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六)第一集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48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六)  (第一集)  2000/8/7  香港九龙  档名:12-034-0001

  请掀开讲义第二面第三大段「称赞授法」。前面两个小段已经介绍过了,今天从第三个小段看起:

  【善男子。我得自在决定解力。】

  下面有四条:

  【信眼清净。欲修念佛三昧。先当正信。信解相应。了见分明。】

  我们一条一条来介绍。这是吉祥云比丘教导善财童子。善财是我们出家在家四众同学的代表,不一定真正有这个人。如果诸位想到真正有这个人,你就想错了,而是世尊用他来表法的。「善」是指善根,「财」是指福德。凡是具有善根福德的一切众生,在佛法里面都称他作「善财」,所以善财不一定是一个人,有许多人,这是佛家常讲的著相,看到观世音菩萨旁边有一个男孩、有一个女孩,大家都知道这是善财跟龙女。善财出在《华严经》,龙女是出在《法华经》,两位都是表法的。龙女,由此可知,她不是人,她是龙,龙是畜生,畜生道。而且龙女年岁很轻,八岁成佛。佛以童男童女来勉励我们大众,告诉我们成佛不难,难在我们自己没有方法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难在这个地方。如果有能力克服这个障难,众生跟佛实际上是一念之差。一念觉,众生成佛,一念迷,佛就变成众生;众生跟佛只是在迷悟之间而已。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

  佛法,许多同修听了多年都有认知,佛法是释迦牟尼佛对於一切众生最究竟、最圆满的教育。他教我们如何转恶为善,这一条非常重要,免堕三途。必须要晓得,地狱、饿鬼、畜生是人造作一切不善业所得到的结果,我们应当要警惕。教给我们怎样转迷为悟,这是佛陀教学的中心科目。迷,这才出现六道轮回的现象;觉悟之后,你就见到一真法界。所以迷悟始终是教学关键之所在。佛希求一切众生转凡成圣;佛是大圣,希望我们每个人跟他都一样。所以佛法是平等法,佛法是清净法。

  刚才有一位同修非常难得,他发心希求出家,来请我给他剃度。诸位同修必须要晓得,我早年学佛承蒙章嘉大师的指点,我一生景仰印光大师。印祖一生坚守三条戒律:第一条,不作住持,不作当家;第二条,不收在家弟子,不为人剃度;第三条,不传戒,印祖一生不传戒。我非常向往这一位老人家,所以我学佛也跟他老人家学习,守这三条戒。一生自己没有道场,讲经四十一年,出家将近五十年。我没有道场,也没有徒弟,这是诸位一定要谅解的。我教学,所以有学生。无论你在哪个地方出家,出家之后,或者是没有出家,居士身分来求学,我们也都收。现在在新加坡办培训班。培训班修学期间是半年,名额三十个人。现在是中国佛协跟新加坡居士林、净宗学会合办,学生由中国佛协保送。诸位有意参加培训班,要向北京佛协报名,由佛协推荐送到新加坡。我们只负责培训,不负责招生。训练是比较严格,唯有严格,虽然短短半年的时间,决定可以学一部经论。这是我们目前在做的工作。

  刚才我听到这一边同修的报告,筹募光碟的经费,这个事情说说就好了,不要认真。佛法随缘而不攀缘。攀缘,你们的心就不清净,随缘心就清净。这个事情,钱多多做,钱少少做,没有钱最好;没有钱,我们天天度假,不做了。所以这么多年来,台湾过去佛陀教育基金会跟华藏图书馆做得很彻底,我们一生没有化过缘,没有募过捐,始终保持古德的教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道场既然建立了,有许多同修自动捐献,这是信任我们,委托我们替他做好事,我们必须尽心尽力,不负他们所托,这是应当的。但是我们绝不自动的到外面去募化,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心,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不可以我们弘法利生,把自己的心搞乱了。

  佛在经典上教我们很多,人生在世第一桩大事是要了生死、出三界,这是我们第一桩大事。弘法利生是在第二、在第三,不是第一桩大事。弘法利生对谁来讲是第一桩大事?对佛、对菩萨是第一桩大事。我们现在不是佛、不是菩萨,我们第一桩大事是要作佛、作菩萨,等到我们作佛、作菩萨了,弘法利生就是我们第一桩大事。儒家常讲「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们现在哪一个是先、哪个是后,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样样随缘而不攀缘,永远保持清净心,保持著真诚清净。换句话说,自己有把握绝对不会堕落,不但不堕落,决定往生净土,要有这个信心。

  《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这一部大经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在娑婆世界,净宗初祖是普贤大士,中国初祖则是庐山远公大师,我们都要搞清楚、要搞明白。五十三参,这是第一参,吉祥云菩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前面三位善友代表三宝:吉祥云代表佛宝,海云代表法宝,妙住代表僧宝。首先把三宝列在前面,三宝是觉、正、净。今天这一段经文,我们讲到「称赞授法」。「授」是传授,「法」是法门。他传授的什么法门?跟诸位说,念佛法门。善财第一个老师就是念佛人,我们中国谚语常讲「先入为主」,你就晓得意义很深很深,先入为主。

  在还没有正式传授之前,菩萨现身说法。你传给别人这个法门,你自己是不是修学?如果你自己不修学这个法门,你传这个法门给别人,人家不相信,必须自己也是修学这个法门。所以一开端叫著:『善男子,我得自在决定解力』。「解」是理解,对於修学的理论、方法、境界通达明了,这叫「解力」。决定丝毫不犹豫、不怀疑,你才能成就。

  这里面为我们讲了四桩事情,头一桩『信眼清净』。实在讲,「信眼」就是信心,眼是心眼不是肉眼。『欲修念佛三昧,先当正信,信解相应,了见分明』。「欲」是希望、希求,我们希望修「念佛三昧」。吉祥云比丘就是修这个法门,这个法门佛经上也说它作「般舟三昧」,又有个名词称为「佛立三昧」。修学的期限有七天,有一个月,有三个月。修学这个法门,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只许可站著、走动,经行走动,不可以坐下来,不可以躺下来,所以不太容易修。尤其是以三个月为一期,九十天不能躺下来睡觉,不可以坐在椅子上;九十天只可以走动,只可以站著。由此可知,这个法门对於年岁大的人不适合,要年轻,体力很强,可以修学这个法门。在前面也曾经跟诸位说过,修这个法门「先当正信」,你对这个法门要有信心。信心从哪里来的?「信解相应」,你对於这个法门的理论明白了,方法、仪规懂得了,功德利益也知道了,你才真正发心学习。「了见分明」,这是信。第二:

  【智光照耀。欲入一行三昧。先闻般若。如说修行。然后能入。】

  此地讲的『一行三昧』,「一行」是专修专弘。禅宗古德所谓「识得一,万事毕」。一行之「一」是专一。我们专修哪一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在理论上讲是平等的。《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是在理上讲的;在事上讲,我们众生根性不平等。因此我们的修学,必须要选择适合我自己的根性,适合我自己的程度,适合我自己生活环境,修起来特别方便,没有障碍。我们要选择这一个法门,选定之后,决定不改,这叫「一行」。「三昧」是梵语,我们把心定在这个法门上。像我们现在提倡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是这个意思,要长时间的学习,一门深入。

  净宗在所有宗派里面经典最少,换句话说,是最容易学习的法门。世尊传给我们的只有三经一论。三经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一论是《往生论》。后世的祖师大德们,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列在三经之后,变成四经。近代的印光老法师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附在四经的后面,成为净土五经。现在我们看到净宗五经一论,要知道从哪里来的。古大德这两样东西加在这里面非常的好。因为我们读《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一开端就告诉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第一句就说出普贤大士之德。由此可知,净宗跟《华严》的关系非常密切。无怪乎前清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经》。这个话有根据,不是随便说的。换句话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大本《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小本《无量寿经》,教义都是能够贯通的。

  我们选定一部经,净宗虽然是六个科目,五经一论,任何一部都可以,看我们自己的方便。如果自己工作非常忙碌,抽不出时间来学习,你就选比较短的。一般人选《佛说阿弥陀经》;或者选更短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总共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短,都行。决定要一门深入,我们才会有成就。如果学多了,学杂了,就是夹杂。修行最忌讳的是夹杂,你的心不能专一,三昧很难成就。三昧不能成就,三昧就是普通所说的禅定,你的心得不到定,成就就难了。

  佛家强调、重视,儒家也不例外。孔老夫子一生教学,教的什么?如果我们从《大学》里面看看它第一章,这是讲的经,孔老夫子一生教学的就这么几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就是这三句,孔老夫子一生教人就这三句话。以后形成了一个学派,儒家,也不离开这三句,这三句是他们的宗旨。而夫子的诠释告诉我们如何落实,他给我们说出一个纲领。第一个是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讲得很清楚,「知止」是什么?我们的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如果用儒家这个纲领,我们要止在什么地方?我们是念佛的人,止於西方净土,止於阿弥陀佛。我们知止,我们的心就专在这上,其他的妄念就没有了。妄念没有了,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你不就得定了?知止而后有定,「定」就是三昧,是此地讲的三昧。儒跟佛讲的道理没有两样。

  所以我们要入一行三昧,『先闻般若』。《般若经》很长,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二十二年讲般若;世尊一生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当中讲般若用了二十二年。由此可知,般若是世尊一代时教里面的正宗分。现在在《大藏经》里面留下来最大篇幅的一部经典是《大般若经》,六百卷。《华严》虽然说是多,才八十卷,《般若》有六百卷。我们要问六百卷《般若》说什么?《金刚经》上给我们做了总结,世尊二十二年所讲的《般若》,两句话:「三心不可得」、「诸法无所有」,就这两句话讲了二十二年。我们抓住这个总纲领,细细的去思惟、去观察,『如说修行』。

  「三心不可得」,妄想分别执著你自然就放下了。「诸法无所有」,毕竟空寂,这是事实,我们要晓得,我们的心才完全能够定下来。『然后能入』,入佛的境界,入一真法界。我们今天学佛不能成就,就是不可得的以为有得,无所有的以为它有,这就错了,与事实真相完全相违背。这个理很深很深,事很繁杂。金刚般若会上讲得很详细,过去我们讲过这部经,留著有录相带,诸位同修可以做参考,我们总共讲了两百四十八个小时。《般若》帮助我们看破放下。第三:

  【普眼明彻。以如为佛。以觉为佛。心境皆佛。】

  『普眼』,我们到下面经文会详细讲到,因为海云菩萨他得的是「普眼法门」,我们会在那里细说。「普」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清净平等。『以如为佛』,「如」是什么?佛的经典一展开,第一句「如是我闻」,这个「如」到底怎么讲法?在这里不能细讲,我简单的跟诸位略说。两个完全一样就叫如,不一样就不如。哪两个一样?用佛家的术语来说,性、相。性能现,相是所现,能现的性如所现的相,性如其相,相如其性,这叫如;性相一如,无二无别。如果用我们现代话来说,事跟理;事如其理,理如其事,理事一如。或者用现代人所讲的心跟物,心是能现,物是所现,心如物,物如心,心跟物是一如,不是二。由此可知,「如」这个意思,就是大乘法里面常说的「不二法门」。你能够通达了,这叫佛。我们凡夫对於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有分别、有妄想、有执著就不如了。诸佛如来他们对於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知道什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不是二,这叫做「以如为佛」。由此可知,佛不是一个人,佛不是一个现象,这是理事不二,性相一如。

  『以觉为佛』。「觉」是知。前面那个「如」是「觉」的对象,是所觉。用佛法的术语来说,能觉的是般若,所觉的是法身,法身、般若是一不是二,能觉跟所觉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不是哲学,哲学里头能觉跟所觉是二不是一,佛法能觉跟所觉是一不是二。以觉为佛。『心境皆佛』。觉是心,如是境,心境是一不是二。这个样子我们能够体会到,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如,法法皆觉,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眼能见、耳能听,心里面能够思惟、身体有感触,见闻觉知,哪一个不是佛?这叫「普眼明彻」。所以佛心目之中,一切众生不是外人,是自己的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所以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自然流露出来。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

  我们今天对於这一桩事情迷失了。对人起了严重的分别执著: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这是我们的同胞,那个是外国人。分国家,分族类,还分不同宗教信仰,生起无量无边的分别执著,自己跟自己对立了。我们再仔细想想,佛教我们发愿,四弘誓愿是代表。「众生无边誓愿度」,我要问你:坏人度不度?「我专度好人,坏人不度」。众生无边誓愿度下头要加注解,坏人不度。哪有这个道理?中国人度,外国人不度,佛教徒度,基督教徒就不度,可不可以?不可以这样说,他也是众生。你仔细去观察佛所讲的话,这个经文何其圆满。他没有界限、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普度众生。怎么可以有这么多分别执著?这是我们自己错了,不解如来真实义,错解如来真实义。

  所以今天这个世界,社会问题严重。我们大家受这么多的苦难,这苦难从哪里来的?都是从自己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变现出来的。如果我们跟佛一样的想法、一样的看法、一样的作法,这个世界是极乐世界,这个世界就是华藏世界。这是事实,这不是假的。我们因为妄想分别执著,把一真法界、把极乐世界,变成了苦难的娑婆世界,是这么回事情。今天能够帮助我们的,确实是大乘佛法,让我们从这里面觉悟,明白过来、省悟过来,把我们过失改正过来,我们就又能够恢复到一真法界。这个事情,单单在经典里面我们研究讨论是不够的,研究讨论一辈子也没有成就,一定要付诸於行动。也就是说,必须把经典的道理、教诲,要落实在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智慧才会开,迷关才能够突破。

  「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一点希望我们同修要细心去体会。古人常说,我初学佛的时候老师也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好,你到佛门见到佛菩萨,天天烧香磕头、供养祷告,你跟他求,有没有应?虽然也有应的,不应的占大多数;感应是少数人,不是每一个人求每个人都应。两个人竞选总统,都去佛菩萨那里求,佛菩萨就让你两个都作总统?没这回事情,总有一个选上,还有一个选不上的。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应。由此可知,感应,应有应的道理在,决不是求得来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是求什么?求它的理论,求它的方法。然后如理如法的修学,感应才会现前。

  同学们告诉我,现在世界最迷信的是做生意的人,还有一些从事於公务的公务人员,常常算命、看相,去看风水,确实是迷信。我们的命运能不能改?肯定能改。诸位要晓得,算命很难改,看相、看风水都不能改。佛法给我们说道理出来,你的命、你的相。风水是什么?居住的环境。中国人讲风水,外国人讲磁场。他不叫风水,叫磁场,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风水,中国人也讲气氛,都是一个意思。佛告诉我们「依报随著正报转」,这个大道理我们要懂。

  依报是什么?我们居住环境是依报,我们依靠这生存。正报是什么?正报是我们的念头、心。你心好,你的相貌就好,身体也好,居住环境也好,自然就转了。心不好,再好的风水,你到那里去一住,风水就变坏了。风水会变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你自己要修福。佛在经论上常常劝勉我们积功累德,多做好事,你的相貌自然就转了。你心地很清净,心地很慈悲,人家一看到这个人:你很慈祥。心不好,天天想坏事,相貌人家一看:这个人相貌很可怕。这不就是随著心转?很现实的,还要看什么相!要懂得这些道理。这些道理佛讲,儒家也讲,其实每一个宗教里头都讲,没有一个宗教不是劝人为善的,都是帮助我们改造命运。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其中的道理。佛法必须要落实在生活当中,真正得到受用。

  为人是真正为自己,为自己不肯为别人,那是害自己,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们讲席当中常说,都是说的真话。世间人常讲「损人利己」,这个话是错误的,误导了很多很多人。损人决定害自己,利人才是真正利己。我们要想自利,多多的做有利於社会大众的事情,是真正利己。我今天到此地来,看到你们这里放「一百零一岁的年轻人」。她一生专门利益别人,一百零一岁了,天天还帮助一些苦难的穷人,帮助老人、帮助病人,她得的好处,健康长寿。一百岁,身体就跟年轻人一样,三、四十岁的人一样,这是她得到的利益。她要念念都为自己想,那个命早就没有了,哪能活得这么长寿?这些事实真相摆在我们面前,你还不觉悟,那就难了。

  真正觉悟的人,决定不会自欺,不会欺骗别人,他觉悟了。自欺欺人是迷惑颠倒的人他才干得出来。贪图一点小利,把自己命中的福慧都折损了,这是多可惜!多么愚痴!你有聪明智慧,你更能够修福,更能够积德,你的福慧在增长,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你要卖弄你的小聪明,欺骗别人,以为别人不知道,那你错了。中国人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同修当中,大家对於《无量寿经》念得很熟。《无量寿经》世尊告诉我们,西方世界的大众,西方世界的人口多,数不清,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都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他们「天眼洞视」,我们在此地一举一动,黑暗当中,西方极乐世界人看得清清楚楚,你能瞒得了谁?「天耳彻听」,你躲在房间里跟人说悄悄话,对方还没有听清楚,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人都听清楚了。我不知道你们读这个经文是什么感受,我每一次读这个经文寒毛直竖。夫子所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跟西方世界不能比。所以,诸佛菩萨、天地鬼神,你怎么能瞒得过?我们起心动念他都知道。

  所以真正觉悟的人不会起一个恶念,哪里会做一桩恶事?不可能的。人到没有恶念、没有恶言、没有恶行,这个人才真的自在,真的快乐。今天没饭吃、没有衣服穿,还是快乐无比,真乐。所以佛教学的目的「离苦得乐」,我们才真正懂得。你要不认真依教奉行,这个乐你得不到,你也想不到。决定要落实。然后,你眼睛看到的都是诸佛如来;耳朵听到的,清净梵音,不是噪音。这是「心境皆佛」,真实的受用。末后一句:

  【具清净行。心造真境曰行。即一行也。】

  『一行』,展开来是八万四千行门,无量无边的行门。无量无边行门,为什么说「一行」?这个「一」就是利益一切众生,不管是什么,都是利益众生,不是利益自己。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究竟成佛,就这一行。总而言之,这叫得自在,得大自在。再看底下这一句:

  【慧眼遍观一切境界。善巧方便。离一切障。此是内用。】

  这是说具足自在决定解力所得到的好处。这个好处是作用,作用有内外。内,自受用;外,他受用。自受用里面,『遍观一切境界』,智慧开了,彻法底源,宇宙人生真相你看清楚、看明白了。障有没有?障有。障从哪里来的?无量劫的业习,这个东西断不了的,成了佛也不能够避免。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示现的,佛陀自己亲自率领的僧团,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佛的常随弟子,里面有好人也有不好的。六群比丘天天闹事,天天跟佛找麻烦,在外面做一些不善的事,在家的信徒常到佛这儿来告状,我们在经上看到的。由此可知,世尊在世的时候,僧团就良莠不齐。你要想现在僧团里头各个都是好人,一个坏人都找不到,不可能。我们要懂得,任何一个团体,都有好人、都有坏人,希望好人多一点、坏人少一点,就不错了。说一个坏人都没有,连佛都做不到,我们哪有可能?这是示现给我们看的。

  佛又给我们示现三个月马麦之报。遇到荒年,托钵托不到东西。这些都是属於障难,但是佛知道,知道这个障难业因是什么,从哪儿来的他晓得。这正是百丈大师所说的「不昧因果」,不是没有因果。这一句对我们的教育是非常非常的深远,我们要细心体会。千万不要说我们做一点坏事情人家不知道,成了佛,缘遇到的时候还要受报,才知道坏事做不得,坏的念头不能起,因果通三世,为什么不学著做好人?

  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佛在经论里无数次的警告我们,那是地狱的根,你如果贪著其事,你就要受三途苦报。你能够善用其事,没有贪著,真的像《金刚经》上所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可以用这些手段度化众生,做为度化众生特殊的手段,行,这个可以。如果你有一念私心,贪著其事,你就不免三途苦报。理要懂得,事要警惕,非同小可。佛是觉悟的人,他有『善巧方便』,回避一切障碍,这是他的自受用。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遇到许多障难,弟子们向他请教,他都能把前因后果说出来,这是内用。下面一段讲外用:

  【以清净身。普诣十方一切国土。恭敬供养一切诸佛。以信解力。常念十方一切诸佛。以总持力。受持十方一切佛法。以智慧眼。常见十方一切诸佛。此是外用。】

  这个我们要学,这是菩萨修学成就的表现。我们对自己,考验考验自己修学有没有功夫?功夫到什么程度?这些地方可以测验。第一句『以清净身,普诣十方一切国土』。这是讲平等,无量无边刹土都去。正如同我们现前有假期,或者是自己,或者是亲戚朋友,或者是参加旅行团,到全世界其他的国家地区去观光旅游,这就是的。我们生活空间大了,接触各个不同的文化,看看别人的国家,看看别人的族类、族群,这里面当然也包括其他的宗教都在里头,怎么能说不接触?诸佛菩萨常常接触。

  我在世界许许多多地方,我很喜欢接触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有人问我,他说:法师,你接触这些宗教,你跟他们怎么谈得来?基督教说上帝,你们说佛,佛跟上帝怎么能谈得来?我说:能谈得来,而且谈得很愉快。怎么谈法?我跟他说:释迦牟尼佛是上帝的化身。他听了很高兴,上帝的化身。我再告诉他:你们的上帝是佛陀的化身。这不就拉平了吗?不就好谈了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经里面,你们在《普门品》三十二应就念过,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上帝身得度,佛就现上帝身而为说法。这经上有的不是假的。所以宗教都是一家,这个才能握手,这才能称兄道弟,我们能和睦相处。如果不相往来,问题很严重。彼此互相猜忌,愈猜愈离谱,麻烦才出来。所以理要通。根本的理,《华严经》上讲得最透彻,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诸佛刹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一切众生族类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虚空法界无量无边的宗教,还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没有例外。离开心识无有一法可得,同一个根。

  诸位在此地看到「普诣十方一切国土」,这意思我说出来了,底下这一句『恭敬供养一切诸佛』。这里没有说上帝,「一切诸佛」包括上帝,包括所有宗教的神,回教讲的阿拉,全部是佛的化身。所以这里一看,「只有佛,其他宗教都没有」,你不解如来真实义,你把佛的圈子看得太小了。不但不同的宗教所信奉的神圣,这一个「佛」里头还包括无量无边的鬼神,还包括所有一切众生,包括大家都在内。这话怎么说法?都是佛在经上讲的,不是我胡说八道。佛跟我们讲「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你们在经上读过。「一切众生」当然包括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六道所有众生全部都包括在其中,没有例外的,都是未来佛。

  这个说法我们也许勉强能同意,更贴切的说法,《无量寿经》讲过,《华严》、《圆觉》讲过:「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上帝是众生,本来成佛;阿拉是众生也是本来成佛,蚊虫蚂蚁也是众生,也本来成佛。《华严》说得更妙:「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不但讲动物,无情讲到植物、讲到矿物,没有一样不是佛。然后你念这一句,「恭敬供养一切诸佛」,你看这个范围多大!我们轻慢一个众生就是轻慢佛陀。普贤行,诸位都知道,佛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换句话说,菩萨要成佛一定要修普贤行。普贤行第一个是「礼敬诸佛」,「诸佛」的范围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诸位常常在经忏佛事里面拜忏,拜忏很多你念到「一切恭敬」。儒家的《礼记》头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对人对事对物真诚恭敬,这叫「礼敬诸佛」。决定不许可对一个人、对一个众生不恭敬,那你不是菩萨,你不是佛,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决定恭敬。为什么?他知道那是一切诸佛,他眼目当中认识,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不知道一切众生是诸佛。所以我们学佛学得这么辛苦、学得这么难,不能够入佛的境界,原因就在此地。所以佛法的入门从哪里入门?从恭敬。普贤菩萨第一愿「礼敬诸佛」,从这里入门。儒家教学也从这里入门,「毋不敬」,这个话多么重要。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恭敬学起,真诚恭敬学起。

  『以信解力常念十方一切诸佛』。这是真信,《华严》里面讲,圆信、圆解,圆满的信解。「常念十方一切诸佛」,这个「念」不是口念。怎么个念法?自己的心性跟一切诸佛的心性融合在一起,这叫「常念」。中国文字「念」是会意,这个字的形状,上面是「今」,下面是「心」,今心,现在的心。我们现在这一念之心,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融合成一,这叫「常念」,是一不是二。这个境界很高,我们做不到,很不容易理解。释迦牟尼佛很慈悲,教给我们另外一个方法,简单的方法,教我们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什么?阿弥陀佛在哪里?阿弥陀佛就是我们自性的德号;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真性,名号就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是别人。可是诸位要记住,我们自己的真性,跟所有一切众生的真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用这一句佛号把我们自性弥陀念出来,那你就成佛了。这个佛号有密义,它完全是梵文音译出来的,意思「无量觉」。「南无」的意思是「皈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完全用中国的意思来讲,「皈依无量觉」。所以持名念佛要把「觉」念出来,「以觉为佛」。

  念这一句佛号,能不能把我们的觉性念出来?能。问题是你会念不会念?会念的,能;不会念的,不行。会念的是什么?心里头只有这一句佛号,其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万缘放下。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心里头只有这一句佛号,时间久了会开悟。不会念的,著相。念阿弥陀佛就想到阿弥陀佛相,著了相,妄念不能断,他还著相。妄念虽然不能断,妄念减少了,也有好处,不是没有好处。妄念减少到一定的程度,能往生,生到西方凡圣同居土。如果你念佛你会念,妄念没有了,开悟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果报不一样。念佛的功德绝不唐捐,你一定能够得到,一定要专心去念,要放下万缘。一定要知道,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金刚经》上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把其他东西放在心上,虚妄的,这是错误的;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这是正确的,对我们现前来讲,很有受用。这是说「常念十方一切诸佛」。下面一句。

  『以总持力受持十方一切佛法』。「总持」,这两个字的意思,「总一切法,持一切义」。要用现在的话来讲把握著纲领。一切法无量无边,我们把纲领抓住,容易入门。「十方一切佛法」在哪里?我们每天从早到晚,你眼睛所见的,你耳朵所听到的,你舌所尝的,鼻所嗅的,身所接触的,念头所思惟的,那是十方一切诸法。此地加个「佛」。「法」是一切诸法,「佛」是什么?佛是觉。你对於六根接触外面所有一切境界觉而不迷,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佛法。

  我们学法要会。同学当中也许有人曾经读过宗门的语录、禅宗的语录,常常看见祖师大德测验学生:「会么」。你会,你就入门;你不会,你就无法契入。会了,无有一法不是佛法;不会,《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佛法。问题在会不会。什么叫会?什么叫不会?一个妄念都没有,会了;还有妄想分别执著,不会。在这个地方,我透一点消息给同学们。我们在经上看到,诸佛如来具足无量智慧。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说这么多经典,从这里能看到佛的智慧、佛的德能、佛的相好。我们统统都有。要不要学?不要学。要不要修?不要修。为什么?性德;性德不是修德,自性本来具足的。

  《华严经•出现品》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是能力,相是相好。一切众生各个都平等,跟佛没有两样。我们今天很凄惨,落到这个下场。这什么原因?不会!不会就落成这个样子。如果会了,我们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无二无别。所以会,心里头一个杂念都没有,离妄想分别执著,就会了,我们的性德就现前。不会的人乱猜,愈猜愈错,落在心意识里面,这个人不会。换句话说,不用心意识,就会了。

  交光大师注解《楞严经》,注得好、注得高。他注解《楞严经》的中心思想,「舍识用根」,这是不同古时候的注解。舍识用根,不用心意识。心,我们今天讲的落印象,这是心;意,执著;识,分别。换句话说,我们起心动念,对一切人事物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你就会了。你在一切人事物里头,你还有分别、还有执著、还落印象,你不会。会的人就称他作佛陀,称他作菩萨,不会的人,称他作凡夫。所以会的人见一切法无一不是佛法,不会的人见到佛法也不是真的佛法。

  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我们无始劫来被分别执著害惨了!心里一定要觉悟,这一生当中再要被它害了,那就完了,这一生又白来了,白过了。那我们要怎么学法?彻底放下分别执著,我们跟佛走,这是走成佛之道。好了,那我要问,你不分别、不执著,男人女人不分别了,造恶造善不执著了,天下大乱,那还得了吗?儿子跟父亲也不分别了?还是一样分别,一样执著。菩萨分别即是不分别,执著就是不执著,执著跟不执著是一不是二,分别跟不分别也是一不是二。这个话怎么讲法?对别人,我分别执著;对自己,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心里头确实没有分别执著。

  为什么对别人分别执著?别人是凡夫。你说这个是毛巾,我也说毛巾,你才懂。如果我不执著,你们执著这是毛巾,问我是什么?我跟你摇摇头,那我就变成白痴了。我心里头确确实实没有毛巾这种分别执著,你们叫它做毛巾,我顺从你们,也叫毛巾。你们从这个地方体会这个意思,我们做人这一生快乐无比。「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众生有分别、有执著;随喜功德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对自己的。这叫「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不坏世间法,成就圆满的佛法,这是我们要会学、要懂得学习,真正有无穷尽的受用。这是「受持十方一切佛法」。「一切佛法」,包括世出世间所有的法,再跟诸位讲得清楚一点,包括所有宗教里面的法,都在里面。你契入境界的时候,所有一切宗教的神明都是诸佛菩萨,所有宗教里面经典全是佛法,你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了,法法都是圆融的。就像清凉跟我们讲《华严经》,「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真正得大自在。

  后面这一句,『以智慧眼,常见十方一切诸佛』。诸位对「一切诸佛」的意思应该懂得了,「一切诸佛」这里面的含义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众生」这个名字意思一定要清楚,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做众生。所以我们一个人,这一个人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所以叫做众生。这个毛巾也是众生,也是众缘和合生起的现象。所以众生包括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连虚空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这是「众生」两个字的本意。

  一切众生,有情众生佛说有佛性,这佛性就是觉性;有情众生有觉,觉就是佛。无情众生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法性不觉,觉与不觉是一不是二,无情众生也是佛。你这样才能够见一切佛,常见一切佛。世间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会了就是。不会,哪一法是佛法?没有一法是佛法。换句话说,会与不会就是一个迷、一个觉,觉悟就叫会,迷了就不会。这一桩事情,我们只能听,不能想,为什么?一想就错了,就不会了。这一遍听不会,不要紧,再听,多听,佛法不怕重复。我看《大般若经》,我非常佩服释迦牟尼佛的教学方法,就是不断的重复,一部六百卷《大般若经》看完了,什么也记不得,但是「不可得」、「无所有」那个印象比什么都深。为什么?重复千遍万遍,你只要得到这两句就行了。

  细心去观察,「不可得」,我能得到什么?你得到的名、利、财物,连这个身都不可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的不可得。细心观察,我们得失的念头没有了。得失念头没有了,人的烦恼去掉一大半。你烦恼什么?患得患失。烦恼太苦了,烦恼害死人,害了我们自己,害了现前我们没有智慧,生活在苦难当中,死了以后搞六道轮回,烦恼害了。烦恼不是从外来的,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不可得以为可以得,无所有以为有。

  现在科学家已经证明无所有。在从前,过去的科学家以为这些万物都是由分子、原子、电子、粒子组成的,还认为真的还有粒子。现在科学家进步了,认为物质根本不存在。物质是什么?波动的现象,产生的一种幻觉,不是实在的。这个话讲得好,跟佛法讲的非常接近。佛法告诉我们,虚空法界的现象是波动的现象。佛经里面虽然没有说「波」,它用的名词叫「无明」,无明就是现在讲的波动。是什么波?现在人讲得粗浅一点,思想波。所以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思想波。如果说得更真实,心波。这是完全跟你说真话,心波难懂,讲思想波比较好懂。

  佛法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那就是波动现象。「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宇宙现象是这么来的。中国道家也说,老子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也有这个说法。《易经》里面讲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纯是波动现象,波动的层次从极其细微到显著。所以,诸法无所有。《金刚经》总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事实真相,佛跟我们说出来。如果我们以这个为宇宙人生观,我们就跟诸佛如来同一个看法、同一个想法,入佛知见。《法华经》上讲的「入佛知见」。我们跟诸佛如来的见解是一致的、是相同的、正确的,这决定不错。「常见十方一切诸佛」,这是外用。内能除障,外能觉法。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六)第二集
下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五)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十)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五)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四)第五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五)第六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四)第七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五)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四)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一)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十)第三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修的主要途径 八 禅修的次第[栏目:传明法师]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七品 精进 第一百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有的境界现前了,有的是魔变现,害怕,那怎么解释呢?[栏目:成刚法师·修学问答]
 开发直觉智慧 第三讲 四护卫禅以及指导温习[栏目:开发直觉智慧·透视身心的本质]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M 在1011经中,天人以偈问佛:“谁掩于世间?谁遮络世间?谁结缚众生?..[栏目:界定法师]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要[栏目:太虚法师]
 《净土决疑论》讲记 七[栏目:传印法师]
 法句经要义 第十二品 自己品 菩提罗迦玛拉王子 培养善德珍爱自己[栏目:法句经要义]
 孙俪——心中有佛,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栏目:名人说佛·名人佛缘]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五)灵通妙用 9.仁者之剑[栏目:善祥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