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2集
 
{返回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41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2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你们同学们在讲完《十善业道经》之后,大家启请讲这一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个启请是好的,因为与前面《感应篇》、《十善业道经》性质相同。这部经是我在过去学教第一部学习的,也是在佛经可以算是启蒙的一部经典。我讲经第一部也是讲这个经。我记得在四十多年前,地点是在台东佛教莲社,那个时候莲社的住持是明训法师,他邀请我,我们一个星期讲圆满的。以后在台北法藏莲社讲过一遍,讲得比较详细,五重玄义、科会都是在那个时候编的。说到这个事情,也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现在大家印成这个本子,本子前面有全科,表解是属于全科,经文里面这个科会,这也是全科,这把经文全部会起来,我们看起来学习非常方便。
  讲经为什么开头要讲玄义,这个意思我们要懂得,但是今天的社会不太适用。「玄义」是在未讲经之前,把全经的大意向听众做一个简单扼要的介绍。这个介绍有两个用意:第一个用意,是让刚刚接触到这一部经,或者没有接触到这一部经,明了这一部经所讲的义理,他心里有一个整个的轮廓,便于修学。第二个意思,是唤起大家的兴趣,希望听众能够在讲席当中自始至终不缺席,能够把这一部经听圆满。所以它有这两个意思在里头。但是现在比较困难,现在人没有耐心,好学意愿比古时候的人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现代讲经,一般只介绍经题,经题不能不讲;顶多在经题之前面,说一点讲经的因缘,这一次为什么讲这部经,把这个缘由跟大家说一说,然后就介绍经题、品题,就直接入经文,就讲经文。
  古时候讲经是有体例的,各家也都不同。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就有十几家,但是流传到后世被大众所尊敬的,大概只剩两家,天台跟贤首。贤首介绍全经大意讲得详细,它一共有十个科目,「十门开启」,我们看《华严经》玄义,诸位就看到。天台家讲得比较简单,它的科目只有五个,就少了一半。所以后世的人,如果不是学贤首的,多半不采取它;无论是哪个宗派,采取天台方法的占绝大多数。可是我们看看莲池大师批注《弥陀经疏钞》,他老人家用的是十门开启;近代黄念祖居士批注《无量寿经》,也采取十门开启,这里面的用意很深。佛法在中国,无论是哪一个宗派,没有不尊重《华严》的;公认《华严》是佛法的根本*轮,一切法都是《华严》眷属。我们晓得,祖师大德这种用意,就是把《无量寿经》、《弥陀经》提升跟《华严》同等。因为净宗在明朝末年的时候非常衰微,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地位,一般人不重视;经过明末这几位大师的提倡,净宗才复兴起来,所以有这个用意在。
  诸位现在看这个本子。本子第一个是「缘由」,这是讲五重玄义的缘由:
  【全经结晶,宗旨所向,网纲衣领】
  这是比喻,玄义里头的内容,包括全部经的经义、全经的宗旨,一定要在这里头说明,所以它有「明宗」、「论用」。就好比网之纲,网是打鱼的,纲是网那个总结的头,你抓住纲,网就张开了;像衣服领子,拿起领子,这衣服就很顺畅。玄义就好比网之纲、衣之领。
  【讲必先题。】
  无论你是教学讲一篇文章、讲一本书,一定是先讲『题』,先介绍这个文章的题目,「题」就是全文的总纲领。五重玄义:
  【创自天台智者大师,组织精严,讲注多遵。】
  刚才跟诸位说过,讲经的人、注经的人多半都遵守,采取天台家的方法。它的项目一共有五条,所以称为「五重玄义」。
  【第一、释名】
  解释经本的名称。
  【第二、辨体】
  『辨』是辨别。『体』是这一部经的依据,要用现在的话来说,理论的依据。佛是根据什么说出来的?这个根据就是经题。
  【第三、明宗】
  『宗』是讲修学的方法,宗旨之所在。「辨体」是明理,「明宗」是修行的方法。依照这个道理、方法来修学,有什么好处。底下讲:
  【第四、论用】
  然后才晓得我们学习之后,所谓是「功不唐捐」,他学了有用处的,不是学了没有用处的,所以学以致用。最后这一个项目是:
  【第五、判教】
  『判』是判别,『教』是教学。就是说这一个教科书,经本就是教科书,在我们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它应该排列在什么地方;就如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一样,有小学、中学、大学,这个教科书应当是放在小学,还是放在中学,还是放在大学。判教就是这个意思,辨别它的理论方法的浅深广狭,应该放在什么阶段来学习。我们用这些话来说,大家就容易明了。其实,这种方法也是古人自己立的,当然都根据世尊当年教学,去体会世尊教学的方法,把它归结成几个条目,这样子便利于后学。所以分科、判教,目的不外乎在此。
  下面解释:
  【第一、释名】
  解释经名。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经题有总、有别,「阿难问事佛吉凶」这是别题,「经」这个字是总题。
  【佛经别题之建立,由人、法、喻三个因素组成,原则有七,所谓七例立题是也。】
  这是佛经经题的依据,我们要懂;如果不符合这个法则,那就不是佛经。凡是佛经,一定符合这个例子;也就是说,一定会符合这个规矩。它有用人作题目,用法作题目,用比喻作题目,人、法、喻一配合,总共就有七种,所以叫七例。
  【单式有三:单人】
  这个题目里头只有人。譬如罗什法师翻的《佛说阿弥陀经》,这里头只有人,没有法也没有比喻。
  【单法】
  单法立题的。单法,像《大般若经》,这是法,这里头没有人、也没有比喻。
  【单喻】
  单单是比喻。像《百喻经》,只有比喻,没有人也没有法。
  【复式有三:人法、人喻、法喻】
  『复式』就是经题里头它有两个。『人法』,《文殊问般若经》,文殊是人,般若是法,这个题目里头有人有法。『人喻』,像《如来师子吼经》,如来是人,师子吼是比喻。『法喻』,像《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比喻。下面是:
  【人、法、喻具足者一】
  『人、法、喻具足』,这里头有人有法有喻,完全具足的,像《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比喻,这个经题人、法、喻三者具足。这是举这个例子来说,佛经经名非常之多,你仔细去观察,总不出这七个例子,这叫做「七例立题」,也叫「七例选题」。
  我们这部经里头有人、有法。
  【本经「阿难」是人,「问事佛吉凶」是法,故于七例中属「人法」立题。】
  【「阿难」意庆喜,佛之从弟,出家为佛侍者,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
  「阿难」这个名号是从梵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庆喜」。阿难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有两桩喜事临门,所以这个小孩出生,就给他取这个名字。一个是打了一次胜仗,捷报传回来;第二个讯息是人家来报告悉达多太子成佛了,大彻大悟成佛了。所以两桩喜事传过来,刚刚好他出生,所以他的父亲给他取这个名字。『佛之从弟』,「从弟」是叔伯兄弟,他们的父亲是亲兄弟。释迦牟尼佛的父亲是净饭王,兄弟四个。到底下一代,这是从兄弟。底下一代总共兄弟有八个人,释迦牟尼佛年岁最长,阿难最小。在堂兄弟里面,他是最小的,以后出家。什么因缘出家,《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出家之后他做佛的侍者,十大弟子当中『多闻第一』。
  在经典里面,世尊也跟我们透露出讯息,都是再来人,都不是凡夫,所谓是「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不是为自己个人,也不是为我这个小团体,也不是为我这个国家,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你看这个心量多大!今天世界的纷争,每一个人都顾到我自己国家的利益。每一个人都顾自己国家利益,国家与国家当中一定发生冲突。冲突到提升的时候,就是战争,多少人家破人亡。这个罪业多重!都是起于一念私心。
  佛在经典里面把宇宙人生真相跟我们讲得很圆满,佛告诉我们,十方世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虚空法界、国土众生是一不是二。佛家常说「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是证一真法界,这是大圆满,真解脱,宇宙人生真相你才彻底明了,原来是一不是二,这里头没有二,二就是相对的、对立的,决定没有。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之前,《老子》,我们现在一般人讲《道德经》,里面也有这个思想,老子说过:「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哪里还会有争论?这是事实真相。儒家也说,孔老夫子作《系辞传》,里面也说到。都有这个思想,都有这样的见地,我们中国谚语常讲「英雄所见,大略相同」,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
  所以,如果不是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世间许许多多纷争,这些问题决定不能解决。解决问题还是要彻底了解事实真相:众生确实是一体。我们看许多宗教,「神爱世人」,并没有分种族,没有分国家。佛家讲「大慈大悲」,都是这个意思。这些颠倒是非的人,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来看他?要用怜悯心,不能责备他。就像诸佛菩萨一样,怜悯一切苦难众生。他不知道,他如果了解事实真相,他就不会了。所以,出自于误会,出自于不明了事实真相。由此可知,圣贤的教诲是多么的重要!好,今天时间到了。

{返回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3集
下一篇: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1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9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10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23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89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26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15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19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11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64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16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得戒和尚 上惟下觉大和尚于九十七年度在家菩萨戒会开示[栏目:惟觉法师]
 杂宝藏经白话 波罗柰国弟微谏兄遂彻承相劝王教化天下缘第十六[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十四偈集[栏目:长老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四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七集]
 正分25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1)[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惟了生死 莫做他求[栏目:传喜法师]
 有人说“红教重修持,黄教重教理研究”这话对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一念之间[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5年]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6[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解脱心 A Heart Released 十、最初的心意本性是光明清净的,但因堕落而黑暗[栏目:解脱心 A Heart Released]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