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月灯·不可思议之功德·第二十章 因陀罗幡幢王佛
 
{返回 创古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67
第二十章 因陀罗幡幢王佛

  第二十章的名称是<因陀罗幡幢王佛>。在此章中,慈悲被显扬为菩萨不可或缺的特质,如同菩萨必须善守戒律、具持清净的行为。此外,慈悲是当我们安住于此经所记述之无上三摩地境界时,所自然展现的特质。
  慈悲是此三摩地境界的自然特质。通常,当我们听到三摩地及大手印时,重点似乎放在空性层面——观见事物的真实本性。如同第三世Gmb让炯多杰(Rangjung Dorje)所说:“虽然众生的本性一直都是觉醒状态、一直都是佛,众生仍然不停地在轮回中徘徊。”
  佛性的觉醒状态——如是的具生本质——一直都是我们自心本性的基本组成,我们一刹那也不曾和此佛性分开过。但是,现实又是如何呢?由于不知道我们已具有佛性的无明,众生无止境地在轮回中徘徊,不停地制造他们终将经历其苦果的恶业。但是,他们并不是非经历这些痛苦不可,因为心的本性是佛性,且我们能证悟佛性。了解这种困境及其起因之后,我们自然会对无明的众生产生极为广大的慈悲心。这是此三摩地的善德之一。
  当非概念性的大慈悲心在我们的存有之流中升起时,它是否会因某种缘故而阻碍或障蔽自然状态?不,并不会,因为如同第三世Gmb让炯多杰所解释:“于大慈之中,空性本质赤裸地绽露。”当大慈悲心自非概念性的觉醒状态中升起时,我们见到一切众生如何在受苦,我们所感受到的慈心与悲心的究竟本质就是空性。如此,真三摩地是空性与慈悲合一不二的真如自性。本章所记述的一则关于一位过去佛——因陀罗幡幢王佛——的故事,进一步显示了这一观点;这一则故事不但阐明了三摩地与空性不二,无数众生也因此得安乐利益。

{返回 创古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月灯·法身·第二十一章 述说过去事
下一篇:月灯·不可思议之功德·第十九章 显说诸佛不可思议之功德
 转心四思惟·第一项修行的警醒:珍贵人身
 海涛法师访问创古仁波切 1
 转心四思惟·第二项修行的警醒:无常
 直指法身 2
 三乘佛法心要·金刚乘·直观自心
 月灯·住行心要·第十三章 定义显说三摩地
 三乘佛法心要·小乘·小乘道的修持
 转心四思惟·第一项修行的警醒:珍贵人身 八有暇
 三乘佛法心要·小乘·注释
 月灯·确实了悟·第四章 三摩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拨开迷雾[栏目:顶果钦哲法王]
 《华严经》之研究法[栏目:周叔迦居士]
 368.问曰:何以故说三十二相不多不少?[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一部分 戒 第六章 为何我们生于此?[栏目:阿姜查禅师]
 阿含道性(杨郁文)[栏目:其它]
 宗镜录卷第七十四[栏目:永明延寿大师]
 相应75经 离间语经[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五届:柏林夜话(净慧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船票[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