得成功?我们这一代的人,修学犯的毛病,不只十字街头,所以愈学,头脑愈复杂,妄念愈多,你怎么能成就?古人的修学,跟定一个老师,走一条路。这一条路走通了,你就出师,就毕业了。那个通,通的标准是什么?破一品无明,证一分心性,这叫通,标准在此地。你没有见性,你就没有资格出去参学。

  善财出去参学,第一个参访《四十华严》吉祥云比丘,吉祥云比丘是圆教初住菩萨,他去参学吉祥云比丘,说明善财童子这个时候已经是初住菩萨。参访海云比丘,海云是代表二住菩萨,善财已经自己提升了,他到二住。参访妙住比丘,妙住代表三住,他就到三住。这就叫寄人历位,一个善知识代表一个位次。善财童子节节高升,成就不可思议,根本的老师是文殊菩萨,他在文殊菩萨那边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我们用佛法的名词来讲,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破一品,在老师那边毕业了,这才有资格出去参学。照这个标准,我们这一生没分,不但我们这一生没分,我们这个世间上所有修行人恐怕都没分。

  现在我们讲参学,当年我在李老师的会下,他把参学的标准降到最低,低到不能再低了。什么标准?你有智慧、有能力辨别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妄。你一接触,晓得它哪是真的,哪是假的?你有这个能力。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善恶,有这个能力,你可以离开老师去参学。如果连这种能力都没有,乖乖的跟老师一辈子,不能离开老师,一离开老师就出纰漏。就像一个童子、儿童,无知!两、三岁的小孩不能离开父母照顾,一离开父母,说不定就出危险。这叫师承,这叫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老师教导你,没有教导你达到这个标准,老师不会把你舍弃,不会再不照顾你。你有这种能力了,老师放你出去,你可以参学。参学什么?什么人讲经都可以听,什么法都可以接触,对你有利没有害。如果你没有能力辨别真妄、是非、邪正,你这一接触,你会把邪法当作正法,把正法当作邪法,毁掉你的一生。所以古时候的道场,真的叫有道,现在道场没有了。

  古人修学一生只在一个道场,出家、在家都不例外,跟定一个老师,不会同时听几个法师讲经说法。修学几个法门,常常跑许多道场,心都跑乱了。你在这些地方学了什么东西?学了许许多多的是非人我。你们跟同学接触的时候,谈什么?专讲是非,造口业,你们以为得道了,得什么道?三恶道。所以你们到处跑道场,修的是三恶道,搞的是六道轮回,与佛法毫不相干,这是你们没有能遇到真善知识,没有能得到真善知识的照顾。我比大家稍微幸运一点,有这个缘分遇到真善知识。我听话,老师对我的约法,只有听他一个人的,除他一个人讲经说法之外,任何人讲经说法不准听。他负责,他帮助我开悟,帮助我、栽培我达到这个能力,辨别真妄、是非、邪正,他帮助我达到这个能力。我不听,那就没有法子了,他就没法子教。第二个约法,我们看书,看文字,只要看文字的东西,都要经过他同意,没有得到他的同意,任何经典都不可以看。第三个条件是你过去所学的统统不承认,一律作废,跟这个老师从头学起,约法三章。这个约法,不是善知识自己发明的,不是,是祖祖相传,就是这个约法三章。

  我在李炳南老居士会下,遵守他这三条约法,我跟他十年,扎下这个根,我们运气不错。过去演培法师,他从小出家,很难得亲近谛闲老和尚,谛闲老和尚跟他也是这个约法三章,这是演培法师告诉我的。但是他禁不起外头诱惑,谁诱惑他?大概有不少同参道友告诉他,太虚法师在厦门南普陀办佛学院,到那里去求学去。所以演培法师跟谛老和尚只有一年,偷偷开小差跑了,跑到厦门去亲近太虚法师,我感觉得很惋惜!如果他要是死心塌地跟著谛老,他是一代祖师。为什么?谛老是遵守祖祖相传的老办法,规规矩矩,循规蹈矩。太虚法师是我们佛教里面的革命家,他办学跟现在一般学校一样,很多老师教,开很多课程,他们接受这种教育,接受这种教育只是学到佛法的知识,真正的道没有学到;换句话说,佛学是学成了,戒定慧没有成就。所以他一生过得很苦恼,他跟我是好朋友,我们在一起无话不谈。他的心没有我这么清净,妄想、分别、执著放不下。这就是一开头亲近善知识,他就有缘分,被魔子魔孙破坏了。那些劝他到别的地方去,离开谛闲老和尚,那是魔,他遭了魔障。我这个缘分比他好,也有一些劝我到别的地方去,我不肯干,我知道李老师教导我的这套方法有效果。我在他会下,心地感觉到清净多了,妄想少很多。怎么少?这个不能听,那个不能看,妄想自然少了。妄想从哪来的?看得太多,听得太多,你的是非妄想就多。所以老师把这个门全部给你堵塞,只听他一个人,只接受一个人教导,他把这个路给我带出来。

  我们在此地,善财童子基本的老师、指导的老师是文殊菩萨,他在文殊菩萨那里得清净心,成就基本参学的能力,然后再出去参学,那时候参学就不要紧了。佛菩萨讲经可以听,妖魔鬼怪讲经也可以听,决定只得利益,不受其害。有这个能力才可以参学,没有这个能力不能参学。现在这种机缘难,纵然有好老师,没有好学生,哪里去找一个百分之百服从听话的学生,找不到!所以师道,大概到这个时代已经真的断掉了。现在学生都不听话,所以没有成就,真正肯听话、肯接受教诲的,没有一个不成就。我们说到这个地方,也感到非常惋惜。这一句,意思还没有讲,我们留在明天晚上,再跟诸位说这第三句,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六)第三集
下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六)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第七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四)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九)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九)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第六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三)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一)第一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观众生品第七 第二十九章 天女散花[栏目: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为什么当被外在的声音影响,脚就一瞬间也麻得受不了?[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观孝之法[栏目:达观法师·论语禅解]
 从现象界看空性的展现(陈国镇)[栏目:佛教与科学]
 天台宗之理事观[栏目:李志夫教授]
 对上师生起坚定信心对修行人有什么重要性?[栏目:昂江扎西仁波切]
 证得空有不二[栏目:六祖坛经说什么]
 禅七讲话 乙篇乙亥新正禅七讲话 第三日 牧牛[栏目:日慧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四五二)[栏目:杂阿含经]
 解行相应[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