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四集) 2012/3/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3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七十页倒数第五行,从批注看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经文三业的排列顺序,跟一般经典稍稍不同,一般经都是把身摆在第一,口摆在第二,意摆在第三,这个地方口业摆在第一。我们看到这经文,会联想到必定有用意,没有用意不可能随便改动顺序,改动顺序一定有很深的意思。一个头、一个尾往往都是最重要的教诲,口业放在第一,我们会感觉到口业最容易犯。人不能不说话,说话就是口业。怎么叫善护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叫善护口业。妄言是欺骗别人,这是造孽。罪业的深重要看动机,要看对人伤害的程度,程度里头有空间大小不同,时间久暂不同,所以果报差别很大。这都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否则的话,这三句做不到。这三句是修行的大根大本,内容就是《十善业道》,叫身三、口四、意三。
口业很复杂。言语,我们已经养成习惯,从来没有注意到我们这个言语说出去之后有什么影响,是善是恶自己真的不清楚,何况深远的影响更不知道。佛菩萨说话,句句都是利益众生,不是利益众生的他不说,没有言语。身业是为一切众生做示范的,意业是念念想着一切皆成佛,这还得了!没有一丝毫的恶念,没有一丝毫的分别执着。所以念老在批注里头首先给我们讲意业,也有道理。意是念头,念头是因,身与口都是听命于念头,念善,言善、行善;念不善,言不善、行不善,所以念比什么都重要。身口意,意总是放在最后。菩萨知道善护口业,特别提出一句『不讥他过』,别人的过失不能说。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因为这三种业,不善造到极处,才感得社会混乱、天地不宁、灾难频繁,全是不善业的招感。我们读这三句经文感触非常深。阿弥陀佛他在因地就做到,圆满的做到,所以才有那么伟大的成就,极乐世界。我们想往生到极乐世界,我们的身口意要跟他靠近,尽量靠近,不能违背。靠近有难处,你对这个造恶的人宽宏大量,那个受害的人怨恨到极处,他念念想报复,我们现在讲原谅他,他能接受吗?确实很难接受。他是为他个人想,他受的伤害太大,太痛苦了;菩萨是为一切众生想,不是为个人。造作极重罪业的人,他也是众生,他也有佛性,他也有本善,为什么造这么重的罪?一时迷惑,闯下了大祸,还不知道忏悔。
在现前这个世界上,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中国千万年老祖宗世世代代教化后代,没有中断过。这当中只有奉行程度上不相等,太平盛世认真去做、去奉行,乱世的时候马马虎虎,不认真去做,这种情形,但是到我们这一代没有了,断掉了,没有人讲伦理,不懂,没有人讲五常、四维、八德,这些东西对现在人来说太生疏了,闻所未闻。现在人心目当中所谓的人生观、价值观,它不是中国的,外国的。谁来教他们?今天最大的老师是媒体,电视在教。哪一家不看电视?哪个人不看电视?看电视不知不觉的就全学来了。电视内容是什么?教你杀盗淫妄。好的没有教,坏的教全了,全世界人都在学,你有什么法子!所以现在人不懂得真妄,不懂得邪正,不懂得是非,不懂得善恶,甚至于连利害都不懂得。父母教不了孩子,老师教不了学生。这个是人间幸福的根源,是德行的大本,这个东西没有了怎么办?现在的人没人管了,伦理道德没有了,因果管不了,不相信,法律管不了,没人管了。到没有人管的时候老天就来管,老天管这个事情是不得已,人自作孽。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想想真是非常幸运,我们遇到了佛法,遇到了大乘。不管怎么样,学得怎么样,像不像,另外一回事情,能遇到就是有福报,跟佛有缘,这一生纵然不能成就,阿赖耶识里头种了善根,来生后世决定有一天要成佛,这是肯定的。如果在这一生当中想成就,那就得讲相应的。经教,这是入门的地方,不懂经教你不能入门。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说得好,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门门不离经教。世尊在世,辛辛苦苦四十九年讲经教学,我这一天四个小时,释迦牟尼佛一天不止,我们给他估计至少十二个小时。他上课教学并没有教室,常随弟子是由浅而深慢慢的提升。除常随弟子之外,临时来学的多,绝对比常随众多,来跟佛住两个月的、住三个月的,跟佛住二、三天的,住一、二个星期的,这样的人太多了,川流不息。有问题都得请教,佛都要教他。这些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什么问题都有,我们看《阿含经》就知道了,佛确实慈悲到极处,不厌其烦,一样一样都给你讲清楚,都教你,真不容易!佛灭度之后,我们要想学佛,无论学哪个宗派,无论学哪个法门,印光大师说,都要从经典下手。经典要是一窍不通,你学什么?佛都不会念。念佛也要懂得五经一论,这句佛念得才相应,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经教不通,念得不相应,有口无心,古人说,「喊破喉咙也枉然」。经教要不是这么重要,佛何必那么辛苦讲了一辈子,一定有他的道理在,我们不敢疏忽。
修行实在讲,十善业是根本的根本,这个地方的三句就是《十善业道》,教我们怎么落实。落实里面的方法很多,这里只提出一句,最重要的总原则、总纲领,不讥他过。不讥他过就不会跟人结怨、结仇。很多的冤仇,跟人结些冤仇都是讲话不小心,说的人无心,听的人有意,造成了怨恨,造成生生世世的果报,起因是偶然、无意。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所以佛在这提醒我们。
我们年轻的时候学,老师常常提醒。老师教学,我都看出来了,我们班上人不多,二十几个人,老师有几个同学,五、六个,老师对他们不客气,非常严厉,有打有骂;有二、三个同学,老师对他们非常客气,从来没有说他们的过失。我进入那个班里头,我看到很纳闷,老师对人怎么不一样?我也不敢问,被老师看出来了。有一天叫我到房间里,告诉我,他问我是不是有疑问?是的。老师告诉我,那个严厉管教的是真想学的,打他骂他他没有怨恨,他感恩,感谢老师,那种人要打要骂;那几个很客气,那不行,你要说几句重话脸就红了,心里就不高兴,那就结冤仇。我才恍然大悟!班上二十几个同学,老师对每个人不一样。这就让我们想起古人讲的因材施教,他有几分诚敬教他几分,他只有三分诚敬不能教他四分,教他四分那一分是多余的,他装不进去;他有十分诚敬不能教他九分,教他九分你对不起他,他还可以装一分。同学,每个人根器都不一样,老师各个都知道,这样的老师到哪去找!现在一般学校没有。真正想学的人也没有了,真想学进步很快,肯定的,他诚敬心足,他真学到了。佛法,当然最好的,活学活用,学了之后马上就可以用上,这真正叫学佛,不是搞佛学。对于人情世故看得很透彻,那就叫看破,真相了解,自己怎样应对,这是真实智慧,这是真实之利。
我在前面跟诸位说过,东方,我们疏忽圣贤教育两百年。前面一百年疏忽,还有说的人,但是做的人很少;后面这一百年,民国,不但没人做,说的人没有了,连讲经的人都没有了。我学佛的时候,可以说讲经的人没有了,出家人讲经蜻蜓点水。在台湾还有些讲经的老法师,一年请他来一次,讲一个星期、讲半个月,他一年能讲几天?顶多二、三个庙请他,他一年总共加起来不会超过两个月,十二个月有十个月不讲。在家居士讲经更少。李老师讲经,一个星期一天,一年大概是四十五个星期,因为过年过节要放假,一年不到五十次;一次一个小时,一年不到五十个小时。他两个小时,一个小时翻译,所以实际上一个小时。我们就晓得问题出在哪里。
我学会了,到台北,台北几乎天天讲,老师听到了非常惊讶。老师讲过,教给我们过,但是没有叫我们真干。他给我们讲,「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唱歌的人天天吊嗓子,天天要唱,三个月不唱就唱不出来了;打拳的人每天要练,三个月不练生疏了;讲经亦如是,要常常讲。老师那时候教给我们,一个星期至少要讲一次,一个小时,我们才不会把它丢掉。我在台北,讲得最多的时候是一个星期三十多个钟点,两个星期等于李老师在台中讲一年,所以我的进度快,讲经的时间多。
这是章嘉大师教的,他教我学释迦牟尼佛。我知道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开悟之后没有停过,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所以我知道佛教是教育,佛教是教学。出家是什么?出家就是做一个最好的老师,而且出家这个老师是义务的,不收学费,认真教学。这个成就很快就出现了。我在台北讲《仁王经》,那是我讲经的第十二年,遇到甘珠活佛。甘珠也是老朋友,那个时候五、六年没见面,在仁王法会里面碰到了。他告诉我,你这么多年讲经(那是第十二年),你命运完全改了。我们不知道,他知道,他告诉我,你命里短命,命里一点福报都没有,他说你这么多年讲经的功德,你的寿命会很长,你的福报很大,这都是讲经修来的。我们自己完全不知道,我们自己一无所求。
当年护持的这个人太重要了,韩馆长,没有他们夫妻两个护持,我这条路走不通。那逼着只有还俗,要不还俗那就得去赶经忏,这个寺庙都欢迎、都接受。寺庙不接受讲经的,认为讲经要赔钱,没有收入,经忏佛事是有价码的,所以知道困难,太难了!可是我们对于现实状况不能有怨言,不能轻慢,要知道它为什么会演变到这个程度?有历史的因素,不可以怪任何人,世世代代慢慢疏忽,变成这个样子。日本人对佛教的疏忽四百年,中国佛教跟日本比的时候还好,稍微好一点,它比我们还比不上。可是早年,四百年前,日本的寺庙法师都讲经。你看日本人的著作不得了,《无量寿经》的著作三十多种,中国《无量寿经》的著作两种,远远比不上日本人,念老在这个批注里头引用日本的著作很多。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
心量要拓开、要放大,要原谅一切造作恶业的众生,决定不能够轻慢他,对他要尊重。我们自己要做出好样子,希望慢慢感化,他也能回头。但是,深入经藏的确不是一桩容易事情,搞佛学不难,学佛真难!学佛跟佛学两回事,这一定要知道。佛学院很多,是佛学,不是学佛。现在许多大学,哲学系里开的有佛经课程,那都是佛学,不是学佛。方东美先生我佩服他,他是由佛学入门,最后学佛了,到晚年学佛了。中国人常说量大福大,跟什么人都别计较。我常说,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障碍我的人,都是善人、都是好人。为什么?他磨炼我,看我禁不禁得起考试,结果我考试统统及格,他们都是我的好老师。不给我这个机会,我怎么知道境界提升了。所以你看,从换一个角度来看不都是好事吗?没坏事!德愈积愈厚。如果遇到障碍,心里就有怨恨,那我们的德就愈来愈薄,就往下堕落,错了!佛法是不断向上提升,看一切众生真的都是诸佛菩萨,无论他是善、他是恶。就跟夫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是我一个人,一个善、一个恶。善人,跟他学;恶人,看到恶好好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他也是我的老师。两个老师是平等的,恭敬是平等的,礼拜是平等的,供养是平等的。只有一样,称赞,对于善的称赞,对不善的一句话不说。除了不称赞之外样样都做到,平等!
念老这里这个说法也很好,三业当中当然最重要的是意业,是起心动念,这个非常重要,所以善护自己的念头,这是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这是功夫,这不是普通菩萨,普通菩萨做不到。深契中道是什么?二边不着,这心地不但清净而且平等,心在定中。什么叫定中?不受外面境界影响,外面的境界善,不生贪恋;外面境界不善,不生怨恨,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心。境界都是在考验的,看看你会不会受它干扰,会不会受它影响,到不受外面境界影响心就定了,这叫三昧常寂。所以深契中道是因,这是看破,正定常寂这是果,这是真放下了。
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这不是普通人。了是明了,达是通达,真源是什么?迷妄的根源。我们迷失了本性,什么时候迷的?怎么迷的?把这个东西都找出来,那就行了。这个佛经上讲得很清楚,真很清楚,但是听不懂。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怎么迷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我们常听,老生常谈,讲经的法师都会说,可是有没有懂?不见得。为什么?他如果懂得他就远离生灭了,他没有远离生灭,我们就知道他会讲,他不懂。古来祖师大德这么说我也这么说,我这个说法有根据,有经典做根据,这哪里会错?真没懂!
那个一念不觉,为什么会一念不觉?几时一念不觉?佛说了,无始。无始我们就误会了,大概是时间太久太久,说不出来了,叫无始,意思都搞错了。我们搞了这几十年搞明白了,无始是什么?根本没有开始。这个以前老和尚没有跟我们讲过,以前老和尚跟我们讲的一样,很久很久、无量劫以前。事实,事实也是无量劫以前,但是不能这个说法,这个说法不是佛的意思,佛的意思,那个无始就是没有开始,没有开始,所以它叫妄念。如果有开始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它是个妄念,是一念迷惑。所以佛在《楞严经》上举的比喻,那个比喻好,「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要讲演若达多迷头认影也不好懂,我们跟这个有非常接近的例子,举这个例子大家就很好懂,一说都明白了。
我们生长在抗战时期,中日战争的时候,那一年民国二十六年,卢沟桥事变,那一年我十一岁,念小学。抗战期间,小学五、六年级就是高小,五、六年级就有军训,因为打仗,小学五、六年级就开始有军训,中学的时候童子军都有军训。军训里头有紧急集合,这门课程常常是演练的,哨子一吹,三分钟,学生队就要排好,赶到操场去排队要排好,紧急集合。紧急集合的人,有些同学慌张,哨子一吹就迷了,服装要整齐,他是整齐了,结果怎么样?到处慌张,人家问他干什么?你有没有看到我帽子?到处问。人家把他头上一指,你帽子不是戴在头上吗?这叫迷头认影。你看帽子都戴在头上,他忘掉了,到处找帽子找得一身大汗,怕迟到,怕受处分,结果帽子戴头上。佛说,那个无始无明就像这样的。
可是这一迷,他不会觉悟,觉悟就没事了,觉悟就成佛了。可是这一迷之后,这一念迷没有原因,但是他念念迷,他一直迷下去,那这就麻烦了,这就变成什么?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轮回。现在要回头,从理论上讲,佛法告诉我们,只要你能够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你就恢复了你的大觉、本觉,那是什么?那成佛了。不起心动念是最难,如果这一点做不到,可以做到不分别、不执着,那你成菩萨;最低的,我能够不执着,于世出世间法不再执着,你成阿罗汉,佛法三个学位,第一个学位你拿到了。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了解事实真相。
真干,章嘉大师跟我讲过很多遍,真干就是放下。无论大乘小乘,无论是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没有一个法门不讲放下的。实际放下就是禅定,放下妄想、放下杂念。净宗法门比一切法门最殊胜的地方,就是它有个很巧妙的方法让你放下,不知不觉的放下,就是念佛。让你心里头只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其它的统统放下。实在说,一切念头全放下,一般人做不到,那怎么?保存一个念头,一个念头把其它念头都挤出去,这法子妙,这就是念佛法门。我不是没有念,有念,就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跟西方极乐世界相应。
善护口业是什么?善护口业护得最圆满的、最到家的,我们见过,乡下老阿公、老阿婆,一天到晚拿着一串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跟他说什么话,他跟你笑咪咪的,统统是阿弥陀佛回答你,他没有第二句话。也不知道他听懂了没有,他就是笑咪咪的答复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功夫到家了,确实把杂念,善念、恶念全都念掉了,都没有了,就一句阿弥陀佛,他决定得生,而且往生的品位我想都很高,不是普通品位,这是修行里头上上乘的功夫。我们千万不要轻视他,好像他没有知识;他不要知识,知识都是妄想、都是杂念,他不要,他就要一句阿弥陀佛。所以了不起,真实智慧!我们这里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之利他全部都拿到了,走的时候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真正远离生灭,就是对于一切生灭法不放在心上,这真离了。生灭两个字就代表有为法,《金刚经》上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今天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物质现象是生灭法,精神现象也是生灭法,自然现象还是个生灭法。不生不灭只有自性,自性没有生灭,只有这是真的,其它的全是梦幻泡影。如果你真正了解、真正明白自然远离,不再想这个东西了,不再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这就叫远离生灭。你看,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自自然然把一切烦恼,垢是染污,这些染污统统放下了。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我们的心,意业就是心,心不造业了,清净无染就是不造业。
「意业清净」,心清净了,「身口随之」,你的身跟口也跟着清净。你看会用功的人抓到要点,只要心清净了,身口不要管它,自然清净;抓不到要点的人在身口上下功夫,心不清净,所以他身口永远也不清净,只可以说程度降低一点,他做得不彻底。彻底一定要在心,心觉悟了,心不染了,再不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口清净了。「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谴责、毁谤,指责别人的过失,这个讥字含这么多意思在里头,我们现在叫批评别人。「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你心里头没有别人的过失,你怎么会去指责别人过失?心重要,所以我们要学。
古人常讲良心、良心,我们的心是非常善良的,善良的心不要把别人的过失放在我们心上;把别人的过失、不是放在自己心上,自己的心就变成别人的垃圾桶,不是冤枉吗?自己的良心当作别人的垃圾桶,给自己带来一身的罪孽。别人的罪孽放在我心上,我的心就是罪孽。我没有罪业,把别人的罪业统统变成我的罪业,错了,真错了!为什么不把经典放在心上,不把佛菩萨放在心上?我们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心上错了,大错特错!这一放在心上,你的身也错了、口也错了,三业都麻烦,都不清净。所以会修行的人把念头管住,不容许自己有一个恶念。无论别人怎么样对待我,想让我收集他的垃圾,我清楚,我决定不肯干。这是修行的功夫,这是本事,有这个本事肯定有智慧。为什么?他把事情看穿了,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永远不当清道夫,不去收集垃圾。所以意业,心里头没有别人的过失,你口里头怎么会说!
「他者,一切有情」,不见他过,一切有情众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这是《楞严经》上的话。什么时候我们能真正看出来一切无过,这是什么?佛眼看的、法身菩萨所看的,看到整个宇宙、看到十法界、看到六道轮回、看到阿鼻地狱众生都是清净本然。为什么说它清净本然?那个相是幻相,是梦幻泡影,堕落在里面的人他不知道,就像在作恶梦一样。这个人在作恶梦,旁边有修行人有定功,看到他梦中境界,知道那是个梦,受怎么样的苦还是一场梦,醒过来之后什么也没有。这个恶梦真的把他吓坏了,吓得一身冷汗,一觉醒过来之后,一场梦而已。三恶道是梦境,六道轮回是梦境,永嘉大师说,「梦里明明有六趣」,就是六道轮回,「觉后空空无大千」,醒过来之后六道没有了。醒过来是什么?醒过来是四圣法界,醒过来一看,看到什么?看到佛,看到菩萨,看到声闻、缘觉,六道不见了,这是四圣法界。四圣法界还是一场梦,不是恶梦,是好梦,依旧在作梦。再一次醒过来真醒过来了,十法界没有了,你见到一真法界,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生到实报庄严土,这叫法身菩萨,《华严经》上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都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极乐世界。
这一句话,引用《楞严经》上的,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过在哪里?过在我们自己的分别执着,我们要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见到一切无过。分别执着是我们自己的严重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这两种烦恼断掉了,我们今天讲放下了,你就是菩萨;两种不能同时放下,放下一种,你就是阿罗汉、就是辟支佛,不执着了。执着最粗、最明显,分别比较微细,起心动念是极微细。能够把见思烦恼放下就是不执着了,往生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他不是凡圣同居土。《楞严经》上这句话非常有名,「清净本然,本自圆成」。
「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这一句是翻译首楞严,首楞严是梵语,首楞严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一切事究竟坚固。这句话意思很深。一切事的现象是生灭法,一切事的理体是自性,所以从自性上看它究竟坚固。要看自性,不要看假相,因为假相是生灭法,那你就在现象里头见性了,这是什么人?禅宗里面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这个境界。见性见到什么?见到一切事相究竟坚固。「又如《圆觉》」,《圆觉经》的境界跟《楞严》相当。你看这《圆觉经》上一句话,「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平等的及不平等的,戒是对治淫的,定是对治怒的,慧是对治痴的,怎么可能说戒定慧就是淫怒痴?《华严经》五十三参,伐苏蜜多女是淫,甘露火王是怒,是瞋怒,胜热婆罗门是愚痴,这三位善知识,善财童子去参访,戒定慧的圆满。在哪里圆满?在这个境界里头圆满了。为什么?他不起心不动念,他就圆满了。不起心不动念万法平等、万法一如,这境界高!法身菩萨禁得起考验,极端对立的里面他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万法一如。
我们在读《华严经》,这三位善友,我们看到善财童子有礼拜、有礼敬,没有赞叹。其它的善知识有礼敬、有赞叹、有供养,这三位有礼敬,没有赞叹,有供养,就差的没有赞叹,这里头表法意思很深。这个德,淫怒痴的德是密法,不是显法,是见性的人得真实受用,没有见性的人决定不行。《华严经》善财童子为着没有明心见性的,所以不赞叹,决定不鼓励人去学习。普通的人烦恼习气没断,你接触他造罪业,三途果报!淫是饿鬼道,怒是地狱道,痴是畜生道,造这个业,三恶道去了。见性的菩萨,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没有造业,他完全是净业,他没有一点污染。
我跟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告诉我,密宗里头大法不是一般人能学的,告诉我,学密必须把显教学通了;也就是说,在显教里头开悟了,密是加行,帮助你快速成佛。什么人有资格学密?老师告诉我,菩萨不学密不能成佛,一定要学。什么时候?别教登地,初地以上,他就学这个法门,十地菩萨;那在圆教,初住以上,《华严经》上初住以上,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密没有别的,就是一般生活事上你统统禁得起考验,无论什么境界,善境界、恶境界都能够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成佛;还要起心动念,你堕落了。所以我们明了,黄念祖老居士是密宗金刚上师,他告诉我,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今天六十年,学密成就的只有六个人,全国只有六个人,往后大概学禅、学密的都不能成就,根器已经没有了,他说将来唯一能成就的只有念佛求生净土。他自己给我们示现,他老人家往生的时候是念佛,不是念咒,不是用密宗的方法。一天,告诉我,一天十四万声佛号,念了半年往生了。他学禅、学密、学净土,也学教,最后完全归到净土,这是做榜样给我们看。
「又」,这也是《圆觉经》上说的,「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这个道理深!为什么诸佛如来对于恶道众生都尊重,都没有讥嫌,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说过一句话,「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要看他的本来,他本来是佛。现在虽然迷惑,他会觉悟的,他会回头的。我们如果有真实智慧、有真实方便可以帮助他,没有这个能力,随他自己去,他自己会回头。所以我们在分享教理的时候曾经多次说过,你这一生造的善业,你到人间天上去享福,那是什么?善业要消掉。你造了很多恶业,你到饿鬼、地狱、畜生去消恶业。善业、恶业统统消掉,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业。换句话说,三善道跟三恶道是平等的,都是消业的,好事,不是坏事,你造的业不消掉怎么行!你真正懂得、明白了,善恶业都不能造,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菩萨怎样教我们?教我们修净业。净业是什么?善业不着善业的相,不要着相,你的业叫净业,恶业不着恶业的相,真正做到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相是禅定的功夫!念佛也行,心里头确确实实只有这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杂念。行善不着相,三轮体空;造恶也不着相,也是三轮体空,事情过了,心里头痕迹都不落。这个道理很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一切众生平等,一切万法平等,善恶平等,邪正平等,众生跟佛平等,没有可讥的。这个道理要真正懂了,你就常生欢喜心,跟诸佛如来一样。与一切众生相处,自己谦卑,礼敬、称赞别人,一定现这种相,这教化众生,给众生做最好的榜样。
下面第二句,『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是戒律,仪是仪则,仪是威仪;则,我们现在说原则、规则。《大乘义章》第十卷说,「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就是戒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这把名相做了个解释。戒律的用意在哪里?防非止恶。这后头说它的大意,「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它是一种预防,叫你不要做。譬如五戒,这就是律,戒律。戒律跟善两桩事情。十善里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不恶口,这是善,不是戒,人必须要遵守的。五戒开头也是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归戒,善归善,如果你没有受戒,你杀生、偷盗、邪淫,你造的是不善业,你没有犯戒,你没有受戒。如果你受了戒,造了不善又犯了戒是两重罪过、双重罪过,这个一定要知道。
我过去跟李老师学经教十年,跟他老人家相处是一生,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念着老人,回到台湾一定去看他。这个老人告诉我们,戒律跟威仪是学佛的根本,而十善是做人的根本。五戒跟十善里面相同的地方,那说明作佛的根本是建立在做人的基础上,人都没有做好,怎么能学佛?五戒比十善讲得更微细,《戒律全书》里头祖师大德说得很清楚。十善是佛门的根本法,小乘能够把十善扩展到三千条。十善每一条都具足其它的九条,这就成为一百条;一百条里头,每一条又具足圆满的十条。愈分愈细,分到八万四千菩萨细行,分到三千是阿罗汉能做到的,菩萨能做到的八万四千。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佛像,佛像的上面,圆光的顶上,写了三个字。这三个字多半是用梵文写的,也有用藏文写的,现在中文也有,它的发音叫「唵阿吽」。这三个字什么意思?就是十善业。也可以说,十善做到究竟圆满就成佛了;换句话说,只有佛才能把十善做到究竟圆满,菩萨还不是真正究竟圆满。我们不能小看它,不学戒律不知道,学了戒律才晓得。
现在佛法衰了,原因是什么?戒律丢掉了,十善丢掉了,研究经教都变成了知识,不是智能,你能说你做不到。自己没有做到,说也说不清楚,要把它讲清楚、讲明白必须自己做到,自己有真正实习的功夫,做就是实习,你才能讲得出来。所以受戒,章嘉大师告诉我,戒律受了要不能持就不能受,为什么?天天破戒、天天犯戒,你这个罪、这个帐怎么算法?让我们想起蕅益大师,受完戒之后,他自己在佛前面把比丘戒退了,他只接受沙弥戒跟菩萨戒,一生自称菩萨戒沙弥,这是对的。章嘉大师告诉我,你真正能够做到一条,这条戒你就受了。佛菩萨知道,人不知道,受了做不到不行。五戒能做一条我就受它一条,没有出家,少分优婆塞;五戒我能做到三条,多分优婆塞;五条都具足叫具足优婆塞,这是对的,这是正确的。有很多人把受戒当儿戏,受菩萨戒,美其名我是菩萨,在法会当中我可以搭衣了,我是菩萨了,不知道麻烦事情很多。
我们要记住,谛闲老和尚那个锅漏匠,谛闲老法师是给他剃头,现了出家相,他没受戒。老和尚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告诉他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一直念下去准有好处。他念了三年,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老和尚对他的赞叹,弘宗研教的善知识不如你。弘宗是禅宗的大德,研教是说讲经说法的法师,比不上你;名山宝剎的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你看人家往生,站着往生,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等谛闲法师替他办后事。记住,没受戒。名义上没有受戒,他戒有没有受持到?他全都受持到了,他心里一句阿弥陀佛没杂念了,十善、五戒、沙弥戒、比丘戒他统圆满了。这是章嘉大师讲的标准,做到了,真受了。没戒牒,世间人不承认,佛菩萨承认;你拿了一大堆戒牒,世间人承认,佛菩萨不承认。所以戒,最重要是心地戒品,你心里头真有。断一切恶,行一切善,没有利己(利益自己),念念是利益众生,念念是正法久住,不为自己。《华严经》上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个重要。所以律仪是防恶止非之法,这就是戒律,是预防,让你常常想着,决定不能违犯,用意在此地。
现在这个社会,出家人也一样,完全靠自己,为什么?没有人干涉你,没有人管你。现在这个社会,是父母不能管儿女,老师不能管学生,出家人也是一样的,说师父收了几个徒弟能管?不能。你要把他惹烦了,他真的把你杀掉,你看儿女杀父母的,学生杀老师的。中国古人说「明哲保身」,记住不跟任何人结冤仇。时代不一样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古时候那个时代那要教,要认真,现在不行。现在很多学校,学生替老师打分数,学生很满意,这个老师好,希望下个学期学校再聘请他,变成老师得巴结学生;学生评语不好,下个学期老师就失业了,没人聘请他了。老师怎么教法?我在澳洲问过这些学校的教授,你们怎么教法?他告诉我,我头一次听到,上课不要超过十五分钟。那十五分钟以后呢?讲讲笑话、开开玩笑,大家欢欢喜喜。是这样的,我进到课堂去看确实如此。所以这才明白了,当年方老师不让我到学校去旁听,六十一年前。他告诉我,他说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到学校去旁听你会大失所望。那个时候风气演变成这样,现在愈演愈烈,回不了头。真想学东西,真想学东西很难得,特别给我开课程,在他家里,一个星期上一堂课,两个小时。我的哲学是这么学来的,一分钱学费没缴,老师真的热心讲解。最后把佛法介绍给我,给我讲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入佛门是佛经哲学入门的。
教育沦落到这样,可悲,这社会怎么能不乱!这灾难怎么能没有!如果没有灾难,社会没有混乱,因果就讲不通,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报。教育是根,根坏了全完了。今天要救社会、要救地球灾难,从哪里救起?从人心救起,什么时候人心回头向善,社会有救了,灾难可以化解;如果不能回头向善,这个事情难,真难!现在的灾难非常明显,频率年年上升,没有看到下降,而且灾难是愈来愈严重、愈来愈可怕。连科学家都告诉我们,这网络上发布的,同学下载下来给我看。科学家给我们说,最严重的灾难不是今年,二0一二大灾难开始,最严重的是二0一三年、一四年,大概灾难结束是二0一五年,就是有三年大灾难,这三年日子怎么过!我们不去问他灾难是真的、是假的,我们不问这个,我们要提高警觉,我们要有心理上的准备,要认真、要努力、要断恶、要修善。
善中之善无过于弥陀名号。我们这些年搞清楚了,弥陀名号确确实实叫万德洪名,这句佛号,里面包含无量无边的功德,不仅仅是阿弥陀佛所修的,十方一切诸佛所修的一切功德都在这一句名号当中,念这一句佛号就是念万德。那怎么修?真信,一点都不怀疑,真想往生到极乐世界。这句名号就像谛老所说的,一天到晚不要忘记,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谛老的方法好,让我们念佛一点压力都没有,走着念、坐着念、站着念都行,时时刻刻提起来别忘记,这就是修无量无边的功德。这个道理很深,一般人真的听不懂,我们也是在经教上搞了几十年才搞明白、才搞清楚。所以我说,这句名号功德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这个《无量寿经》至少要听一百遍,这根扎下去了。真正得受用,那你得听一千遍,你会死心塌地念这句佛号,什么杂念都没有。听经重要,不听经胡思乱想,造业!造的什么?三途之业、六道之业、轮回之业,干这个。人生苦短,一百年一弹指就过去。我活了八十六年,想到记事的时候,三、四岁时候的事情就像昨天一样。
所以戒律,佛制定的,帮助我们防非止恶,那我们的行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一定要「依止于戒律」,这叫律仪戒,这是佛菩萨帮助我们的。「又《行事钞资持记》」这本书里面说,「通禁制止」,这叫律,「造作有相」,这叫仪。「综上之意」,把这前面两段的意思合起来讲,「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戒律在哪里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仪,就是我们生活的态度,中国古人称为威仪,是我们的举止都能够合礼,不违背礼节。在佛法,佛法戒律跟儒家的礼非常接近。这是我们起心动念、言语动作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已经失掉了,没有人学它,很容易失掉。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我对于戒律不重视,我学经典里的道理,这个东西很喜欢。那时候有个非常错误的观念,认为戒律是生活行为的规范,佛经里头这种生活行为规范是三千年前印度人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是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何必学他的?我们是现代人,怎么去学三千年前古印度的人?这个观念非常之深,章嘉大师知道。所以他要教我学持戒,依照戒律做,我不会服,心不服。他有善巧方便,因为我每个星期一定跟他见一次面。他客人多,忙的时候给我一个小时,平常是给我两个小时,每个星期都要见一次面。我离开的时候,他一定会送我到门口,送我到门口给我说一句话,「戒律很重要」。轻轻的说,轻描淡写,不很重,就说这么一句话。
他老人家往生了,我跟甘珠活佛,我们大概有十几个人在火化场。火化炉特别定做的,不是普通的,单独给他做的一个火化炉,火化的。我们在火化场,甘珠他们住了一个星期,我住了三天,搭在帐篷里头。我就想跟他三年,他三年到底教我些什么?这一句话很厉害,戒律很重要,说了几十遍。我就好好想这桩事情,难道我想错了吗?真想错了。我反复的去想,想到什么?佛法是出世间法,不是世间法,我以前把它当世间法看。世间法,中国三代的礼就不一样,夏商周的法不相同,那是世间法,所以我们的生活方式要跟着时代修订。戒律不能修订,戒律是什么?是出世间法,如果一修订就变成世间法,那它就不能脱离六道轮回、不能脱离十法界,所以它那个不能动,跟世间法不一样。我想通了这一点,我才认真去看一些戒律的书。以前戒律的书不看,但是儒家的一些礼,《礼记》非常喜欢,有几篇很喜欢。它头一篇「曲礼」,「曲礼」有上下两篇,那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就是《弟子规》,像「内则」,再重要的,「学记」、「乐记」。朱熹选出来的「大学、中庸」都是《礼记》里的两篇,「礼运」,我喜欢看这个东西。搞通了之后才晓得,戒律有它的作用,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才重视。所以老师要不走,我不受这个打击,我想不到这个事情。他走了,让我三天反省,我明白这个事情,他给我说的这个话起作用了。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