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89集
 
{返回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25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89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科会》第二十九页,经文最后一行看起。
  【阿难颂如是已。诸会大众。一时信解。皆发无上正真之道。僧那大铠甘露之意。】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经文到这个地方是流通分。「流通」重要的意义,是希望学者、听众,应当将如来真实的教诲、慈悲的关怀辗转流布,利益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代佛弘化,代佛宣扬,自他两利,这是流通最重要的意义。
  本经流通分有三个小段,第一个小段是「发无上心」。我们看到当时与会的大众。在这一会里,前面是世尊解答阿难的疑问,最后一段是阿难尊者的赞颂,也是他修学的心得报告。『颂如是已』,他的赞颂说完之后,『诸会大众』,参与法会的大众们,『一时信解』。这个「一时」,跟以后集结经藏,经典的翻译「如是我闻,一时」,意思完全相同。师资道合之时,信解相应之时,这叫「一时」。对于佛陀的教诲,对于阿难尊者的劝导,能信、能解,『皆发无上正真之道』,这一句实实在在讲,就是发无上菩提心。「正」,在大乘法里面讲,烦恼尽了,也就是说我们真正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你才能得到「正」。儒家讲诚意正心,意要不诚,你的心怎么会正?由此可知,这是讲的发无上菩提心。「真」,就是真如,就是法身。由此可知,这部经虽然是阿含部的小乘经,确确实实是无上菩提的根基。
  『僧那大铠』,这一句是讲「精进」的意思。精进,在佛门里面又称为「披甲精进」。「大铠」,铠就是铠甲,「僧那」就是身披着铠甲。古时候战争,是披着铠甲冲锋陷阵。现在的战争虽没有铠甲,装甲、坦克那就是僧那大铠。『甘露之意』,前面一句是因,勇猛精进是因,「甘露」是比喻大涅槃,你获得大涅槃的果报。大涅槃是至乐,离苦得乐,苦究竟离,乐圆满证得,所以用甘露来比喻。甘露是一切味当中最上之味、美味,这就是比喻证得如来果地上的大般涅槃。由此可知,菩萨要证得如来的果位,要勇猛精进,这是自成就。自己要不能成就,决定不能利益众生,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不能不懂。
  自己要真正成就,怎么成就?怎么叫做勇猛精进?无非是「放下、看破」。你放不下,放不下你的业障。看破是智慧现前,晓瞭宇宙人生真相。佛经所说的,字字句句是宇宙人生真相。放不下怎么行?古大德常常教我们「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真正做到一尘不染。须知众生这个「放不下」是大病,不但世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佛在《金刚般若》上讲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要明白这个大道理,这是真理。丝毫放不下,就是我们的业障,障碍我们开悟,障碍我们证果,甚至于障碍我们念佛往生,我们的亏就吃大了。第二段,「自度度他」:
  【香熏三千。从是得度。开示地道。为作桥梁。】
  『香熏三千,从是得度』,这两句是自度。「香」是什么香?戒定真香,经论里面常常告诉我们的「五分法身香」,我们要成就这个。五分法身,「戒、定、慧」,再加上「解脱」、「解脱知见」,这叫五分法身,这五法与法身相应。戒,意思太深太深,深广无尽,就以五戒来说,每一条戒都把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之法包括尽了。不杀生,是慈悲,慈悲无尽;不偷盗,是道义。说「慈悲」,没有一丝毫,不要说伤害,妨害一切众生的念头都没有。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要想到有没有妨害众生。不盗是义,我们对于一切众生有没有尽到道义?有没有尽到仁义、情义、恩义?都是这一条戒里面精髓的义理,所以它与真心、本性、法身相应,这才因戒能得定,这个定是三昧。我们修的是念佛法门,你得的三昧是念佛三昧。定能开慧,这个慧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这个智慧现前,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就都通达了。
  我们是希望自己开智慧,但是障碍自性智慧的不肯放下、不肯舍弃;希望是一桩事情,永远没有法子开智慧。听经能开慧,念佛能开慧,持戒能开慧,持咒也能开慧,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能开智慧,问题是你要会学,你要如理如法的修学,如理如法就是持戒。我们在古大德史传里面看到,我们读《高僧传》、读《居士传》,在家出家修行,他们是怎么开悟的?怎么证果的?戒、定、慧三学。他们确实遇到善知识的教诲,百分之百的依从。不能顺从善知识的教诲,你怎么能成就?一切随顺自己的意思,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诸佛如来亲自来教你都没办法,为什么?你不听、不顺从,习气很深,自己不知道。
  像我们小时候在学校念书,老师指定要做笔记,在学校要交笔记,老师给我们批阅,我们都以为正常。学佛,我亲近李老师,听经也写笔记,这不是很正常吗?好多同学都记笔记。李老师把我叫到房间里告诉我:「不准写笔记。」这个我很难想得通。他告诉我:「要专心听讲,要懂得听教理。实在没有办法掌握到教理,不得已而求其次,你要听懂教义。在义理上下功夫,你会开悟。在笔记里面,你开不了悟,你学的是死的,不是活的。」我想想老师这个话有道理,我顺从老师的教诲,放下自己的习气,为什么?真的不一样。要想做笔记,我们全部精神只灌注在老师言语上。到以后我们读到《大乘起信论》,才恍然大悟。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教我们大乘修学的人,用什么样态度?第一个,「离言说相」。离言说相,要不要听老师讲经说法?要听。要听怎么离?不执着。不分别言说,不执着言说,这叫离言说。即言说而离言说,那就是不做笔记。这我才懂得李老师教我那一套有理论根据,有经论做根据。他高明,我能接受,我真的放弃自己妄想执着,放弃自己往日的习气,全精聚神体会他所讲的义理,不着重他的言语文字,我学的东西是活东西。
  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学这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是多少时间?五堂课。一堂课两个小时,五堂课十个小时。一个星期上一堂课,五个星期学完成的。我今天在此地,把这个经从头到尾再重新讲一遍,报老师的恩。我讲了七十多个小时,今天圆满。
  所以你必须懂得离言说相。我真正把意思听懂了,意思听懂之后,这个经自然会讲了,深说、浅说,长说、短说,无不自在。如果你不懂得这个方法,你只听言说,把那个话字字句句记住,你学的是死的,你变成什么?变成录音机,纵然说的跟我说的一模一样,你智慧不开,换部经就不会了,不知道古德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通什么?通教理,通教义。如果是教理的话,那高明,第一等高明,这一部经学通了,世出世间法总通了。没有这个能力,李老师讲,不得已而求其次,教义;虽不能通于全部,能通一部分,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一宗」。佛教有十个宗派,你学这一部经,你能通一个宗,一个宗也有几十部。教理全通,世出世间法就总通了。
  老师对我们慈悲,对我们真正爱护,一点都不吝法。如果我要得不到李老师这种指示,还是用我过去那个写笔记的方法,我今天讲得再好,说老实话,不通,换一部经典就不行了,离开笔记不能讲了。经典上字字句句的无量义,我看不出来,变成什么?死东西。老师要我学活的,不要我学死的。离文字相,离言说相,文字是言说的符号,离言说就是离文字。
  第二个,「离名字相」。名词术语要懂得它的含义,不要执着。你明了意思,怎么说都圆满。「离心缘相」,心缘是自己研究思想,不可以。我们是凡夫,经文一想就错了,一想就落在意识里头。凭什么?现在人讲直觉。落入我们的思惟想象去研究,这委曲了;弯弯曲曲,委曲了,好像水起波浪。离心缘相,水是平的,水像一面镜子一样,无所不照,照得清清楚楚。一落在思惟就起了波浪,唯识经论里面把「识」比作「波浪」,水起了波浪,不平了;能照,照到外面东西支离破碎,你的智慧就没有了。
  解脱,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解是什么?解除六道十法界的束缚。是什么东西束缚你?妄想、分别、执着,这是烦恼。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全部脱了、解开了,你才脱离六道十法界。「香熏三千」,这是五分法身香,供养三千大千世界。「从是得度」,这是自己修行成就。这个「得度」,最低限度也是华严会上圆初住菩萨,脱离十法界,是法身大士。这个时候有能力在十法界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可以现什么身,自在了;应该说什么法,随意说法。
  『开示地道』,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指导众生修行。「道」是道路,成佛之道、菩萨之道、声闻缘觉之道。「地」是地位,小乘有四果四向,大乘从初信位到等觉五十一个阶级的菩萨。你有能力指导学人。『为作桥梁』,「桥梁」是比喻,你能够为他们做得度的桥梁。桥梁是从此岸度到彼岸,六道轮回生死之此岸,度到大涅槃不生不灭的彼岸,你有能力为众生做桥梁。你以戒定般若智慧光明,为众生做增上缘,这就是「桥梁」的意思。再看末后这一段:
  【国王臣民。天龙鬼神。闻经欢喜。阿难所说。且悲且恐。稽首佛足。及礼阿难。受教而去。】
  这一段是「大众受教」,在这一会里面听众有国王、有大臣、有一般的民众,除这个之外,参加法会来听经的还有天龙鬼神。我们在这个道场讲经亦复如是,我们听众里面虽然没有国王大臣,天龙鬼神有。我们现在用的是网络传播,用的是摄影机录像,听众的范围大了,也许有国王大臣现在在网络上收看。也许不定在什么时候,我们做出来的光盘录像,有国王大臣遇到,他在家里播放。听众范围广大无边际。因此我们面对着摄影机,就要想到此界他方多少听众面对着讲台,我们为这些广大的众生要负责任。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做他的榜样、做他的老师,我们宣扬世尊的大教,我们与这些人,这些人里头有菩萨、有罗汉、有辟支佛、有天神,我们与他们做朋友。本经末后一段,是阿难的赞颂,阿难的心得报告。我们今天在讲台上,身分地位跟阿难一样,我们读了这部经,学习这部经,在讲台上做学习报告,以此供养大众。我们用这种态度来学习,用这种态度来供养大众。
  这些大众『闻经欢喜』,欢喜接受佛陀的教诲。『阿难所说』,末后一段是阿难所说,不能忘记阿难,也承蒙阿难尊者的教诲,确实知恩报恩。世尊值得我们赞叹,阿难同样也值得我们赞叹。『且悲且恐』,「悲」是什么?看到许许多多众生,没有缘分遇到如来的大教,现在还是迷惑颠倒,沉沦六道,这个悲心悲悯一切众生。「且恐」,恐是对自己说的,恐惧,怕自己违犯。所以这四个字,前面两个是对别人,后面两个字是对自己的。这四个字好,为了悲悯别人,又怕自己堕落,想想怎么办?只有勇猛精进,依教奉行。首先保住自己不堕落,先求自度,然后再帮助这些苦难的众生,这样才能报佛恩,报阿难传法之恩。
  下面是礼谢,『稽首佛足,及礼阿难』。因为这部经是两个人说的,前面佛陀的教诲,「稽首佛足」,后面的谏颂是阿难教导我们后学的,我们对阿难也要表诚信之心。『受教而去』,这四个字很重要。「受」是接受,信受奉行,对于佛陀的教诲、阿难的教诲依教奉行。「而去」,而去奉行,不是离开法会就完了,这个「去」不是这个意思,是你去做。
  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教导我们报恩、供养。佛对我们的恩德太大太大,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我们怎样报佛恩?怎样报阿难尊者集结经典、弘传大法之恩?这就讲到供养。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行愿品》里面给我们举了七条,第一条「如教修行供养」。这最重要,也就是世尊常常在经典里面嘱咐我们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是真的如教修行。佛在经上讲的道理你要明了,要把这些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佛在经中所有的教诲变成我们的身口行为。每天读诵,不忘佛陀的教导。天天读经如对佛前,这就是跟佛见面。读经听佛教诲,听完之后去做,要把它落实在我们生活上,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才是止于至善。
  善业不外乎四大类,第一个是「持戒」,这经典上特别教诫我们。第二是「念佛」,我们在现前这个时代,看看这个时代的根机,念佛是什么?念佛的目的是一心不乱。现代的人心太散乱了,散乱心怎么能收回来?念佛是唯一的好方法,念佛收心。念佛的目的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福慧双修。再看看我们今天这个世间,一切众生造业,最严重的造业是杀业,杀业太重,心行不善。我们怎么帮助他?提倡素食,戒杀放生,从自己本身做起,做给别人看。一切时一切处,不要忘记劝导一切众生断恶修善。
  在这个世间,要学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距离我们很近,大家晓得他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应化再来的。他教我们这个时代造作罪业的众生,如何能够避免世界末日的劫难,他提倡了三样东西,《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用这三样东西来劝善,用这三样东西挽救世间的劫难,我们要知道。我们今天修学,希望把境界往上再提升一层,要以印光大师这三种东西做基础,李老师加上这一本《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我提倡也加了一种《十善业道经》。所以我们能够以这五种:印祖讲的三种,诸位要记住,《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李炳老教导我们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我在这个之前讲过的《十善业道经》。无论你学哪一宗,无论你学哪一个法门,禅宗也好,密宗也好,天台宗也好,净土宗也好,要以这五种东西奠定根基,把这五样东西融会贯通,真正做到断恶修善,我们在这一生修学才会有成就,基础好!疏忽了这个基础,你就难了,你怎么可能成就?佛在这个经上给我们讲「十善厚友,十恶怨家」,我们要知道如教奉行,这就是真供养,这就是真报恩,自度度他。
  理上说,没有冤亲,冤亲平等;事上讲,贫富贵贱不二。我们以真诚、清净、平等心待人接物。我们跟世间大贵之人,国王、总统、总理、宰相,跟他们往来,心地清净平等;我们跟这个世间最贫穷、没有地位的乞丐、贫穷之人往来,也是清净平等。修道人心中没有差别,不是说你富贵我就巴结你、恭敬你,你贫贱我就瞧不起你,那错了,那个不是佛弟子,佛弟子对待人一律平等。
  心无极限,自自然然周遍十方。佛在大乘经论上常常教导我们拓开心量,那是修学好方法,什么方法?破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知道这个东西是大害。为什么不能够放下?为什么不能把它突破?心量小。我在讲经讲席当中曾经讲过多次,我们要发大心,把这个小心量挤破,妄想分别执着不放下自然就没有了,这个方法高明到极处。常常想念着自己的真心没有边际。「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是事实,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是我们自己的本性。我们真心本性何以不能现前?就是自己心量太小了。佛家讲迷悟,迷的是什么?迷了真心,迷了广大无边际的心量,迷了。
  《楞严经》上说得好,《楞严经》上把真心比喻做大海,你的心量原来是大海,现在怎么样?现在你把大海忘掉了,你只认海水里头起的小水泡,你以为那是自己。误认海水起的水泡是自己的心量,这就叫迷。换句话说,现在我们如何把这个水泡打破,水泡打破才晓得原来是大海。理论、方法,大乘经论里面讲得太多太多了,随拈一部经皆是圆满*轮,这样才是真正的「一经通,一切经通」。
  我们现在看的小乘经,它通大乘,通法性。我讲这部经前面加了玄义,我在玄义里曾经说,辨别这部经是「一乘根基」,李老师把我「根基」两个字改了,改成「阶梯」,「一乘阶梯」,我编的这个玄义,老师就替我改这两个字。我讲「根基」,老师虽然没有反对,但是他说的「阶梯」,意思更明显,我听从老师的指导。净宗是一乘大法,这个经是一乘阶梯,我初到台中亲近他老人家,他选这部经作为我跟他入门学习的一部经,从这里奠定基础。如果不能依教奉行,往后就不必谈了,那还谈什么?所以量要大,心量要大。心量大了,决不为自己想,为众生、为佛法。果然为众生、为佛法,我常常说(这个话不是我发明的,章嘉大师教我的),自自然然得到三宝加持。以后李老师也这么教我,虽然讲的话不一样,跟章嘉大师的意思是一贯的。
  李老师教导我:「你发心讲经,走这个路,经要讲得好。怎么样才能讲得好?一定要通,世出世间法都通了,你自然就讲好。世出世间要通,这个就难了。」他举了个例:不要讲佛法,世间法,世间法在中国最代表的是《四库全书》,你有没有本事把它念通?《四库全书》七万多卷,当年我买这套书,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跟我说,说得很有趣味,他说这一套书,假使这个人出生就会念,念到一百岁,这套书还没念完,你就晓得这分量之多!何况《四库》以外,中国、外国,古圣先贤的典籍太多太多了,你怎么可能通?佛法更不必说。所以看这样子不可能。李老师给把钥匙给我:感通、求感应。求佛菩萨加持,求佛菩萨保佑,让佛菩萨威神加持,我们通了,这方法好!用什么来感?诚、真诚,真诚到极处,他教导我们「至诚感通」,我们才有办法。如果不能用至诚,你就没有法子感通。所以我提出,讲《无量寿经》的时候,《无量寿经》经题是「清净平等觉」,至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具足这个心就通了。这个心是佛心,一切诸佛之心,心同佛,愿同佛,解同佛,行同佛,不就通了吗?就这么回事情。这个秘诀李老师传授给我的,我跟李老师十年,得他这一句话。章嘉大师三年,得的是「看破、放下」。方东美先生,跟他老人家,他也是教我一句话,「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这五十年的成绩,感激老师教诲。这部经的经文我们就说到此地,底下一堂我要跟诸位总结全经大意,我修学的心得报告。

{返回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90集
下一篇: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88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62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42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66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48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77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76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82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40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35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31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请问打坐时间的长短,多少时间为合适?[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茶禅相融 一物一心不相离[栏目:禅茶文化]
 72.如何对待子女[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浅谈菩萨戒(衍兰)[栏目:律宗文集]
 (二十四)庄子和法眼[栏目:禅学的黄金时代]
 践行“人间佛教”的妙湛大和尚(周祝英)[栏目:人间佛教]
 佛在人间 四、人性[栏目:印顺法师]
 福德日记9月21日-确知四种世间正见[栏目:福德日记]
 近十年唯识学研究综述(王静磊)[栏目:唯识学研究]
 第一篇 理论 1.1.1.2 讨论[栏目: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