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七)第二集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97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七)  (第二集)  1999/7  香港九龙  档名:12-025-0002

  请看讲义,「法界人类」,昨天跟诸位介绍了五大类。今天我们看第六是:

  【童男。】

  第七是:

  【童女。】

  在这个法会里面,『童男、童女』数量也是很多。这两类人,要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年轻的男子、年轻的女子,我们现在称之为青少年。青少年的男女众数量很多,这些人多半是在学,所以这两类我们可以把他看作是学生,正在学校读书上学的学生。这其中也有许许多多佛菩萨示现在其中,示现好学生,模范学生,他们都能够孝顺父母,尊师重道;不但学业好,品德好,身体好,样样都做到圆满,学生里面的好榜样,这是菩萨学生。当然他们是接受佛陀的教诲,佛陀的教诲有父母教导他,有长辈教导他,也有老师教导他。现在在社会里面,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对於伦理的教育,可以说是已经逐渐逐渐淡薄,甚至於我们也见不到了。可是好的学生,依旧在每一个场合当中,每一个校园里面,依然还能够看得到。诸位想想,这是我们一般人讲天赋,不是学得来,他禀赋就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好学。

  我们学佛的人知道,最浅显的佛告诉我们,子女跟父母家庭四种缘结合: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一类的好儿孙,不需要教导就那么样的善良、那么样的温驯,这是报恩来的,孝子贤孙。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得这样的好儿女,一定要懂得对一切众生布施恩德,以后报恩的人才多。如果你要不布施恩德,你跟众生没有恩,谁来报你的恩?如果你跟众生结的怨多,看这个人也不顺眼,看那个事也不如意,将来你家里儿孙就是来报怨的,冤家对头来了,凡事都有因果。我往年,二十多年前,在香港蓝塘道光明讲堂讲经,讲堂有一副对联,好像是寿冶老和尚写的,上联写的是「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下联写的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这两句话我记得很深刻,二十多年还能够想得起来,这话是佛说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孝子贤孙,我们对众生布施恩德多,生生世世行善积德,才有这个果报。

  第二种往深处去观察,佛菩萨乘愿再来,如果不是佛菩萨乘愿再来,诸位想想,今天的社会是个大染缸,很少有不被污染。在这种环境当中,五浊恶世,浊恶到极处,还能保持清净,不被污染,不是再来人,做不到。有这些佛菩萨以童男、童女身,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以儿女的身分、学生的身分,在同一类当中,做这种潜移默化教化众生的工作。这些人知不知道他是佛菩萨再来?不见得,所作所行确实是菩萨道,自己并不知道是菩萨再来。如果他能够不退心,他能够不退转,能保持、能精进,他的福慧逐渐增长,一接触善法他生欢喜心,接触佛法他就想修学,学业、道业自然成就了;没有人去督促他,自自然然成就。这就是诸佛如来、菩萨化身,以这种身分出现在世间,这种身分的人,我们知道很多。

  所以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在学生的时代,要懂得孝亲尊师。孝亲尊师这四个字意思很深,在佛法的教学当中,可以说从初发心,儿童开始,一直到圆满菩提,都没有离开这个教学的宗旨,没有离开修学的准绳。童年的时候爱父母、敬父母,这是天性,你看看哪个儿童不爱父母?哪个儿童不敬父母?所以这是天性。如何保持这个天性,发扬光大这个天性,要靠后天的教育。后天教育的成功,让他的天性永远不灭,永远不消失。古时候的教学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佛家的教学更是重视,也就是要养他的孝道。孝道的发扬光大就是圆满的菩萨行,这个我们在讲席里面讲得很多了。

  在青少年的时代贪玩,常常喜欢往游乐场所,这也是人之常情,尤其是现代社会,诱惑青少年这些事情是愈来愈多。尤其是最近这些年来,科学技术发达,有些人利用这些科学工具,凡是青少年喜爱的,他没有想到这些事情后果如何,只顾到眼前的利益,所以许许多多伤害年轻人身心的娱乐层出不穷。有一些作家长、作老师的,遇到我跟我谈这些问题,他们也小心的防范,防不胜防。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在讲席当中也曾经多次的提到过。

  我在早年亲近方东美先生的时候,曾经有人向方老师请教,美国是现代世界第一强国,但是我们根据历史的经验,古代的罗马是世界最强的国家,罗马也灭亡,他们问:美国将来灭亡,第一个因素是什么?方先生很冷静的静默几分钟,这种静默是教学的手段,让大家心定下来,聚精会神听他讲解。他答覆两个字:电视。美国将来亡国,亡在哪里?电视。你看看他们电视里头内容是什么?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从婴儿出生下来的小孩,两、三个月睁著大眼睛就看电视,满脑袋里面的杀盗淫妄,所以美国还有下一代吗?方先生说的这个话,语重心长,美国人对这个疏忽了。

  商人只知道赚取利润,不知道戕害青少年的身心,所以青少年的犯罪率愈来愈高。你们常常在资讯里面看到,学生随便开枪杀人,常常有。我在美国,听说美国的学生,三个人当中有一个人身上带手枪,真枪,不是假的。美国的手枪太便宜,听说卖枪械弹药店里头随便可以买,一枝手枪大概二十块钱。长枪、短枪,连机关枪,那个店里头都有的卖,他们枪枝是自由买卖。所以美国,每一个人家里面有个几枝枪,那是很正常的现象。每天看电视看这些暴力他就学,看到电视上杀人,他也学著杀人,你说这怎么得了?这社会怎么能安全?所以有人说,西方世界儿童的天堂,青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这是西方人的观念,也是事实。

  在我们古代的中国;外国有些东西可以学,有些东西不能学,不是外国的样样都好,不如我们中国古代东西很多很多。我们要学外国人,学他的长处,要舍弃他的短处,保存我们传统的好处,舍弃我们传统里面不好的地方,我们的前途才一片光明,这个道理总是要懂得。中国人古老的观念,少年、青少年时代,奠定福慧的基础,所以很勤苦的学习。古时候,我想也有不少同修常常听到「十年寒窗」,那是青少年重要的学习工作。所以青少年时代是奠定福德的根基,中年为社会造福,晚年享福。少年是栽培,中年是长成,晚年就结果,所以晚年是享福,不是坟墓。外国人没有这个概念,不懂这个道理,他也没有看过这个事实,这是中国优良的传统,我们要保持。

  所以青少年在东方,生活非常谨严,确实不像外国小孩天真烂漫。但是诸位想想,晚年的结果,中国人享福,外国人坟墓,不能比。那个享福,福的根源,青少年时候奠定的,教孝、教悌,伦理、道德都是从小培养的。佛菩萨示现童男、童女,做青少年学习的好榜样。诸佛菩萨无处不现身,应以什么身度化,他就什么样的身分。在学校里面、在家庭子弟当中,应以童男、童女身而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度脱之。教学有理论、有方法,但是更重要的要有典型、要有模范,如果没有人出来做榜样、做模范,理论与方法就很难让人接受。有好样子在,大家一看,没错,他是做得很好,容易接受,容易信服。所以佛菩萨慈悲,示现童男、童女身。第八、第九:

  【天男。天女。】

  这在六道里面是天道。天男、天女范围就很大,比我们这个世间的范围大得太多太多了。我们知道欲界有六层天,这六层天里面都有男女之相,色界以上没有了。欲界有男女之相,为什么?男女的淫欲没有断。如果五欲:财、色、名、食、睡,这五欲断掉了,不生欲界天,生色界天,那个高了。我们看到天男、天女,就晓得这是欲界天;后面讲外道婆罗门,那是讲色界天、无色界天,范围都非常非常广大。诸佛菩萨教化的范围,不只在人间,天上佛菩萨也常去。所以有很多其他的宗教徒,他们信仰非常虔诚,我们遇到他,要鼓励他、要帮助他,帮助他生天。那要说,你为什么不劝他学佛?他不肯相信,相信天,你就帮助他生天。到了天上之后,有佛菩萨在天宫里面讲经说法,他到那里再学,不是一样的吗?何必我们现在一定要强迫现在学?要懂这个道理。

  十法界里面哪一界都有佛菩萨现身,哪一类里面、哪一个族群里面都有佛菩萨,所以我们心量要拓开,诸佛菩萨恒顺众生,我们为什么不能够顺从众生?你喜欢什么宗教,我遇到我都称赞、我都欢喜,我都会热心的帮助你,我不会劝你改变宗教来学佛,这不可以的。他自己愿意改变,那是他的事情,那个可以。我们不能劝导他,不能勉强他,更不能够逼迫他,那你就完全错了,佛家常讲随缘而不攀缘。因为我们晓得诸佛菩萨无处不现身,学佛的机会很多,能在人道得人身、闻佛法,发心学佛,这是大事因缘,这种大因缘不是世间每个人都具足,说实在的话,少数,不是多数。

  我们明白,正如《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由此可知,你得人身、闻佛法,听到净土法门,能信,能愿,肯修学这个法门,发愿往生,你是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圆满具足,非常希有,不是偶然,也不是个容易事。这三个条件缺一条,这一生都不能成就。所以有许多宗教信徒希望生天,我们要帮助他,我们要鼓励他,我们知道诸佛菩萨在欲界天、色界天,也常常示现度化天人。释迦牟尼佛被我们称作天人师,他是天上的老师,也是我们人间的老师。天上的环境也相当复杂,也是个多元文化,所以我们仔细观察,释迦牟尼佛的身分,确实是一个义务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者。第十是:

  【外道。】

  这个外道,我刚才跟诸位说过,是色界天、无色界天。他们修行的功夫令人赞叹,但是不能修成正果,什么原因?心外求法。所以外道是心外求法,就叫外道。诸位同修要记住,我们学佛的人,如果把佛菩萨看作是我们心外之物,我们自己也就变成外道了。观音菩萨在哪里?观音菩萨在南海,心外求法,不能成正果。要到南海去拜观音,累死了,跑那么远。不知道诸佛菩萨在哪里?诸佛菩萨在你心里头。所以佛法叫内学,佛法是心学、内学,不能向外攀缘的。确实有人见到观音菩萨,见到阿弥陀佛,有没有这个事情?有。这个事情不是幻觉,这个事情是感应。感应从哪里来的?第一个过去世中的善根,遇到缘的时候,你看到佛菩萨,所以你晓得那是感应;第二你心里头有佛,所以与十方法界志同道合的这些佛菩萨起感应道交,道理在此地。他来给我们做证明,我们修学理念、方法没有错误,所以更应当生起坚定的信心,认真努力修学,这就对了。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明白给我们开示,「平直是弥陀,慈悲是观音」,这个话说得好。平是平等,直是正直,平等心、正直心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自己待人接物要能够用平等心、用清净心,《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用清净、平等、正觉,我们自己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千百亿化身,我们这个身是千百亿化身之一。所以我们修净土的人供养佛像,供养佛像是什么意思?怎么供养法?你把佛菩萨当神仙看待,每天恭敬供养,香花、水果供养他,求他保佑,保佑你升官发财,心外求法。没有这回事情,这种求法错误,这是迷信,这就是宗教。等到哪一天你在佛菩萨面前求,求不到,你就不相信,佛菩萨骗我,谤佛、谤法、谤僧,你就造无量的罪业了。你不知道你所求的不如法,不如理、不如法,过失在自己,不在佛菩萨,佛菩萨没有这种教导你。

  所以学佛的同修,世尊照顾得很周到,佛在入灭之前教给我们「四依法」。第一条「依法不依人」,希望后世的学生们,不要走错路,不要迷失了方向,法是什么?法是经典,一定要依据经典教诲来修学,你就没有错。净宗的典籍最少,容易受持,总共才只六种,五经一论,分量都不多,理依这些经论,方法依这些经论,境界依这些经论,决定没有错。如果有人讲解,有很多人注疏,与经典的本文义趣相违背,我们不能相信,我们依法不依人。他的讲解、他的注疏与经义相应,我们可以拿来做参考;诸位要记住参考而已,依据决定是经典的本文,我们在末法时期,才不至於走错路。

  又有人怀疑,释迦牟尼佛的经典传下来已经三千多年,何况又经过翻译,我们现在念的是华文本子,不是梵文的原本,翻译有没有翻错?这又有问题了。也有很可能,一种原本有很多不同的译本,像《无量寿经》,古时候记载有十二种译本,《金刚经》现在《大藏经》里保存著六种译本,《般若心经》有十几种译本,我们打开来看,每一个译本都不相同,这怎么办?佛帮助我们解决了,「依义不依语」。文字是语言的符号,翻译的时候意思对了就行,文字长短没有什么关系;长说也可以,短说也可以,只要意思对了就行,佛给我们解决了。

  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了这么多的经,我们的寿命有限、能力有限,不能够完全学,我到底学哪一个法门、哪部经好?世尊也给我们答覆,慈悲极了,佛告诉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叫了义经?凡是我们依照这个经论修学,这一生当中决定有成就,这个经就是了义经。如果这个经好,理论也好,方法也好,我们照这个修学这一生不能成就,对我们来讲这个经就是不了义。这句话让我们在所有法门里面去选择,教我们一个选择的办法。

  我们就可以想到,现在我们生活非常繁忙,工作量很多,很少有时间来学习。年轻的时候学校的功课是很大的负担,做学生的人,哪有时间来学佛?学校毕业之后踏上社会,自己结婚,生儿育女,要养家活口,努力工作,在现前这个社会,一个人工作不能养家,夫妻两个都要去工作,他哪有时间?所以我们在法门选择要选择最简单的,经典分量要选择最少的,我们修学起来容易成就。分量少,简单容易,而且还希望有高成就,这才选择了净土法门。净土法门这六部经的经文,如果不用注解,单单经文,六样东西印在一起薄薄的一小册,分量不多,非常适合於现代人修学,所以这是了义经。在末法时期一切众生,非常适合於这个法门,佛家讲契机契理。

  夏莲居老居士,那也是佛菩萨再来的,不是凡夫。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介绍这个法门是多次宣说,不同於其他法门,其他法门世尊一生只讲一次,没有重覆过。唯独《无量寿经》讲过很多遍,所以佛灭度之后,弟子们集结《无量寿经》,有很多种不同的版本。传到中国来,中国隋唐时候的古大德,从中文译本来看,判断《无量寿经》梵文本传到中国,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本子,证明释迦牟尼佛多次宣说。因为多次宣说,在中国有多次的翻译,翻译译本多了,我们看得眼花撩乱,无所适从,到底哪个本子好?

  宋朝时候王龙舒居士,就发现我们初学人有这个困惑,他老人家发心做了一个会集本。在他那个时代,以他的地位、身分,他是个很富有的人,是一位长者,在世法里面他拿到进士学位,在当时最高的学位,进士及第。他家里面生活能过得去,虽然中了进士,他没有作官,他学佛,所以将净土的经论做了一次会集。他会集的时候,只看到四种原译本,唐朝翻译《大宝积经》里面的「无量寿会」,这一份他没有看到,他是四种原译的会集本。《大宝积经》里面还有一些话,是其他四种里面没有的,所以他这个本子就有遗憾,不圆满了。可是会集得好,收在干隆《大藏经》里面;日本许多种《藏经》,也都搜集他这个本子。

  因为他这个本子不圆满,所以清朝咸丰年间,魏源居士做第二次的会集。不错,魏源居士五种本子他都看到了,他是以五种本子来会集,会集的内容当然比王龙舒好,但是对於五种原译取舍方面还不完善。用字的方面,他把原译本的有些字改动了,这是印光大师所反对的;印光大师反对是反对这个事情,不是反对会集。正因为前面两次的会集都不完善,夏莲居老居士才做第三次的会集,把前面两种的弊病革除,全经的经文都是原译本的文字,没有改动一个,做一次集大成的工作,五种原译本集大成的工作,做得好。可惜这个本子,印光大师没有看到,这是印光大师往生之后才完成的。这个本子出来,得到许许多多人的赞叹;但是谚语当中常说「好事多磨」,依旧有反对的声浪,此伏彼起,障碍重重。

  我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也是夏老的学生,这个本子传到台湾之后,李老师将它做了一个眉注;这个本子诸位同修都看到了,我把它印得很多;在台中亲自讲过一遍。以后佛门里面反对的声浪太大了,所以李老师就把这个本子收起来,我到台中亲近他老人家,他把这个本子交给我,我看了之后非常欢喜,特别有缘。所以我在台北讲经,那一年韩馆长五十岁,我说:好,你过五十大寿,印经布施。印什么经?《无量寿经》。我就劝导她印夏莲居的会集本,印了三千本。她请我在台北讲这个经,我到台中把这个意思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说现在还不行,时机没有成熟,他说:你可以讲其他的经典,等待机缘成就。

  李老师往生之后,这个缘才成熟;这个经推出去之后,得到许许多多同修欢喜,在哪里成熟?在外国;在美国、在加拿大成熟的。我第一遍讲这个经在加拿大、在美国,从外国传到中国来。原先我不晓得,以后遇到黄念祖老居士,黄老居士告诉我,夏老在往生的时候,跟他的学生们讲,他这个会集本,将来是从外国传到中国;又说,他这个本子,将来会传遍全世界。那个时候大家听了他这个话,都莫名其妙,怎么可能这个本子会从外国传到中国?后来我们在外国传开来了,渐渐传回中国,果然没错!夏老不是普通人,今天确实传遍了全世界。读诵受持,念佛往生,瑞相希有,依照这个经本修行,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可是一直到现在,还有人反对,还有人骂我。我,人家骂我,随他去骂,我绝对不会理会,等你骂累了,你就不骂了。我如果一回答他,他的兴致就高了,愈骂愈起劲。我一声都不吭,随你骂,看你有多大的耐心,你能够骂多久。

  所以会集的经题好,「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慈悲」是观音。我们懂得这个意思,佛法是向内求,不是向外求。我们内里面的心变成佛心、变成菩萨心,跟西方极乐世界的佛菩萨感应道交,为什么?我们志同道合。你跟他志不同、道不合,天天念他的名字,没有用;天天跟他的形像磕头、祷告,心不相同,志不相同,都没有用。古人讲,那个样子念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是「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我们学佛,心要像佛,愿要像佛,行为要像佛,佛的心、佛的愿、佛的行持都在经上,经都说清楚、说明白了。

  佛的心愿是什么?四十八愿。愿愿度众生,要用现在的话说,四十八愿,愿愿都是为一切众生服务,我们今天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这是佛的心愿。在现前这个社会,许多还有繁重工作的同修,一天抽不出时间将《无量寿经》念一遍,我们为了这些同修们,编了《朝暮课诵》,这是我们净宗的朝暮课诵。早课,我们选读一段经文,我就选《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选这个目的是什么?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学习,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的心一样,我们的愿跟阿弥陀佛的愿一样,所以早课念这段经文,诸位要记住,不是念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与我有什么相干?我们要依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从自己内心里面发跟他同样的愿,这叫学佛。佛心,我心,同一个心;佛愿,我愿,同一个愿;我们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你这才真的在学佛。

  晚课,我们选的读诵这一段经文,选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这一段经文里面讲的是什么?五戒十善,说得很详细;持戒念佛,戒是佛的行为。读这段经文也不是念给阿弥陀佛听,我们不能搞错,念给自己听,自己读这段经文要认真的反省检点,佛在经上教我们要做的,我们做到了没有?没有做到,赶紧要学著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有没有毁犯?如果要犯了,赶紧改过自新,我们的行为要像佛。所以心愿解行都跟阿弥陀佛一样,你想想看你会不会往生?你决定往生。这个人跟我们极乐世界大众志同道合,你临终的时候,不但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西方这些圣众统统跟佛一同来欢迎你,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许多同修连早晚功课都不会做,做错了,以为什么?早晚功课是念给佛菩萨听的,念了一遍,佛菩萨高兴,喜欢我了,我今天功课交了差,这个观念错了。但是这种观念学佛的人很多,我看到不少,错了。所以没有想到,世尊千言万语,苦口婆心的叮咛,「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你把这句话忘得干干净净。受持是依教奉行,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学佛菩萨的心愿,那是受持;在三十二到三十七品里面,学佛菩萨的处事待人接物,那是受持。决不是念给佛菩萨听,敷衍塞责,像小孩骗父母、骗老师,我今天功课做好了;父母、老师也真的就上当,也就被骗了,所以小孩不长进。父母、老师要能尽到责任,功课交来了,你做到没有?他要给你写上课本、写上作业,写上孝顺父母,你问他「你有没有做到孝顺?光写不行,你要做到」,这样子弟才能真正得受用,才能真正得利益。

  所以教育要讲求深化教育,深刻的感化,才能够收到真正的效果。佛法是内学,佛法从来不向外攀缘。佛菩萨形像我们佛弟子供奉,它都是表法的意思。我们讲经,讲台前面一定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个供养就对了。供养它什么意思?让我们想到这个教学是他老人家传下来的,我们读经,我们研究讨论,我们的学习,对於他老人家的恩德念念不忘,是这个意思。我们供养佛菩萨形像是报恩的意思,是不忘本的意思,这种供奉就对了,就正确了,不是把它当神明来看待。佛菩萨保佑我们、加持我们,拿什么保佑?经典教我们,我们能够理解、能够奉行,这种善因,后面一定得善果,这是佛菩萨的保佑,佛菩萨的加持。佛法里头没有迷信,所以诸位学佛千万不要搞错了,不要做出一个迷信的样子,为人演说要搞成迷信的样子,我们就是佛教的罪人,不但没有功,造罪业。今天社会为什么对於佛教产生这么大的误会?我们做错了,我们所表现的是迷信的样子,不是真正觉悟的样子,不是一个高度圆满智慧的样子,所以世间人看到佛教是迷信。我们不能怪他,怪我们自己没有做好,没有依教奉行,没有真正懂得佛菩萨教诲的意义。所以自己要认真努力修学,依教奉行,做个好样子。

  佛法教学,古大德给我们讲三个目标,如果我们把三个目标常常记在心里,常常向这个目标去努力,就不会走叉路。第一目标是「断恶修善」,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恶的标准是什么?在佛法里面讲,凡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这是善;凡是利益自己,这是恶;这个标准好,这是真正的标准。我们要常常记住,不要求自利,要利益众生、利益社会,舍己为人。佛为什么这样讲?这个讲法有大道理。我们这么一个人,为什么生生世世脱离不了六道轮回?而且常常要堕三恶道,受无量无边的痛苦,原因在哪里?原因就是自私自利。表面看到眼前自私自利,事实上,果报真是自己害自己,那不是利;自私自害是真的,自私自利是假的。如果换一个字,「自私自害」,大家看到就害怕了,这是真的,一点都没错。所以应当要放下,应当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舍弃,你得大自在,你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满,何必要求自利?

  这个道理很深,但是也不是我们不能够理解,只要你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你就能得到。不求自利的人,利益无边,无量无边的大利你为什么不要,要一点点小利?小利障碍无量无边的大利。佛菩萨给我们做了榜样,历代的祖师大德们也给我们做了榜样,他们为什么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为什么受到社会大众的赞叹,受到社会大众的供养?是他什么都放下了,他才能得到这个殊胜的利益。不但当代人对他敬仰,往生之后,世世代代对他敬仰都不衰。释迦牟尼佛圆寂到今天,我们中国人的算法是三千多年了,我们对他老人家的敬仰,一点都没有减损。什么原因?他没有自私自利,他一切真的放得下,做出一个好榜样给我们看。所以你什么都不要,那个结果是什么?什么都得到,一样也不缺,尽虚空、遍法界都得到了。

  今天中午我在深圳,深圳统战部廖部长,我们在一起吃饭。廖部长确实很了不起,他的言谈举止是有学问、有德行的人,所说的句句都与佛法相应,这个难得。他要邀请我到深圳去讲经,我说我现在还找不到时间,慢慢再找时间。有同修告诉他,净空法师没有道场,一生都没有道场;廖部长说,没有道场,天下道场都是他的道场。话说得没错,真正明白人才能够说得出来,才能懂得。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道场,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他的道场,我们要道场干什么?要了一个小道场,虚空法界丢掉了,你说那多可惜!要学佛的智慧,要学佛的德行,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才能过幸福美满高度智慧的生活,才能够摆脱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

  那些人能做到,我们也是人,他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告诉你,你做不到的原因,就是你放不下。你要能放下,你跟他有什么两样?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统统放下,你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他能,我们也能。他的能,仔细观察,他放得下;我们不能,原因就是放不下。放下就能,放不下就不能,这个事情很简单,说难不难,大家好好的想想。统统放下,内学;还有一丝毫攀缘的心,外道。唯恐我们学佛学成外道,这在佛教里面叫门里外,佛门里面学成外道,心外求法,诸位总要懂这个意思。

  供养佛,全都是表法的。今天廖部长也跟我谈到,有许多寺庙修得清净庄严,清净庄严的建筑,诸位要晓得,是艺术品。可是佛教信徒,把这个清净庄严破坏了,怎么破坏了?烧香、点蜡烛。烧香一把一把的烧,乌烟瘴气,蜡烛的油烟、香烟,把这个艺术品薰得黑黑的,你想想他有没有福?他有罪,他没修到福,他在造罪业。如来这样清净庄严居住的环境,他把它搞得乌烟瘴气,还说他自己有福;稍微有一点头脑的人就晓得,譬如说,你们家庭,你居住的环境,每一个人都拿一把大香到你家里去薰,薰上三天、五天,薰得乌七八黑,你高不高兴?你都不高兴,何况佛菩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以为点那枝香,佛菩萨就会保佑你,不见得;香是心香,不在这个形式。佛家燃这一炷香是表法的,代表什么?信香,表我们的信心。我们有坚定的信心,我们在佛菩萨面前燃香,永远没有中断;没有坚定的信心,香烧再多,没用。香又代表戒定真香,所以你持戒,你修定、修清净心,就是燃香,不在乎那个形式。道场里面燃一炷香,顶多燃三枝香就够了,三枝香不是供养佛菩萨的,供养谁?供养大众,让大众闻到这个香,就想到我要信佛,我要修戒、修定,生起这个念头,这个香燃得就有功德。

  燃一对蜡烛,点一个油灯,什么意思?那也不是供佛的,供养大众的,让大众看到。蜡烛表什么意思?燃烧自己,照耀别人,你就起这个念头,提醒你,舍己为人,为社会、为众生服务,取这个意思。你要是自私自利,不肯为社会,不肯为众生,你每天点一万枝蜡烛也枉然,一点福报都没有,在造罪业。所以学佛都学错了,也没有人出来讲,佛法焉能不衰?学佛的人虽然多,怎么会有成就?你连个道理都不懂,方法全都搞错了,还以为自己天天在积功累德,其实全搞错了,全是心外求法。

  所以我们明白了、懂得了,我们是真正佛弟子,将来到寺院里面去不要烧香、不要点蜡烛,不懂的人他们去烧香,懂得的人不干这个事情。懂得的人看到香、看到灯,启发自己的智慧,看到香启发自己戒定,修戒修定,启发自己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香,闻到香就要想到,我要修五分法身,我要修戒定,我要修信心。见到灯,油灯、灯烛,就要提醒自己,我应当要向佛菩萨学习,为人民、为众生、为社会服务,舍己为人。那是给我们看的,香、烛是度我们的。

  供具里面最重要的是水,所以佛菩萨前面供一杯水。水不是给佛菩萨喝,他不需要,给我们看的。我们看了这杯水,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平,要像水一样干净。所以水表什么?表清净、平等,让你看到这杯水立刻就想到,我要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你说这个含义多好!所以佛门里面,无论什么样的设施,都是教育的意义,很深很广的义趣在其中。明白的人一看就知道,真得利益,真得受用。迷信的人不知道,他怎么会得到佛法真实殊胜的受用?这桩事情,我们不能怪社会大众迷信,没有人教他,怎么能怪他?今天我们学佛四众同修,都有责任,都有使命,教化一切大众。教化,尤其要懂得机会教育,往往效果非常殊胜。懂得利用机会教育,这是智慧,这是善巧方便。

  所以外道这一类,是代表心外求法,不知道向内心求戒定慧,向外攀缘,这是这一类的众生。他们也修得不错,所以修得好的能够生色界天、无色界天。第十一:

  【婆罗门。】

  『婆罗门』是古印度的宗教,他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如果我们从历史年代上排名,大概全世界的宗教,婆罗门还是排第一,它的历史最久。在新加坡,新加坡有九个宗教,排名的顺序是按历史,历史最久的排在第一,婆罗门排在第一,现在称为印度教。犹太教排在第二,它有三千多年,也将接近四千年历史。第三个叫拜火教,也称作明教,这个宗教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全世界信仰这个教的教徒,听说只有十五万人;在新加坡,信仰这个宗教只有一百多人。我们对它非常尊敬、非常佩服,传了三千多年,还没有被时代淘汰掉,还有人在传薪火,这种毅力,这种精神,值得人尊敬,所以他们是少数当中的少数。信仰拜火教的人非常热情,他们遭遇的困难也很多,我们对待他们,也要认真去照顾他们、去帮助他们,希望他们这个宗教信徒能够增加,能够传得更广、传得更久。我们佛教才排第四名。再往下是回教、锡克教,以及年代最近的巴哈伊教,在香港也有巴哈伊教的信徒,他们一般称为大同教。我跟这些宗教都有接触,我们相处非常和睦,互相尊重,互相的帮助。所以婆罗门代表宗教界。

  诸佛菩萨也是看一切众生,应以宗教身分去度化他,就现宗教这些神职的人员。他喜欢哪个教,佛菩萨就示现这个教的传教师,这种宗教的长老。所以佛菩萨的心量,真的是恒顺众生,一丝毫都不勉强;可是到最后,都会领导你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佛的高明之处,这才叫真实智慧,这才叫真正的善巧方便,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佛法里面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我们一样没学到,学成了一个迷信,冤不冤枉!十二以下,这讲我们这个世间,回头讲我们世间:

  【长者。】

  在佛家能称得上『长者』,非常尊敬。「长者」,他有学问、有德行,也有富贵;但是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德行与学问,又有慈悲,真正能够爱护众生、教化众生,这才能称为长者。长者的身分范围就广了,各个阶层里面都有长者;家族里面,大概父亲、祖父辈这是长者,我们称为长者;在社会上任何一个行业,年岁大,经验多,肯教诲后学,我们都称为长者。尤其是退休之后,退休之后享福,享福当中他还有工作,如果他的体力还很好,中国在古时候七十岁退休,我们在《礼记》上看到;现代有许多国家地区,六十岁退休了。退休之后,他的身体还很好,还有能力为社会、为大众服务,这些人都是社会大众的长者;各行各业都有,他们以他一生的经验、一生的修学,教导底下一代,帮助后学。

  长者特别值得我们尊敬。年轻的时候、壮年的时候,自私自利不容易断除,争名争利这个心很切,到了晚年,自己想想还能活几年,所以慈悲心愈真切。为什么谚语里面常常讲「老婆心切」?老太婆自己晓得,自己光景不多,没有几年,真正的爱心,真正的慈悲心,照顾后学,他没有私心。他年岁大了,万缘放下,尤其是个念佛人,他的心在极乐世界,念念希求往生,身心世界统统放下,所以对一切人,心真诚、慈悲,热心来帮助,这是他晚年积累功德,做往生增高品位的资粮。许许多多人他们已经在做,我们看了之后要觉悟、要明了,晚年累积高品位的资粮,如果我们现在年轻就觉悟了,就放下,就真干,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没有人能够跟你相比。我们学佛的人要争的,争高品位的往生,这就对了。第十三:

  【先生。】

  『先生』,在此地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老师,学校的教员,古时候称「先生」;换句话说,从事於教育工作者。长者里面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可以说是各行各业全部都包括了,特别用个「先生」,这是在大范围里面,特别拈出这一条。这个行业重要!特别重要。下面这三条很有意义:

  【医人。船师。】

  『船师』,我们今天讲的航海家,现在还包括空中的领航人员,驾驶的人员。『医』是医生,医生帮助人免除疾病的痛苦,我们生理上生病了,一定要请医生。先生是老师,我们心理有病,要请先生,要请老师。老师治我们的心病,医生治我们的身病,船师指导我们方向,所以这三类特别拈出来,用意很深很广,用意非常之好。

  佛门中常说,我们的生命身体得自於父母,我们的慧命得之於老师,我们有两条命。生命会有生灭,慧命不生不灭,慧命比生命还重要,世出世间的教育工作者,他们肩负起这个使命,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破迷开悟是先生的事情,佛法如是,在从前世法也如是。儒家的教学,从童蒙就著重悟性,帮助他开智慧,绝对不是让他填鸭式死记的教育,那个教育是最笨拙不过的,好的教育都是启发式的教育。在中国古代,儿童天真烂漫,对於人情世故他还不懂,称为天真。这个时候记忆力最好、记忆最强,所以在这个时代教他饱读诗书,让他把古圣先贤所说的这些道理统统记住;这个过程,大概是七、八岁到十二岁,就结束了。十三岁之后启发智慧,要跟他在一起研究讨论,为他讲解,让他提出质疑,老师再给他解答。

  所以古代教学是两个过程,两种不同的方式;小学教育,只教你读诵、背诵,不解讲,学生也不能问,只教你记,修戒、修定;到第二个阶段修慧,鼓励你发问,鼓励你研究讨论,让你开智慧。两个阶段,教学的手段完全不相同,这个跟西方现代式的教育完全不一样,效果也不相同。所以中国圣贤人的教育,目的是教人作圣作贤;在佛法里面,佛法的教育是教你作菩萨、作佛,这是佛教育真正的目的。佛是圣人,菩萨是贤人,是圣贤的教育。我们要把教育的本质认识清楚,我们的修学才不至於走错路,不至於迷失方向,才能够达到修学真正的成果,所以特别拈出来教师跟医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船师明天我们再讨论,这一类他所表的教学的义趣。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七)第三集
下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七)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六)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六)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一)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一)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第六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四)第五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八)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九)第四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华岩文丛》前言[栏目:道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